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泥土深情——巴金》有感

时间:2022-09-16 13:48: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泥土深情——巴金》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泥土深情——巴金》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泥土深情——巴金》有感1

  巴金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暑假我读了一本介绍巴金小时候的书——《泥土深情——巴金》,我读完这本书后,被文中小升麟(巴金)的活泼调皮,和他那一颗天真而积极向上的童心感动,也为清朝那些封建行为而愤怒。

  小升麟出生在旧社会,来自成都的一个大家庭,他父亲是为朝廷断案的官员。小升麟的童年在这个大宅院里有过不少的趣事和欢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成都便如同一锅沸水,百姓个个如同惊弓之鸟。这一年开始小升麟也因家庭变故,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在短短几年内相继去世。当时小升麟还不到十岁,身体越来越弱,几乎十天就要病倒一次,但他并没为此受到打击,依然坚持每日苦读,奋发学习。他在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读到了封建的黑暗和人们的苦难。小升麟想写出这些,让所有人都看看。17岁时,他加入了社团,改名为李荛棠,开始了文学创作,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用自己的笔传达出青年人的'力量与热情,一直奋发向上。

  我看完这本书,对巴金老人有着深深的崇敬!他从小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许许多多的坎坷。但仍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而随着梦想奋发向上,前进着,努力着。那我们现在生活在没有战争的时代,想想巴金,是那样的幸运,那样的辛福。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让自己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像巴金老人一样为人们做奉献。

读《泥土深情——巴金》有感2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座有了年岁的城墙,由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

  巴金的作品揭露了世俗社会的黑暗与阴谋;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阴暗的批判;还有的写出了对童年美好的回忆与憧憬。

  巴金和许多名人一样,从小就有了许多经历和感受。我读到“鸡司令”大花鸡被厨子煮掉的哭泣,让他稚嫩的心灵对菜碗里的肉充满了疑惑与不解。我似乎感受到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凄凉与无奈。我看到了小升麟观察蚕宝宝时的可爱与专注,让他学会了期待与温暖,可蚕宝宝的结局让我有了隐隐的悲伤。我似乎懂得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惨与无私……

  这本书一眼望去,既有着几分入俗的秀媚,又含几分出世的孤高。

  巴金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也让他看清了许多……杨嫂是那么的和善,那么的善解人意,给小升麟和三哥讲故事,灯光如豆,悠悠的闪烁着感动。可是正是这样一个人却让小升麟恍惚间知道了“死”的意义;母亲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爱笑,母亲的《白香词谱》,母亲的亲切信任,如微风吹拂,舒缓的韵律飘入心中。然而,结局竟是在病了二十天后的与世长辞;二姐是那么的性情温和,那么的心灵手巧,领小升麟玩耍,哄他睡觉,做好玩的东西……透过失神、茫然的眼睛,二姐看到了死亡。

  巴金的成长不仅仅来源于童年……

  父亲和祖父死后,巴金和大哥、三哥共同努力,仔细阅读书报,不断汲取新思潮和新理论,通过对国外思想、知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吴先忧”的满腔热血的影响下,在《半月》杂志中,人们认识了这个名字:芾甘。从那以后,理想和追逐让他鼓足了劲向前,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我要用笔完成!”

  读完这本书后,巴金的经历和精神正在深深地震撼着我,对理想和新事物的不懈追求,对知识和涵养的渴望,对美好和平等的追求……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轻拈书页,敲醒沉睡的心灵,抬头感受那若隐若无,似真似幻的深情……

【读《泥土深情——巴金》有感】相关文章:

读巴金家有感06-18

读巴金的《家》有感06-17

读《舐读》有感02-09

读《窃读记》有感12-31

读窃读记有感04-29

读《窃读记》有感06-18

读窃读记有感06-09

巴金的名言01-31

巴金的经典语句12-09

巴金语录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