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草船借箭》读后感

时间:2024-01-03 17:23: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

  草船借箭一直是《三国演义》中不朽的名篇,长久以来,有太多的文人巨匠都发表了对于这一个故事的看法和思考。

  小作者也就这一故事的主人公周瑜,发表了自己的.思考,小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不要做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小作者用自己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对于的理解,小作者不仅就历史人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小作者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平时的生活之中也要做好自己,不要有嫉妒心,值得肯定!

《草船借箭》读后感2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神机妙算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读完全文,我情不自禁地想:诸葛亮神机妙算德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他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谋划。具体点是:第一,他熟悉气象变化,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第二,他熟悉地理情况,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能顺风顺水。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的是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更最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

《草船借箭》读后感3

  今天,读了《草船借箭》,我很痛恨心胸狭隘的周瑜,他妒忌贤能,不顾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一心想陷害诸葛亮,欲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周瑜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独具慧眼,不与周瑜所计较,凭着自己”上知天文,中通人知,下晓地理。”的渊博知识,在第三天,趁大雾弥漫,用草船从曹营中”借”了十万支箭,使周瑜的`阴谋破灭了。

  读后,我懂得了,一个人只有站得高,看的远,才能具有宽阔的,可要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有可能还会危及他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4

  《三国演义》这个故事讲的是周瑜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否则就要重罚他,诸葛亮趁着夜色和大雾将草船伪装成战船,曹操不知敌情,命令士兵疯狂射箭,都被诸葛亮收走啦!诸葛亮的成功是巧妙利用了自然条件,可以看出成功的`背后有他缜密的思考和安排。

《草船借箭》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周瑜要和曹军进行水战,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并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让鲁肃找来二十艘船,船上放几十个草人,并用幔子遮起来。第三天天起了大雾,诸葛亮让船驶向江面,一字排开,曹军以为敌人来犯就不停地放箭,船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诸葛亮用计借曹军的箭,真聪明啊!

《草船借箭》读后感6

  自古以来总有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已强时,不是发奋努力赶上人家,而是怀着妒忌心,不择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文章《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已高出一招,便心怀妒忌,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已,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的尊重和爱戴的时候,做出不是拧究别人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不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的事情,这是多么愚味无知的表现啊!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想起了自已,妒忌的心理不是也曾有过吗?

《草船借箭》读后感7

  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故事讲的是周瑜给诸葛亮十天时间造十万只箭,诸葛亮觉的`十天太多,就要了三日。诸葛亮第一日喝酒、第二日还是喝酒。到了第三日诸葛亮料到晚上会有迷雾对方看不清人。诸葛亮调借了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船上插满稻草人,到了曹军的水寨,军士们就开始大喊,曹操听到了喊声,不敢出兵,命令士兵放箭。由于诸葛亮的船上扎满了草人,箭射上去就会扎住,因此就有弓箭了。

  我觉得诸葛亮不但聪明,而且神机妙算。面对周瑜的威逼,他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草船借箭》读后感8

  有一天,周瑜找到诸葛亮,说军中缺箭。他让他造箭,问他十天造好了没有。诸葛亮说三天就建好了。诸葛亮向鲁肃求救后,鲁肃拨了二十只快船,船上盖满了稻草。船上有三十名中士。过了一天两天三天诸葛亮没动静,第三天值班。

  诸葛亮叫鲁肃上了船,船就开到了曹颖。诸葛亮叫士兵们喊,曹操起了疑心,不敢去那里。他只要求曹骏射箭,箭很多。天亮了,船上全是箭,他开回去的时候,周瑜恰好把箭搬开了。他听到了诸葛亮借箭的全过程,还不如感叹!

《草船借箭》读后感9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讲的'是周瑜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否则就要重罚他,诸葛亮趁着夜色和大雾将草船伪装成战船,曹操不知敌情,命令士兵疯狂射箭,都被诸葛亮收走啦!诸葛亮的成功是巧妙利用了自然条件,可以看出成功的背后有他缜密的思考和安排。

《草船借箭》读后感10

  我喜欢诸葛亮,尤其喜欢关于他的故事。如有《三气周瑜》、《三顾茅庐》,还有《空城退敌》。但我最喜欢的是家喻户晓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是,周瑜嫉妒诸葛亮才智,一心想害他。借水攻曹操一事,为难诸葛亮,让他三天内造下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他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开到曹军水寨。曹操多疑,见雾大,以为有诈,就发令射出许多箭。船的草把上扎满了箭,因此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万支箭。

  故事中,诸葛亮才智过人,明知道周瑜用计,他却沉着不乱,用本事克服了困难,值得我佩服。而周瑜心胸狭窄,不值得学习。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要多学知识,遇到困难多动脑筋。

《草船借箭》读后感11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有一篇叫《草船借箭》的故事,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有启发。

  开始东吴和蜀国结盟,刘备派诸葛亮去帮助孙权,曹军逼近,东吴要同曹军在水面上做战,需要大量的弓箭。周瑜心胸狭窄容不得人,他为难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以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早就料到了,说道:“我只用三天就可以!”还立下了军令状。

  第三天到了,诸葛亮观天象,料到晚上会有云雾,假装去攻打曹营,曹操疑心病重,不敢出兵,就命令士兵放箭,诸葛亮的船上扎满了稻草人,箭射出就全扎在了草人上,所以就有箭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想:诸葛亮真是聪明,巧妙的`瓦解了周瑜的阴谋,顺利将十万支箭借到。我十分敬佩他,要向他好好学习。

《草船借箭》读后感1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周瑜的暗算没有得逞。结果是箭按时交给了周瑜,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

  诸葛亮在同周瑜的斗智斗勇中表现出了诸葛亮有胆识而且才智过人。其实,诸葛亮的`聪明不是一时的,而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他懂天文和地理,才能算出天气;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雾,借助大雾让曹操摸不清虚实;他懂人心,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鲁肃借船,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装攻打曹营。诸葛亮的成功是经过长期的苦读,潜心研究才能得到的。

  所以,我们也要像诸葛亮一样,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积累,多读书。

《草船借箭》读后感13

  今天,我从网上观看了《草船借箭》这一部电影,从中懂得了不少道理。

  诸葛亮面对周瑜的刁难,并不感到灰心丧气,而是爽快地答应了,还说只用三天就能完成任务。在这三天里,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在大雾弥漫的第三天晚上,骗取了曹军10万支箭,使得周瑜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草船借箭》这一部电影中,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说放弃就放弃,而是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小王遇到困难时,不是轻易放弃,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去思考,最终他战胜了困难。

  我要以诸葛亮为榜样,向他学习,爱思考,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故事讲了周瑜联合诸葛亮打败曹操的事情。周瑜用计谋除去了江东的担忧,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借来了十万支箭。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和周瑜,他们做事情都善于用计谋、用方法,我今后也要学习他们,做事情前多动脑、多思考,用正确的方法完成事情。

《草船借箭》读后感15

  诸葛亮之所以借箭成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他懂天气、知地理、识人心。他知道四更天有大雾,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易出兵,只好派弓手放箭自卫,又趁西北风顺水顺风迅速返回营。完成了三天造十万支箭的.重任,借箭成功还得益于鲁肃的大力帮助,诸葛亮深知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这真应了那句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我很喜欢看。

【《草船借箭》读后感】相关文章:

《草船借箭》心得07-15

《草船借箭》读后感07-14

《草船借箭》读后感08-31

草船借箭读后感05-26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11-12

《草船借箭 》读后感12-22

《草船借箭 》读后感11-28

《草船借箭》经典读后感03-28

《草船借箭》读后感09-01

草船借箭读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