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农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战略决策。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农村建设状况和存在问题,近日,根据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到前所街道下西村蹲点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初步掌握了下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并就村里提出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初步的思考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下西村的基本情况。

  下西村位于前所街道人口最为集聚的沿海片的中心地段,该村东临六联村,西接陶家村,南连新殿村,北接上西村,距前所街道所在的前所村只有5公里,离临海川南只有8公里,前川公里贯穿全境,距75省道仅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占地474亩,耕地180多亩,现有人口1004人,村集体现有固定资产 600多万元,集体可分配收入150多万元,2006年村集体纯收入30万元,沿海眼镜功能区块坐落在该村东北部,工农业、商贸业都有较大的发展,是前所街道的第二经济强村。该村所处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前所街道共近5万人口,其中有3万多人集中在沿海片,而下西村位于沿海片的中心位置,对周边村有着较强的凝聚和辐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着超过了本村人口,其每逢农历四、九的农村集市规模在椒北地区仅次于临海杜桥。同时,由于该村处于沿海片交通枢纽,其开发建设对今后椒北台电以东5平方公里的工业功能区块的开发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下西村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

  1、渴望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走访座谈中,村两委和村民提得最多的是建造村办公综合服务大楼、开发村留地、改造农贸市场、在紧靠沿海眼镜工业功能区块的40多亩土地上建设标准厂房等等,这些希望和要求,实际上是农民群众对于发展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渴望。

  2、村里的不少企业经营者反映企业发展受到土地的制约,无法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影响。

  3、希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该村虽然只有180亩左右的耕地,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不少农民群众还乐于从事农业耕作,但土地承包后农业生产处于低小散状况,种植形不成规模,且农民市场信息不灵,果蔬种植效益不高,风险极大,如今年花菜种植,辛辛苦苦种了一季,等上市时,收购价格只有每斤几分钱,还不如烂在田里。

  4、希望村庄整治,改善居住环境。村居点建成后,基础设施极不完善,连道路都未硬化,村两委曾计划实施硬化工程,但涉及不少旧房或违章建筑需要拆除,特别是有一处祖宅,其后代已另居上海的,由于多次协商未果,未能按计划实施,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5、提高下西经新殿至东部工业功能区块的交通道路等级,接通75省道,将此项目列入区交通建设计划,进一步提高本村集聚和辐射能力。

  6、整顿马路市场、整治残疾车乱停放现象,改善村容村貌等等。

  三、关于下西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在蹲点调研中,我深深感受到农民群众要求发展经济,改变农村面貌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这种积极性,并正确予以引导,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我们要充分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下西村提出的建造村综合办公服务大楼,既可以提升该村对外形象,提高为企业和村民的服务能力,也可以结合农村“放心店”建设,设立大型超市,解决农村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按程序积极办理相关手续,帮助其尽快实施。开发村留地、建设标准厂房问题,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涉及土地指标问题,本次调研中召集有关部门现场协调,解决了4.8亩土地指标用于村留地开发建设,其余40多亩土地,应将其列入眼镜工业功能区块规划,尽快编制规划,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将此地块调整为建设用地,适时安排土地指标建设标准厂房,通过发展工业壮大村级经济,为工业反哺农业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打造坚实的产业支撑。

  2、紧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搞好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要结合实际抓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健康祥和,促进农村稳定和谐。根据下西村实际,一是要积极引导下西村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连片规模经营,增强交通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立生产销售合作组织,改变低小散状况,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二是积极改造现有的农贸市场,把分散在路边经营的马路市场集中起来规范经营,解决交通拥挤和安全隐患问题,集聚人气,发展第三产业,由于该村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形成的集市规模优势,在改造农贸市场时应考虑长远和辐射服务需要,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农贸市场。三是考虑椒北东部工业功能区块的开发,应该将沿汾路从村级公路提升为县乡公路,列入区交通建设计划并尽快实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结构,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的问题,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需求基础设施体系。

  3、突出村容整治抓好村庄规划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下西村群众居住用房基本得到解决,住房排列整齐有序,但由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加上还有一些应拆未拆的旧房和违章建筑,居住环境仍难尽人意,因此要以村庄道路硬化为突破口,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并以此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等,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4、立足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下西村经济发展较早,本村二、三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且有不少人外出经商务工,在经济发展中接受了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熏陶,群众的观念的有了很大的变化,思想境界的有了较大的提升,要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基础,抓好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要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要以开展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为契机,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民需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蹲点调研活动时间是有限的,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通过蹲点了解掌握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更需要我们以务实的精神,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与广大农民群众一道,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蹲点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