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及所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 集约型 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历史性转变。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又积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结构。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集约型增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能够发展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这种发展理念严重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显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且不谈报告中数据的真实性,报告的中的资源利用率相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和欧洲国家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健全,国企垄断严重,大型工业之前不能形成有序的竞争模式,不关注成本和效益的比例。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水平较低,企业创新能力不高。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能源利用率,还需要正确的国家制度和政策引导以及科技进步的推动。

  2、产能过剩。随着最近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其根本原因是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这种恶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地方政府的干预是主要推动因素,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同时当地政府对这些行业的财政收入依赖性太强,最终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此外,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使一些行业投资增长不断强化。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都存在暴利因素,而“暴利”会进一步诱导各地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资,使得社会资金加倍地向这些行业流入,最终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度扩张。

  3、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尤其是去年以来的大气污染将环境污染拉入谷底,PM2.5严重超标,北京等大城市的雾霾天气让民众对中国的环境担忧。除此之外,水污染、土壤污染、自然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恶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市场利益的诱惑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长期的环境破坏。

  4、粗放型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线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引起了诸多社会问题,一方面,中国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严重,毒奶粉、瘦肉精等,已经让国人对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而这些问题正是粗矿型经济发展造成企业的盲目趋利心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大多数企业目光短浅,利益熏心,企业做大了就会出质量问题,没有自己经典的老品牌,中国的国际品牌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并不被国际认可,尤其是第三产业。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考虑长远利益,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真能与世界经济接轨。

  5、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盗版现象严重,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科技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我们更要努力追赶发达国家,但是目前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依然紧缺,如汽车、电子产品等仍依赖于进口,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仍然是不够的,科技创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在目前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下,科技企业不占优势,尤其是IT行业的从业者处境艰难。此外,我国不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盗版、假冒现象严重,而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处罚较轻,且大部分盗版者并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正规企业的发展,更大大降低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因此,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一)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优越性

  基于以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得不思考如何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粗放型经济发展相对立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我国在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对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有正确的认识。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质量效益型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下:(1)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转移、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动力所推动;(2)在同样的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下,所受的资源约束和通货膨胀压力较;(3)如果宏观调控得当,则增长过程基本上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一般只存在较小的属于动态经济的自然波动;(4)产品的品种较多、质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库存积压较少。因此,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增长代价较小,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高的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与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二、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第三、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第四、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需要的努力

  1、转变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上一代领导人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虽然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也就是说一切发展都必须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这种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势必造成趋利主义,很难做到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落实到实践中,各级地方政府盲目追去GDP增长而忽视环境和资源保护。因此,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国民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反映为个人收入的增加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能够享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2、提高全民素质,加强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上层建筑业可以做狭义理解为人的精神领域素质,虽然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不免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没有上层建筑的经济发展是可怕得,既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做过那样的道路,有过血的教训,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上层建筑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发展是同等重要的,我国目前的这种文化落后,全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我国很早就倡导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直到2000年才正式对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国家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好的,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此外,我国目前的教育停留在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整个小学和中学阶段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发展所产生的一些弊端与上一代人的整体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上一代人中很多经济爆发户,钱包鼓鼓,但是脑袋空空,精神境界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社会公德,所以,国家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重视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为发展集约型经济储备力量。

  3、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型经济的推广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物质财富创造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等,所有这些无不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西方工业化国家,缺乏自主创新,这种依赖性将会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大力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对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偏高,而对外资企业往往给予特殊优惠,企业受到自己国家政策的公开、全面的和长期的限制,而让外资企业长期大规模地享有政策上给予的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忽视自主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战略的。这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因此,鼓励科技创新,增强技术创新的动力、活力和能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

  4、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节约自然资源。要发展集约型经济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远远跟不上人类的破坏程度,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才有可能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快扭转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此外,应倡导全民节约意识,目前的不可再生资源已经逐渐枯竭,可再生资源的增长周期缓慢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十几亿人口的需求,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要合理利用,提倡节约。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的努力,公民也应该从自我做起,提高环保和节约意识,为后代积德积福

  5、转变政府职能。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受到过多的来自政府的干预,一方面,给市场引导方向、维护大局稳定,但是另一方面,政府有形的手往往是造成粗放型经济发展的根源。政府干预市场,势必造成竞争的不充分,尤其是一些大型国企,底子硬、腰杆粗,垄断资源和市场,而一些小企业则生存艰难,前者资源雄厚势必造成浪费等粗放的生产,而后者为了生存也会不计后果的生产,无论如何目前政府的职能都是造成粗放型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状态,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是当务之急。首先,应该进一步放开市场,让国企业加入到市场竞争,改革财税制度,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鼓励集约型的小企业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和价格改革,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其次,加强监管职能,对危机社会公众利益和人类长远的利益的问题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如目前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很多程度上是由政府的监管失职造成的,政府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强监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

  6、完善立法。首先,我国对粗放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立法规定较为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涉及公众群体利益的法律,某些违法行为没有对应的处罚规定。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并对具体的违法行为以及处罚措施作出详细的规定,以便于实际追求违法者的责任,同时,应该增加刑事立法,扩大刑事处罚的范围,给违法者以应有的惩罚。其次,应该加大法律的处罚力度,目前我国涉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相关法律的处罚力度较弱,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法律的滞后和经济的发展之间产生巨大差距,原来法律中所规定的罚金数额已经落后于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违法者已经起不到有效处罚的作用,所以应提高行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中财产罚的数额,同时提高民事赔偿的数额。而对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中的自由罚,也应相应加大处罚力度,延长限制自由的期限。最后,应在法律中增设政府的法律责任,目前的法律主要针对的是政府以外的企业和自然人,政府在环境、资源、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并没有完善的责任追究体系和处罚程序。很多时候,政府因决策错误而给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政府必须为这些决策性德错误承担法律责任。在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内部矛盾突出的当前时期,法律必须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不时更新和完善,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才能真正起到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的作用。

  四、结束语

  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的转变是社会和人类的必然趋势,只有在集约型经济发展的指引下,作为人口大国、资源小国的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的发展水平还停留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上,各种社会问题突出,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漫长的探索和努力,实现集约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脚步,培养集约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各方面体制,为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卫兴华、孙咏梅,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3期。

  [2]冯继选,浅谈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6卷第17期。

  [3]李瑞琴,试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民营(或 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 下一篇: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