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本科论文范文精选

  毕业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毕业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以下是关于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范文一:以《尤利西斯》为例浅析乔伊斯创作的现代性

  摘 要:乔伊斯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革新作家,他的创新精神赋予文学作品思想和审美的现代性,在爱尔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乔伊斯在艺术创作上体现了自己向往的现代世界,其反叛传统展现了自己全新的现代价值观念。本文将以《尤利西斯》为例,浅析乔伊斯这一时期的审美观念和思想价值中的现代性,通过介绍《尤利西斯》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展现乔伊斯的现代价值观念。

  关键词:尤利西斯;乔伊斯;现代性

  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尤利西斯》是乔伊斯时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乔伊斯痛恨愚昧落后的发展现状,难以接受殖民时代留下的陈旧思想、世俗理论与宗教理论,因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了理想的现代世界,展现了全新的观念,也如实描写了现代人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活方式选择的焦虑,本文将用《尤利西斯》来论证乔伊斯的现代性。

  一、《尤利西斯》作品的主要内容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1、乔伊斯对传统的反叛。本部分主要介绍转型时期爱尔兰国家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他试图用一个全新的眼光来审视国家的社会秩序和历史现实,对现状进行否定,研究现代城市的文化,探析人们的心灵,构建爱尔兰人民对于现代发展的追求,打破身上束缚的枷锁,因此他按照自己的独特美学观念来反映现代意识,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开始新的创作模式,揭露文学的现代性。

  2、乔伊斯的现代价值观念。该部分主要进行乔伊斯主张的现代价值观念的解析,《尤利西斯》的创作是过渡时期创作的精品代表,是传统价值观念趋于灭亡,现代价值观念正在兴起的过渡时期的产物,追求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宣传现代人性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保持个体的主体性,建立符合现代人性观点的性别观念和性别机制,建立平等互爱的现代婚姻,从理论和实践的理性方面阐述现代观念的自由价值。

  3、乔伊斯创作与现代性的悖论。本部分论述现代性的发展坎坷之路,充满了矛盾,乔伊斯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详细的进行了探讨和思索,给读者展现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正确选择,同时也介绍了选择的困境和悖论,虽然展现了可贵的现代精神,但是并不意味着该种思想被人们充分的认可,人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不满足于现状又不敢于改变,常常陷于突破和维持的矛盾当中,形成了现代性的悖论。其次现代人丢掉了传统的宗教思想,失去精神的依托陷于迷茫之后。乔伊斯给平凡人赋予了神性,与理性的现代观念形成悖论。

  二、乔伊斯的现代价值观念

  1、保持个体主体性

  奥德修斯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内心具有强烈的主体精神,不听从于命运的安排,努力改变现状,乔伊斯非常欣赏他的人物形象和主体精神,并且将其引入到自己的作品钟来,倡导“人把握自己命运的精神”。

  20世纪的爱尔兰父权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压迫妇女,她们依赖于丈夫,属于从属地位,乔伊斯刻画的莫莉形象完全突破了布娃娃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独立的个体形象,不再是一个附属存在,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莫莉对于女性被压迫的现状强烈反抗,不断思考着是谁造成目前女性被压制的现状,是谁导致女性过着目前的生活,她喜欢户外运动,喜欢穿自己舒服的衣服,而不是墨守成规的教条。她敢于对男性发出批评和谴责,以平等的姿态与其相处,莫莉认为女性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批判男性的野蛮和粗暴,反对政治,在他的意识里,有着强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愿意找一个互相欣赏的人共度一生,于是在万千追求者当中选择了最为中意的布卢姆,因为他富有诗意,浪漫富有内涵,这正好符合莫莉从小就喜欢诗的情调,加之布卢姆善良和诚挚的性格,让莫莉一见钟情,有信心追求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及时享受现世的欢乐。

  莫莉否定男权,追求男女平等,希望得到男性的尊重,不断回味着与布卢姆的美好往事,暗示着对于男性霸权的反叛和否定。莫莉在整个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定位,做一位女歌手,自力更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尽管当时社会认为这有损形象,但是莫莉并不在意,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对于男性依赖的摆脱,证明着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赖于任何人,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凭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生存,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新时代女性。

  2、弘扬符合人性的性道德

  《尤利西斯》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思想是没有依据的,人的灵与肉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他积极倡导符合人性的性道德,通过刻画布卢姆和莫莉的浪漫爱情故事,宣传了一种正确的现代的人文意识,传统思想认为女性应该像圣母玛利亚一样的纯洁完美,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要么是处女要么是母亲,除了传宗接代外不应有其他的需求,相反乔伊斯认为这是人的天性,不应该受到批判,每一种道德都应该顺应人的本性要求,坦然的享受生活的快乐,不再受到形而上学的道德规范的束缚,正确理解世俗生命存在的一切本性。莫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充满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她按照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魅力本能的活着,不受任何道德的限制,她对女性要求的坦然和肯定意味着对于女性平等权利的追求和对人性的肯定,乔伊斯将莫莉塑造成生命的代表,反映生命的本性需求,肯定了妇女的权利。

  真正的爱情是需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和灵魂上的沟通,布卢姆更加追求精神世界,在幻想的时空里遨游,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莫莉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不断开始新的追求,她喜欢和聪明的人在一起,进行交谈、渴望爱情,渴望拥有更为美好的生活。灵与肉是莫莉性认知里的不同层次的两个问题,她对于欲望的精神的追求是本性的、自然的,是正常的、值得肯定的,她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发自肺腑的、来自于生命的,一切都是那么原始、那么的符合人性。

  3、建立符合人性的性别机制

  一个人的人格存在中既有女性的潜质又有男性的潜质,这种特性使人具有两面性,只有这两面协调一致时,人的精神状态才是正常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将男女从小分开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学习,使得男性必须强大,具有攻击性,而女性必须柔弱,具有服从性,这种性别机制让男性长期处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必须无时无刻不在保持自己男人的气概,《尤利西斯》中对这种性别机制进行质疑和反叛,主张建立一个更为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性别机制,倡导男女性别的平衡发展,他肯定男性身上的女性气质,赞同把女性身上的气质融入到男性气质的培养中去,使得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布卢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具有魅力,倡导和平,反对男性的暴力和斗争,赞同平等女性的观念,尽管妻子背叛了自己,他也没有采取以暴制暴的男性取胜的方式解决问题,他的身上具有女性温柔体贴、敏感细腻、宽容善良的气质,这是他区别于其他男性的最大特点,也是他具备的最大优势。乔伊斯创造的布卢姆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性别机制,成为一个男女气质协调的正常人,真正地得到了解放。

  4、建立平等、拥有真爱的婚姻

  《尤利西斯》讲述的婚姻故事,说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已经表现出父权制度的逐渐衰败,家庭成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矛盾,达到真正平等和谐的婚姻生活。夫妻之间正常平等的对话,家庭事务共同承担,而不再是女性自己的劳动,布卢姆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洗礼,身上具备崇尚和平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自己的忍耐来成全妻子的幸福,可以称得上自我牺牲的伟大幸福观念,他相信妻子,相信生活,相信她对自己深沉的爱。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下,传统的婚姻观念已经受到巨大的挑战,男性在家庭中不再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女性也不再被绝对的压迫,现代婚姻更多的是双方的理解和包容。

  三、总结

  乔伊斯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杰出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尤利西斯》这一伟大的代表作,反映了对陈旧生活的批判和对现代生活的倡导,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展现爱尔兰的文化和政治,重新构建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自己独特的美学原则来体现现代价值和现代意识,成就了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刘象愚,乔伊斯与《尤利西斯》,从天书难解到批评界巨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5):13.

  [2]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范文二:从《祖国(或以梦为马)》看海子的诗歌理想

  摘 要:在当代人面临信仰沦丧理想失落之际,海子在《祖国(或以梦为马)》中宣告了自己的诗歌理想,即抛却世俗社会的物质拖累,以灌注着责任感使命感的诗歌担负人的精神救赎。

  关键词:《祖国(或以梦为马)》;诗歌理想;海子

  诗经的创世之声,唐诗的沉雄之音,宋词的空灵之质,都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最鲜明的内质。纵观今日诗坛,那些曾让我们有所期待的诗坛主将的隐退或改行,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没落的诗国:这是一个不读诗的时代。然而有这样一位当代诗人始终以他善良真诚的歌唱、忧郁敏感的诗行感动着我们,他就是海子。海子以其独具个性的诗歌精神与诗歌理想成为当代诗坛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而《祖国(或以梦为马)》正是了解其诗歌理想的一把钥匙。

  《祖国(或以梦为马)》写于1987年,正是第三代诗人在诗坛上最为活跃的时期,怀疑主义成为时代语境,理想主义则被消解。在这种现状中,海子仍难能可贵地坚守着理想信仰,这种思考使之成为诗坛异声的同时,更成为诗歌的亮色所在。本诗的题目“祖国”是海子宏大诗歌愿望的起始,他要在自己的祖国创造出优秀的大诗。诗中“以梦为马”四个字共出现十次,因此这四个字便成为解读此诗的关键。从字面上看,“以梦为马”即把梦当做马。这里梦对马的替代正说明了古今诗人思维自由度的不同,古代诗人多策马扬鞭,出没于山川之间,游历于河海之滨,骋自由之思,养浩然之气。而工业化后,现代诗人更多的居于斗室,穿行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思想的驰骋只能在梦中完成。梦对马的替代表现的正是现代人的一种无奈,当然更是一种无奈后淡定的超越。

  王一川曾指出“远方是海子诗中反复出现的重要形象” [1],本诗第一节诗人要去远方做什么,这里对现实生活中海子真实的处境加以考察则成为一种必要。北京的大都市始终是他走不近的城堡,而故乡的山水亦不是他的心灵归宿,先后四次的恋爱带来甘美感受的同时更是苦涩的回忆。80年代的低工资以及农村家庭的贫困使他只能做“物质的短暂情人”。因此,海子的精神家园只能伸向更远的“远方”。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物质的匮乏中坚守,诗坛中当然有追名逐利、哗众取宠的小丑,于是诗人写道:“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正是由于这些伪装者的存在,诗歌的纯洁性、真诚性以及理性之光遭到破坏,即:“万人都要将火熄灭”,但海子初衷不改,坚定的誓言掷地有声:“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火”因其光明热烈而成为诗歌希望的象征,“落英”将未来诗坛美好繁盛之景描绘出来。现实中,支持他在精神中畅游的只有诗歌,于是诗人说:“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诗中第三节“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展现了诗坛语言的浮躁及各自为营的混乱状况。海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中写道:“当然,还有更高一级的创造性诗歌――这是一种诗歌总集性的东西――与其称之为伟大的诗歌,不如称之为伟大的诗歌精神――这是人类形象中迄今为止的最高成就。” [2]可见,海子的诗歌理想是伟大的代表人类精神的严肃诗歌。本节中“敦煌”一词便是这种精神的代表,由于这一宏大追求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它被放在“众神之山”。“寒冷的骨骼”、“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构成一幅刺目的图画,冰冷而坚硬,传神地表达了到达“众神之山”的艰难。诗歌语言、诗坛现状和完成诗歌理想的困难三者一起成为“囚禁我的灯盏”。但海子依然“投入此火”。

  诗中前四节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情绪,下面的五六节则变得舒缓。海子这个“吃麦子长大的”,歌咏着黑土块的农家子在面临着“不可抗拒的死亡时”,仍然不忘:“只有粮食是我真爱/我将她紧紧抱住/……守望平静家园”。诗中第六节“大河”象征着时间之河,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年华虚度”,在现实中,远大的追求难以于短时间实现,于是挫败感代替了成就感,诗人“空有一身疲倦”。“一滴不剩”与“大河”形成对照,在时间的流逝中,生命走到尽头,即“一匹马儿一命归天”。燃烧的青春中,老去的诗人对流逝的时间,未成的事业深感遗憾,生命注定不能永恒,人生注定要有许多击打。

  在短暂的退让情绪后,诗中再次扬起了激昂的情思。尽管“空有一身疲倦”,但我信仰不改,理想仍在。诗歌不仅使我“得度今生的茫茫黑夜”,即使千年后的再生,我仍选择这“永恒的事业”。诗中第八节,诗人再次申明自己的事业是要成就诗歌事业的一生。太阳因其永恒、泽被万物的光芒而成为诗歌事业的象征。本节中海子做出了有力的一越,转而相信自己的事业必将成功――“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这里奏响了本诗的最强音,全诗在扫尽阴霾的光明中结束。

  在当代人面临信仰沦丧理想失落之际,海子依然以灌注着责任感使命感的诗歌担负着人的精神的救赎。他本人在今天也已成为一种诗学精神的化身,被放在高高的诗学祭坛上。本诗一改以往中国诗歌难解的政治情结,而倾心于诗歌本身的建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为现代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这是一种新的精神的开始。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海子:诗人中的歌者[A].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西川(编).海子诗全编[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7.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类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下一篇:《孔乙己》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