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学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文学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以下是文学评论毕业论文的范本,欢迎阅读。

  题目一:从《文学是灯》感悟小时代文学的现实意义

  摘要:面对“小时代”校园新生代远离经典文学的现状,从铁凝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文学是灯》感悟文学的意义的三层含义,即文学是生活的回忆、精神的滋补和人性的关照。

  关键词:铁凝 文学 现实意义 小时代

  “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当浮华的“小时代”文学风靡之时,重读铁凝的《文学是灯》感悟文学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的回忆

  铁凝,用“朴素”、“醇厚”、“深沉”回忆三十多年前一段下乡经历,用“感同身受”概括对文学的认识。从她的“三垛”《大浴女》《笨花》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来看,无不体现了她对文学创作的诠释:“用细腻的笔触慢慢拭去现实的表层,呈现出迥异于我们日常思维中的小人物群体,这些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则一次次冲击着我们先前存在的思维框架” 。

  三十年前十八岁的铁凝第一次投身乡村,因“炫耀”“十二个血泡”,引得当地的姑娘哭了,“她觉得她们手上有泡是应该的,而我们是不应该到乡村来弄满一手血泡的。”。

  当下处于“传统被解构,经典被抛弃,时尚被追捧,流行风行四方;而独立、自由、充满想象和激情的大学人文精神处于失魂状态”的新生代,能否理解“十二个血泡”对“我”的意义?能否体会当年“素英”对“我”的心情?能否感触作者那颗渐渐平和的“普罗大众”的心?这些“能否”,指向欣赏文学必备的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理。

  作者当时“炫耀血泡”所表现的自怜自惜,跟《小时代》中被个人情感所扰的小资的心境极为相似。但当作者反观素英,发现她纯朴得没意识“我”的矫情、善良得没“一点怨毒”时,作者懂得了“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才是“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

  试想,如果“我”在今天的“小时代”遇到“素英”会如此平和吗?《小时代》中的时尚女性尽管也有纯清与理想,但更显张扬与赤裸,比起熟知的中外文学经典形象,显得浅俗了些。“‘过分物质化’和‘手法不专业’是《小时代》最受诟病的一点”[4]使之成为时代病而远离经典。

  二、精神的滋补

  文学的眼光用文学滋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荒凉”时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扉页两句“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滋养了一颗卑弱的心,使之迸发出“一种冲动,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这种来自阅读经典的共鸣,起初可能是一种浅共鸣(冲动),日久的阅历和经历才催生共情后的反应――深共鸣(灵魂共鸣、理性共鸣)。甚至非现实主义的魔怪主题,也“为我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

  不管身处“大时代”或是“小时代”,对于心有所想者定有收获,只要能与作家作品感同身受,定是得到珍贵的精神滋养。

  三、人性的关照

  文学,即人学,铁凝“在她的很多作品中贯穿着对人性的美的抒写”。当人类所有行为都能关照未来,尤其是作为媒体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导演和教师,那就是文明大境界的到来,即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

  文学总是将人性的美与丑展现给人看,而“欣赏郭敬明的年轻人,实际上并不懂得什么文字是美的,什么作品是有内涵的,他们的欣赏已经被毒化了”。

  从作家及常人的成长历程来看,青春期的阅读是一辈子的阅读。奉劝沉浸在“小时代”光怪陆离的幻象中的人们用经典滋补,借文学这盏长明灯点亮人类永恒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曾凡.文学的当下意义.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网

  2.王利芳.小人物精神重估中的探询――铁凝近期城市凡人系列研究[J].科教文汇,2007,(3)(上班月刊): 163-164

  3.吴晓东.当文学经典正在远去[J].教育旬刊,2009,(2)(中):61-62

  4.李丽.“小时代”口碑两极分化影评人称“烂”粉丝赞好.羊城晚报.中国青年网

  5.李旺.从《笨花》看铁凝文学上的突破与发展[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6-78

  6.张鸣.是谁毁了年轻人的欣赏口味[J].教育旬刊,2010(3)(上):16-17

  题目二:晓苏《暗恋者》的另一番意味

  摘要:《暗恋者》的故事交错展开,人物交叉出现,叙述和描写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相应地插叙和追述。随着人物交往的紧密和情感沟通的加深,渐行渐远,在不同的情景和氛围中,通过主要人物大学教授傅理石与进修生李柔互诉衷肠,把高二的傅理石暗恋温老师,王川暗恋李柔的故事描叙和追述出来。故事情节的一环又一环,把人物心理变化和细节描写连缀起来,相当完整,而且符合人物性格发展和生活的内在逻辑。晓苏在设置结构上,构思之精细,时空切换之得当,人物心理和情绪描写之细微,写作技巧之娴熟,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关键词:晓苏 意味《暗恋者》

  《暗恋者》是晓苏的一个短篇小说,收在《暗恋者》短篇小说集中,2012年7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作品。

  我读晓苏的短篇小说《暗恋者》,感觉别有一番意味在其中。暗恋者往往自己会受到伤害,很痛苦,因为对方不知情,也不会产生同情,更没有回报的责任。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小说中的傅理石、王川还都不是真正的暗恋者。高二时的傅理石暗恋温老师,随温老师到市里参加作文竞赛,同住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那天夜晚趁着月光傅理石想去看温老师的脸,被温老师误会以后,暗恋公开,从而就结束了。后来是大学教授的傅理石遇到了进修生李柔,才唤起了他对温老师的怀念,把李柔当成了温老师。另外一个暗恋者是高二学生王川暗恋语文老师李柔。实际上,当李柔应王川的要求来武汉进修就已经公开了对老师的爱恋,李柔也知道王川爱她,最后的摊牌就是了断这段爱情。既然暗恋不是个双向回馈的过程,不管你怎么闹,都不可能伤害对方。所以暗恋是最高尚,最富道德情操的一种爱恋形式。很显然,小说不是在赞美这种情操,而是别有一番意味。

  《暗恋者》的故事亦真亦幻,表现了人物开放的心态和人性释放不可名状的诡秘。从本质上说,暗恋的人并不自悲,而是自信,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愿意为对方最微小的幸福而付出代价。小说中高二的傅理石和王川爱恋的出发点,都不是为对方考虑,而是出于自身心理和身体本能的需求。傅理石一听温老师只要了一个房间就激动不已,“心差点从胸膛里跳出来了”。当他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手里抓着一条枕巾为温老师擦干头发时,连温老师也并不知道他真正的用意而大吃一惊,问他要干什么而一声喝问。后来他又一次走到温老师床前,被温老师误会理所当然。难道是傅理石的举动引起了温老师的怀疑,又或许是傅理石看到温老师还没睡,想入非非,有了冲动,想重温一下在长途汽车上躺在温老师“丰满而有弹性”的胸脯上,还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芬芳,“睡得真香”的那种温暖感觉;又或许是“当时房间的灯早关了,可窗外的月光很亮,傅理石侧身睡着,眼睛看着睡在窗前的温老师,发现她的脸在月光下也像一轮明月”。他真的只想看一下温老师的脸就回到自己的床上去的么?这一举动明显带有幻想的成份,温老师是一位懂得心理学的语文老师,她知道傅理石在这种时候在她的床边来,动机并不单纯;她也一定知道暗恋是一种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恋爱,正因为没有行动,所以一切行动的可能都是存在的,这种存在是在心里,在人的脑海之中。幻想,当然是无所不能的,出现心理或生理的需求,正如我们在梦中的所作所为一样。又由于一切行动都未曾发生,根据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也谈不上善与恶,道德或不道德。只有实际行为出现才配得上道德的判断,因而暗恋其实也是超越了善恶的爱恋。那个晚上,温老师来不及细想,也无法作出判断。但是,当她冷静下来思考以后,觉得傅理石的行为不妥,第二天就不高兴了。次日在返回县城的汽车上,温老师没让傅理石和她坐在一起。“本来票上的座位是挨着的,但温老师上车后与别人换了座位,她坐到一个陌生人身边去了”。也许是温老师虽然欣赏学生傅理石作文写得好,也懂点事,但也看出了这孩子诡谲的一面。他的这一弱点,在以后大学教授傅理石与李柔的交往中,他那狡黠的性格,也可看出端倪。可是,温老师并不知道傅理石以后的情况,也不知他见到李柔以后,又唤起他对自己的思念。

  王川的年龄与傅理石大约相差近二十岁,时代背景不同,爱情观念也不一样。王川对语文老师李柔的单恋,从开始就比年轻时候的傅理石要开放得多。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王川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李柔的依恋,而李柔自王川在她家留宿,那天夜晚“胃病发作了,疼得浑身冒汗,嘴里不停地叫唤”。王川“跑了几条街才找到一家夜晚不关门的药店”,给李柔买止疼药。王川虽然还是个孩子,但他心很细,也很会心疼人,给李柔服药时,生怕开水烫着她,就一边吹一边喂她喝,然后还找来一条毛巾,打湿了水一下一下地擦李柔额头上的汗。“李柔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还不由自主地抓住了王川的一只手”!显而易见,这就不是师生,而是一对公开的恋人关系了。两人相互依恋,发展到王川主导,上大学后,要求李柔也到武汉来进修,还要求李柔和他结婚,给李柔的丈夫写信,劝她丈夫主动离婚,否则找他格斗。这就不仅是大胆,而是在走极端了。李柔有稳定的、优越的家庭条件,陪王川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还居然答应王川的要求,来到武汉陪他,看来似乎不可理喻,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并不奇怪。主动者仍然是王川,他对李柔的所作所为,是幻想的作用。他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愿意为李柔和他的幸福付出最大的代价,哪怕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在江边摊牌的情景,已走到殉情的边沿。王川“在地上打滚,又是笑又是哭,还拼命地用手扯自己的头发”。见面就说如果分手他就跳江,直到李柔说,“你要跳江我也陪你一起跳,要死我们一块儿死”!这才被她劝阻了。这正是一种幻想的力量在驱动,这也是亦真亦幻的爱恋表现人性释放而不可名状的一种诡秘。

  我之所以认为《暗恋者》别有一番意味在其中,还因为小说渲染了一种情调,表现了一种欲望的萌动与克制,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大学教授傅理石与进修生李柔第一眼目光对接,他就傻了眼,感到一见如故,似曾相识,有一种昔日重来的感觉。他把她当成了年轻时暗恋过的温如绢老师,关系微妙,非同一般,小说就是从这里开头的。那天傅理石讲课刚刚开始,“一个三十六、七岁的女人忽然从教室后门走了进来,她披着一肩长发,被长发掩映的脸看上去如一轮明月”。这个“身材细高,披着长发”的女人一出现,就像“触电”一样,总是在撞击着傅理石的心扉,这以后,李柔的身影总是在他眼前飘荡。她在教室后面坐的时候,傅理石“眼睛时不时往教室后面看”,并亲自安排了一把椅子,让她到前面去坐,并经常走到李柔身边,予以关心,问这问那,而李柔呢!也总是笑脸相迎,亲切交谈。在课堂上的频繁接触,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李柔听课从后面来到前面,总是坐在第一排,傅理石的目光差不多有一半的时候都凝聚在李柔脸上,弄得李柔都不好意思听这门课了。后来,傅理石还十分巧妙,狡黠地打听李柔的身世,了解她来武汉进修的原因。他想,从南昌来武汉进修,不仅路途远,而且还跨了省,况且,南昌不是也有好大学么?这中间一定有蹊跷。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在众目睽睽的课堂上,这么快的毫无顾虑的亲密接触一位外地来校进修的女学生,仅仅是她太像高二时曾经暗恋过的一位老师么?还是他把曾经暗恋老师的那份感情转换到了李柔身上,或者说傅理石因为李柔的美动了真情。不然的话,李柔见了他也“像霜打的柿子一样脸红”,“对他的妩媚地笑一下”,“似乎是在对她一个人讲课”。两人相互传递的情调和隐含的信息,使他(她)们的关系开始暧昧起来。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其他空闲时间,傅理石和李柔走得越来越近,两人似乎谁也离不开谁了,并开始了像情人一样的约会。傅理石诡谲、巧妙设局;李柔和顺、善解人意,相约在“时光倒流”餐厅和在“新概念”茶语会面,更加情深意切,互吐心曲,各自把自己的隐私都全盘托出。一个深邃、幽暗、多情;一个轻柔、妩媚、体贴。一个是在高二时暗恋过自己的老师,一个是在中学教书被高二的一名学生暗恋。相似的经历与情感体验,各自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冲突需要倾诉,也是相互欣赏,爱意萌生、互动共鸣的因素。在情感的漩涡里,忘记了婚姻,忘记了家庭,让洪流漫过头顶,任意流淌,恣行无忌。当傅理石单独邀请李柔到木兰湖参加活动时,李柔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那好吧”!也就满口答应了,没有一点戒心。傅理石在被邀请的人中名气最大,他介绍李柔是他的研究生,旅游局上上下下都鼓掌欢迎。李柔一边看别人鼓掌一边回头看傅理石,脸颊一下子变得通红,就像湖边盛开的杜鹃花。此时此刻,傅理石和李柔似情乱意迷,更加自由放任,在游湖时,李柔便倒在了傅理石的怀里,当李柔从傅理石的怀里起来,抬头时,便飞快地在她脸上吻一口,李柔怕冷似的浑身一缩,同时用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傅理石的一只手。这些举动,就不是爱恋含蓄地表达了,而是性的欲望与冲动了,而且这种冲动,愈来愈强烈。

  浪漫的人生很短暂,转瞬即逝。西方一位哲人说:“生活就像奔涌的浪头,受着万有引力的抵制。仅在某一段时间里,它才无阻无拦地径自奔腾,卷走拖累它前进却又无法遇到的障碍物。这段时间就是人生”。而“人生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罗曼史,当人们勇敢地过着罗曼式的生活时,它便会生发出远比任何虚构都要充满快乐的想象(爱默生语)”。就在傅理石与李柔游木兰湖的那个夜晚,他(她)们住在红红绿绿的别墅里,房间紧挨着,傅理石可以听见李柔淋浴的声音。这个夜晚可以说是他们“无阻无拦私自奔腾”的时刻,也是“勇敢地过着罗曼式的生活时,傅理石想象的翅膀很快飞了起来,他想李柔的披发淋湿后垂在雪白的背上肯定非常好看,他这么想着,身体突然变得紧绷绷的。”他们两个都洗了澡,换上了睡衣,“淡淡的香水味沁人心脾”。一个故作姿态,假装补课,“可他只讲了一个开头就讲不下去了”;“一个没心思听,目光散乱,心不在焉”。二人依偎紧贴在一起,月光似水洒在湖面上。他们观赏着两个月亮的美丽景色,享受着罗曼式的生活,心驰神往。傅理石忽然激动地叫了起来,“李柔”,“你快来看,今晚有两个月亮呢!”李柔马上跑过来,贴在傅理石身边朝窗外看,看了一会儿说:“真有两个呀,天上一个,湖里一个!”“一个是温老师,一个是李柔!”傅理石脱口说。李柔突然失语了,身子一扭就离开了窗口,迅速回到了原来的座位上。傅理石一愣,赶快走到李柔身边,发现她一脸的不快。傅理石轻轻的拍着李柔的后背问:“怎么啦,你?”李柔有些伤心地说:“我不想听你提你的温老师!”傅理石立刻明白了李柔的心思,心里不禁暗暗高兴,马上讨好说:“好,不提她了,这两个月亮,一个是你,一个是我!”李柔忍不住笑了,说:“这还差不多!”这时,傅理石把一条白金手链不由分说地套在了李柔的手上,取下了原来王川送给她的那条,李柔把它放在包里。此情此景,欲望忍受不了等待,一旦欲望占了支配地位,理智就会受制于感情,欲望只会越等越强烈。他们很快抱在了一起。在一阵热烈的拥吻之后,他们同时动手将对方的睡衣脱了。傅理石一直待在李柔的房间里,直到午夜一点钟,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出门的时候又突然说钥匙忘了带,问李柔能不能让他就在这间房里住上一晚。开始分床睡,半小时后,傅理石去了李柔的床上。后来李柔接了王川的短信,一个伤感,一个饱满的身体陡然松驰,就像一个碰了钉子的气球,拨开李柔,迅速穿衣,傅理石又发现他房间的钥匙带在身上,由此他狡黠的一面暴露无遗。爱情的欲望是寻求欢乐,男人的欲望想占有女人,女人的欲望是想撩起男人的欲望,因而罗曼式的短暂人生就生成了。但它不允许外人的介入,所以傅理石一听说是王川发来的短信,发现李柔伤感的情绪,立即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就像年轻时,和温老师住在一个房间,走到温老师的床边,被温老师一问,又回到自己的床上一样。李柔那种很容易听信男人的誓言,顺从男人的要求,近乎听任摆布的性格,也由来已久,这里也充分表现出来了,理智成了情欲的奴隶。而这种性格的形成,也是习惯所至,由习惯演变而来。“风过而海静,欲止而人宁”,罗曼式的人生毕竟是短暂的,如果你战胜了欲望,放下执念,“欲寡心自清”,你才能轻松前行,破解现实生活中种种迷茫与诱惑。西方人认为,“我们生活在欲望里,而不是生活在成就里”,因而作家渲染一种情调,表现人性释放与生活在欲望中的人生,恰恰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样也会出现不少好作品,关键要看作家的创作倾向和态度,文学境界和写作技巧。

  另外,《暗恋者》的选材、构思、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创作动机与效果,晓苏颇费心思,同样也意味深长。晓苏的短篇小说,无论是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题材,还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在选材上,的的确确做到了依据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有一定体验的原始素材,作为他选材的标准。有的是他见过的,有的是他听说过的,有的是他采访过的,他把这些素材,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经过加工提炼,精心构思,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完整的故事与各具情态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崇尚感性美学,看重生活本身的美学价值,善于发现、捕捉和传达潜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调和独特趣味,把创作重点放在人们生活的感性层面上,这种微妙的情调和独特的趣味,来源于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当然,也与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审美情趣、文学境界有关。我们赞赏晓苏这种既现实又现代,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创作思想和文学主张。《暗恋者》的故事交错展开,人物交叉出现,叙述和描写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相应地插叙和追述。随着人物交往的紧密和情感沟通的加深,渐行渐远,在不同的情景和氛围中,通过主要人物大学教授傅理石与进修生李柔互诉衷肠,把高二的傅理石暗恋温老师,王川暗恋李柔的故事描叙和追述出来。故事情节的一环又一环,把人物心理变化和细节描写连缀起来,相当完整,而且符合人物性格发展和生活的内在逻辑。晓苏在设置结构上,构思之精细,时空切换之得当,人物心理和情绪描写之细微,写作技巧之娴熟,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暗恋者和被人暗恋的人,都是幸福的,这种幸福的感觉,为个人所独有,有一定的隐秘性,与人分享,把它讲出来,甚至毫无保留,很不容易。只有情投意合,心灵相通,感同身受的人,才能在一起倾吐。于情于景,于人于事,晓苏把握得十分精当,描写十分细致,各个故事的架构都严丝合缝,人物对话也十分吻合。写人的欲望的萌生和冲动的细节,只写产生的过程,冲动的行为点到为止,分寸感极强。用王川给李柔发来的短信:“他说他谈女朋友了”一个伤感,一个就像碰了钉子的气球,到这里,几个人物关系的发展、演变、交代也就结束了,其中蕴含的意味,引发读者的想象。

相关文章:

1.大学生文学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2.大学生本科论文范文精选

3.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美育专业精选

4.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5.2016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关于文化研究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7.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关于小说的文学评论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关于文学评论小说类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