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长度与时间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7 16:46: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长度与时间教学设计

  长度与时间

数学长度与时间教学设计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课 时】1课时

  【教 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

  【教 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引入

  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不懂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

  1、观察两只铅笔。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长短比较

  2、拿两杯水让大家观察。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多少比较

  3、问: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大清早凉,中午热。这是冷热比较

  4、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也是一种比较。

  在以上的这些比较中有一种基本的比较,就是长度的比较。

  三.新课讲授

  1.测量的意义:

  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学生:不可靠

  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

  (板书)1.测量(measurement)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单位: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长度的单位:

  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要测量长度,首先要给长度定一个标准量,而长期以来,民办各国沿用的长度单位不相同,如我中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米等。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长度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其它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学生熟悉2、3分钟。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

  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

  练习1:看书上的想一想,提问学生,

  练习2:(投影)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练习3:(投影)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4、长度测量工具:

  要对长度进行需要测量的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

  出示各种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

  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个工作: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请大家下去自己。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五.布置作业:1.课文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measurement)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需要单位

  3.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反 馈】

  1.

  2.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重点难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和量杯

  【课 时】1课时

  【教 具】刻度尺、表

  【教 法】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实验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5---图2-17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123平均值

  长度l/cm

  宽度b/cm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进行实验,用量筒(或量杯)和水测出小瓶的容积。实验大约8-10分钟。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

  通过本节实验课,大家动手进行了一些测量,对我们物理实验有了体会,测量时一定要按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要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2.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实验:时间的测量

  【反 馈】

  飞出地球

  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二节认识微观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本节内容渗透了观察、建立模型等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内容中加入了地理学的内容,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虽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这部分知识又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中,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兴趣。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了解“万有引力”、及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思想性比较强,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难点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

  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从科学家身 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问题,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

  受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 经历的艰辛和曲折 ,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从科学家身 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人类的航天发展史,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3、教师引导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

  五、学习方法:

  1、通过积极思考、猜想分析,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2、通过一些有趣的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3、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主要的想法通过学生说自己的生日,让同学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也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自己的设想:以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把一些比较重要以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并通过学生的小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让现场同学一起与科学家来探索宇宙。

  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这个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第一、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第二、通过学生活动感受地球的引力和感受拉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七、说明

  (一) 本设计着重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 ,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并突出了研究方法的教育。

  探究串并联中电流的规律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流表测出各点的电流。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导线、电流表

  教学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C三点的电

  流有什么关系?

  2、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C三点的电

  流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

  1、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

  (1)、学生猜想: IA=IB=IC

  IA>IB>IC

  (2)、设计实验:把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

  量出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点的电流IAB点的电流IIBC点的电流II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即IA=IB=IC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2、探究:并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

  (1)、学生猜想: IA=IB+IC

  IA>IB>IC

  (2)、设计实验:把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量出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点的电流IAB点的电流IIBC点的电流II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

  路的电流之和

  即I总=I1+I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利用水流说明上面电流的规律

  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堂未完成的内容。

  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如何连接电路,从后操作看似乎还有较大问

  题,应该示范部分电路的连接,并要求一定要有

  实验结果。

  部分学生不会从实验结果中找规律,应加强分析

  引导。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稿

  课 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 型

  展示课

  执笔人

  审核人

  级部审核

  学习时间

  第 周第 导学稿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指导防治噪声的途径(重难点)。3、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 知识。

  学生自主活动内容

  一、课前导学

  1、从物理 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它的波形是 的。从环境 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为表示声音的强弱,人们以 为单位,符号是 。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① ;② ;③ 。 4、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紧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是在 处减弱 噪声。 5、小芳在书房记单词,爸爸在客厅看新闻联播,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芳采用了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 A、把电视机关掉 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 C、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 D、打开书房和客厅的门窗, 加快空气流动

  二、自学检测

  6、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耳塞 D、市区里汽车禁鸣喇叭 7、向远处的人减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 ) 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声音损失 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 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增大 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 8、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dB就是没有声音 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特种兵使用的微型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9、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 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 B、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C、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D、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 种花 三、研讨解惑

  10、电影放映厅的墙壁上被装饰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回声 D、改变声音的频率 11、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 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录音棚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D、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病情 四、巩固应用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 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使用超声波是利用回声来传递信息 13、以下是由于地震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钻出来 五、达标反馈

  14、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属于噪声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C、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广州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B、市区内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16、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17、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自我 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

  电压和电阻

  第六章电压电阻复习

  一、学习目标:

  1、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3、用伏安法测电阻: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U,导体中的电流I,得知其电阻R。

  4、学习电压、电阻的概念.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

  二、重点和难点:①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与读数;

  ②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导体电阻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③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与连接方法;

  ④ 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

  三、基础演练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流,它的两端要有 , 所以 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1)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人;(2)电压表应该 联在电路中;(3)被测电压 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O~ 15 V 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 ;(5)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 两端的电压。

  3.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叫做电阻,单位是 , 它的符号是 。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 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 。

  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 、 、 和 。

  6.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接人电路中的 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电位器也是一种 。

  7.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使用时,连人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一上一下”。若错接在上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人电路的电阻值最 ;若错接在下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人电路的电阻值最 ,两种接法移动滑片P时,都不能改变接人电路中电阻值的大小。

  8.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 。

  四、典型例题

  例题1: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接通开关S后,

  电压表的示数表示的是 的电压,当断开开

  关S后,电压表示数表示的是 的电压。

  例2、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V2和V3分别测量的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两端的电压;如果电压表V1、V2

  的示数分别为6V和4V,那么电压表V3的示数为_____V。

  例题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

  小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

  B、L1和L2并联在电路中

  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D、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例4:如下左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压表读数为零,

  灯L1不亮,灯L2亮,下列几种故障中,可能是( )

  A.L1灯丝断了 B.L1灯座短路 C.L2灯座短路 D.L2灯丝断了

  例5:如上右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用电压表测ab及bc的电压值均为零,测ad及cd间均有电压,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电流表坏 B.灯丝已断C.开关的触片或接线柱接线不良 D.以上都有可能

  例6、如左左下图, 当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

  将______,电压表V的示数将_____,灯泡L的亮度将___ __。如右下图,当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______,电压表V的示数变_____,灯泡的亮度将______ 。

  例7、如图6?1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使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接法是( )。

  五、达标检测:

  1、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 a、 b 表示电表, 试在图中根据电路的要求, 标出哪个是电流表,哪个是电压表, 并标出正负接线柱。

  2、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灯泡发光,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了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并且两表的示数分别不超过3V和0.6A。

  (1)根据要求将图中实物图连接起来

  (2)画出电路图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各是 V, A。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元件。

  (1)请按要求连接实物图。V1测L1、L2串联后总电压,

  V2测L2两端的电压,A测L2的电流。(2)V1、V2的示数如

  图11,L1两端的电压为 _。

  3、、有一种节日小彩灯,正常工作电压为1.5伏,超过1.5伏就会损坏, 如果用家庭电路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把147个彩灯并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

  B.可以把147个彩灯串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

  C.可以把146个彩灯串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

  D.可以把146个彩灯并联后接在家庭电路

  4、、一位同学在用电压表测量两灯泡串联电路的电压时,开关闭合后两灯都不发光,电压表的指针正常偏转,已知电路中各元件均无损坏,则灯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灯丝断了 B.开关没有闭合

  C.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不同规格的灯L1、L2串联,将电流

  表A与灯L2互换一下位置,则电流表的读数将 ,

  电压表的读数将 ,如果电流表不动,将电压表V

  与电灯L2互换一下位置,则电压表的读数 ,

  电流表的读数 。(填“改变”或“不变”)

  6、 如下图所示电路中,S闭合后,

  电压表V的示数为6伏,电流表A1的示

  数为0.5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0.4安.求

  通过L1的电流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7、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1闭合、

  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伏;当

  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5伏,

  则电灯L1两端电压为________伏,电灯L2

  两端电压为_______伏,电源电压为______伏.

  8、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

  电路中L1、L2、L3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电

  灯,电流表的示数是0.2安,则电压表的

  示数是________伏,通过电灯L2的电流是

  _________安。

  9、如图电压表V1 、V2、V3的示数分别为4V、1 V、

  6 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L1两端的电压为____V,L2两端的电压为____V, L3两端的电压为_____V,电源电压为____V。通过L1 、L2、L3的电流分别是____A 、___A、____A。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 )

  ②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

  ③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

  ④同种材料长度相等,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

  ⑤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

  ⑥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

  ⑦常温下,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时,铝导线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

  11、两端长短粗细和材料都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在电压相同中的电路中,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长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 B.短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

  C.无论哪段导体被拉长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D.无论哪段导体被冷却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关于实验:

  1、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做“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采用了 的方法。

  2、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将一铜丝触头在一铅笔芯上向右移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灯泡的亮度 。由此可知: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则电路中的电流 ;此实验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在探索“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研究,采取了控制变量法,即每次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所用的导线的具体数据如下表:

  (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代码为 的导线进行实验。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代码为 的导线。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代码为 的导线。

  (4)由此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是 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 和 ,此外还跟 有关。

  实验2:右图中,R是用合金线制成的一种变阻器,

  当导线夹向A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阻将__________,

  灯泡亮度变___________。

  如图所示,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

  灯泡亮度增加,应把F点和____点用导线连接起来。

  六、知识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七、布置作业

  1.某学生电源的电压约12 V= kV= mV。

  2.(新疆)几位同学到大峡谷探险。随身带着能发出求救信号的手电筒,手电筒的电压是6V,他们需要将 节干电池 联起来使用。

  3.学生用的电压表有“+”、“3”和“15”三个接线柱,有O~3V 和O~ 15 V 两个量程,若被测电压约为2 V,则应该选用 量程来测量,此时应该把

  和 两个接线柱连人电路。

  4.(南宁市)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出,从“-”接线柱流进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值仍保持不变

  5.(长沙市)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锰铜线的电阻比铜线的电阻大

  B.粗细相同的导线,长的电阻较大

  C.长短相同的导线,细的电阻较大

  D.同样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较大

  【提高训练】

  6.(江西省)在如图6?4(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6? 4(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4.8 V ,1.2 V B.6 V ,1.2 V

  C.1.2 V ,6 V D.1.2 V ,4.8 V

  7.如图6?5所示,已知灯L处发生了断路或短路故障,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利用一个电压表可快速对故障进行判断。具体做法:将开关断开,把电压表接在A、B两点间。如果电压表有示数,则灯L 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则灯L 路。

  8.如图6?6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电表完好,如果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互换,那么将出现的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L1、L2不亮

  B.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L1、L2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L1、L2 变亮 D.电流表、电源烧坏,灯泡L1、L2 不亮

  9.小凡在做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他刚一闭合开关S,就听到啪的一声异响,他赶忙断开S,再观察电压表时,指针已弯曲,试分析小凡在实验中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而导致这种后果的发生?依据你的经验,判断如图6?7测量灯泡L1两端的电压的四个电路中,正确的是( )。

  10.给你两根长度相同但是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一个电源、一个电流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现需要研究的课题有:① 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② 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③ 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 和② D.① 、② 和③

  l1.现有一个电池组、一个开关、两个电压表、两个小灯泡、导线若干。请根据上述器材在图6?8所示的方框内设计一个符合下列两项要求的电路图。

  (1)两个小灯泡串联;

  (2)所设计的电路能直接测出(或间接求出 )下列物理量:① 电源电压;② 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12、在如图6?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 V,电压表示数是2 V,电压表测的是灯 两端的电压,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四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巩固连接电路的训练.

  3.正确使用电流表,识记使用规则.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2.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其他同学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在实验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池、开关、灯泡、导线、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电路,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知道,这是两个小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启发猜想]

  [师]大家现在先猜想一下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生甲]我猜想电流是由大到小的,电流每经过一个小灯泡,就消耗一部分电能,回到负极时就小了.

  [生乙]我认为小灯泡一样亮,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应该相同.

  [生丙]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电流有时大有时小.如大灯泡较亮,它需要的电流大,小灯泡暗,需要的电流就小,好像与用电器有关.

  [生丁]我想靠近电正负极的地方应大些.应该与电位置有关.

  [生戊]我的想法是导线粗的地方电流大;导线细的地方电流小.像粗水管中的水流大,细水管中水流小一样.

  [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二、进行新

  [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设计实验]

  [师]既然同学们的猜想这么多,又都坚持己见,下面分成五个组,讨论一下我们的猜想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得到证实.

  学生按五种猜想分成了小组,兴致很高,很快都制订了自己的实验计划.

  甲组:学生用电、导线、开关和三个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然后在电路图1中取A、B、C、D四点分别串联电流表就可得出结论.

  乙组:我们组用电、导线、开关和两个灯泡组成了串联电路,然后在A、B、C三点分别串联接入电流表,如图2所示.

  丙组:我们组用电、导线、开关和四个灯泡组成两个串联电路.第一次用两个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第二次换用两个稍大的灯泡再做一次,电路图和乙组一样.

  丁组:我们设计的和乙组一样,也是取了A、B、C三点,然后用电流表测其值.

  戊组:我们的设计和乙组大体相同,只是又换成不同导线做了一次.

  [进行实验]

  [师]大家的实验计划都制订好了,一定着急要亲自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到底如何.不过,同学们要注意电流表的连接.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完了,现在总结一下自己实验的结论吧!

  甲组:我们组用了三个小灯泡,猜想的是回到负极时电流会变小,实际结果A、B、C、D四点的电流值都在0.15 A左右,大小相同.

  乙组:我们组猜想的是电流相同,而结果也是相同.我们测得A、B、C三点的电流值都在0.2 A左右.

  丙组:我们猜想大、小灯泡的电流不同,但换了灯泡后,发现A、B、C三点电流趋于相等.

  丁组:我们组猜想靠近两极的点电流应大些,但结果A、B、C三点电流一样大.

  戊组:我们组用粗、细导线做了两次实验,结论稍有偏差,但导线相同时,A、B、C三点的电流值相等.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实践,现在可以统一意见了: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这一结论经过了同学们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已经得到了验证,下面大家谈一些自己的收获吧!

  [生甲]我们不管如何设计,最终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师]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探究的目的,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生乙]我们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和前几次的探究实验相比,今天的探究过程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生丙]在平时很粗心,以致电流表的读数读错了,得出的结论和别人不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牢记这次的教训.

  [生丁]我们在实验中,应该不怕困难,大胆去验证结果.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大家都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为我们的收获和合作成功鼓掌!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

  [师]我们一起合作对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进行了探索,大家都迫不急待想动手实验,找出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我们就开始吧!

  [猜想和假设]

  [师]同学们都知道,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并联电路有多条路径.我们把并联电路的各分支叫支路,总路径叫干路,而实际上我们只要探究干路和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接下,同学们猜想一下干路和支路电流的关系吧!

  [生甲]我在想,是不是和串联时一样,相等.

  [生乙]看起干路电流分配给两条支路,两支路电流的和应等于干路电流.

  [生甲]我猜想如果灯泡不一样,两支路电流的和会超过干路电流.

  [设计实验]

  [师]同学们仿照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设计,对以上猜想设计一下实验.

  甲组:用电池、导线、一个开关、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然后在干路上的A点接入电流表,测出A点的电流;再在两条支路上分别接入电流表,测出两条支路中B点.C点的电流,这样就可得出干路A点电流与支路B点、C点电流的关系了,我们组设计的电路图 如下

  只要按照设计的电路图实验一下,就会得出结果了.

  乙组:我们组设计的电路和甲组一样.我们觉得A点的电流应等于B点电流和C点电流之和.

  丙组:我们组设计的电路和别的组一样,我们觉得换成大灯泡,两支路电流要超过干路电流.

  [进行实验]

  [师]大家的电路设计大致相同,只是猜想的结论不同.现在大家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可以动手实验了.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实验.我相信结果已经出了,请几位同学说一下你们组的结 论吧!

  甲组:我们的结论是A点的电流约等于B点和C点电流的和.数据在如下的表格内.(投影)我们发现并联电路中电流和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不同.我们分析,A点即干路电流比两支路电流之和稍小些,是由于导线也消耗了一点电能.

  [师]你们分析得有道理,但相差不会很多.说明你们不只是做了实验,还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你们这份执着探究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学们用掌声给予鼓励!

  乙组:我们组的结论和刚才的结论一样,也和我们猜想的结果相同.至于数据吗,出入很小,干路上电流应等于两支路电流的和.

  [师]你们组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也为你们的成功表示祝贺!

  丙组:我们组用的灯泡比他们的都大一些,我们的数据也在表格内.我们发现灯泡换成大的,电池没变,电流变小了.但规律没变;干路中A点的电流等于支路B点和C点的电 流和.

  [师]你们组的结论和别的组相同,也就是我们得到了统一的结论;我想你们组一定在考虑为什么换了灯泡,电流变小,希望大家后继续探讨.接下让大家放松一下,看一段动画[录像].(从并联电路的动画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的过程中怎样并列流过二盏灯的具体情况,并使用闪烁效果,突出了分支处和汇合处的位置,并配以音响效果,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师]大家从动画中、实验探索中都明白了我们的结论.我们小结一下两次探究的结 果吧!

  三、小结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之间的电流关系.

  四、布置作业

  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略

  五、板书设计

  电流

  温度的测量教学案

  大丰市第三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物理 教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自界的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以及他们的不同特征。

  2、学会使用酒精灯。

  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温度计的测量。

  重点难点: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目标,导入新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学情况。

  1、自然界的物质的三种状态为: 、

  2、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 和 ;

  处于液态时,有一定的

  没有一定的 ;处于气态时,没有固定的

  和 。

  3、酒精灯使用: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应该用 加热;

  (2)绝对 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应该用 去点燃;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

  不能 ;

  (4)万一洒出的酒精 在桌面上燃烧起,不要惊慌,

  应立刻用 扑盖。

  4、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下是可以转变的,那么物质处

  于那种状态与 有关。

  5、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 的性质 制成的。

  6、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 温标,该温标是由 国物理学家 首先规定,标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

  7、0度的规定: 。

  8、100度的规定: 。

  三、探究新知:

  1、云、雨、雾、露、霜、雪都是水的“化身”,其中只含固态成分的有 ,只含液态成分的有 ,含固态、液态等多种成分的是 。

  2、一块冰的温度有-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 ,另一块冰原的温度为-2℃,降低了10℃后,冰的温度变为 。

  3、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是 ,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4、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种类有: 、 、 。

  5、-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20摄氏度 D、零下20摄氏度

  6、0℃的冰河0℃的水,两者温度相比较( )

  A、0℃的水的温度低一些 B、相同

  C、0℃的冰的温度低一些 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7、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但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

  A、上升的示数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高的多,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高的高,示数也大

  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 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0C;

  (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 .(填“会”或“不会”)

【数学长度与时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7篇03-22

数学教学设计12-27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4-09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7-27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04-08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03-04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03-02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03-31

《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