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

时间:2022-03-22 11:09: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4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4篇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1

  R作家在41岁生日收到了一封陌生女人的信,信中讲述的,是他全然不知却与他息息相关的一个暗恋的悲剧。信中女子讲述了她近二十年的暗恋,并为作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却在昨天死去了,极度悲伤下,她写下了这封信。

  小说中,这个来信的陌生女人,表现出来的是卑微暗恋,是作家的附庸一样的存在。年少时的她只敢偷偷看着作家的生活而不敢上前,甚至没有说过几句话便坠入了爱情的深渊,成年后出席各交际场所的她被作家误认为妓女,但她不想作家有心理负担,只能默默咽下想说的话语,孤身离开。她在信中说“我的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

  但是细读感受之后,在这个陌生女人的身上,又闪烁着高傲与独立的光辉。虽然她为R作家守候多年,并且为他生下了一个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孩子,但是她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她可以跟着继父家庭过着优越的生活,但是她放弃了,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是却离自己的爱情更近的路;她坚持着“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这也体现了她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的努力维持着的尊严与自傲。为了R作家,她蹉跎了自己最青春的那段年华,但她在信中并无谴责之意,更多的是对过往的怜悯。从这一特点中,也可以看出她对R作家,是完全处于上位的地位。在这段感情,她掌握着全部进退,她自由而洒脱,最后留下一封信,给予R作家无尽的追思。

  多年的求而不得,作家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已经被神化、理想化的存在。与其说是女人小心翼翼地讨好男子,不如说是这个女人持着她坚韧的内心向着她的人生信仰。为了她的追求,她有着莫大的勇气,她有很多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是她却坚持奔赴自己的“梦”;她在信中说道:“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比在人群中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情吗”,但是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只是为了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追求。

  这份追求对于她来说,不是某件事,也不是某个人,而是R作家多年以来在她的印象中、多年只能守着回忆间不断的美化所累积出的那个形象。

  结尾处,有这样描写R作家的心理:“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百感千愁一时涌上他的心头,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漂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即使女人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了,但是她至死都是拥有着明确的追求目标,即使死亡也不能阻挡她的追寻。这相比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盲目地每日重复无目的的生活来说,是更高层次的追求,不是卑微,也不是软弱,而是纯粹的信念与炙热的感情。

  茨威格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格外敏感,他通过细致地描写各种复杂而丰富的感情活动,给人一种“心临其境”的感受。在这部作品,尤其是以这样一种信件自白的形式,陌生女人的任意细微心理都诉诸纸面。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从这细腻的描写中,深切地感受到女人的热烈情感与对信念的坚定追求。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2

  “今后你将永远也认不出我,永远也认不出我。我活着命运如此,我死后命运也将如此。”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一句看似幽怨悱恻实则无怨无悔的话语,如锚定船,重重地撞击着我的心。

  文学没有边界。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永远不知道她的姓名、相貌,她模糊的影子也像是漂浮不定又热烈奔放的乐声。但他知道,在他读完这封字迹潦草的信后,所有在虚空中穿梭的希冀、乞求、挣扎,还有那卑微到尘埃里开花的爱恋都将烙印在记忆的重逢中。心脏被死神捏在手心,轻微的呼吸像秋雾般消散了,再也没有一个女人会惦念寂寞的水蓝色花瓶中有没有玫瑰相伴,会在雨雪纷飞的小巷中,从帽檐下含泪看着他渐去的背影,再也没有一个女人如此勇敢地为爱卑贱,如此纯洁地为爱无悔地等待凋零。

  这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人心悸的脉搏。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生活中蓬头垢面,却在爱情的投入和等待中足赤如金,是俯于命运锁链的凤凰,嘶哑在梧桐枝头,芳香四溢!

  娓娓的倾诉里,我看到了一个少女那无纤尘的目光,我听到了一颗心脏那本真本色的跳动。她不管他的过去,她宽容他的过错,她无视与他之间年轮的匝数,只因为她有着爱的纯度!

  我惋惜这个女子被命运戏弄,被爱情在时间里的阴差阳错折磨得遍体鳞伤;我惊羡于她爱的自由和纯净,羡慕她爱的纯粹、勇敢和等待的一片痴心,羡慕她向爱而生、为爱而死的所有宽恕和拯救。处于那个朦胧的岁月,身为一个懵懂少女,第一次触摸到了爱的边缘,却燃烧出如此洁净的火焰,她不仅给了自己无悔于爱的一生,还给了这个复杂到刺骨的无情时代一丝微弱又炽热的温暖。

  生命,莫不是一颗流萤,但若这真的只是个短暂而残忍的过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这个陌生的女人一样敢爱敢恨、敢哭敢笑、敢为一生一次的爱情纯净如雪、足赤如金?

  莎士比亚说:“懦夫一生数死,大丈夫只死一遭!”讲的就是死亡的质量与纯度。文君当垆卖酒早是传说,宝马女的声音犹然在耳,如今的爱情夹杂着多少功利的度量?多少亲情掺入了自私的诉求?多少友情勾兑了浅淡的水分?

  我们的视域与心灵里,还有多少纯度在?

  纯度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当纯度日益降低,当纯度的爱,被我们合谋腐蚀的时候,心灵会被雾霾笼罩,这让我们恐惧。就如追风筝的孩子阿米尔,愧疚与罪恶感终将如潮般拍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无法面对世界原本澄澈明亮的眼睛,并且会凭空陷落掉一块儿,夜色像墨汁样迅速地填充进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未来都像是被生硬地埋入那无尽混沌的河床。

  如此,请记住一个陌生女人的话:“请你在过生日那天买些玫瑰插在瓶中,一年就那么一声不响地活一天,就像我从前那样。”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3

  最近在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王慧交换书籍。

  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

  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有人认为,茨威格用孩子的眼光来写成人的情爱是为了描绘儿童的心理,这话没有错。但是,之所以这个描绘是有价值的,不仅源自写实,更重要的是,他在探讨一个深有传统的关于成长的话题。这种源自德语世界的启蒙小说类型不仅是茨威格所崇拜的歌德的小说母题,也几乎可以说是德国浪漫派的典型小说类型,是启蒙小说的同义词。但是,茨威格并未通过游历和冒险来屉现一个少年如何经历世事最后达到完善的人格,或者得到何以为人的启示;也没有一个更高更完善的世界等着孩子去发现或者创造,没有一个更崇高更完满的人生等着孩子去经历。在茨威格的预设里,孩子所面对的那个他们也将要踏人的世界是一个自在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由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它有着自然的运行规则并且始终在那里。但孩子在还未长成时是不明白这些规则也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他们被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生活在另一个由浪漫幻想和成人的隐瞒而构造的温室里。

  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本而言,这个女人的家庭是非常不幸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深居简出不与人来往,邻居的家庭问题严重。她看不到一个正常的成人世界,也无从了解正常的两性关系。这一切都加重了女孩子与成人世界之间的陌生。但是,R作家的出现第一次打破了这种隔绝的生活,让由两性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凸显在了女孩的面前,就像命运一样,强拉她坠入深渊。在这里,孩子与成人的主题不仅仅被表现为孩子向成人生长的心路历程,这个主题由于陌生女人始终坚持让R作家认出13岁的她而变得更为复杂——孩子在成长与拒绝成长中纠结——这部小说因此比以往任何一部小说都更为丰富地描绘了自我与他者相互争斗的状况。

  这个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孩子与成人。

  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一个不断要求对方认出自己的单恋者。她不求物质上的回报,不求肉体上的贪欲,她只是对他的存在感兴趣,就像她只对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一样。可见,陌生女人始终承认他者的地位,她的自我恰恰需要通过他者才能给予定义,她的悲剧并不是自我无法同化他者为自我,而是自我无法与他者联系在一起,又能同时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独立性。所以,她的死亡并不是自我的胜利,恰恰是面对命运的无奈和自我救赎的失败。通过死亡,她对自我的自足性与他者共存的纠结的确认同时满足了,这是她要的失败,死亡意味着自我毁灭——让存在的变成不存在的——所以自我的存在,与他者的共在,在死亡面前,都变成了无意义,死亡给了她最后救赎的同时,也给了她最后的失败。因此,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通过她的死亡来得到解决,而恰恰是通过她的死亡变得分外鲜明了。

  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4

  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

  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本书出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片小说,后来被中国导演、演员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搬上荧屏,并在西班牙举行的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闭幕式上获得最佳导演“银贝壳奖”。本书书述了一个女人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情感历程,从未成年的小女孩到花样年华的少女到风姿绰约的成熟女人再到——临终时才允许灵魂呼喊一次的生命垂危的病人。读后感:一个少女在十几岁的时候疯狂的爱上一个作家,爱了十八年,爱的那样的痴狂那样痛苦,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有勇气向对方表白,正如歌德说过的一句话:“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故事造就了一个悲剧女性,她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命运也有能力去改变,但都自己被拒绝,只因为“爱”,因为她的她的一生只爱过一个人,也只属于一个人。她无怨无悔,倾尽一生去爱一个不知道她的存在的人。就如同片尾中女人所诉说的:“每年你生日的时候,我都会送束白玫瑰给你,可是以后,谁……谁还会在你的生日老给你送白玫瑰呢?啊,花瓶将要空空地供在那里,一年一度在你四周吹拂的微弱的气息,我的轻微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亲爱的,听我说,我求求你……这是我对你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请求……为了让我高兴高兴,每年你过生日的时候,——过生日的那天,每个人总想到他自己——去买些玫瑰花,插在花瓶里。照我说的去做吧,亲爱的,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一个亲爱的死者做一台弥撒一样。可我已经不相信天主,不要人家给我做弥撒,我只相信你,我只爱你,只愿在你身上还继续活下去……唉,一年就只活那么一天,只是默默地,完全是不声不响地活那么一天,就象我从前活在你的身边一样……我求你,照我说的去做,亲爱的……这是我对你的第一个请求,也是最后一个请求……我感谢你……我爱你,我爱你……永别…他从颤抖着的手里把信放下,然后就久久地沉思。某种回忆浮现在他的心头,他想起了一个邻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总会的一个女人,但是这些回忆模模糊糊,朦胧不清,宛如一块石头,在流水底下闪烁不定,飘忽无形。影子涌过来,退出去,可是总构不成画面。他感觉到了一些藕断丝连的感情,却又想不起来。他觉得,所有这些形象仿佛都梦见过,常常在深沉的梦里见到过,然而仅仅是梦见而已。

  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蓝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打开了,股股穿堂冷风从另一世界嗖嗖吹进他安静的屋子。他感觉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故事结束了,让我看到字里行间那灼热的爱与撕裂忧伤的痛,男女主人公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最后却是一次次的失望,最后是含泪的绝望,心里有心痛、有悲伤、有惋惜,百感交集于一身,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问世间还有这样痴情的女子吗?-----记住她的名字吧,丽莎 启示:生活就像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是一支画笔,暗淡或绚丽全凭自己去描绘!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4篇】相关文章: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4篇)03-2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02-20

读《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有感03-12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长城》有感03-15

读《墨子》有感03-14

读《生命》有感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