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们对驻村第一书记寄予厚望,希望他们给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我们更对驻村第一书记充满期盼,希望他们能培养出农村致富的优秀带头人,即使他们走了,新生力量也能带领村民继续奔向美好生活。

  但当下的河南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领头雁”?第一书记又该从哪些方面帮着培养农民需要的“领头雁”?

  现状

  最需要的是干实事的干部

  知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十年前曾概括农村: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十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中国农村取消了农业税,进行了系列改革,但农村发展依然不能高枕无忧。

  “现在农村,散了。主要难题是资金,最需要的是干实事的村干部。”汝州市大泉村83岁村民孟金旦说。

  他当过教师也当过村干部,对农村状况看得很透。

  他的这种说法不矛盾,资金是长远难题,能干实事的干部是迫切需要,“农村发展需要钱,可没有好干部,再多钱都会被挥霍掉。”

  通过网络等途径,我们不时看到部分农村干部贪污腐败的新闻。

  巩义市委组织部2011年出台的《农村干部效能问责办法》,对农村干部问题的总结,或许有代表性。

  他们说,一是个别村派性严重,村支书和村主任争权夺利关系不和,或搞小团体主义,严重影响班子团结;二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少数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作风漂浮,群众意见较大……

  “这些问题不是小问题。”曾任登封市张沟村第一书记的刘海林说,它们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使得很多村庄一盘散沙。

  因此,当干事的第一书记来到村庄后,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孟金旦说:“这样的干部我很多年没见过了。”

  转变

  村干部要从执行人转向服务者

  众多第一书记的实干,点燃了当地干部群众热情。有关部门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满意率高达98.8%。

  张沟村老村主任吴煤虎主动出钱,要帮乡亲们挖一块建戏台的平地儿。老支书张正则说,第一书记想得远,党员干部向他看齐,眼光自然也会变得长远。

  省委讲师团形势政策教学部主任胜栋称,实践证明,第一书记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成为带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

  “打牌赌博的少了,锻炼身体的多了;打架吵嘴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谋事创业的多了。”石道乡党委副书记晋新民说,老刘来后,村庄变化最大的,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这些有责任感的第一书记都在试图通过所作所为,影响村干部,让他们转变意识,从政策执行人转为群众贴心人。

  这也是新时代对村干部的要求。孟金旦则希望能有层出不穷的“领头雁”涌现,打个持久战,使贫困农村改天换地。

  期待

  第一书记更要当好第一责任人

  农村的村支部、村委会(统称为村两委),是农村管理的最直接最前沿平台。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党支部,关键在党支部书记。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刘海林牢记这点,他在张沟村推动“学习型”农村党支部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思路上来,带着温暖下去、带着满意上来,带着政策下去、带着意见上来,带着感情下去、带着友谊上来。

  张沟村大学生村官付新仓说,跟刘书记做事情这两年来,学到了许多东西。“村里工作不好做,党员干部凝聚力不强,归根结底是村支部的党建工作没做好。”这是汝州市半东村第一书记陈大清入村时的感受。

  现今,半东村基层组织发力,小学拔地而起,新水渠让村里400亩地喝上了“救命水”,100亩耐旱日本山樱椒让全村一年增收40余万元。

  汝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自召称,在第一书记工作刚开展的2012年,汝州市100名驻村第一书记共发展党员223名,开展各类培训24期(次),整顿后进村党支部17个,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组织“无人管事”、“无章理事”等问题。

  省委组织部统计,全省第一书记派驻村中一年后,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班子健全、正常发挥作用的村由原来的45.7%升到91.3%。

  胜栋认为,下派驻村第一书记,除“经济扶贫”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为当地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声音

  上级认可、村民信任

  将成未来书记的选择

  采访中,也有一些驻村第一书记描述了基层组织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之气。

  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在河南48000多个行政村中,这些现象绝不是主流。

  几十年来,河南的大刘庄、南街村、西辛庄等优秀基层村组织,带领村民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近些年来,一些先富的企业家也纷纷回流,回到村里担任村支书、村主任,带动农村发展。

  对此,有学者称,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探索,村支书岗位“干好有发展”、“退后有保障”,岗位吸引力明显提高。

  竞争力增强后的村领导岗位,有了更多挑选人员的余地,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省委党校教授牛安生说,农村“公推直选”、“两推一选”、“四议两公开”等措施的普遍实施,增加的是农村党员在支部书记选举上的话语权。村支书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当选、留任,不仅需要上级的认可,也离不了党员、村民的信任。

  谋求“两全其美”,必将成为未来当选村支书的选择。

  农村事情很复杂,第一书记想改变这里,并不容易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东华/摄

  河南机关干部担任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0年派驻的这一批已经到期。

  在村庄待着的三年时间里,第一书记让村庄发生了变化。离开村庄之后,很多村民有点舍不得,希望还能有派驻的干部下来。

  作为践行群众路线主要载体的第一书记政策该如何延续?他们的工作考核又是谁来监督落实?

  周期

  三年一期能否长效

  第一书记三年扶贫能否形成长效机制?即使驻村期满换人,组织、项目建设也能顺势延续,保证不会半途而废。

  从机关到农村,河南各地驻村第一书记的目标是一致的:用三年时间让所在村庄换新颜。

  这也许有点难度。汝州市大泉村第一书记张现会说,农村情况复杂,光理顺关系、取得村民们信任都得花好长时间,想办些大事,时间还是很紧的。

  入驻村庄大半年,张现会才在大泉村站稳脚跟,得到村干部和村民支持。

  更难的是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所驻村庄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不管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基层组织方面,多少存在些问题。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村庄带头人。

  一位第一书记说,在这方面要想有作为,那可要触动村庄、乡党委甚至其他人的利益,势必要受到排挤对抗。

  汝州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金鹏在这方面也有体会。

  他说,很多村庄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都是长久问题,解决起来不容易,因此基层组织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另外一些项目建设,也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

  他提议,第一书记三年驻村帮扶能否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三年过后即使换成另外的人,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建设也能顺势延续,保证不会半途而废,直至村庄变得活力十足。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第一书记村情调研报告 下一篇:第一书记驻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