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博客对比于传统新闻机构网站的特点及对其影响(2)

  新闻博客对传统新闻机构网站的影响

  1、 新闻博客对传统新闻网站的冲击

  2002年5月13日,《新闻周刊》发表特稿,标题耸人听闻——《Blog将杀死传统媒体?》。8月26日,《新闻周刊》再次登出有关Blog的特稿《生活在Blog世界里》。这两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都出自史蒂文·列维之手。当然,列维和《新闻周刊》并不是特例,几乎所有的美国主流媒体都给予Blog特别的关注,并都给予极高的期望与赞誉。方新东、孙坚华在《Blog:个人日记挑战传媒巨头》中提到,“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而以个人为中心的Blog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美国最著名的独立网上杂志《沙龙》在其评论《用好Blog》中指出:Blog的未来并不在于是否把《纽约时报》拉下马来,它的未来在于使自己成为一种发掘网络无限链接能量的力量。忽略这样一种力量,也许会是一个错误。另一位著名博客金·罗曼斯科(Jim Romensesko)认为:Blog使得新闻工作者脱掉外套,更轻便地展现新闻机构轻松的一面。他认为,在Blog网站中,Blogger的个性,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因为这决定着读者与他互动的紧密程度。一次他在自己的Blog网站中发出消息说要从明尼阿波里斯搬到芝加哥去,半小时内他就接到几个读者来信,向他介绍几个他可能喜欢居住的社区———他的读者对他很了解,因为他在Blog中展示了自己的个性。”

  新闻博客的一大魅力在于个性互动,这也是传统媒体机构所不可能具备的。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将博客比作“你自己的虚拟肥皂箱”,是个人通过专栏、评论、实时通讯或长篇大论等形式告诉世界对任何一个话题的看法并等待世界检验的绝佳途径。

  《华盛顿邮报》的霍华德·库特兹曾撰写过描述不知名的博客如何就“拉瑟门事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的文章,“就像在煤油浸过的木头上扔了一根火柴一样,随之而来的火焰迅速蔓延到整个媒体行业,以往不为人所知的博客现在让默罗和克朗凯特(美国新闻界泰斗)建立的传统新闻业处于被动境地。”网络设计师和博客查尔斯·约翰逊说,其中的秘密就是‘开放源信息采集’。也就是说,我们拥有一帮市民记者,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寻找各种新闻线索。(13)

  博客新闻之所以常常会具有独家性,是因为这一批所谓的“市民记者”的数量之大,分布之广是一切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正因为所有人都能成为记者,他们便能够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新闻;可以说,很少有新闻发生而他们不在现场的情况。因此,借助并不专业但已发展得较为完善的手机、相机、个人电脑等常用设备,他们可以捕捉到闻讯而来的专业记者往往错失的稍纵即逝的新闻画面,了解第一手资料;并抢在传统媒体之前将其公之于众。7月7日伦敦地铁发生爆炸的当天,BBC网站邀请观众和听众发送一些他们抢拍的照片。24小时内,该网站就受到了两万份电子邮件书面记录,1000张照片,20段视频。一位业余爱好者拍摄的双层汽车爆炸的照片成为当天该网站的主要图片之一。(14)正因为这样一支强大的“独家报道”力量,许多默默无闻的博客网站可以尽得先机,名噪一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向。如在德拉吉为白宫绯闻报道“破冰”之后,美国媒体纷纷跟踪报道;而哈里王子一事一被捅出,各个英国媒体顿时抛弃“约定”,争先恐后进行“独家报道”。在此意义上我们必须承认,新闻博客给与了传统新闻网站一定的冲击。

  现今,博客已是没有任何准入障碍的“网上平民区”,其间常常散布各种谣言和主观臆测。由于无人管理,各种行为差别很大,也常常会有一些彻底不负责任的言论产生;而正是因为无人管理,信息流动才会彻底畅通。在这样平坦的信息平台上,德拉吉们可以以最高效的方式“生产”新闻,相互交流。德拉吉声称媒体正在被集中于少数精英手中,新闻变成了一个大机构的专利。这些大机构离权力中心太近了,无法了解真相。这个观点被很多人赞同。于是,被正统新闻界认为是“不准确、不道德”的德拉吉报道,却成了人们首先寻求事实与真相的地方。美国大选戏剧性的过程,以及911恐怖袭击等,每一次重大的新闻事件都成了德拉吉报道的最佳宣传。这个时候,人们首先来到德拉吉报道,寻求最新的消息和动态,而不是其他媒体巨头的网站。同时,德拉吉报道等博客特别注重迎合公众趣味也是很多人选择新闻博客而非主流网站的原因。德拉吉报道每月6亿的浏览量已是博客对传统新闻机构网站的冲击的一个鲜明例证。著名的资深Blogger戴夫·温纳甚至与纽约时报网站CEO马丁·尼森霍尔兹打赌,到2007年,Blog将使《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相形见绌。

  2、新闻博客对传统新闻网站的裨益

  新闻博客对传统新闻网站的冲击是有限的。正如新闻博客的特点中所概括的,新闻博客很难离开传统新闻网站而独立生存。其代表如麦特·德拉吉对传统新闻网站的大量阅读和转载、链接;网上名人鲍勃·德拉吉(麦特·德拉吉的父亲)经营的名为 refdesk.com 的高访问量站点只给那些人们要用的站点做索引。部分脱离传统新闻网站的博客往往无法获得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的信息,其更新力量则更加薄弱。孙华坚在《博客论》中讲到,“传媒是一种大生产、大协作,博客只能是相应的补充。个人英雄不可能承担起大众传播的重任。”

  与此同时,传统新闻网站正积极利用博客的力量,将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作为信息来源。BBC愿意欢迎博客便已证明了博客对传统媒体的负面影响尚无定论。许多新闻机构为大众提供博客存放服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沙龙杂志已经推出了这项服务。现在有很多的软件与现成的网上服务系统,用来免费或收费存放博客,Blogger 就是最大的一家,据报道现在有五十万以上的登记使用人。德拉吉这样以博客作为事业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只是将博客作为发表事实和见解的快捷平坦的渠道。博客有数量多、分布广等优势,而这也恰恰造成了博客的某种劣势——面对BBC编辑过的新闻报道和作为其蓝本的自发上传的2万余份博文,人们自然会选择前者。除了新闻机构中的专职人员,很少有人能够在24小时内细细研读2万份博客。我们无法从浩若烟海的博客中提取新闻信息,我们最有可能看到的是更加混合的方式:传统新闻机构吸收、筛选、择优而后将它们同传统方法编辑的新闻合为一体。这样就发挥了传统新闻网站和博客双方的优势——及时性、全面性、专业性、准确性。传统网站也可择取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个人博客存放在首页或某些专栏,供网民选阅;如人民网首页上的博客与博客专页。

  像德拉吉一样较好地以传统新闻机构网站上新闻为己用的博客仍是少数,而利用大众博客完善自身的传统新闻机构网站则多不胜数。运用编辑的技能,从信息海洋中提取有用信息,是传统新闻网站从博客中获益的必要条件。

  新闻博客是媒体中的一股新兴的力量,其出现必然给媒体格局带来一定转型;但德拉吉“印刷术死了,电影死了,电视死了,互联网将取代一切”;“新闻将不再受大机构控制,永远也不再会,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记者”;“媒体无需检测新闻的正确性,公众自然会鉴定”的看法未免偏激。博客的强大作用有目共睹,但其出现并非传统网站的末日;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利用,终究达到平衡状态。从总体上来说,如果能加以有效利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闻博客对于传统网站是利大于弊的。望新闻博客能为传统网站带来自由、新鲜的空气;也蕲愿传统网站能为新闻博客提供更多可供个性发挥的材料。

  注释:

  (1),https://www.cybertranslator.idv.tw/

  (2)《博客:开拓个人化的目录式生存》

  https://wen.ccp.org.cn/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106

  (3),方兴东 孙坚华《Blog:个人日记挑战传媒巨头》

  (4),方兴东,《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

  (5),宋双峰《什么是“博客”》

  (6),胡晓生 《学子论文: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7),孙坚华 《博客论》

  (8),《20世纪最具推动力和影响力的10大人物之一》

  (9),麦特·德拉吉 《麦特·德拉吉的杰作》

  (10),孙坚华 《互联网上的德拉吉王朝》

  (11),《公民德拉吉》

  (12),同(11)

  (13),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14),马克·格拉瑟 YaleGlobal网站

 

更多优秀毕业论文推荐:

财经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我国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