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发展论文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师在自身素质的提升上缺乏足够的动力,造成了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缺少进行创新的动力,所教内容很少有创新之处,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因为高校舞蹈课程大多是选修课,一些大学对此不够重视,也不会为舞蹈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导致舞蹈教师的个人素质无法得到提升。鉴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旦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逐步枯竭,就会造成难以适应实际的课堂需要。更多舞蹈教学发展的论文,欢迎阅读下文。

  舞蹈教学发展论文(范文一)

  一、当前大学生人才舞蹈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缺乏目的性。

  舞蹈是一项将空间和时间进行融合的艺术形式,主要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集中体现出美与情感。不同层次的表述需要舞蹈者对于各类动作的内涵产生清醒的认识,使节奏、速度与韵律之间有很好的协调。

  因此,就专业角度而言,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审美教育。作为高校非舞蹈专业大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目的是在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从而陶冶情操,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但目前我国高校的非专业舞蹈教育大多未能明确舞蹈教学目的,因而侧重于对舞蹈基本功进行大量的练习,却忽视了对大学生舞蹈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部分舞蹈教师甚至用训练专业舞蹈演员的教学方法对非舞蹈专业大学生授课,导致大学生们觉得舞蹈学习过于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舞蹈教学的内容缺乏创新意识。既然非舞蹈专业大学生的舞蹈学习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那就要求舞蹈教师将其和专业性舞蹈教学加以区别,从而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依据大学生们的兴趣与爱好进行授课,以适应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目前一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学并不适合于非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非专业舞蹈教学多在第二课堂开展,教师授课内容的更新较慢,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甚至多年来一成不变,这就会造成大学生缺乏继续学习舞蹈的动力。

  (三)舞蹈教学的方法不够科学规范。

  在舞蹈教学的方法上,非专业舞蹈教学显得不够科学规范。在课程设置上,目前大量高校的舞蹈课属于选修课,一部分高校的舞蹈课流于形式,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只有一到两个学期有舞蹈选修课,而且课时很少。这一课程设置难以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系统化舞蹈教学,从而造成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未能得到实质性提高。

  同时,教学方法上偏重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舞蹈动作进行机械性的模仿,缺乏自主表演意识的发掘与培养,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关系。因为在教学上只关注大学生动作的传授,却没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导致大学生对舞蹈学习的认识太过肤浅,因而在学习上无法真正得到提高。

  (四)舞蹈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升舞蹈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师在自身素质的提升上缺乏足够的动力,造成了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缺少进行创新的动力,所教内容很少有创新之处,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因为高校舞蹈课程大多是选修课,一些大学对此不够重视,也不会为舞蹈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导致舞蹈教师的个人素质无法得到提升。鉴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旦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逐步枯竭,就会造成难以适应实际的课堂需要。

  二、推进大学生人才舞蹈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审美教育是高校舞蹈教学的根本目的。

  对于高校非专业舞蹈教学而言,教学的目的是要增进大学生们对于舞蹈艺术之认识,从而提高对舞蹈审美能力与感受能力,可以说,高校舞蹈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根本目的和以审美为基本出发点的一种教学活动。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步骤、方法、形式及内容等过程当中,进行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让教学细节和过程能适应美的要求,从而在无形当中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审美素养。

  (二)不断优化高校舞蹈课程体系。

  高校舞蹈类课程设置的种类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让大学生们无从选择。为此,应当把众多的舞蹈选修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增加课时与减少门类来优化舞蹈课程体系。通过讲授最基本的舞蹈理论,对舞蹈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评价与鉴赏舞蹈艺术作品。

  (三)积极改进舞蹈教学的方法在非专业舞蹈教学之中,应当对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尽量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运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艺术形象是运用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加以塑造的,舞蹈的风格、韵律及情感等具有内涵的东西是教师难以用语言对学生介绍清楚的。运用电化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直观而形象表达出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学到相应知识。

  在舞蹈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的,根据受教育者的身体情况、能力素质、性格志向等各方面情况,分别施行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舞蹈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安排进行较为系统化的舞蹈训练,并在其学有余地的情况下指导其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对于舞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以模仿为主,不要求学生们的动作多专业,但是一定要规范,不能显得随心所欲。

  (四)全力激发大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在高校非专业舞蹈课教学中,大学生们个人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之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整体上的审美素质的发展状况。

  单一追求技能熟练而忽略了审美素质提高的舞蹈教育,无法培养出真正热爱舞蹈艺术的大学生,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始终是大学生学好舞蹈的动力之源,尊重与培养大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兴趣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提高其耐心与记忆力,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舞蹈教师通过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其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审美素质。

  (五)努力提升舞蹈教师的自身素质师资队伍始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舞蹈教师不但要有较为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当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高校舞蹈教师必须要具有以下四项能力:

  一是要具备表演与示范能力。因为舞蹈属于人体文化,作好示范动作是舞蹈教师最基础的一项能力。

  二是要具备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实践创作来提升自己以及大学生们的舞蹈创作能力。

  三是要具备过硬的舞蹈理论基础。舞蹈教师一定要对舞蹈的本体文化和相关知识进行深人而细致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

  四是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舞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的规律,把握住教学的原则,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准确表达,将舞蹈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而教师自身所具有的责任心也是其必具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鉴于此,在提升舞蹈教师自身素质上,应当按照以上要求,以教师自学为主体,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灵活机制,及时有效地把握与了解舞蹈艺术的发展方向,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改进高校非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

  三、综上所述

  当前大学生人才舞蹈教学中所存在着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影响到了大学生人才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当与学校一起努力,从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积极解决目前大学生人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审美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才的综合素质。

  舞蹈教学发展论文(范文二)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实施

  (一)重视教学内容中舞蹈鉴赏和舞蹈实践的结合。

  舞蹈实践是提升学生舞蹈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舞蹈训练的实践中,教师要对实践内容作出合理把控以避免实践内容的过分单一,由于高校大学生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所以有必要秉着“技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理念来开展实践教学和实践指导。

  但是无论如何,在舞蹈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

  一是基础训练。由于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在走进高校舞蹈课堂以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教育,所以进行舞蹈基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舞蹈基础训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舞蹈技术的认识,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肢体的柔韧性、力量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等。基础训练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学生对每一步教学内容的掌握,但是在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训练中,所有的基础训练内容应当建立在学生生理条件可以接受的基础之上。

  二是舞蹈组合训练。舞蹈组合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跳舞过程中手、眼、身、步的配合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是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并且通过舞蹈组合训练学生可以对各个舞种的特色进行认知,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编排简单舞蹈的能力。

  综上所述,重视舞蹈实践对于学生舞蹈素质和艺术素质的提高是有益而必要的。舞蹈鉴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美感的体会与感悟,在舞蹈鉴赏中,教师不仅要确保舞蹈作品的美好和健康,同时要重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即教会学生怎样欣赏舞蹈。

  舞蹈作品的优劣主要有以下几点评判标准:

  一是舞蹈动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二是舞蹈动作的轻盈性和敏捷性。

  三是舞蹈动作的柔美性和刚健性;四是舞蹈演员的身韵以及风格;五是舞蹈演员的乐感以及节奏感。在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中,舞蹈演员往往能够通过与音乐的协调实现舞蹈动作幅度、力度以及速度的配合并展现出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实现舞蹈鉴赏和舞蹈实践的结合,能够让学生从鉴赏舞蹈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并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所以舞蹈鉴赏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舞蹈基础技能还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舞蹈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高校舞蹈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开展课堂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传统舞蹈教学中的口传身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兴趣以及参与性的调动。

  所以对课堂舞蹈教学方法作出改革十分必要:

  一是课堂舞蹈教学可以实现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舞蹈的表现主要通过人类肢体的运动来实现,而如果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动作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就会很容易误导学生,同时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情感、舞蹈韵律等相对内涵的教学内容用语言也较难表达。

  通过对多媒体的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多媒体再现功能的发挥也能够让学生的动作模仿和练习对照具有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教学情境并进行舞蹈动作的推敲、练习以及观摩。

  二是课堂教学有必要对舞蹈复习的方法作出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舞蹈动作的复习中,可以采用集体练习的形式进行舞蹈知识的深化和内化,这种复习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强调舞蹈课堂教学的同时,课外活动在提高学生舞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舞蹈基础知识讲座以及舞蹈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开展课外舞蹈知识辅导活动,如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教学内容中出现的舞种进行观摩,从而加深学生知识的内化。通过组织学生观摩舞蹈和讨论舞蹈的形式开展舞蹈作品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各个舞种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另一方面,舞蹈社团的创办也是舞蹈课外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社团是大学生自主组织的舞蹈团体,其本身具有着舞蹈推广的性质,在丰富高校文化环境以及提高大学生舞蹈素质两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当引起对舞蹈社团的重视,通过支持和扶持促进舞蹈社团的发展,同时要强调社团中团员整体舞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舞蹈教学要突出三个特点

  (一)全面性。高校要以学生特点与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舞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多种类型的舞蹈,即突出教师舞蹈才能的全面性。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处在主导的地位,所以教师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

  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这不仅要求高校能够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促使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本身也应当树立学习意识,通过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和丰富自身教学理论来适应高校舞蹈教学的需求。

  (二)引导性。高校舞蹈教学中无论是舞蹈鉴赏还是舞蹈实践,其目的都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而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提高仅仅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突出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无论是舞蹈实践内容还是舞蹈鉴赏内容都应当由教师来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教师要通过一些基本审美方法的传授以及指明舞蹈美学价值所在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审视美甚至创造美。

  (三)文化性。文化性指的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将舞蹈的内容与舞蹈的文化内涵相关联,并让学生认知和理解舞蹈中的文化内涵。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平面设计研究论文 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