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当代澳大利亚华人参政研究

  导论

  (一)选题及其意义

  关于海外华人的定义,各个国家和不同的学者有不一样的定义。根据中国国务院侨办的有关定义,海外华人是具有华人血统非中国国籍公民,也就是说本文所称的澳大利亚华人是指具有华人血统的澳大利亚公民和拥有永久居留权的人,包括从香港、澳门、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及其后代。全球化和中国的_起使得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円益增多,根据联合国《世界移民报告2013》显示,截止到2012年全世界共有2.32亿移民,中国在23年來移民人数持续增长,2012年排名已升至全球第四?。海外华侨华人既是居住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居住国与祖籍国交往联系的桥梁。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重心东移,原来不太为人重视的大洋洲地位上升,作为中国移民选择的热门移民地之一的澳大利亚地大物博人稀,不仅和英美等欧美国家有传统联系,在地理位置上又位于亚太地区,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关系紧密。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推行多元文化政策,除了少量的澳大利亚土著人口,以英联邦、新西兰白人移民为主,还有大量的印度、中国(包括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少数族裔移民。澳大利亚华人是澳大利亚第三大海外移民群体,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大量高层次人才,为澳大利亚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和社会发展建设做出了大量贡献。这是本文选择澳大利亚华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二)研究现状

  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研究早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特别是在华人聚集的东南亚、美国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是对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的华侨华人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面也较窄。尤其是对澳大利亚华人参政方面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

  关于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研究主要在70年代后涌现,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对澳大利亚华人的参政历史的论述也散见于华人史历史研究文献中。澳籍华人杨进发在专著《新金山:澳大利亚华人(1901-1921))) (C.F.Yong, The New Gold Mountain,The Chinese in AustraliaJ901-1921,Richmond, South Australia, Raphael Arts Pty.Ltd.,1977)中详细描写了华人移澳的历史及“白澳政策”形成的全过程,深入考察了在澳华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家庭生活等;澳籍华人C.Y.蔡的《移居澳大利亚的华人》(C.Y.Choi, Chinese Migartion and Settlement in Australia, Sydney UniversityPress, 1975)也从同一角度对移居澳大利亚华人生活进行了详细描述;美籍华裔学者沈己亮先生所著的《海外排华百年史》在第三章对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近百年来澳大利亚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作了梳理与划分,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清晰的描绘了了澳大利亚********线索,为研究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华人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澳大利亚学者A.J.Grassby的《中国华人对澳大利亚的贡献》(A.J.Grassby,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settlers to Australia, Canberra,A.C.T.iOffice of Commissioner for Community Relation, 1976)较为客观公正地评述了澳大利亚华人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及其贡献;另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艾瑞克.罗斯(EricRolls)的《旅居者们》和《公民们》(即《澳大利亚华人史(1888-1995)》,Citizens:Flowers and the Wide Sea),作者在这两本厚重的姊妹篇中不仅描绘了华人在澳洲的初始和发展情况,还将中国文化作为背景与这段历史融合在一起,以求从更深层次上来把握澳洲华人的精神气质?。台湾学者刘渭平在其先后出版的专著《澳洲华侨史话》、《澳洲华侨史》以及论文集《大洋洲华人史事丛稿》,不仅详细论述了 150多年澳洲华侨的艰辛的历史和遭受种族歧视排斥的辛酸历程,还讲述了澳洲华人热爱祖国的博大情怀,是研究澳大利亚华人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大陆学者张秋生的《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主要探讨自远古至20世纪90年代的中澳关系,研究华工赴澳缘起与早期华工、各个不同时期的澳洲华人、澳大利亚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澳洲华人社团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战后澳洲华人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变迁诸问题,是一部系统论述澳洲华人史的著作?。同期出版的大陆学者黄昆章《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则侧重探讨了各个历史时期华侨华人人口的变动、经济与政治活动、社团与文教事业、澳大利亚对华侨华人的政策、排华时期华侨华人所受旳压迫与剥肖!1、华侨华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与斗争、华侨华人对澳大利亚的贡献、华侨华人同中国的关系等这些著作基本上都是以史学的角度描述澳大利亚华人华侨的经历,没有系统的针对澳大利亚华人参政情况加以研究。

  一、当代澳大利亚华人及其基本社会特征

  (一)澳大利亚华人和移民政策

  据一些学者近年来的研究,中国人可能很早就到过澳洲,但一直缺少充分证据。目前华侨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人移植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局腐败混乱加上清末时期人口的急剧增多,导致耕地无法满足人口基本需求,粮食供给不足,人民生活凄苦,一些华人为了生存和避祸,不得以选择飘洋出国沦为华工,除了沿海较近的东南亚国家,澳大利亚也是选择地之一。1848年10月3円的《悉尼先驱晨报》海运消息栏载,第一批华工120人是在10月2円到达悉尼的。@特别是在19世纪50年代澳洲发现金矿之后,在淘金热的推动下,大批华工蜂拥而至,成为近代澳大利亚华人群体的先驱。这段时期,由于澳大利亚需要大量劳动力,澳大利亚各殖民区政府对华移民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对华工的输入也是持默许和支持的态度,华工入澳也是比较自由的,在澳大利亚的工作和生活也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

  ...........................

  (二)当代澳大利亚华人基本社会特征

  根据澳大利亚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华人人口达到866200人,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4.3%?,这一比例比2006年人口普查时的3.0%增长了将近一半。其中,一代移民达到74.3%?,20世纪80年代之后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在目前澳大利亚华人总数中所占比例己经超过了 89%,说明赴澳的华人新移民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华人社会的主体。在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华人移民一直是澳大利亚华人新移民的主要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叶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新移民中,有超过30%的移民来自香港,直到1996年香港移民的优势地位才被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所取代。此后,中国大陆移民人数不断上升,特别是2001年-2006年期间增长了约10万人(表1)。2011年中国大陆移民超过印度,成为除英联邦和新西兰之外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占澳大利亚移民总人口的6%。

  ..............................

  二、澳大利亚华人参政方式及特点 ............19-30

  (一) 普通华人的参政方式与特点........... 19-21

  (二) 华人精英的参政方式与特点 ..........21-27

  (三) 华人社团的参政方式与特点 ..........27-30

  三、澳大利亚华人参政的不足与障碍 ............30-34

  (一) 普通华人参政的冷漠态度和依然存在的种族歧视 ....................30

  (二) 华人精英的投机性参政和各自为战 .............30-32

  (三) 华人社团内部分歧和外部竞争 ..............32-34

  四、对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发展的建议

  (一)澳大利亚华人要通力协作、共同发展

  在澳大利亚,多民族及多元化政策已成为主流,华人参政仍有很大不足,发展存在许多障碍,普通华人、华人精英和华人社团三大主体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发展,积极的投入参政议政,改变这种萎靡不前的状况,消除不利因素。

  第一,目前普通华人的参政活动大多只体现在选举投票上,虽然参政意识和积极性逐步提高,但对选举政治的总体冷漠感依旧急需改变。在澳大利亚及其他西方国家,政治选举是一项斗智斗勇的持久战。大多华人移民对这种选举方式很不适应,不能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利用手中的选票,更不谈参与助选活动了。普通华人首先要积极参加投票和助选活动,增强拥有意识和公民意识,主动参加选民教育,加强对政治选举基础知识的了解;其次来自不同地区的华人要放下成见,以中华民族和华人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消除分歧,共同合作;再则澳大利亚华人应该增强自己作为澳大利亚公民的责任意识,不要过于重视族群文化认同,而忽视了国家认同。在推动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适应、接纳当地的文化习俗,不宜过分强调自身的民族差异性,以致喧宾夺主。

  ..............................

  结语

  当代澳大利亚华人人口逐年增加,素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发展壮大,这些都为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创造有利条件,是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强有力的基础。华人精英、普通华人,还是华人社团参政意识显著增强,参政手段逐渐成熟,参政方式日渐多元化,拥有澳大利亚华人所独有的特点。华人参政不仅维护了当地华人的权益,提升了华人的社会地位,展示了华人风采,还能更直接的参与当地发展建设,有助于华人全方面的融入主流社会,为推动中澳紧密关系发展有重要的特殊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分析税务领域行政强制问题 下一篇:2015本科院校行政管理教学论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