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毕业论文例文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与生产技术现状

  摘要 本文较为简略的介绍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和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国际的差距以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详细叙述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实力和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还简单分析了我国生物制药与欧美的差距在拉大的原因。

  关键词 生物制药 产业现状 国际差距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作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生物伦理中心日前进行的一项研究列出十大改善人类健康的生物技术,其中便有四项与生物制药密切相关。 我国自1986年生物技术领域实施“863”计划以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上、中、下游结合,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生产体系,并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300多家生物工程制药企业,年产值达100多亿元,生物制药业已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

  1.1生物制药企业格局

  中小型生化制药企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主要生产脏器制品和生化药物,如从猪胰脏中生产胰酶和胰岛素,从猪脑垂体中生产后叶针、缩宫素和加压素等。代表企业为生产肝素钠和各种治疗酶的常州干红生化制药公司。

  1.2生物制药产业结构

  大型微生物制药企业。以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大批量生产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和氨基酸类药物,代表企业为生产青霉素、72ADA和万古霉素等的华北抗生素制药厂。现代生物工程制药企业。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300多家单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有200余家现代生物制药企业,50多家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如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产业。主要从事生物药物原料药的大宗生产,主要产品有: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核酸类原料药。天然生化药品及其制剂产业。主要从事天然存在的生化试剂生产。生物制品制造业。主要经营生物技术药物、一秒和血液制品以及临床诊断制剂。

  1.3生物制药企业体制现状中国制药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私营和外资合资等。股份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市场占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的44.5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22.49%;国有企业只占15.23%。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国际的差距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明显错在四大竞争差距。

  2.1企业规模小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相关企业有5000多家,但规模普遍较小。2006年,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营业收入高达45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亿人民币。

  2.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发达国家生物制药行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而我国2006年生物制药行业研发支出约为7亿元,只有美国辉瑞公司的1/10,占生物制药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7%;从知识产权看,2006年,在欧盟、美国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占54.66%,日本占10.3%,韩国占1.4%,而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获专利授权仅为41件,占0.525。

  2.3经济效益低。

  2006年,我国生物制药工业利润仅为7.4%,产值规模是美国默克公司的3倍多,但实际利润仅为其的74%。

  2.4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如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生物制药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促进、激励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招投标体制等不适应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快速要求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3.1发展势头乐观

  在国家大利推动及企业、科研等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下,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高速发展。生物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呈现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度。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认定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同时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增强基地集聚能力,推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上海为例,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基地为核心,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生物制药研发外包快速发展。随着跨国公司生物制药研发外包向我国转移,生物服务业高速增长。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向低成本市场转移研发环节,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3.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生物制药行业蕴藏巨大市场机遇,还在于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这一行业发展。组织实施产业化重大专项。2007年,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编制的我国第一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生物制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规划》把围绕解决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保障健康和有效缓解广大低收入阶层就医吃药难的问题作为发展重点与任务。大力加强生物制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了干细胞、组织工程等生物制药方面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有新批复建设了10个生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发展虽快实力仍弱

  4.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成长初期

  2005年和2006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有生物制药企业400余家,近两年生物技术药物的年销售收入在240多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包括一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盒的销售额)。综观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1生物制药起步不晚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着手研制白介素-2(IL-2)、干扰素-α(I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鄄PO)、生长激素(GH)等生物技术药物。这几种生物制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获准上市,稍微落后于美国,几乎与欧洲同步。

  4.1.2原核制药水平不低

  我国在用大肠杆菌等原核表达系统生产生物技术药物方面有着比较完善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从基因重组技术、大规模发酵技术到规模化蛋白质制备技术,以及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和药物评价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事实上,美国等国家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生产的主要生物技术药物,如IL-2、INF-α、G-CSF、GH、重组胰岛素等,在我国都已大规模生产和用于临床治疗,有些用大肠杆菌表达的产品,如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重组链激酶(rSK)、重组血管内皮抑素等,都是在美国仍未获准上市而在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产品。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 我国在基因治疗、细菌性基因重组疫苗等研究开发领域已经走在前列。2004年我国批准了全球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这标志着一直处于研究开发炙手可热、临床应用低迷和困惑状态的基因治疗正式“登堂入室”,成为一种全新的服务人类健康的治疗方法。2005年,我国还批准了第二种基因治疗产品--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其用于头颈部肿瘤治疗。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痢疾疫苗和霍乱疫苗,也是全球同种产品中最早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截至2006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共批准了35种重组蛋白、治疗性抗体或基因治疗产品上市。

  4.1.3生物制药所占比重不高

  然而,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整个制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约为7.36%,而全球生物制药业(只包括用于体内治疗的基因工程和抗体工程产品)的销售额已占整个制药行业销售额的10%。并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偏弱。虽然我国的生物制药公司已超过400家,但大部分为研发型公司,产值过亿元的生物制药企业仅有几家。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制药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