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评论的毕业论文范文2016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以下是关于文学评论的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从《小妇人》看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运用

  摘要: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呈现出顺从、消极、优柔寡断和不确定的话语风格,这使得女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外在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模糊性。本文将从《小妇人》中看女性的言语在词汇选择,并就其原因进行探析。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词汇选择 变动型模糊语 缓和型模糊语 女性用语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 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 使语言表达更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 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 使交际顺利进行, 实现交际目的。这种现象尤其在女性用语中比较突出。Channell说到模糊语或许本来就和女性联系在一起,无论她们是否更多运用模糊语。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呈现出顺从、消极、优柔寡断和不确定的话语风格,这使得女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外在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模糊性。本文将从《小妇人》中看女性的言语在词汇选择,并就其原因进行探析。

  一、引言

  模糊理论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与1965年创立的,早在扎德之前,模糊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英国语言学家厄尔曼指出,伏尔泰很早就谈到语一言的模糊性质:世界上不存在能够表达我们所有观念和所有感觉的完美的语言。这些观念和感觉的细致差别实庄太多,太不可捉摸......例如,人们不得不川两个概括的词“爱”和“恨”去表达彼此迥然不同的成千上万种的爱和恨。我们的痛苦和欢乐的情况也是这样。从哲学上来看,恩格斯早在1875年就提出了界限不确定性。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 Lakoff 1972) 发表了论文《模糊限制语:模糊概念的标准和逻辑的研究》,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术语,从此这一术语进入了语言学研究领域。在查德的研究之后,许多相关的研究也接踵而来,像模糊数学、模糊逻辑学等等。许多语言学家也加入到了模糊理论的行列,这样,就产生了模糊语言学。

  我国对模糊学很早之前就有研究。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是老子对于道的模糊性特点的最高理论概括,它表述了有无之间的渗透性。老子关于有无相生的学说,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模糊论。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带根源性的最有启示性的模糊论,成为古代模糊论的范式。从70年代至今,我国的学者对模糊语学的研究兴趣颇浓,研究成果比较多。许多学者从修辞、语义等角度对模糊语占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女性模糊语言的研究尚不足,因此本文试从《小妇人》来看女性模糊用语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二、模糊限制语定义及分类

  (1)国内外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界定

  模糊限制语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 fuzzier ) (G. Lakoff, 1972)。即“把事情弄得更模糊或更小模糊的词语” 也就是说有些模糊限制语能削弱说话者的允诺程度, 比如sort of, perhaps, some what,又有些模糊限制语如very, really 会增强说话者的允诺程度。John.I. Saeed( 2000) 的定义: 模糊语言就是这样一些词语,它们所在的语境为其系统意义添加了新的信息使其词义得以引申并适用于新的语境。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对模糊语言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符号当其适用于边缘的情况同其适用于清晰的情况相比显得突出时,这个符号就是模糊的。”伍铁平( 1999) 教授就曾在其著作《模糊语言学》中谈到:“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精确边缘的,即都是所谓的模糊概念”。

  (2)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E. F. Prince 及其同事J. Frader, C. Bosk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界定话语变动范围,或者对话语的真实性和涉及范围进行内容上的修正。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模糊限制语和范围模糊限制语。程度模糊限制语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 例如kind of, a little bit, to some extent, some what entirely, really, extremely等等。范围模糊限制语是指对原话语定出一个变动范围的词语,例如about, between, around, approximately, over, mostly, nearly 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使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的词语,是说话者遵守礼貌原则,使用委婉、含蓄的话语, 尽量避免武断的情况下作出的结果。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括直接缓和型和间接缓和型。直接缓和语是用来表示说话人对话题做的直接猜测,或者表示说话者本人所持有的某种态度。例如as far as I can tell, as far as I know, hard to say, I’m afraid, I think, I believe, probably等。间接缓和语所表达的内容不是说话者本人的看法或推测, 而是说话者本人通过引用他人的看法或观点, 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者本人对事情的态度。例如according to, it is said that,, somebody sayss等。

  模糊语的使用可以使交谈时,特别是陈述个人意见或提出请求时,说话口气委婉,减少武断的意味,更能令人接受(孙汝建,2001) 。日常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使用模糊语,这使得女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外在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模糊性。

  (3)日常生活中的女性模糊语

  模糊语的使用可以使交谈时,特别是陈述个人意见或提出请求时,说话口气委婉,减少武断的意味,更能令人接受(孙汝建,2001) 。日常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使用模糊语,以《小妇人》中的语料分析为例,女主人公的模糊语使用频率上远远比男主人公高,如英语中的more or less,kind of,somewhat,generally speaking 等,这使得女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外在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模糊性。语境的制约也决定了女性在言谈上的措辞,特定的语言环境也限制了话题的选择或议论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模糊语的使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委婉含蓄,从而自然地引入话题,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承担责任。 三、《小妇人》中女性模糊限制语分析

  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到模糊语,特别是精彩的人物对白在文学作品中不仅对突出人物个性,烘托环境氛围等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取得其他手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又能使听话人引起某种反应,达到了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达到交际的目的,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饱满鲜活,焕发独特的文学魅力。

  《小妇人》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用语分析文本,该作品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 从这部小说来看,女性人物要多于其中的男性人物,它的重点就在于讲述马奇夫人和她的四个女儿在生活中以及感情纠葛中所发生的各种故事,因此,小说在刻画女性人物时的描写要远远多于其中的男性人物,而且这种性别方面的不平衡在小说中得到了非常强烈的体现。这就为我们分析女性用语提供良好的语料,下面本文将从《小妇人》一、二、三章节来看女性模糊语的运用特点。

  (1)变动型模糊语

  女性在谈话中也频繁使用像um, you know 这样的话语语气词或者修辞问句,语气词在女子话语中的分布的确高于男子。女子更有可能更多地使用像perhaps和maybe等这样一些语气游移不定的话语修饰成分。在《小妇人》中这种现象非常常见。例如:

  “You won’t stop, I know, as long as you can trail round in a white gown with your hair down, and wear gold-paper jewelry.”

  “We haven’t got father, and shall not have him for a long time.” she didn’t say “perhaps never,” but each silently added it, thinking of father far away, where the fighting was.

  在第一句中,I know 缓和了姐姐责备的语气,使原本严肃的批评变得和缓,这样就不会让妹妹觉得太丢面子。这里充分体现的女性用语的谨慎,照顾了听话人的面子。第二句中perhaps更加明显的体现了模糊语的作用,父亲参加战争离家已多年,女儿们很想见到父亲,但是不得不担心这样一种情况:战争持续,父亲会很长一段时间回了家,甚至战死永远回不了家。但是没人希望这成为事实,用perhaps来模糊,表达了大家希望这永远不会成现实的想法。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女性更多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体现出女性说话更注重于避免过于武断、主观。言语交际中的不确定、语气柔弱等意义恰好符合女性经常使用的试探性、不肯定、犹豫的话语风格,反映了在一些领域里女性柔弱无势的社会地位。

  (2)缓和型模糊语

  在《小妇人》中我们发现,女性高频率地使用I think, I’ d say, I guess, I’m afraid, somebody say, I was wondering, as far as I know等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使话语趋向缓和,更有礼貌,从而避免断言,可以间接的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或观点,所以女性话语更具有合作能力。故模糊限制语被广泛应用于女性语言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说话人的语气,使得话语有一定回旋的余地,更加有礼貌,更容易被听者所接受,从而维持一种和谐、良好的交际关系。例如:

  “But I don’t think the little we should spend would do an good.”

  “ We cannot do much, but we can make our little sacrifices, and ought to do it gladly. But I am afraid I don’t”; and Meg shook her head as she thought regretfully of all the pretty things she wanted.

  “I don’t think it’s fair for some girls to have plenty of pretty things, and other girls nothing at all,” added b little Amy, with as injured sniff.

  “If you mean libel, I’d say so, and not talk about labels, as if papa was a pickle bottle,’ advised Jo, laughing.

  “I can’t thrash Aunt March, so I suppose I shall have to bear it”; and Jo resigned herself with a sigh.

  上述例子很明显的使说话有一定的余地,听上去更加有礼貌,体现了这些女孩儿们的礼貌,从而更加契合文章的题目little women。

  另一方面,缓和型模糊语还包括间接性缓和语,如:according to, to one’s estimates, as is well known , presumably, some says that, it is said that, it is assumed that, the probability would be, etc. 例如:

  “She thinks we ought not spend money for pleasure, when our men are suffering so in the army.”

  “You said, the other day, you thought we were a deal happier than the King children, for they were fighting and fretting all the time, in spite of their money.”

  第一句中,she thinks 表达了是妈妈认为不花钱买圣诞节礼物来娱乐,而不是女儿们的本意,在这传达了女孩其实想买自己喜欢的礼物的希望。第二句中you said, you thought 传达了其他女孩实际上并不赞同姐姐Jo的观点,他们并没有比国王的女儿快乐,但是知道这是姐姐在安慰她们,所以选择you thought 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维护的姐姐的尊严。

  四、女性模糊语使用的原因探析

  男女在社会中地位的不平等造成性别语言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在言语交际中,男性处于强势、支配的地位,而女性则处于相对弱势、受支配的地位。绝大多数文化传统和习惯认为,女性应该是和善、温柔、讲礼貌并富有感情的。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使得女性说话时远远不如男性自信,使用模糊限制语也是女性不自信的表现之一。女性渴望为自己争得较“体面”的社会地位就意味着女性要特别注意修饰自己的语言,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对各项规则要循规蹈矩,使用文雅和规范的语言。

  其次,话题将直接影响谈话的内容和词汇的选择。女性喜欢谈论生活或个人情感类的话题,她们或进行自我揭露、或吐露心声,比如对某位男性有好感,或者对某事非常厌恶时,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运用温婉的语言,是自己不至于限于引起他人的反感,而模糊限制语使这类话题显得自然。   第三,何(2000)认为:“人们对客观命题都可作模糊的表述,有时甚至只有使用模糊表述才使话语得体、合适。”很多时候,精准的语言表达未必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反而是模糊语更能使话语合适、得体,更加具有交际意义。合适性才是语用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命题真假无关紧要。

  第四,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倾向于维护面子,更遵守礼貌原则,因而更具合作意识。与男性有力图控制对话局面的倾向不同,女性不敢公开发表观点或表达自己的意愿。正如文章开头部分Channel所说,女性处于社会弱势地位,被期待运用礼貌的语言。为了维护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促成一个和谐的局面,因此会充分支持对方,愿意与对方合作,并尽量多地增加对他人的同情,减少与别人的分歧,会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显得尽量得体。

  最后,增强话语的合适性。何认为:“人们对客观命题都可作模糊的表述,有时甚至只有使用模糊表述才使话语得体、合适。”很多时候,精准的语言表达未必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反而是模糊语更能使话语合适、得体,更加具有交际意义。合适性才是语用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命题真假无关紧要。

  五、结语

  人们之所以选择模糊语,并不是因为语言词汇贫乏,相反,模糊语的存在恰恰说明了人对语言的强大的驾驭能力,反映出人们变通的处世哲学。模糊语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顺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结果,它的背后隐含了非常复杂的因素。同时,模糊语还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维护交际双方的友好关系,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等等。模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语用模糊最终还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目标,使人们更好地交流。

  本文主要从《小妇人》中的词语选择来看女性模糊语的作用,我们发现模糊语可以可以把个人想法表达得更委婉,更含蓄,避免把问题绝对化,并留有余地,使得交际可顺利进行;如果遇到一些敏感话题,使用模糊语,可以起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并能缓和矛盾,调节冲突。这一点在女性用语中尤为明显,所以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学会善用模糊语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John I Saceed, Seman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崔振芳.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语用功能探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4):410-412.

  [4]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7] 孙汝建,汉语语用学探索[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8] 汤建楠,广告语中女性语言模糊现象的语用研究[J],黑龙江大学,2011.

  [9] 王瑞琨,浅谈女性言语中的模糊语,说文解字[J],2006(10):66-67.

  第二篇:论张翎小说《阵痛》中的女性群像

  摘要:张翎小说《阵痛》,人物繁多,铺陈敷衍了几代人的故事,其中尤以不同性格角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刻画最为细致精彩。本文从坚韧的母亲、叛逆的女儿和边缘的女性等角度入手,以女性生命体验为中心的母系家族故事为脉络,解析作家对一脉相承下不同女性形象的塑造,从中领会女性独特的坚韧生命力量。

  关键词:张翎 女性形象 阵痛

  张翎被誉为“北美地区新移民文学的扛鼎作家”①,她凭借独特的精神气质、深邃的生命感悟和旺盛的写作活力,在华文文学世界里独树一帜。作为一位时刻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张翎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各具不同气质的女性形象,她总是将女性搁置在艰难的生存处境中,让她们在生命困境中摸索道路。张翎最新长篇小说《阵痛》,以家族女性形象为主体,主要塑造了上官吟春、孙小桃以及宋武生三代女性命运。中国家族以父系为根基,而张翎一反主流,在书中具体描写以女性生命体验为中心的母系家族故事。“阵痛”取名自女性的生产之痛,“男人是她们的痛,世道也是她们的痛,可是她们一生所有的疼痛叠加起来,也抵不过在天塌地陷的灾祸中孤独临产的疼痛。”②围绕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进行书写,突显作家的人文情怀。小说中不论是坚忍的母亲、叛逆的女儿还是在边缘处境的女性小人物,张翎笔下一批卓尔不群的女性都在大声高歌独立的自由精神。

  一、坚忍的母亲形象

  在诸多女性形象中,母亲形象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她既承受人生苦难,也拯救人性腐朽。作为女人,她的身份逃离不开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作为母亲,她多产的生命力、广阔的包容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可以超越其他类型女性被贬低的地位。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小说作品中,母亲形象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符号存在,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研究价值。

  张翎小说中母亲苦难的命运与坚强的意志打动人心。婆婆吕氏年轻守寡,独自把儿子养大成为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大学生。作为母亲,吕氏虽然成功,但是不合格,尽管儿子功成名就,但有过两次婚姻的他迟迟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吕氏急拖媒婆物色新人,上官吟春这时踏进这一乡闻名人家,命运由此改变。吕氏对媳妇的态度不像一般婆婆那样严厉冷酷,反而是小心翼翼、关怀备至。当她看见上官吟春肥硕结实的臀胯,就暗暗把陶家的未来牢系在她身上,只有生育才能绵延后代,不绝希望。不久,上官吟春有了身孕,本来是件高兴的事情,哪知因为之前有过被日本人屈辱的强暴经历,再加上大先生告诉她医生诊断他没有生育能力的消息,让上官吟春怀疑肚子里的孩子是孽种,所以想要杀死孩子。她曾经几次试图制造事端让孩子流产,最终都被救活。乱世中婆婆被日本人的空袭吓乱心智,丈夫因不肯向日本人行礼被押进监狱,上官吟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要撑起塌了的天。随后女儿孙小桃出生了,她右耳廓里长着和父亲耳朵里一模一样的肉证明了她的真实身份,的确是大先生的亲生女儿。然而婆婆和丈夫由于她的逃产不明下落,急火攻心,纷纷咽了气。命运无情的戏弄,让上官吟春失去依靠。当时,即将为人母的上官吟春并未意识到作为母亲身上肩负的压力,正是女儿的出生让她个人人物形象走向成熟丰满。

  从姑娘到人妻再到母亲的身份跨越,上官吟春一步步从男人背后走进公众视线。她主动担负起家族血脉流淌延续的重责,从含蓄内敛被动的女性模式化角色里站起来,主动言说女性长期被压抑的主体意识。同样在孙小桃怀了孩子成为母亲后,她为了女儿有好的生活,嫁给了她不爱的宋志成建立家庭。坚忍、勤劳、默默忍受苦楚却从不轻易言说,牺牲自我、舍弃幸福来保全孩子的伟岸母亲形象,在第一代母亲上官吟春和第二代母亲孙小桃身上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二、叛逆的女儿形象

  女儿是父母结合的产物,她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本我”父母的性格特征,但是作为思想解放的下一代,她们又是“超我”女性意识觉醒的产物。在女人的一生中,女儿和母亲只是不同阶段的两种角色扮演者,是生命继承与延续的关系。作家张翎凭借深刻的洞察力,着眼于女性问题,通过书写叛逆的女儿形象,唤醒女性自我意识。

  亲人已逝,为了女儿的前程,上官吟春带着女儿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她们改名换姓,隐瞒地主成分,悄悄在城里生活下来,卖热开水经营老虎灶的勤奋嫂,就是上官吟春。小说第二部分女儿孙小桃刚出场,就直言自己不喜欢她的家,强烈的叛逆个性是孙小桃与生俱来的。孙小桃是孤独的,家庭的不完整,父爱的缺乏,同学的孤立让她愈发关紧心灵情感的闸门。父亲的早逝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男性对女性的遗弃,她在漫长的缺父状态中开始了痛苦的自我认同。到上海上大学后,她剪掉自己留了多年齐腰的辫子,在某种意味上意味着与过去生活的决裂与告别。母亲被人检举是地主婆子的不良身份,让小桃下定决心写了绝交信与母亲划分界限、断绝关系;情人要回国抗战,未有归期、生死未卜,作者紧紧抓住“痛”这个核心字眼,让叛逆的女儿深刻领悟到切断亲情的撕裂般的苦楚。少女时期的小桃一腔热血,渴望离家,甚至能够不惜代价拿性命去换一时的快乐,然而时过境迁,褪去青涩的她在历练过后才会明白自己的归途仍是回归家庭。纵观《阵痛》中女儿们的成长,她们年少时总带着离开家出门闯荡的想法,最后一代代人还是走入离家后归家的循环。

  女性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完成生儿育女的天职,这不仅是天性,也是实现自我、认同自我与社会和谐的一部分。张翎正是在这个层面,以她特有的生存况味和体验感受,对女性成长过程中敏感复杂、精细微妙的心态做了细致刻画。母女二人的隔膜、对抗冲突在女儿即将生产时土崩瓦解。血缘情深让她们和好如初,女儿肚子里有一个新生命将要孕育而出,新的希望让她们的心拧成一股绳。母女二人最终意识到男性无可依傍,只有相互扶持敞开心扉,才能携手共度难关。女儿曾嘲笑传统与世俗抗争、反抗母亲、追求自由独立,女儿对母亲的感情是复杂微妙的,与母亲有过决裂,却最终生活在一起。生不逢时,生产时丈夫不在身边,生下的孩子没有亲生父亲,母女命运殊途同归。

  三、边缘的人物形象

  张翎在长篇小说《阵痛》中塑造了几个典型的边缘女性人物。她们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历史浪潮的浮沉,是弱势群体;她们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法掌握核心话语权,是被社会大众忽略的一群小人物。

  作者从故事发展的旁观者角度来叙述。月桂婶本是下街的一名寡妇,丈夫儿子病故,养女也死了,吕氏怜悯她,叫她来家里照顾上官吟春,这才有了和勤奋嫂一块儿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生活多年的二姨娘。二姨娘以为逃离了乱世,迎来太平日子,哪知动乱还是将她吞没。她嗅到了即将到来革命战乱的血雨腥风,提前自我了结生命。月桂嫂没有能力更没有胆量改变命运,只好通过自杀的方式保全自己。这无力的一击,是社会底层小人物无声的呐喊。坚持是孙小桃的同学,她的父亲是位南下干部,和原配离婚后又娶妻生子。坚持对父亲的二婚行为有过激烈反抗,因此被父亲送回老家。作者写坚持的笔墨少之又少,她与代表专制、压迫的父权进行激烈抗争却失败了。她历经挣扎,还是陷入命运的泥沼。赵梦痕是小说中边缘人物的典型代表。在那个年代,父母的身份背景就像一杆标尺,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赵梦痕以前是资本家小姐,一路受人拥护、顺风顺水,但是世道变了,新时代的潮流像一阵飓风要卷走有钱阶级,实现公私合营。风光日子一去不复返,她的身上被贴了“出身不好”的标签,不好的家庭成分一下子让赵梦痕从大小姐变为粗使丫鬟,尽管学习成绩好,高考还是落榜,只能在街道鞋厂上班。赵梦痕没有反抗,顺从了命运的安排,从天上跌落尘世,开始用一双劳动人民的手干活养家。就连白丽珍,人前风光无限的工人造反大队副队长的妻子,也有为外人所不知的苦楚。她的丈夫仇阿宝根本不爱她,心思全部放在勤奋嫂身上,就连他的死,也是为了另外一个女人。她得不到爱,孤身一人咀嚼人生的失意。这些女性形象,她们都是所处世界的边缘人,无论她们深处何方,都是被遗忘、轻视的对象。同样在小说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不仅仅是这一系列女性人物,小说里的所有男性大部分退居幕后,处于从属地位,基本上是“不在场”的。从爱国知识分子大先生、谷医生、黄文灿到平民市侩仇阿宝,甚至是普通职工宋志成、杜克,作者都将其放在次要地位没有过多交代,男性地位的坍塌,女性地位的提高,这是张翎写作的一种谋略。

  一个家族中三代女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遭受不同程度的磨难,直面女性疼痛的情感体验,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伤痛给了我们活着的感觉”③。在克服这些苦难的过程中,方才展现女性顽强生命力和坚韧意志力的存在。“阵痛”不仅是生理上的一种体验,更是对不幸命运的有力抗争。作者在小说中以多事之秋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以女性家族谱系为书写对象,笔锋深邃,力透纸背。母亲、女儿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彰显生命原始的无限动力。张翎通过描写坚忍无畏的母亲形象、反叛独立的女儿形象和处在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女性形象,以女性特有的发声方式,言说女性主体力量,让她们走向枯木逢春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① 陈瑞林:《风雨故人交错彼岸――论张翎的长篇新作〈交错的彼岸〉》,《华文文学》2001年第3期。

  ② 张翎:《阵痛》,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第338页。

  ③ 张翎:《关于〈邮购新娘〉的一番话(代后记)》,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415页。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音乐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最新文学评论的毕业论文范本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