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范文进行分类。以下是关于中外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篇一:劳伦斯笔下流变的原始主义倾向

  摘要:关注“生命”是贯穿劳伦斯所有作品的一大主题,体现了他回归自然的原始主义倾向,本文以劳伦斯不同时期的几个作品为例,分析其原始主义倾向的细微变化,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以及作家的思想和主张。

  关键词:劳伦斯;流变;原始主义倾向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于1885年9月出生在英国南部诺丁汉的一个矿工家庭,他的许多作品都与其生活经历有关。来自工人阶级的父亲与来自中产阶级的母亲长年关系不和,给幼年的劳伦斯留下了深刻印记,出身贫寒的他在母亲的鼓励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也得益于母亲自身的教育背景。他的作品反映出他生活的影子,也传达出他的思想和主张:即痛恨工业文明,认为工业的发展污染了自然环境,扼杀扭曲了人性,推崇“血性哲学”,崇尚直觉、自然、性、本能,反对理性、工业、机械化。主张回归原始的思想在他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这种倾向随着作家的成长是有变化的,本文将以劳伦斯不同时期的几部作品为例,分析其流变的原始主义倾向。

  劳伦斯的作品中,尤其是其早期作品中,父亲的角色通常被设定成社会底层人物,缺乏涵养、对家庭淡漠,母亲通常较有修养或有高雅的品味。例如《儿子与情人》《菊花香》中父亲都是矿工,《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木马赢家》中的母亲都出身中产阶级家庭,这与劳伦斯本人的经历息息相关。

  早期短篇小说《菊花香》(Odour of Chrysanthemums)于1908年发表于《英国评论》,自此劳伦斯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故事开篇就描绘了两个冲突的世界,一边是灰尘漫天和车响隆隆的矿场,一边是开满菊花的庭院和宁静的小溪,作者反工业文明的倾向由此体现。《菊花香》中的父亲是个矿工、酒鬼、常常醉酒不归,矿工的妻子在家等待出工的丈夫归来,最后等来的却是噩耗,看着丈夫的尸体,她忽然觉得她并不了解他,尽管相守多年却感觉很陌生。劳伦斯就是在矿工家庭中长大,采矿、酗酒、死亡,这些题材他再熟悉不过了,由此引发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极度关注,并成为贯彻此后作品的主题,透露出作者对自然朴素之美的怀念,和他对工业文明摧残了生命的痛恨之情。

  1913年出版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被公认为是其成名作,主题围绕着挖掘生命的本质进行的。其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设定都和《菊花香》中的设定极其相似,都与其小时候成长环境相仿:煤矿矿区、开采作业的机器、污浊的空气、出身矿工的父亲、不和谐的父母关系,并且都抨击了以煤矿产业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抨击物质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摧残。《菊花香》批判工业文明的同时展现了母亲的隐忍和善良,而《儿子与情人))里描写了母亲强烈的变态的母爱扼杀了儿子的爱情,儿子成年之后在情欲之爱和精神之恋中徘徊,无法找到自己的路,直到母亲去世才开始走出母爱的阴影。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劳伦斯对母亲的人物设定已经产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讴歌欣赏到后来的质疑批判,《儿子与情人》里就批判了母爱带给儿子的束缚和控制,通过对恋母情结的反思来控诉西方工业文明扭曲了人性。

  《木马赢家》是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之一,写于1926年,主题依然是批判物质文明磨灭了人性,小说中的每个人都是金钱至上。母亲瞧不起父亲因为他“不够运气”赚不了钱,也不爱自己的孩子,她一心想要更多的钱,儿子为取悦母亲靠赌马赢得大量金钱,但依然不能让母亲满足,最后葬送了自己性命。如果说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开始批判母亲对儿子的控制,那么《木马赢家》就是在控诉母亲的贪欲导致了儿子的死亡,是对现代物质文明更激烈的控诉。《木马赢家》的标题是有反讽意味的,儿子通过骑木马预测赛马输赢,最后赢了大钱,赢得了母亲崇尚的“运气”,却失去了生命,小说中没有人是赢家,在这个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变态社会所有人都是输家。

  出版于1928年的长篇小说《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如果说前面的作品中男女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扭曲变态的,那么通过前期的摸索,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最为理想的两性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守。故事讲述了丈夫因战争负伤下半身瘫痪,妻子为其守活寡生活死气沉沉,庄园的狩猎人唤醒了她对爱情和生活的渴望,最终妻子放弃了象征物质文明的奢华生活,和相爱的人奔向了自由,主人公终于回归自然和本性。作品多次大胆地描写性,因此引来许多争议,但在劳伦斯看来,性象征着原始生命力,物质文明扭曲了人性压抑了直觉。通过对性爱和自然风光充满感情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呼吁回归原始、尊崇本能和直觉的强烈主张。

  篇二:品读《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摘要:情节结构总能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长恨歌》中,白居易以严谨的情节结构框架、整齐的格律,层层浸染,逐步推开,加以简炼的语言,浪漫的想象,典雅的用词,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用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淋漓尽致的描写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无尽思念,写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

  关键词:情节结构 爱情悲剧《长恨歌》

  杨玉环,这一人物形象在众多的文章及诗句中皆有提及。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隆基为满足杨玉环的要求,不惜动用驿马由广州向长安千里奔驰送荔枝,强烈抨击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骄奢淫侈及荒淫无度;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绘的杨玉环貌若天人。笔者此前同样接触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透露出来的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的主题鲜明强烈,批判性的思维居多,现再次品读,分析作者情节安排,对诗中重笔着色的杨玉环的形象又有了一些感性的新的看法。

  品读《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

  一些史书或影视剧中,关于杨贵妃的形象,描写的很复杂,大都以负面刻画居多。她出身不高,能歌善舞,美艳聪慧,至于她和李隆基的爱情,也表现的并没有那么专一,是一美色误国的“红颜祸水”。而在《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了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写尽了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苦苦思念,写尽了人物的悲欢离合,可以说,白居易对杨玉环流露出一丝同情的态度。《长恨歌传》(陈鸿)中,谈到了白居易创作此诗的背景,“暇日相携游仙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感其事”而作,用浓重的笔墨润色“李、杨” 的爱情,供后人评阅并彰闻于世。

  整四段的详述,都在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杨玉环”展开,细细读来,一立体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一、美丽得宠的杨玉环

  “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可算是写尽杨玉环美貌的名句,只是微微一笑的回眸,便妩媚至极,艳压群芳,“后宫佳丽三千”都失去光彩,“温泉水滑洗凝脂”的皮肤滑腻,“云鬓花颜金步摇”展现的如鲜花般的面容,配以鬓边步摇一步一摇的姿态,更是给杨贵妃增添了诸多美的魅力。“缓歌曼舞凝丝竹”更是突出了杨玉环翩翩起舞时如仙般的动作与情态,以致“尽日君王看不足”。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充分体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难以舍弃而终日相随,以致“不早朝”,也正因为唐玄宗对她的重爱,“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正所谓“爱屋及乌”,为取悦爱妃则投其所好。自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家族尽沾恩泽,其父杨玄琰由济阴太守成为兵部尚书,其母杨李氏被封陇西郡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分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甚至远房兄弟杨钊那一吃喝玩乐之徒被赐名“国忠”,后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如此,天下人竟有“不重生男中生女”的思想。

  二、多才多艺的杨玉环

  诗中描绘的的杨玉环是多才多艺的。在笔者看来,她“承欢侍宴无闲暇”,不仅仅因是为杨玉环的美貌,很大程度是因为李、杨有共同的爱好―音乐和舞蹈。

  历史上的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乐的皇帝,是很有成就的作曲家、器乐演奏家,曾与乐工一同改编《霓裳羽衣曲》,还以吹奏玉笛而著名。杨玉环也是能歌善舞的才人。新旧《唐书》中记载了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杨太真外传》中说“妃善击罄,多新声,虽太常梨园之伎莫能及之。” 张璋《唐五代词》中收录了杨玉环所作词《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全唐诗》中更加完整的记有“题赠张云容舞”的标注。张云容乃杨玉环侍女,善舞,由擅《霓裳羽衣舞》,杨玉环写此词赞美她曼妙的舞姿:“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贵妃的美色才气加上两人的共同爱好,才谱就了两人的爱情。“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正是两人沉醉于共同爱好的音乐世界的真实写照。

  三、痴情的杨玉环

  马嵬之变,“六军不发无奈何”,李隆基被迫赐死杨玉环,心爱的妃子“宛转蛾眉马前死”,而“君王掩面救不得”。贵妃死后场景更是凄惨,任凭“花钿委地”而“无人收”。整首词写到这里,倒是写出了杨玉环为心爱之人甘愿就死,“宛转”二字写出她死的那样从容,让人不由扼腕叹息,心生怜悯。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杨玉环死后,白居易将她羽化成仙。“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此,杨玉环虽在人世之外,但仍然牵挂着李隆基,以致当她听到“汉天子使至”时,“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她急切的揽衣、推枕、虽云鬓半偏、花冠不整,也急于起身,这一系列连贯利落的动作,与她之前“侍儿扶起娇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在表现她渴望得到自己爱人消息的那种激动、欣喜的迫切心绪。“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见到信使,引发了她空寂已久的感情,这泪水是她对唐玄宗始终不曾忘怀的思念,回忆当年的恩爱岁月,如今却生死两茫茫,不复再见,“回头下望尘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她整日望凡尘,希望能看到自己所爱的人,但却只见漫天尘雾,只剩自己一人空度岁月。于是,“钿合金钗寄将去”,愿李隆基睹物思人,勿忘佳人,坚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并差使者带回二人七月七日夜半无人时在长生殿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坚定天上人间永做夫妻的信念,给人留下了缠绵的余韵,或是心痛,或是惋惜,或是悲哀。

  杨玉环虽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最终没能难逃“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命运。唐玄宗虽“不爱江山爱美人”,但马嵬事变发生后,他也无法挽救他最爱的妃子而“血泪相和流”,白居易以时间为主线,多层次,多侧面精雕细琢了杨玉环这一形象:美丽、多情,她享受爱情,她追忆爱情;这一形象可触、可摸、可感、可信,极具立体感,一篇长诗读来意犹未尽,沉浸其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长恨歌》,不同的“杨玉环”。

  参考文献:

  [1]郭预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徐士良. 唐代小说选 中州书画社 1982

  [3]章培恒. 骆玉明主编 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关于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下一篇:诗歌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