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逻辑学研究的毕业论文范文展示

  黑格尔曾说,开端是逻辑的,它应当是在自由地、自为地有的思维原素中,在纯粹的知中造成的。这就是逻辑学的魅力。以下是关于逻辑学研究的毕业论文范文展示,来看看吧。

  篇一:浅谈对黑格尔《逻辑学》“有”的理解

  一、对以“纯有”作为科学的开端的理解

  (一)开端是“纯有”,“纯有”即“纯思”

  每个时期的哲学家都在追寻哲学的开端,但黑格尔却认为哲学并无开端,他认为,哲学是一门圆圈式发展的科学,它的起点亦是终点,它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因而哲学便没有与别的科学同样意义的起点。哲学无开端,但哲学体系有开端。

  那么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开端到底是什么呢?黑格尔说:“哲学的开端,必定或者是间接的东西,或者是直接的东西,而它之既不能是前者,也不能是后者,又是易于指明的。”于是,黑格尔把“纯有”作为哲学的开端,因为“纯有”满足了黑格尔对哲学开端的三个要求。

  第一,开端必须是绝对的,它不可以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没有根据。

  第二,纯有符合哲学体系中圆圈式发展的要求。

  第三,纯有作为开端包含着以后发展的全部可能性。

  因此,在黑格尔的哲学里,只有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有”才是科学的开端,同时批判了费希特以自我为哲学开端的思想。

  (二)从思维和存在同一的角度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

  “开端是逻辑的,它应当是在自由地、自为地有的思维原素中,在纯粹的知中造成的。”我们知道,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重要起点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康德认为思维与存在的不同一,而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思维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还是思维方式。黑格尔的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统一,他认为所有一切活动都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反思运动。基于此,黑格尔批判了在他之前的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形而上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

  第一种态度:形而上学。在黑格尔的《小逻辑》里主要针对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第二种态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经验主义力求从经验中,从外在和内心的经验中去把握真理,以代替和弥补形而上学中纯从思想本身去寻求真理的思维方式。第三种态度: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这种态度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笛卡尔和耶柯比,批判哲学认为思维是主观的,并认为思维的不可克服的规定是抽象的普遍性及形式的同一性,于是认为思维与真理相反。

  二、 对有、无、变三者的含义和关系的理解

  纯有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开端,有和无这对概念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基石,是黑格尔逻辑体系的开端,它们贯穿着黑格尔逻辑学体系中的每一环节的概念运动,隐含在每一个概念运动中,蕴含在整个逻辑学体系的思维运动中。一开始,有和无是以纯有和纯无的形式出现,两者都是毫无规定性,此时的“纯有和纯无是同一的东西”,但是两者又有区别,否则黑格尔不会只把“纯有”作为科学的开端。变则是有与无的统一,那么二者是如何统一达到变的呢?

  (一)有和无的同一

  “有、纯有,——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这是黑格尔对有的最初规定,此时的有只是纯粹的无规定性和空,并不包含任何规定和内容。黑格尔说:“有在无规定的直接性中,只是与它自身相同,而且也不是与他物不同,对内对外都没有差异。”因为如果“有”有了规定或内容,那么就会被建立为与他物有区别的东西,则有就无法保持纯粹了,所以,有作为黑格尔逻辑体系的第一个概念,只是纯粹的、空的直观本身。

  因此这个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也不少。此时的有和无是同一的。

  “无、纯无;无是与它自身单纯的同一,是完全的空,没有规定,没有内容,在它自身中并没有区别。”实际上,这个“无”就是“有”的内容,只不过这个内容是空的,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或者说,无是存在于我们的直观或思维中,它是空的直观和思维本身,那个空的直观或思维就是纯有。

  所以,无与纯有是同一的东西,同一的规定或同一的无规定。

  (二)有和无的区别

  在黑格尔的规定中,有和无是同一的,同时他也说过:“无论天上地下,都没有一处地方会有某种东西不在自身兼含有与无两者。”虽说这句话说的是某一个现实的东西,但从中我们能看出,有和无两者的同一并非完全没有区别,两者其实是有区别的同一,否则黑格尔也不用使用两个词去表达意思完全一样的东西。只不过在最初,有和无的区别还没有确定,或者说还没有显现,绝对精神还没有开始认识和反思自己。

  (三)有和无的统一——变

  变是有和无的统一,或者说变是真理。黑格尔说过:“这里的真理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已走进了——不是走向——无中之有和已走进了——不是走向——有中之无。”正是在变这一运动中,有和无有了区别,但这区别是通过立刻把自身消解掉的区别而发生的,因为变是一方直接消失于另一方之中的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有和无两者不仅有绝对区别,但又同样绝不曾分离,不可分离。

  此时的变作为有与无的统一,是规定了的统一,不再是有与无抽象的统一,这说明有与无都在这种统一中。在这个统一中,有与无是作为消逝的东西,是要被扬弃的东西,它们下降为尚有区别同时又被扬弃的环节。

  三、比较黑格尔的思想与中国道家思想的相通之处

  黑格尔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看到他的《逻辑学》中的有、无、变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的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的太极图。二者的思想虽然存在差异,却也存在许多共通之处。

  篇二:从黄埔古港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综述研究

  [摘要]广州的海外贸易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明清达到鼎盛。千百年来广州一直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经久不衰的贸易大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其他三个口岸,仅保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全国海外贸易。“一口通商”也使广州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对外开放贸易的口岸城市。

  [关键词]广州;黄埔古港;海上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K92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22-03

  广州海外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先秦两汉时期,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到了汉代,广州已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都会之一。到了唐代,广州成为中外商人云集的世界贸易大港,中国最早主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市舶使院”首先在广州成立,并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广州的贸易地位在元代虽然曾被泉州短暂代替,但从明代开始广州又再次恢复海外贸易第一大港的繁荣景象。到了清代,广州更是成为当时唯一的通商口岸,同时也铸就了黄埔古港的辉煌。

  一、广州历史悠久的海外贸易

  (一)海外贸易的兴起

  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个港口。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广州的海外贸易,对秦王朝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因海外贸易的兴起,秦代的航海业和造船技术已十分发达。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① 南越国主要通过南海进行海外贸易和文化交往。

  《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表明,番禺早在西汉时期已是海产和珍稀物品聚散的都会。汉朝,由于统一的封建王朝国力强盛,对外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外国政府经常派遣贸易使团到中国朝贡,而东南亚诸国来中国朝贡多是由水路至广州登陆。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遣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 ②汉朝政府也多次派出商业使团到各国交往。《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其土多海西珍奇异物焉。” ③

  东汉政权崩溃后,中国出现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岭南属吴国势力范围。孙吴政权非常重视开发东南沿海地区,孙吴政权与南海诸国商务交通亦随之发展。《三国志·西戎传·魏略》:“(大秦)又常利得中国丝,解以为胡绫,故数与安息诸国交市于海中。海水苦不可食,故往来者希到其国中。”④ 由此广州逐步成为孙吴政权的一个重要造船基地、军事基地和外贸基地。

  (二)海外贸易的兴盛

  进入两晋南北朝,广州海外贸易随着新航路的出现,朝贡贸易日益增长、货物品种大量增加、往来南海商人也大幅度增多等。南海神庙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广州的重要历史见证,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唐代,国力空前强盛,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外友好交往也空前活跃,我国的海外贸易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唐)刘恂《岭表录异》:“每岁,广州常发铜船,过安南贸易……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缘岸而归。”⑤广州是从南海进入中国的第一个登陆点,是阿拉伯人由海道到达中国的第一个停泊港口。这是一条中西交通史上著名的航线,亚非各国海船经常沿此线航行。沿着这条航线,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商船往返不绝。《旧唐书·王方庆传》:“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⑥由于与海外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引起了唐朝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蕃坊”是唐朝政府划给波斯、阿拉伯等来华蕃商聚居的地方(今光塔路一带)。唐朝政府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积极发展外贸,并在广州创立了第一个市舶使,制定管理市舶的初级条例。据《册府元龟》记载,唐开元二年(714)已在广州设市舶使,为最早专门负责外贸的官员。《新唐书·柳泽传》:“开元中,(柳泽)转殿 本文由WwW. lw54.com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lw54.com中侍御史,时市舶使、右威中郎将周庆立造奇器以进。”⑦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对外贸易依然繁荣,刘应麟撰《南汉春秋》记载了当时的海外贸易情况。

  宋朝政府沿袭唐朝的旧制,于开宝四年(971)在广州设立市舶司,这是宋代设置的第一个管理外贸的机构。《宋史·食货志》记载,开宝四年(971),宋太祖下令在广州设立市舶司,这是我国历史上继唐市舶使院后设置的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宋朱彧《萍洲可谈》:“广州市舶司,旧制,师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时谓之市舶使……三方唯广最盛。”⑧据《萍洲可谈》记载,广州海船已使用指南针。这是世界上关于指南导航的最早记录。宋代,陶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

  (三)海外贸易的兴替

  元代,广州仍是一个国际性大港口,主要表现为对海外交通航线的延伸及贸易地区的扩大,主要航线有六条:广州至占城(今越南中部地区)、广州至真腊(今柬埔寨)、广州至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岛)、广州至爪哇、广州至印度半岛、广州至波斯湾。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大食》:“大食者,诸国之总名也,有国千余所……广州自中冬以后发船,乘北风去约四十日到地名蓝里,……皆大食诸国至此博易。”⑨广州的贸易地位在元代曾被泉州短暂代替,《元史·食货志·市舶》记载:“至治二年,复立泉州、庆元、广东三处提举司,申严市舶之禁。三年,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泰定元年,诸海舶至者,止令行抽分。其大略如此。” ⑩但从明代开始广州再次恢复了海外贸易第一大港的繁荣景象。清阮元《广东通志》卷7《前事略·明》记载:“成祖永乐元年八月,命内臣齐喜提督广东市舶,置市舶提举司。”11清李福泰修、史澄等纂《番禺县志》卷23《古迹》:“明市舶提举司署,在府城外西南一里,即宋市舶亭海山楼故址,明洪武初建。”12《明史》卷81《食货志》:“正德四年,暹罗船有飘至广东者,市舶中官熊宣与守城议税其物。”13梅州杨炳南据同乡谢清高的经历写成的《海录》是我国较早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其中记述了广州对外交往的情况。   (四)海外贸易的鼎盛

  广州作为我国海外贸易重要港口,历朝都是海防重镇。由于广州的地理优势,各国商人多来广州贸易,广州外贸又再次繁荣发展。黄佛颐纂《广州城坊志》卷5《怀远驿》:“顺治十年,暹罗国有番舶至广州,表请入贡。是年,复有荷兰国番船至澳门,恳求进贡……仍修明市舶司馆地而厚给其廪饩,招纳远人焉。”14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设置海关来代替历代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等事务。这是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上的进步,也是我国海关制度的正式开始。粤海关在建立之初,关址设在伍仙门内。粤海关的首要职能是征收关税。为防止走私漏税,粤海关在十三行的珠江边设行后税馆查验。后来,清政府发现外国人向东北方向进行贸易活动对国防不利。为了加强防范,巩固海防,乾隆二十年(1755)冬,撤销明州、泉州、上海三处的通商口岸,限定广州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规定所有蕃商归并黄埔一港,每年夏秋,由虎门入口,总汇黄埔一地。这种广州一口贸易体制,一直实行到鸦片战争前期。鸦片战争前,英商来广州贸易,被规定在十三行进行。

  清代,广州在中西方交往中的地位尤显重要。由于实行海禁政策,广州成为我国海上唯一合法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海外贸易获得空前发展,并且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夕而经久不衰。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诸番贡物》:“诸番之直广东者,曰婆利,曰古麻刺,曰狼牙修,曰占城,曰爪哇……佛朗机诸国,则未尝入贡懋迁有无者也。”15乾隆至道光二十年(1757~1840)后,粤海关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海上口岸海关。在此期间,广州十三行垄断着全国的外贸市场。嘉靖三十四年(1555),官府在广州设立垄断贸易的广州、徽州、泉州的十三家商号,经营对外贸易和代替市舶司收取入口税。十三行行商代表朝廷管理外商事务,具有半官方性质。另外,代表清廷约束管理外商的职责,所谓“以官制商,以商制夷”。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到广州的外国商人与日俱增,西方国家开始在广州设置十三家商馆。珠江南岸的海幢寺是清代在广州城的外国人获准每月规定的三天唯一可以游览的寺庙,海幢寺在广州“一口通商”时期,还承担着接待外国使团的任务。外国人在广州死亡后,清政府指定在黄埔挂号口对岸的长洲岛和深井岛为安葬的墓地。

  二、黄埔古港是世界贸易的中转站

  (一)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

  清代黄埔古港位于番禺县茭塘司(今广东市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受近代西方思潮影响,黄埔村人文荟萃。黄埔古港百年辉煌历史在清代的对外贸易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口通商”后,黄埔古港迅速崛起,当时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络绎不绝,使珠江之滨呈现出一派商贸繁荣的景象。

  由于我国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广州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的中心市场,特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关闭江、浙、闽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贸易之后,黄埔古港于是成为我国海外贸易的唯一港口。清《番禺县志》记载:“洋楼虽棲于省岸,市舶皆聚于黄埔。”16黄埔古港是广州港出海的必经港口,因此也成为中外商船的必经之港。梁廷枏编《粤海关志·夷商》:“洋船到日,海防衙门报给引水之人,引入虎门,湾泊黄埔。”17黄埔挂号口设在清代番禺县黄埔村,设有税馆、夷务馆、买办馆和永靖营等机构管理对外贸易。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进入广州贸易,均须停泊黄埔古港,办理纳税等手续后,才可进行货物贸易。外国商船进入黄埔港前均须在粤海关澳门关部行台领取牌照,然后再由中国引水导入黄埔港停泊。广东海关监督御史祖秉圭在雍正八年十一月一日(1730年12月10日)的《宫中档雍正朝奏折》中:“本年五月二十九日以后,海外各洋的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大小商船十三艘陆续来航,已停泊于黄浦的就有十一艘。”18

  (二)商船云集的黄埔古港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也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更是千年商都。黄埔古港所在地今属“琶洲街”。近年来,这里因广交会而享誉全球。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这里就已是千帆竞发的繁华商港。美国学者威廉·C·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中记载:“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比公司船队集结在黄埔的那种景象更好看的了。各船的进口货已起卸完毕,每艘船排成优美的行列,等待装运茶叶。”19

  当时,历经长途航行到达中国的外国商船,绝大部分都在黄埔港登岸,船上的货物再从广州输送到全国。我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特产也从这里走向世界。黄启臣著《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记载:“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685~1757),西方国家来中国江、浙、闽、粤四海关贸易的商船共有312艘,其中到黄埔港者为279艘,占总数的89%。嘉庆二十三年(1818)从黄埔港进口的商品货值占广州进口商品总货值的87%。中国出海贸易的商船也是绝大部分必经黄埔港,据统计,从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684~1757),从中国开往中国日本贸易的商船共3017艘,其中相当大部分是经黄埔古港起航出海的。”20 1845年,由于海外贸易和航运业的需要,大批商船等待检修维护再次出港。英国人约翰·柯拜在黄埔古港的对岸长洲岛兴建了“柯拜船坞”。 据《黄埔港史》记载,从1757年到1837年,也就是广州作为“一口通商”外贸口岸的80余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计有5107艘。

  (三)黄埔古港对广州的贡献

  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广州地处南海之滨的珠江口,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海上贸易的枢纽,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黄埔古港早在明代就成为广州的外港。清康熙年间,这里为外国商船停泊处,粤海关的挂号口,有驳船直达十三行。作为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唯一的通商口岸,清政府曾规定“凡载洋货入口之外国商船,不得沿江湾泊,必须下锚于黄埔”。古港作为广州的外贸港口存在了170余年,其中有83年更是全国唯一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鸦片战争后,由于码头锚地逐渐淤塞,不能停泊海船,港口先迁往长洲岛,后迁往渔珠、乌涌口一带,但仍然沿用黄埔港之名。  广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口、国际贸易大港、大都会。当时,中国的商品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1820年左右,我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而广州正是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中国的国内市场,在范围上或许不小于欧洲所有国家市场的总和。”21当时来黄埔港停泊的商船数量之多令外国人为之惊叹。1769年,英国人威廉·希克感叹:“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一,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珠江上长达几里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直到1820年,中国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当时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当时大部分外销商品都是在黄埔古港装载上船运往世界各地。

  三、黄埔古港对当前“一带一路”发展的启示

  黄埔古港作为当时中外贸易商船唯一停泊地,在辉煌时期,广州城市经济也高度发展。海外贸易的空前繁荣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增。18、19世纪的广州是全世界最大的通商口岸,1700~18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居世界前列,这一个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世界从黄埔港进入中国,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外贸同时对经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使广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西文化荟萃之都,并巩固了它岭南文化中心的地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繁盛的景象。1830年前后,广州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州自唐代以来就是对外贸易重镇,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比重大,广州尤其是黄埔古港在世界贸易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清政府重开海禁后,广州黄埔古港因濒临南海,在此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下,奠定了它作为清代“一口通商”的第一大港的地位,使得它在全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识和了解黄埔古港,对挖掘黄埔古港的深厚历史文化沉淀,进一步弘扬和继承先辈遗留的灿烂历史遗产,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推动当前广州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和今后长远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 释]

  ①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②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

  ④ 晋·陈寿:《三国志·西戎传·魏略》。

  ⑤ 唐·刘恂:《岭表录异》。

  ⑥后晋·刘昫:《旧唐书·王方庆传》。

  ⑦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柳泽传》。

  ⑧宋·朱彧:《萍洲可谈》。

  ⑨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大食》。

  ⑩明·宋濂:《元史·食货志·市舶》。

  11清·阮元:《广东通志》卷7《前事略·明》。

  12清·李福泰修、史澄等纂:《番禺县志》卷23《古迹》。

  13清·张廷玉 等撰:《明史》卷81《食货志》。

  14清·黄佛颐纂:《广州城坊志》卷5《怀远驿》。

  15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诸番贡物》。

  16清《番禺县志》。

  17清·梁廷枏编:《粤海关志·夷商》。

  18清《宫中档雍正朝奏折》。

  19〔美〕威廉·C·亨特:《广州“番鬼”录》。

  20黄启臣著:《海上丝路与广东古港》。

  2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大学生逻辑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