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第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三亚临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和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这对中国南疆的重要经贸口岸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三亚来说,正是其依据国际门户机场功能发展临空经济,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最终得出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三亚发展临空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三亚 临空经济 SWOT分析

  一、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由旧金山大学韦里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主要用于内部条件优劣和外部环境影响的客观分析。本文依据三亚的实际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临空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1、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S)

  (1)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三亚是海南省南端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北邻珠三角经济区,南邻东盟自贸区,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南大门。三亚凤凰机场位于三亚市西北11公里处,临近G98环岛高速及环岛高铁,并接通干线公路,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联运系统。此外,因为琼州海峡的阻隔,全岛与外界陆路交通不便,使得航空运输成为来往三亚的旅客的主要出行方式。而琼岛南部以三亚为中心,辐射周边的陵水、保亭、五指山和乐东等市县,也存在着巨大的二级航空市场和客货中转需求。良好的区位条件与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三亚发展临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外部环境。

  (2)良好的腹地经济支撑

  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生产能力,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等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发展临空经济的需求度。三亚市近五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年均GDP增速达到9%以上,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GDP达到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2%、14.1%和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5∶20.3∶66.2,产业结构也正在日趋优化完善。其中旅游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过游客1352.8万人次,增长10.2%,全市旅游总收入269.7亿元,增长15.6%。按照航空运输需求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两倍的国际研究结论计算,2014年三亚市人均GDP达到了70095元,同比上年增长了7.9%,可带动航空运输需求量增长约15.8%之多。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日益完善的产业结构等可为航空运输业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撑,为三亚发展临空经济奠定经济基础。

  (3)机场航班航线优势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属于国内4E级干线机场,航班正常率居全国民航之首。2013年3月获得国际机场协会(ACI)宣布的“亚太地区最佳进步机场”奖项并跻身全球最佳机场行列,成为亚太地区第五家获此殊荣的国际机场。同年,获得Skytrax2013年度最佳机场中国区第三名、亚太区第八名。及亚太地区唯一一家入选的ASQ满意度最佳进步机场。目前,凤凰国际机场已开通214条航线,包含了160条国内航线,51条国际航线和3条地区航线;与127个国内外城市实现通航。2014年客运吞吐量1494万人,同比增长16.1%,居全国18名。货邮吞吐量7.5万吨,同比增长20.2%,均远远高于国内平均增长速度。

  (4)国家相关政策扶持

  自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亚区域经济也借着政策东风,在离岛免税购物、在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上、开放政策上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要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使之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这些政策红利必将为三亚区域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5)城市品牌效应

  三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有着丰富的热带海滨旅游资源,为三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航空客货运资源,使得国内国外游客数量及旅游总收入强劲增长。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3亿人次,同比增加11.4%;旅游总收入233.33亿元,同比增长21.4%。此外,近些年来“世界九大会议之都”的三亚国际化趋势明显,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活动,如亚太国际会议、博鳌论坛等,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为三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2、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劣势(W)

  (1)临空产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

  目前,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周边虽然有免税购物等旅游新业态,但临空指向性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多为零售、餐饮、低端商务和休闲服务业等劳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还没有形成高时间、速度要求的高端临空产业聚居的现象。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效率也有待提高。此外,三亚市第二产业比重较小,使得航空货运需求有限。这些在短期内都将成为支援临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要素

  随着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相比内陆地区省份,整个海南省社会经济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是较为匮乏的。三亚也不例外,即使是其最发达的旅游业,和马尔代夫、西班牙等国外海岛相比,虽然旅游资源不差,在旅游总体效益上存在着很大差距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旅游人才。首先是高级别管理人才欠缺,尤其是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其次是专业技术人才,包括航空旅游专业人才,旅游新业态人才等。另外,高端优质服务技能型人才也是比较欠缺的。这些人才资源的匮乏,必将成为制约三亚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机场资源仍不能满足需求

  2014年凤凰机场客运吞吐量1494万人,同比增长16.1%,按次速度估算,目前的机场资源将不能适应三亚国际门户机场功能的实现,谋划建设新机场对于三亚而言已是迫在眉睫;目前凤凰机场还没有接通铁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场客货运的快速发展。

  3、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机遇(O)

  (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除了国家层面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方针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外,海南省政府出台的多项政策中明确指出,将建设三亚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作为全省重大项目实施。目前,省政府已着手组建强有力的专门工作班子,高水平制定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方案,将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开放政策实化细化为三亚新机场及三亚临空经济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总之,政府连续多年释放的政策红利,成为三亚发展临空经济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

  (2)机场资源的不断丰富完善

  首先,凤凰机场正在不断加大国际航线的开拓力度。3月29日,三亚至日本大阪的航班正式开通。年内还将开通三亚至莫斯科、新加坡、老挝、越南、布鲁塞尔、法兰克福等地的6条国际航线,从而首次实现与西欧开通定期航班并有效完善至东亚、东南亚地区的航线网络,不断提高航空的可进入性,方便境外旅客前往三亚度假;其次,目前的眉山新机场正在筹备施工当中,且高铁机场站正在修建中,规模的扩大及交通可达性的提高,必将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

  (3)区位政策机遇

  由于琼州海峡的天然阻隔,使得三亚的航空运输的地位具有无以替代性,且随着海南第三、四、五航权的开放、“南海区域管制”移交三亚、三亚国际航路的开放,以及鼓励海南省外航空公司、国外航空公司进驻三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更加突显了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特殊优势,使得其国际航空运输地位和潜力更加突出。

  (4)海南自由贸易区的设立

  为了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海陆资源,海南目前正着力探索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自贸区一旦申请建成,与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及东盟自贸区形成良性互动,必将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也必将给作为战略支点的三亚发展临空经济带来丰厚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4、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威胁(T)

  (1)与海口临空经济区的竞争

  目前,海南省政府同样在海口着手建立临空经济区,将来必将成为三亚临空经济发展的竞争对手。前往三亚的旅客将有多种选择途径,很有可能会选择航运至海口,然后乘用环岛高铁至三亚,而这必将影响到三亚航空客货运资源运输量的波动。

  (2)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建立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拟于琼州海峡兴建的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驾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大大缩短了内陆与岛内的交通耗时,这将使得航空运输在来往三亚的独特地位降低,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三亚航空客货资源,进而对三亚临空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二、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策略探讨

  通过以上对三亚发展临空经济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三亚临空经济发展应该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和资源,抓住各个发展机遇,同时减小劣势和威胁的影响(见表1),发展和完善特色临空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临空经济。

  1、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快临空经济区的设立

  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统筹利用各种有效资源,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但同时要避免陷入政府干涉过多的尴尬局面。其次,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高速度、时间敏感度的产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同时,高标准、快速度地完成三亚临空经济园区建设。

  2、引进和培养急需人才,加快新机场建设步伐

  加快引进国内外优秀临空产业管理人才,同时也要重视临空产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尝试与国外机构合作办学,培养高端后备人才,打破人才制约瓶颈,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此外,要保质保量的加快新机场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从而使临空经济成为三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从而实现机场、临空经济园区和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3、扩大城市品牌效应,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随着三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现有的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日益旺盛的高品质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继续保持和提高三亚的城市知名度及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等要素的集聚,不断提升三亚临空经济发展的实力。

  4、优化临空产业结构,发展环境型临空产业模式

  关于临空产业的选择,新郑国际机场主要是富士康带动的电子产业,广州国际机场主要是联邦快递带动的航空物流产业等。对于三亚而言,旅游业是其主导产业,故应根据自身特色产业,不断创新思想,重点发展休闲娱乐、离岛免税购物及会展经济的同时,提档升级旅游品质,扩大邮轮、游艇、低空飞行等旅游新业态规模,引进和发展国际化健康服务机构、技术等,走精品化旅游路线。同时也要逐步完善现代航空物流运输、仓储等,及与之配套的电子交易、金融保险、快速通关等业务规模,从而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境产业主导型临空经济园区。

  【参考文献】

  [1] 高传华: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纵横,2013(12).

  [2] 龙冬艳:基于SWOT的福州临空经济发展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2(6).

  [3] 刘雪妮: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机理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4] 旷惠莹、刘肇军:贵阳发展临空经济的SWOT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29).

  [5] 龚峰、冯智贵:国内外临空经济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

  第二篇:试论如何让县级台电视新闻“活”起来

  [摘要]当前,冗长的画外音加冗长的同期声,仍然是许多县级电视台新闻的结构组成,由此带来的就是新闻节目的呆板。如何让县级台新闻“活”起来?笔者认为,除去新闻内容本身,还应该综合运用记录镜头、同期声、记者出镜等电视手段,增强新闻的可看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县级台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县级台;电视新闻;记录镜头;同期声;记者出镜

  一、县级电视台新闻现状

  县级电视台由于受人才、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新闻大多仍然处于画外音加同期声的组成模式。在一些县级台的电视新闻中,如:会议、调研及视察类的稿件,动辄三、四分钟,几乎都很少配记录镜头及同期声,大多是语言配画面,播出时很难吸引一般受众的眼球。呆板、冗长的新闻节目让观众打开电视,不用看台标就能知道哪个是中央、省、市台的新闻,哪个是县级台的节目。这使得县级台除了地域优势外,几乎没有其他优势可言,最终导致新闻失去了更多受众,削弱了竞争力。

  二、如何让县级电视台新闻“活”起来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拥有视、听等多元符号,而电视新闻记者手中的摄像机和麦克风就是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因此,对电视新闻来说,拍摄的素材质量就决定了新闻的质量。就如同盖房子,要有沙子、水泥、红砖、钢筋,房子才能盖起来;记者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记录镜头、同期声、记者出镜的素材的摄取,这样新闻才能“垒”的漂亮、丰满、“活”起来。

  1.记录镜头。电影理论家巴赞曾经说:“记录镜头,摆脱了我们对客体的习惯看法和偏见,清除了我们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还原世界真实的面貌,才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从而激起我们的眷恋。”这番话,深刻地叙述和解释了记录镜头的价值和意义。

  电视新闻由于受时间限制,记者在拍摄记录镜头时要主要体现典型性资料的摄取。典型性资料是指记者在进行实地跟踪调查或采访摄制时,要尽可能地获取富有代表性、说明性的新闻事实和选材,不要让观众在模棱两可的素材中作牵强的判断。一般来说,记录镜头会成为新闻中事实采集的精华和主旋律,在记录镜头的大量事实报道后,再配一些简短精到的点评,来道出新闻的真正理念和内涵,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同期声。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同期录音的意思,它是摄像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重要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声音,并伴随着电视媒体中的节目形象展现出来,从而增强节目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同期声在表现被采访对象的思想、情感时,要比解说词更令人信服,但这一表现形式运用的好坏,取决于记者采访经验、报道水平以及新闻敏感程度和新闻素养的高低。不可否认,目前在一些县级电视台,有些记者拍摄的同期声,有明显的记者“导演”和“教说”、甚至“照本宣科”的痕迹。还有些同期声拖泥带水,冗长��唆,画蛇添足,游离主题,为用而用,徒有形式,甚至有些同期声完全是用来“走人情”,同期声与新闻的主题相互脱节,甚至毫无关联,成了“多余”的同期声,冲淡新闻的主题,影响新闻的准确表达。

  电视同期声的巧妙运用,可以使电视新闻风格鲜活,富于变化,利于发挥声画一体的优势,在运用同期声时应注意把握几点:首先,同期声要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被采访对象所谈的内容要具有普遍性,是能够令观众信服的观点、陈述或主张,是一种非他(她)莫属。其次,同期声要简洁、精炼。记者在拍摄前要根据采访情况对新闻片子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设计和掌控,要做到围绕新闻反映主题。再次,同期声表达要深刻、透彻,谈到点子上,避免与解说词中已经反应的内容重复。总之,电视新闻同期声作为报道新闻事实的形式,不仅对于节目主题的烘托、现场气氛的渲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参与感。合理应用电视新闻同期声,就会像一粒粒珍珠,在解说词的串联下,让新闻熠熠生辉。

  3.记者出镜。记者出镜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常用的形式,可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真实感。随着社会的发展,记者出镜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愈显重要,这种形式也已成为当今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与潮流。

  在县级电视台,记者出镜在新闻中运用较少。因为90%的采访,大多是一个记者去采访,没有拍摄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在较为重大的新闻事件以及大型会议活动的时候,才会有记者出镜。而且这些记者出镜的内容大多也是在采访前就已经写好背下来的,只是到新闻现场拍一下而已,从形式上是活化了新闻,但从内容上还有点欠缺和勉强。

  作为新闻事实和当事者和新闻事件的主要叙述者,记者能够对整个新闻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他们通过现场的话语,把观众带到新闻事件现场中,地道出故事的全过程,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在对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新疆雪灾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就普遍采用了这种报道方式。在北京奥运会上,比赛的各个角落,都活跃着记者们的身影,展现了记者出镜报道的魅力。镜头前,他们就像一个个导游,引领观众们了解赛事的每一个动态,让观众同自己一起感受现场的氛围和情绪,感受快乐与悲伤。

  出镜记者应该是记者与主持人的结合体,集采、编、播于一身,不但要有深厚的新闻采写功底、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熟练的编辑技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县级台新闻虽然受人员和条件限制,但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中应该不断增加记者出镜,展现电视媒体的优势和力量,给发展中的县级台电视新闻事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作为多元信息符号,除了记录镜头、同期声、记者出镜等声画元素,电视新闻还可以运用字幕、图示、图表等表达主题内容,它们不是不同媒体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主体信息的多种要素的多逻辑、多线索的集成,整合在一起传递出电视新闻独特的、丰富的、准确的信息。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2015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新闻系毕业论文: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媒体社会新闻采编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