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博客对比于传统新闻机构网站的特点及对其影响

  摘要:个人博客从美国传入中国,在近年来数量激增,引起了巨大反响。本文主要以典型美国新闻博客的实例为基础,总结个人博客网站中的新闻博客对比与传统新闻网站的几个主要的不同,从而分析新闻博客对传统新闻网站的利弊。

  关键词:新闻博客 比较 传统新闻机构 特点 影响

  Blog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的缩略词。由Peter Merholz发明。Log的原意是航海日志,记录每天在航海中遇到的所有情况,以方便后人查询。“网络日志”,是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网络领域中新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于美国。

  《网络翻译家》的解释是:“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1)

  《华尔街日报》记者佩姬·努南(Peggy Noonan)解释:“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2)

  《市场术语》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老Blogger埃凡·威廉姆斯的定义非常简洁:“Blog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Brevity)以及个性化(Personality)。”(3)

  戴维·温伯格是著名的网络思想家,他认为:“博客是个人声音在新的公共空间的持久记录。”(4)

  硅谷最著名的IT博客、《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这样解释:“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 (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 (we media)的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5)

  孙坚华的解释是:“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性化表达;二是以日记体方式而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6)

  纽约时报的大卫·格拉格这样描述博客的诞生:大约五年前,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超链接形式的日记,在网上张贴他们自己的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这引起广泛关注后,他们为那些技术门外汉兼网络热衷者开发了现在广为使用的博客网站简易维护工具,形形色色的博客网站就此悄悄繁荣起来。人们一般认为,博客起源于网上浏览者在网上发现了有趣的内容,互相用电子邮件等方式交流通报。这些信息经过有心人有意识的整合,就发展成了博客的雏形。(7)

  目前存在的博客类别很多,比如战争博客(Warblog,Matt Welch发明)、日记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识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闻博客(News blogs或Journal blogs)、专家博客(Pundit blog)、技术博客(Tech blog)、群体博客(Group blog)、移动博客(Moblog)、视频博客(Videoblog)、音频博客(Audioblog)、图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等。新闻博客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力,又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发表在专业新闻网站的J-Blogs,如在MSNBC.com网站上的Altercation博客,由Eric Alterman建设;这类“博客”,实质上是新闻网站开的作家专栏或记者专栏;二是新闻记者的个人博客网站;三是独立发表的J-Blogs:如德拉吉报道DruegeRreport.com。这一类的新闻博客都是非专业记者自行建设的新闻网站,利用个人的力量进行新闻发布,他们中的少数取得了比较大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新闻界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新闻博客网站。

  在研究这类网站时,本文选取世界知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为主要案例。德拉吉报道每天的访问人数都稳定在将近500万人,许多新闻从业人员把《德拉吉报道》当作重要新闻来源。德拉吉报道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新闻博客网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拉吉是当之无愧的“博客之王”,他代表着目前博客所取得的最大影响力和最典型的博客特征。

  新闻博客对比传统新闻机构网站的特点

  1、较传统媒体网站而言,新闻博客主要由个人完成,更新力量较为薄弱,脱离主流媒体网站难以独立生存

  根据Nielsen/NetRatings的互联网监测报告,2002年7月份前20名新闻网站中,排名第20位的,就是德拉吉报道。(8)(20世纪最具推动力和影响力的10大人物之一)前19位全是CNN、MSNBC、ABC、纽约时报、Yahoo等超级媒体巨头,许多有着传统媒体巨大的资源为背景,同时网站投入的人力都是成百上千的规模。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德拉吉报道却完全是一个人的网站,是一个人的媒体。

  德拉吉等新闻博客完全由一个人单打独斗来完成,很少雇佣记者、编辑、秘书、制作和技术人员。德拉吉办公地点就是他的好莱坞公寓,有三台电视:分别看CNN、MSNBC和卫星电视,还有一台电脑,每天他都要浏览35份电子媒体,每天可以收到1000多封邮件。他的无数“线民”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随时为他提供最新消息。他的线民包括记者、化妆师、电视节目主管,甚至国会助理。“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广告,从不花钱做公关,也从未举办过任何宣传活动,”他声称道。

  1995年,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开张了。在好莱坞的一间局促的卧室中,依靠父亲赠与的一台电脑,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成就了其声名的数篇报道——其中甚至包括“世界独家新闻”——在他一人手中诞生。然而,究其爆炸性新闻之来源,却往往与主流媒体及其工作人员相关。

  由于在法新社工作的"内线"的主动帮助,他在美国率先发布了黛安娜车祸身亡的消息,比美各大电视网早七分钟。

  1997年7月,德拉吉通过一个私人聊天室获知《新闻周刊》的迈克尔·伊斯科夫正在写一篇白宫绯闻的报告。由于据传凯瑟琳·苇利拒绝提供证明,《新闻周刊》放弃了这篇报道。德拉吉的网站迅速揭露了这一未经证实的新闻。一天后,哥伦比亚新闻对此事件做出反应。尽管包括紧接着的琳达·特里普与保罗·琼斯在内的一系列与白宫有关的丑闻最终都不了了之,但它们都成了当年媒体最热门的话题。

  1998年1月17日星期六,德拉吉报告上贴出了《新闻周刊》因证据不足而枪毙“世界独家新闻”:"在最后一分钟,《新闻周刊》枪毙了一篇必将动摇政府政治基础的故事:一位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这则新闻快速传播,引人震惊,但大部分媒体不作反应。直到星期天晚上,德拉吉终于将那个实习生的名字贴到网上--莫妮卡·莱文斯基。许多人认为,消息很可能来源于刚刚采集到平生最具轰动性的新闻的新闻周刊记者艾西科夫本人或者他的同事。

  德拉吉在2月28日曝光哈里王子在阿富汗服役的消息将哈里王子成功逼回英国。其消息来源于两家不知名的小报。

  更值得一提的是,德拉吉的网站拥有着每月6亿的浏览量,而这浩大的读者群却是依靠与主流报刊和网站建立联系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他拥有一些主流报纸没有的独家报道时,大众化的技术杂志《连线》提出从他的新闻邮件中摘取一部分精华刊登; "美国在线"(AOL)也注意到了他的工作,提出将《德拉吉报道》同步放到AOL上,每年AOL支付3.6万美元作为各种开支的费用。借助于拥有1200万用户的AOL,德拉吉的潜在读者一下上升了约160倍。在此基础上,德拉吉的CBS解聘著名华人主持人宗毓华以及史蒂夫·斯皮尔伯格被"白水"案调查人员传讯等多篇独家报道才受到了广泛关注。

  现在,德拉吉报道网站上的大部分内容仍来自于新闻机构网站,小部分来自于线民。尽管该网站更新极为频繁,一天甚至可达四五次,但由其“走出去”专门采访写作而得出的新闻仍然微乎其微。德拉吉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海量浏览网页以及传统媒体通过其他途径的报道,择取能够吸引公众趣味的进行转载和链接。同时,德拉吉报道和wonkette.com(拥有者、站长及记者为考克斯Cox)等知名新闻博客网站都努力地撰写大量的“标题”(大多重新写过,以获得更多“眼球”为原则)和“导语”(德拉吉大多直接摘文章第一句话,Wonkette是自己撰写),以引导读者阅读,同时也标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博客们不得不承认,靠“个人网站”的微弱实力所获得的信息源,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新闻传播的需求。不管是自己采写的内容,还是自己“编辑”的摘要和导语,都只是网站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

  浏览量如此庞大的知名博客尚且如此,其他个人新闻博客的更新能力更可想而知;许多新闻博客较之媒体机构网站都存在信息量小、更新速度慢、独家新闻少等特点;知名博客也很难脱离传统新闻网站而独立生存。

  2、较传统媒体网站而言,新闻博客的工作效率高,其新闻往往具有很高的时效性,能够迎合公众趣味

  新闻博客的所有者并非职业新闻工作者,但其大多具有新闻敏感性,随时关注最新的新闻事件,有潜在的新闻工作者素质;对新闻的挑选严格把关,不会漏掉重大事件。这也是德拉吉报道一举成名的重要原因。

  为了保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与公正性,《纽约时报》等大新闻机构必须安排严格的程序(记者--作家--编辑--事实核对员),以繁复的过程尽量避免由于记者的疏忽和个人倾向带来的严重失实。当《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新闻需要通过5位编辑才能见报时,德拉吉利用传统媒体的犹豫不前,甘愿冒错误报道的风险,在没有证实报道完全属实之前,为了追求耸人听闻的效应,时时抢在其他新闻报刊、电视、电台和网站前公布一切绯闻与道听途说。德拉吉认为,新闻将不再受大机构控制,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记者;媒体无需检测新闻的正确性,公众自然会鉴定。(9)网络的宽松环境也有助于新闻博客;许多因与权力机构靠的太近而产生的捆缚着传统媒体的“规则”和“约定”,德拉吉们几乎可以不予理会。

  这使得德拉吉的“独家新闻”多次早于传统媒体而见于受众,具有极高的时效性。业内评价,他“比《华尔街日报》更具话题性,比《纽约时报》更迅速,比《国家询问报》更凶狠。白宫和各大媒体组织都曾经谴责过他,可见他一定有他对的地方。”他在美国率先发布了黛安娜车祸身亡的消息,比美各大电视网早七分钟。他发布了传统媒体因缺乏证据而几乎不敢率先染指的白宫绯闻,在一段时间内引领了部分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向和公众的注意力。而关于哈里王子服役的消息,截至2月28日,已有多家英国媒体来到前线采访哈里,但他们都依照英国国防部与英国媒体和部分海外媒体达成的协议没有发稿;期间,两家并不出名的媒体的报道,也并未影响哈里在阿富汗的行动;而德拉吉则利用自身影响力将此消息公之于众,最终竟迫使哈里王子回国。

  麦特·德拉吉最擅长报道绯闻与丑闻。依靠吸引公众低级趣味是新闻业相互竞争的最初形式。当年普利策与赫斯特之间的决斗,就是依靠大量刊发战争、色情内容来进行的。伴随着媒体的职业化与规范化,媒体逐渐形成等级观念;因为如果我们承认人是一种具有各种需求的动物,那么他一定具有迥异的需求。到今天,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纽约时报》、《新共和》、《时代》这些以中上产阶级为对象、报道题材严肃、报道方式严谨的媒体;另一方面,我们同样看到了《国民问询报》、《太阳报》这样的专以追逐明星、绯闻、奇谈为己任的“小报”,他们的读者群为缺乏良好教育的下层居民。长期以来,“大报”以一种“不屑”的目光来看待“小报”,这是一种基本的等级秩序。它的逻辑在于,文化有高级低级之分,趣味有雅致低俗之别。德拉吉认为“小报”与“大报”并没有区分,打破了原先的秩序感。这在他的网站上,小报的谣言作家与斯坦福的大学教授具有同样的地位。互联网所带来的交流革命正在瓦解着我们熟悉的单向交流方式,“受众需求”成为了这样的新闻提供者唯一的价值准则。较之传统媒体,博客作者似乎并不认为自己具有成为联结高级文化与普通群众之间的纽带,将人类文明中最精髓的东西通过报刊等形式传达给公众的职责。出于对浏览量的单一追求和个人兴趣取向的强烈作用,新闻博客往往能够选取能够迎合公众趣味的新闻信息。

  而且,令人不得不注意到的是,这些有生命力的博客网站的效率较传统媒体网站为高。这一点可以从网站工作人员平均收益看出来。据2003年4月号的《Business 2.0》,德拉吉的网站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发布的新闻,现在已经成了许多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要新闻来源。据估算,该网站每年的广告收入达到80万美元。而网站包括老板德拉吉在内总共只有两个人,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年收益是40万美元。与此同时,开始盈利的《纽约时报》网络版2002年总共赚了830万美元,但是它有237名全职雇员,也就是说,分到每个人头上只有大约3.5万美元。这还不考虑《纽约时报》网络版的内容事实上全都是由报纸的工作人员完成,网络版只是一个分支机构而已。(10)

  新闻博客作者能够自如地利用和筛选传统媒体网站上的新闻信息,同时能够发展“线人”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经核实地快速编辑、报道受众有兴趣的新闻。这使得德拉吉们的工作效率、新闻时效性和受众感兴趣程度在很多情况下偏高。

  3、较传统媒体网站而言,新闻博客专业性低,新闻真实性、准确性欠缺,对受众的引导不够健康

  新闻博客的高时效、高效率往往由低下的真实准确性换得。例如,德拉吉最具轰动性的数条真实而独家的新闻其实都建立在传统新闻机构对新闻事实的调查(如《新闻周刊》对“拉链门”的调查)的基础上,而他只是更加勇敢地报道出来了而已。但其本人与许多博客新闻发布者都忽略了这一点,以“不管你提供的是谣言述是真实新闻,公众自然会判断”为信条,对一切谣言不加证实地报道。因此,在NBC的辩论节目中,德拉吉被《洛杉矶时报》的资深记者杰克·尼尔森指责为"从不关注事实正确与否的家伙"。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新闻学院院长奥维里·斯卡尔(Orville Schell)对德拉吉的观感与白宫方面有相同之处,他说,德拉吉是“电脑病毒”。(11)

  这种借助互联网搭建的宽阔平台而形成的“无边际的自由”必然会导致混乱,德拉吉本人也常常因此官司缠身。最著名的一次是因报道克林顿的新闻助理西尼·布鲁门多(Sidney Blumenthal)的殴妻传闻而与AOL一起被索赔3000万美元。德拉吉等人也时常因报道失实而在网站上公开道歉。

  德拉吉报道作为新闻博客的代表,其制作水平几乎无法与专业网站相比。这个大名鼎鼎的网站居然没有色彩、没有框格、没有图像(后来头条开始用图片,可能是他的技术水平有了提高),更绝少FLASH之类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连最老土的老式报纸也不如。只有一个头条,一些链接而已,时不时还可以发现一些最基本的文法问题和拼写错误。里面大部分是纯报道,经常还以草稿、资料的形式出现。

  普利策先生制定了新闻的最初模式,在林肯·斯蒂芬与门肯等人完善下,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新闻记者必须不顾一切地揭露社会的黑暗,它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守卫者,是第四权力,是林肯·斯蒂芬所谓的"扒粪者"。也因此,早期的新闻记者大多未受过正规教育,他们更需要敏锐与勇敢。这也是新闻业最重要的原则:媒体是民主社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给予公众知晓权。然而,在技术的冲击加大、公众的低级趣味对媒体的影响愈加明显的今天,新闻从业者显然不能只提供不顾真假的事实,让公众自己去分析。从某种程度来讲,新闻业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扒粪"的工作,它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讲道,由于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极为复杂,社会愈来愈功能化,新闻记者成了联结广泛的外部世界与个人之间的惟一纽带。所以新闻记者必须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与自我反思和学习的能力,在现实的报道中引入客观而崇高的情感。(12)麦特·德拉吉夸张了互联网的革命性,在“更重要的使命”方面显然做得不足。在当今社会里,新闻记者不需要专门训练而只凭冲动即可的观念是可笑的。尚不具备高中水平的德拉吉以及诸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新闻培训的博客们还不具有正确引导公众的能力。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我国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