关于文学评论小说类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文学评论可以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但应该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以下是关于文学评论小说类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篇一:浅析《寂寞》中的时空叙事和题旨意蕴

  摘要:寂寞是一种纠结缠绕飘忽不定的心绪。由此心绪郁结而生飘若游丝又直通心神的诗情总让人痴迷不已,因此寂寞成为古今文人骚客反复咏叹经久不衰的主题。卞之琳的同名诗作《寂寞》就是其中的佳品,运用时空叙事等叙述技法充分传神的表达了寂寞的深邃意蕴,留给人们无尽的诗味和深刻的哲思。

  关键词:寂寞 时空叙事 题旨意蕴

  一、寂寞之义

  说道寂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千般咏叹复又千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游子式的寂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无奈式的寂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迟暮式的寂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陈子昂悲恺式的寂寞……似乎寂寞有千万种风情,道不尽言不清。正因如此寂寞就更值得我们探究一番。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寂”有五种含义:①静,没有声音。②安静③冷落、冷清。④恬淡、恬静。⑤佛教所称的僧尼之死。而“寞”稍少有三种含义:①寂静、无声响。②恬淡③冷落、孤独。将两者合而观之,“寂寞”本词的含义就非常丰富了,既有纯经验性的感知――“静、无声。”又有富含情感体味的感情――“冷落”;既有对生存状态的强烈表达――“孤独”又有生命终止的沉重书写――“死亡”。如“寂寞”多样的词义一般,咏叹寂寞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意蕴丰富的。正像韦勒克所言“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⑴抛开机械的结构分析,作品的生命的确在于它的多义性和深度感。明白了“寂寞”之义,接着让我们进入卞之琳的诗作去深入探究它是如何构筑意境将“寂寞”安放于诗意中栖居的。

  二、寂寞之境

  进入《寂寞》伊始,读者会为诗句中所包含丰富的故事性所吸引。它不是李贺式的鬼才鬼语,也不是李商隐的晦涩幽情,而是一种家常式的叙述。主人公从小到大,从乡入城,从生到死都在诗句中有着清晰而亲切的表达。从节奏上来谈,诗歌整体以2/3/3和3/3/2音顿为主同时首尾句对韵二三句相彰,给人舒缓绵延之感,增强了语句节奏上的叙事张力。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除了以上因素,构筑寂寞之境的关键在于交错不绝回环往复的时空叙事。

  所谓时空叙事是区别于一般叙事学意义上所讲的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它将时间和空间意象以组合排列的方式呈现出来用以构筑并推动叙事发展。如本诗上半节第一句“乡下小孩子怕寂寞”中“乡下”作为空间意象与“小孩子”(“小”暗指时间)作为时间意象组合排列于诗句中借此给读者广阔思考空间的同时更将句子的叙事效果凸显。推而广之“枕头边”“在城里”“墓草”“死”“夜明表”等空间意象与“养”“长大了”“小时候”“三小时”“休止”这些时间意象一一对应组合放置,几乎句句以此进行叙事建构。让诗作越是反复品味越是趣味盎然。

  而这些通过时空叙事张力所营造的寂寞之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间有着和而不同的内在联系。上半节一二句构建的是懵懂好奇的少儿式寂寞。小孩子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用一颗纯洁的童心去感知世界,他渴望玩伴的陪同借以打破晚间的寂静所以在枕头边养了一只蝈蝈。这时的寂寞是人原初认知世界能力的有限性与外部世界本身的无限性的本能碰撞反映。这寂寞是原初的、身体感知式的模糊存在。三四句构拟的是麻木操劳的成人式寂寞。时光流逝,小孩子终究会长大成人,承担起生活的负荷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为了或有或无的目标“操劳”。忙碌的背后是生活方向的盲目与生命体验的麻木。此时的寂寞已不似儿时那样“矫情”而是进入了另一个层次,隐藏在奔波操劳的背影中。光鲜亮丽的成人世界在进入夜深人静时刺骨的寂寞如“华丽袍子里的虱”般噬骨,让人无法入眠。这时的寂寞行隐神随,“小孩子”的“怕寂寞”已变成“长大了”的“城里操劳”。城与乡,儿童与成人,玩耍与操劳一组组对照精确而自然反映出不同时空下寂寞状态的迥异。主人公为生计、为理想奔波,他不能停下来因为“他买了一个夜明表”时刻提醒着自己;他也不愿意停下来因为停下来静下来寂寞就会爬到自己的身上,他渴望寻求一条解脱之路。

  于是在诗的下半节一上来,一二句就是主人公开始了回归式的寂寞畅想。那不是陶潜悠然向往的归园田居而是被生活折磨的身心俱疲的主人公对于儿时美好光景的宿命式回望。那只儿时陪伴自己的蝈蝈已回到“墓草家园”,多么静谧、多么纯粹。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将以类似的途径寻求解脱?他思索着,怀想着,惆怅着,憧憬着。果然最后两句主人公以死亡的方式寻求此在的解脱,可是寂寞的存在并没有结束。“夜明表还不曾休止”书写的是本体意义上的终极式寂寞。这时的寂寞不在以某种客体反映的方式出现,而是自有的,超验的。无论人存在与否寂寞都会如夜明表一般永不停歇。此句直击心灵,让人在无限慨叹之余转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究竟何为寂寞,为何寂寞。四种不同层次的寂寞,周而复始,一遍遍熨烫着寂寞的诗魂与灵性。

  三、寂寞之源

  诗意颇丰,诗境渐佳,诗思入玄方是诗中上品。卞诗的特质就在于长于“入玄”即产生出超乎意象意境本身的玄思哲感。《寂寞》的魅力突出表现在对寂寞之源的哲理性探求。全诗的诗眼是寂寞,而诗的脉门(节奏与诗情的转折点)在“他买了一个夜明表”一句,原因有三。其一,该句的节奏是3/2/3与主要的两种节奏2/3/3和3/3/2皆不同,诗思运转至此节奏有滞顿之感。其二,从该句开始主人公以“他”第三人称单数称谓形式出现,拉开其与读者、作者的心理感知距离,增加了叙述的客观性和经验表达的普遍性又不着痕迹地营造出“寂寞”所蕴含的的孤独、冷清、死亡的陌生化氛围。其三,该句出现了全诗的关键意象“夜明表”与之前的“蝈蝈”形成鲜明对照。冰冷的计时器与可爱的玩伴所产生巨大反差不正是隐喻着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天壤之别吗?但是夜明表的蕴意绝非仅此而已。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时空观念,区别于传统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为代表的相对粗略的时序观念。机械表的广泛应用意味着现代时空观念的出现,它取代了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时间与地理坐标紧密相关的时空观,代之以“分割时空,将时间从空间剥离显现,变为有序格栏的新时空观”。 ⑵这种观念的产生有着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社会的客观需要。在带来效率飞升和物质丰富益处的同时,生活在此时当下的人们倍感疲倦,“距离感淡化,空间几乎成为幻想式的存在”。 ⑶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行色匆匆,遭到时间读秒式的驱迫。时间与空间的人为化分离,一方面使人们在永不停歇地进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读秒式奔波;另一方面人们试图借信息爆炸来填补空间的无感,但又情感稀缺钝觉精神的无力,匆匆的时间下遍地是匆匆的过客。生命体验被“匆匆”窒息了。前所未有的寂寞感空虚感油然而生,人们选择狂欢去逃避心灵的孤寂。

  至此,《寂寞》借时空叙事搭桥,在时空中叙事,由时空观入玄,提出寂寞来源于时空观转换重组的结果。诗意无尽,寂寞永存。人们或许避免不了寂寞,但至少有此诗相伴在寂寞的诗性中栖居。

  篇二: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荷花淀》新论

  摘要:《荷花淀》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代表作,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观照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生态女性主义提倡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推崇人与自然的融合,讴歌女性的本质,批评男权、反对强加于女性和自然的任何压迫,实现女性、男性、自然的整体和谐等。《荷花淀》关于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关系、战争对自然和家园和谐的破坏、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等思考,阐释了作者反对战争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希望构建一个没有战争、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理想。小说以反映生态女性主义为要旨,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荷花淀》 生态女性主义 觉醒 和谐 女性意识

  《荷花淀》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代表作。作品自1945年发表至今的六十多年中,研究者大多是从创作主题、语言、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但却鲜有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观照作品的研究。

  生态女性主义提倡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推崇人与自然的融合,讴歌女性的本质,批评男权的价值观、反对强加于女性和自然的任何压迫,希望实现女性、男性、自然的整体和谐等。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观照孙犁的《荷花淀》,会发现其主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作品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女性视角下白洋淀的美景、女性的勤劳、乐观,女性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女性对家园的依恋、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等。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男人、女人、自然之间的关系。阐释了作者反对战争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的立场。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构建一个没有战争、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理想。

  一、女人与自然――女性与生态的和谐

  作品用女人而非具体人名与自然和男人对应,充分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念。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女人和自然和谐的画面。作者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由月亮、院子、苇眉子、女人等构成的一副乡村月夜编席图。女人们在柔美的月色中编着席子,是那样的静美、和谐。她们不仅编织着席子,更编织着美好的生活。作品开篇就开门见山地展现了作者关注的两个主体――女人和自然,这也正是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重点。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女人与自然的平等与和谐。这中间没有丝毫的人对自然的压迫,也没有自然对人的神秘魔幻的统治。

  二、女人深入骨髓的生态意识――女性对生态的保护

  当女人们到了马庄,没见到她们的男人时,“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在她们失望伤心的时刻,不经意的动作,体现了女人们深入骨髓的生态意识和爱护。“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三、自然是女性的避难所――女人对自然的信任与自然对女人的保护

  当女人受到危险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男人,而是大自然的护佑,这也正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即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比与男性的联系更加紧密。

  当女人们遭遇日本鬼子追击,生命受到威胁时,女人首先想到的是将大自然作为避难所,她们“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水边长大的女人们,深知自然的规律,对自然充满了信任,所以能在强大的入侵者面前,从容不迫躲进自然的怀抱。“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女人们从小就会划船,长期与水亲近,使她们划船达到了水船身合一的境界,她们在荷花淀、在自然中充满了自信,才能在摇橹时手不慌。

  四、自然是女性生活智慧和创作的源泉――生态与女性的天然联系

  女人们长期与自然亲近,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在危险时刻女人们能用自然规律保护自己。无疑这是女人们长期与自然相处后的最智慧的选择。女人们在危险时刻,充满了生态智慧。女性的生态智慧还体现在女人们能把自然赋予的苇子变成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五、女人的男女平等生态意识的觉醒――战争与男人刺激下的独立

  在抗战时期,中国农村基本上是男女不平等的封建思想占主导的状况。《荷花淀》的女人们在战争背景下,男女平等意识进一步觉醒。当打完仗的时候,男人们不理解的嘲笑刺激了女人们的平等意识的觉醒。女人们意识到打仗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打沉了,我也会浮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她们不仅有男女平等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更有实际行动: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六、男性对女性的保护是偶然的不可靠的――危险时刻男性介入的意外和巧合

  在女人们划着小船被日军追赶的生死关头,女人们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她们没有指望男人们能来救她们,因为她们根本不知道男人们在哪里,她们只有靠自己和自然的保护。“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危险时刻男性介入的意外和巧合:“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七、战争带来原有社会生态的扭曲――男人对女人情感的隔膜

  战争造成了原有男人和女人及自然和谐关系的压迫和破坏。男人不得不离开家奔赴生死难料的战场,女人不得不独自承担照顾老人和孩子及保护自己的千金重担。这是战争带来的对原有社会生态关系的扭曲。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生离死别时的交代是战争背景下,男人对女人无奈扭曲的冷漠的体现。

  女人、老人、孩子是战争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在水生参加部队后不得不将千金重担交给女人。对女人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重担。女人自身的安危都难保,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尤其是这句:“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在战争状态,是否被敌人汉奸活捉是难以预料的,当女性遇到危险时,男人给女人的出路是鱼死网破、放弃生命。是一种冷漠无情的选择。相反,自然生态永远敞开着博大温暖的怀抱随时给予女人保护。

  总之,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观照《荷花淀》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解读。女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女人与男人在战争背景下的异化;女人对男人的温情、男人对女人的情感隔膜等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境界。

  参考文献:

  [1] 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枝奇葩[J].外国文学动态,2003(4).

  [2] 陆洁瑜.从电视剧《大长今》的热播看女性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 周娴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折射――浅析《雨里的猫》[J].2011(8).

  [4] 刘传霞.论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与性别意识建构[J].云南社会科学,2006(5).

  [5]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6] 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7] 陈明,肖庆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探究[J].文教资料,2007(5).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大学生文学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下一篇:最新关于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