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护理论文范文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中国人才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血液科护理论文。

  血液科护理论文范文一

  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位置表浅又不至于影响病人的正常活动,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但内瘘围手术期急性闭塞的发生率较高,而及时的观察护理和处理对手术后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或观察不及时可造成内瘘手术失败。现将我们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4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33±15.78)岁,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拟行血液透析,采用自身动静脉建立内瘘。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盲法,两组临床条件相似。

  1.2方法

  1.2.1所有病人术前3d、术后3d查血液流变学、血小板(PL)、出凝血时间(BT、CT)。

  1.2.2治疗组术前3d开始分别服用药物至术后3d,共7d.泰嘉250mg,2次/d,阿司匹林150mg,1次/d;对照组予小苏打替代。观察期间不用其他可能对PL、BT、CT有影响的药物。

  1.2.3手术选择非优势侧手臂,均以直径2.5mm钛轮钉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作端端吻合,手术中在游离两血管近心端时以0.2%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

  1.2.4术后防止术侧手臂受压,测血压及血管穿刺。术后24h起进行功能锻炼,并逐步增加强度。

  1.2.5术后检查局部血管震颤及杂音,术后第1d、第1、2、4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内瘘血流量。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采用率比较的u检验、χ2、配对t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40例样本中,对照组20例有4例出现24h内内瘘闭塞,手术探察发现为血栓栓塞,排除手术及血管条件因素影响;治疗组未出现闭塞,两组比较u=2.108,P<0.05.两组术前3d、术后3d分别对40例样本进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测定,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有明显差异。两组内瘘血流量比较,对照组(已除外4例闭塞的数据)明显低于治疗组,术后1d最明显。两组血液流变学(如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等)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均无差异。治疗组未发生出血并发症。

  3护理体会

  慢性肾衰竭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紊乱,抗凝药物的应用,是为了防止急性血栓形成,但也因此带来可能出现的凝血障碍,再加上手术的创伤,渗血渗液不可避免,如果加压止血用力不当,可导致内瘘急性闭塞或出血。故笔者认为,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并需做到以下几点:(1)动静脉内瘘术前要询问病人有无血栓病史,检查病人皮肤有无出血点,并检查凝血机制;(2)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要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15~30min听诊血管杂音1次,并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观察表,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如果血管杂音发生变化,及时和手术医生联系进行处理;(3)内瘘术后患肢制动并抬高,勿用力受压,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造瘘侧肢体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要注意对老年或行动不便患者给予必要的帮助,避免内瘘侧肢体用力,防止渗血渗液,必要时卧床休息;(4)包扎伤口敷料不可过紧,避免内瘘受压,术后早期应穿宽松内衣,内瘘侧肢体禁测血压或穿刺抽血,以免血肿压迫内瘘造成闭塞;(5)术前术后遵医嘱给予解痉、扩容、抗凝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

  血液科护理论文范文二

  美国护理理论家MadeleineM.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文化照护异同理论,该理论以人类文化与照护核心,着重探讨影响人类照护的文化因素以及各种文化照护的差异与共性,强调根据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有关健康–疾病的认识来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一、理论框架

  Leininger构建了跨文化模式的框架,用日出模式阐述了跨文化护理理论以及理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旨在帮助人们研究和了解该理论的组成部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影响个体、家庭、群体和社会机构的健康及所提供的照护。日出模式认为护理不应是一个固定模式,而是一个相对框架,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提供不同护理。

  1.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此层是日出模式的最高层,指导护理人员评估和收集关于护理对象所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各方面信息。不同的世界观、文化和社会结构中的护理照护模式、观念和作用存在差异。该层的构成因素包括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亲属关系和社会、宗教和哲学、政治和法律、经济、技术及教育等。这些因素是形成具有文化作用的照护价值观、照护信念以及照护实践的基础,可影响照护的方式及表达,进而影响个体或群体健康。

  2.护理对象层该层次提供了特定文化中护理对象(包括不同医疗卫生系统中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及机构)的有关照护和健康的型态、特定作用及表达方式。

  3.健康系统层健康系统层分为普通(民间)照护系统、专业照护系统及护理照护系统。该层信息包括各系统的特征及其独特的照护特色,这些信息有利于鉴别不同文化在护理照护方面的异同。

  4.护理照护决策与行动层该层包括文化照护的保存∕维持、文化照护的调整∕协商、文化照护的重塑∕重建三种照护模式。根据日出模式,护理照护在该层实施,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行动和决策也在此层开展,与文化一致的照护得以发展。

  二、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一)评估跨文化护理相关因素

  1.对患者的评估日出模式的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护理对象层及健康系统层为实施与文化一致的护理照护提供了基础知识,护理人员藉此分析患者的世界观、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以及其所处健康系统的照护特色,识别患者所处文化与其他文化在照护价值观、照护信念、照护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判断这些照护特色是否与患者的文化照护期望相符,最终提供与患者文化相一致的护理。人种学策略是了解照护知识及与文化有关的照护现象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Leininger的人种学护理观察–参与–反思步骤表、由陌生人成为信任朋友的策略指导表等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文化照护相关信息。

  2.对护理人员的评估文化与护理密切相关,护理人员的文化能力成为关注的重点。常用的护理人员文化能力测评工具有Weiss–Minskyde的文化能力自我评价项目、Roizner的文化能力自评问卷、Schim等人的文化能力评定量表及等人构建的跨文化决策问卷等。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文化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护理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跨文化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提供文化一致的护理,体现护理人文关怀

  跨文化护理理论把护理从单一文化观点提高到多元文化观点,指出以文化为基础的护理照护不仅是有效推动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从疾病和残疾中康复的关键因素。跨文化护理在形式和实质上与整体护理相统一,是对整体护理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护理人员应将跨文化护理理念渗透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全方位照护的优质护理内涵,满足患者的身心、社会、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照护是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核心,强调针对个体、家庭或群体的文化特点采取符合其相应文化的护理措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供跨文化护理措施:

  1.文化照护保存∕维护通过文化照护保存∕维护帮助特殊文化的患者保存或维护其健康,从疾病中康复。主要包括:①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愤。②了解不同语言交流的差异,使用符合患者文化的礼貌用语和沟通方式。③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在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提供合适的饮食护理。④分析患者及其家庭所属文化的特点及优势,帮助其维持有利于健康的照护价值观及照护行为,例如:某沙特籍患者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喜欢在有创检査和治疗前进行祷告,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足的祷告时间,使患者得到心灵慰藉,进而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愿望。

  2.文化照护调整∕协商文化照护调整∕协商强调帮助特殊文化的患者适应有益的或满意的健康状况。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病情观察、疼痛护理、临终护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根据文化照护的多样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例如:伊斯兰教患者死后尸体要进行特殊沐浴,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协商,根据其文化需求调整医院对尸体料理的处理措施。又如:西方人提倡独立意识、个人奋斗,重视隐私权,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刻意搀扶他们行走或生活上给予照护,往往造成患者不快,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协商,在其请求协助时予以护理帮助,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研究报道,护理人员从语言沟通、种族差异、宗教信仰、时空观念等多方面分析与外籍患者的文化差异,制定跨文化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3.文化照护重塑∕重建文化照护重塑∕重建旨在帮助患者转变旧有生活方式建立新型生活方式。当患者原有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方式阻碍治疗和护理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等策略,帮助患者转变照护行为及生活方式,建立具有文化作用的、令人满意的、有益健康的新型照护模式和生活方式。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2016年法律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外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