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

  语文教育专业是"语文"和"教育"的综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文学)。以下是关于语文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来看看吧。

  篇一:关于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高中生面临着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刻—高考,导致多数学生的阅读都存在较大的功利性,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是语文课程自身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一般的课程相比,语文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记忆,文字教材非常多,并且近年来,又增加了很多选修教材,这也更加突出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想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阅读的意识,并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强化阅读成果。其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去感受文字美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有关诗词时,可以将毛泽东的生平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感受伟人兼济天下的情怀,并播放一些激昂的音乐,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自主的跟着音乐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师应该做好榜样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去模仿教师,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首先,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在课余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自己的魅力,从而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好感和崇拜。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展示给学生,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便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有关文章时,教师可以将鲁迅的一些有趣的事迹将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快速的掌握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稳重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掌握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一般来说,阅读可以分为四种方法,即朗读、默读、精读和略读。朗读就是大声的将无声的文字表达出来,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画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稳重的思想感情。默读就是不出声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理解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精度就是指认真的阅读文本,并进行反复的推敲,从而充分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略读就是快速的阅读,以便更好的掌握文章的大意。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阅读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阅读的态度,减少阅读的功利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以达到用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目的。其次,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文章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在保证阅读质量的情况下,还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四)注重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阅读语文教材,还要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课外阅读的空间。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书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知识。例如《小王子》。其次,教师还要适当布置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作业,让学生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并写一写读后感,这样一来,经过不断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综合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骊斌.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新

  课程论坛,2012,(17):66-67.

  [2] 胡侠.关于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研究[J].文理导航

  (上旬),2015,(1):3.

  [3] 朱阜生.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

  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下旬,2012,(3):53-55.

  [4] 王晓凌.浅谈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C版,

  2013,(7):160-161.

  篇二: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新课程的改革和生本教育的理念都不断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果没有把“主体”的地位还给学生,那应该是一种填鸭式的低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努力探索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一、注重课前预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学”与他们的习惯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我认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就得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试想一下:如果在课堂上都不想阅读与动脑思考,对阅读文本没有兴趣,学生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不可能的。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其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学习前,我就指导学习先预习文本,让学习预习生字词,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及相关的文学背景。略举数例:

  (1)读准下列字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攻克下列实词的意思: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⑤?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⑦?期年之后(期:满一年)⑧?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阅读即将所学课本内容。预习的好处是很多的。有了预习的引领,学生可以学得更加主动。因为预习能够抓住学习的主动权;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主动性,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自主学习与自我体验的培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课改背景下课堂的一大特色。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实验、讨论、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会自主学习,也得注意教给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阅读中首先学会积累、运用语言。理解、鉴赏语言主要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其次是学会摘录,积累词句。理解并会鉴赏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去积累摘录;再次是根据文本,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最后是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的更高层次。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教学中,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更加注重“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自我体验”的环节。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1)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这件事是什么?(2)反复阅读并认真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3)讽谏结果如何?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2)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三、注重三个维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语文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维度的学习,即“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文章整体“初步感知”;注重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教学,第一遍要求学生攻克课内生字词,再阅读之后,了解了文章的故事梗概。这篇课文重点是描写人物,因此我指导学生摘录重点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然后通过人物特点,反观全文,归纳这些人物的共性特征,并总结文章在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方法;最后从文章内涵中,看看能受到哪些启发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作者正是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这篇文章描写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创作热情。由此,这篇课文从人物的共性中看出作者传达给我们“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因此热爱生活,所以这些文学家都热爱文学。我为此借机倡导学生用一颗积极、热情的心去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实验与探索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积极引导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并展开想象,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就相应得到提高了。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高中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语文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