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拿来主义”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性

  就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自汉朝起儒术就与君主专制建立起了共同发展的互利关系。随着中央集权的日益加深,旧儒学也扭曲成了为君王谋权的工具。我们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最多深刻的评价就是“封建”,而旧的中国文化也背负上了封建的枷锁,那怎么才算是不封建呢?于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剧烈集中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脱颖而出,力争用新文化新思想争得上游。可惜“两只蝴蝶”只是一味的在牙牙学语,最终还是成为了人们的笑谈。于是鲁迅先生倡导“拿来主义”:“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展迅速。但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拿来主义仍旧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近年来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伴随着各国之间政治与经济上的互动,彼此文化上的差异也在日益减少。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似乎也越来越趋近于国际化。中国自明清时期,就在瞻观西方的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更是把“向西方学习文化”推向了思想热潮的巅峰。www.zlunwen.com/当然西方国家近年来也在接受和习惯着,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势国的文化与文学。

  而电影,是除文字外,另一种文学和文化的产物,也是发展最快,社会效应最剧烈的文化产品。那是否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也有拿来主义,也需要拿来主义呢?

  电影1896年,才传入中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来得晚一些。但神奇的中国电影,仅30年,就追上了西方的脚步,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影响。(如张艺谋,李安等人的一些作品。)如果仔细对比,中国电影和国外电影,也不难发现其中“拿来主义”的存在。如:《一线生机》被中国翻拍《保持通话》,《消失的子弹》与《大侦探福尔摩斯》故事模式的相近,《疯狂的石头》与《两杆老烟枪》和《掠夺》中都是多人物多情节,交叉叙事,快速剪辑的导演手法……当然还有最近最火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脚步》中藏族小伙白马爬树采蜂蜜的镜头与《人类星球》第4集中,非洲土族攀爬百米大树采蜜的场景十分类似。虽然观众吐槽称之为“抄袭”,但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一种拿来主义。毕竟“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借鉴和翻拍国外电影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和提高技术和制作水平,这对中国影迷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福利。就我个人来看,也是十分喜欢美国式故事中体现出的积极和正能量的基调。把这一点拿来,我国电影不得不说增色不少。近几年来,中外文化融汇的影片越来越受欢迎,可见在我国电影发展中是存在拿来主义的,当然中国电影中的“拿来主义”也是大势所趋。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西方电影,都是拿来主义的体现。例如《孤岛惊魂》就与《八面埋伏》故事模式十分类似,都是在一个小岛上陆续死人,而且凶手就在这些人之中。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被宣传海报上杨幂的大尺度深深吸引的我,第一时间就去观看了该恐怖悬疑剧。但失望的是该影片中的一些杀人细节交代的含糊不清,并且声音特效单一,悬疑和恐怖的气氛太过频繁,让人渐渐觉得失去惊悚性。(其实我觉得故事讲得特别没逻辑性,完全就是在吓人。)(吐槽:杨幂的胸就出现了不到10秒!!)虽然与韩国的《八面埋伏》的故事剧情十分相似,但在影片最核心的细节上却没有半点拿来主义的体现。类似于这种借鉴国外经典却拍的很烂的片子还有很多,大多都是在动作片和恐怖片上。只有拿来,却没有拿来主义的影片,称之为抄袭也不为过。既然要拿来,就要真正的拿来。所以学习西方电影中的长处,并且合乎情理的运用到中国电影中,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型体,却不钻研细节和性质。当然国产之所以在动作片和恐怖片上层出缺陷,总引吐槽,我认为也与我国电影市场发展太快有关,就如李安导演说的:“中国的电影文化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例子,他不像美国,一百年慢慢来,大家都还在摸索。”所以这种国内烂片抄袭国外经典的例子,也体现了中国电影在摸索着前进中迫切的需要拿来主义,只是怎样拿来,和如何真正拿来,还值得深思。

  可以看到,近年来一些国外电影,也在渐渐植入中国元素和文化。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虽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运用还较为肤浅和片面,但可见国外电影产业也深知拿来主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当然随着电影产业的日益发展,好剧本的创作也陷入了饥荒,所以各国之间文化上的融入,可以大大增加创作空间;电影作品中的借鉴,可以激发更多的灵感。

  总而言之,拿来主义运用到电影产业中,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步,也是国际电影发展必要的过程。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英特尔公司的创新文化研究浅探 下一篇:论我国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支付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