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什么是周长》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9 15:09: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什么是周长》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什么是周长》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

  2、教师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认识周长”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方案、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

  (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

  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

  (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

  (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

  指名到展示台演示。

  3.量一量、算一算。

  (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

  (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 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

  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篇二:教学设计《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页、45页“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感知一周

  小朋友,你喜欢秋天吗?(播放美丽的秋景)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看,天那么高,那么蓝,几朵白云在空中飘来飘去。金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远处,三个小伙伴从田野里向我们走来。是谁呢?原来,是瓢虫黄黄、瓢虫红红和小蚂蚁强强,它们正在田野里散步呢!走着走着,它们忽然发现了一片特别美丽的大树叶,就商量着把这片树叶当成自己的运动场。

  小朋友,你想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我们先来看看黄黄是怎样运动的,再来看看红红是怎样运动的,最后让我们看看强强又是怎样运动的。你注意到三个小伙伴在树叶上爬过的路线了吗?黑色线是黄黄爬过的路线;红色线是红红爬过的路线;蓝色线是强强爬过的路线。你能告诉老师三个小伙伴爬过树叶的路线一样吗?对,它们的路线不一样。黄黄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会儿,又沿着叶脉从叶子的中间爬了回去;红红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大半圈;强强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整圈。小朋友们注意了,强强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整圈,我们就说强强爬了树叶的一周。

  强强是从哪里出发,又在哪里停下来的?对,强强是从叶柄处出发的,也是在叶柄处停下来的。强强沿着树叶的边线,绕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就爬了树叶的一周。小朋友,伸出你的手指,让我们跟随强强一起来感受这片树叶的一周吧!

  想一想,黄黄爬了树叶的一周吗?为什么?黄黄爬的不是树叶的一周,因为黄黄的一部分路线没有在树叶的边线上。红红呢?也没有爬树叶的一周,因为红红没有爬完一整圈。它们爬的都不是树叶的一周。

  (设计思考: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秋景,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动态演示三只小昆虫在树叶上爬行的有趣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小昆虫爬行路线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感知树叶的“一周”。)

  瞧,老师在上班的路上也捡了一片美丽的大树叶,你能找出这片叶子的一周吗?伸出你的手指,比着画一画。说一说,你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在哪里停下的?有的小朋友说,他是从叶尖处开始的,也是在叶尖处停下的。有的小朋友说,他是从叶柄处开始的,也是在叶柄处停下的。他们的起点不一样,却都描出了树叶的一周。其实,无论起点在哪儿,只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绕一圈,重新又回到了起点,都是树叶的一周。

  小朋友,你认识这两片树叶吗?对,一片是银杏叶,一片是红枫叶。它们的形状都很特别呢,一个像一把小扇子,另一个像一只小手。想不想描一描它们的轮廓?这两片叶子就在你的书上呢!打开数学书44页,试着在书上一笔描出树叶的边线。动笔之前,你想提醒别的小朋友注意些什么?嗯,要沿着树叶的边儿描,还要描完刚好一圈,是吗?明白了要领,开始动笔吧!描完了吗?看着银杏叶的轮廓,指一指你描的起点在哪儿?终点在哪儿?再看着红枫叶的轮廓,指一指你描的起点在哪儿?终点在哪儿?你有什么发现?对,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点,起点和终点重合了。李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描的,有的小朋友是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描的,都是正确的。你们都描出了树叶的一周。

  小朋友,不仅树叶的表面有一周,许许多多物体的表面都有一周,请在你的身边找一找吧!摸一摸你课桌面的一周,摸一摸你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摸一摸你文具盒表面的一周。摸一摸你橡皮表面的一周。

  (设计思考: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等活动,进一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二、探索新知,认识“周长”

  小蚂蚁有话要告诉大家呢!它说:“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小朋友,你听说过“周长”吗?你认为“周长”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对,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因此,树叶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文具盒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文具盒表面的周长。李老师听到有个小朋友说,文具盒一周的长度就是文具盒的周长。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物品,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表面的周长吗?瞧,粉笔盒有这么多个面,每个面上都有一个周长,所以一定要说清楚粉笔盒哪个面的周长。

  (设计思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开始,摸一摸、说一说各种物体表面的周长,加深理解“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表面的周长”这一含义。)

  小笔头告诉我们,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想一想,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指的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和。知道了三角形的周长是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四边形的周长指的又是什么?对,四边形的周长是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照样子说下去,五边形的周长是五边形五条边的长度之和,六边形的周长是六边形六条边的长度之和,七边形的周长就是七边形七条边的长度之和。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多边形多条边的长度之和。 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设计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的一般规律,感受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角有没有周长?有小朋友说,角有缺口,不能从起点出发,绕角的一周一笔回到起点,所以,角没有周长。也有小朋友说,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不能找到一个起点,绕一圈重新回到起点,所以,角没有周长。你们说的都很好,找到了角没有周长的原因。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能连上的、没有缺口的有周长。能连上、没有缺口,就是封闭的意思。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不封闭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判断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

  (设计思考:引导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明确: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不封闭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听,黄黄和红红吵起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黄黄说:“我摆的三角形周长长,因为三角形里有一条边很长。”红红说:“我摆的长方形周长才长呢,因为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三角形只有三条边,四条边当然比三条边长!”它们争得不可开交。小朋友,咱们快帮帮它们吧!要想知道图形精确的周长,就要量一量,算一算了。

  先计算三角形的周长。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周长,我们用直尺分别量出三角形每一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周长了。我们先量一量第一条边的长度。淘气量的结果是22毫米,笑笑量的结果是正好3厘米。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淘气是从尺子的边儿开始量的,0刻度没有对准线段的端点,所以量错了。笑笑没有从尺子的边儿开始量,而是让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端点,所以笑笑量得对。知道了,第一条边的长度是3厘米,我们接着量出第二条边的长度:是4厘米。最后量出第三条边的长度:是5厘米。三角形的周长是3+4+5=12(厘米)。12999.com

  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用直尺量出第一条边的长度:是4厘米。再量出第二条边的长度:是2厘米。接着量出第三条边的长度:也是4厘米。最后量出第四条边的长度:也是2厘米。用加法4+2+4+2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求出了这个三角形和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等于12厘米。原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呀!两个好朋友停止了争吵,它们对大家表示感谢。

  强强也遇到了困难,快来帮帮它吧!你们愿意帮助强强吗?求出树叶的周长。 (设计思考: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图形的周长以及探索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体验快乐。)

  三、周长的应用

  有关周长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的场景你在哪儿见过?他们在干什么?我们在裁缝店里见过这样的场景,这是裁缝给顾客量腰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腰围;脖子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脖围;胸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胸围和手腕一周的长度。你能量出自己的腰围吗?怎样量?先要找准腰部,确定好一个起点,把皮尺拽平,绕着老师的腰围一周,记好终点就可以了!量的时候要注意,要从皮尺的0刻度开始量,皮尺不能围得太紧,也不能太松。按照这个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

  给菜地围上篱笆,给照片做个画框,给阳台加个防护栏,给窗帘加上花边,都需要用到周长的知识呢!

  (设计思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好了,小朋友,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试一试吧!

  四、巩固练习

  1、描一描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4、比较下图中甲乙两部分的周长。

  (设计思考: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探索比较周长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有小朋友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有小朋友说,我学会了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有小朋友说,我学会了量腰围。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设计思考:畅谈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

【《什么是周长》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周长》教学设计05-29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3-0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4-0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4篇03-0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通用5篇)06-26

数学教学设计12-27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03-0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04-25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