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浅谈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2)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幼儿操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认知成分。在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含有丰富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比如 ,在排序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用多项组合玩具排成一个有规则的漂亮的栏杆。幼儿根据这个要求,结合自己以前看到 的栏杆的形象,能在头脑中再造或创造出一个新栏杆的形象,进而指导操作。观察中发现,想象力较弱的孩子,只能根据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排出颜色一一相间的栏杆,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能根据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创造想象,排出不同颜色、不同形式、不同规律的一层、二层甚至三层的栏杆。可以看出,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丰富想像,帮助幼儿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

  ⑸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幼儿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会有自我中心言语的表现。自我中心是指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他们或自言自语或由于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在操作性学习中,由于语言的参与,使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①借助词幼儿可以把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标示出来,通过语词使感知到的东西成为了理解的。②借助词将相似的物体及其特征加以比较,易于找出辨别各种物体的差别。③借助词可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④借助词能概括地感知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易于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而且可以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同类的未知事物。在操作性学习中,幼儿可通过语言促进一一对应概念、守恒概念、集合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3.2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影响

  3.2.1 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在理解、掌握数、量、形等方面的概念时,大致具有四级思维水平:第一级:实物操作水平,即幼儿是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来认识数、形关系的,这适合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特点,小班幼儿一般属这种水平。第二级:直观形象操作水平,即幼儿是利用图片或幻灯等直观形象操作来认识数、形关系的,这适合幼儿较低级水平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第三级:表象操作水平,即幼儿利用头脑中的表象而非直观形象的操作来认识数形关系,这适合于幼儿较高级水平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第四级:符号操作水平,既幼儿能利用抽象数概念的操作来认识数形关系,这是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表现,与前面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的。这四种思维关系,体现了幼儿在认识和探索数、形关系中的一般思维特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想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显然,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是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建构起初步的数学概念。

  3.2.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思维能力的关系

  操作性学习是幼儿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操作性学习活动是幼儿通过直接摆弄学习材料,而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儿童思维的发展就表现为思维结构的发展。在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是通过学习的过程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幼儿探索、发现、总结和应用的全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的思维能力有促进的作用: ⑴ 操作性学习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幼儿的思维则是直观多于形象使得他 们很难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透过具体现象认识事物 本质逐渐养成思维的习惯。当幼儿在摆弄操作材料,对一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 的操作材料感兴趣时就为进行思维奠定了基础,通过语言提示和具体引导幼儿的 大脑就有了思维的机会。幼儿在活动中摆弄操作材料,自主发现和探索知识,思 维能力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⑵ 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的理论中认为儿童最初的知识发源于动作,三至六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通过操作活动幼儿具体地理解数学概念,直觉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的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

  3.3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

  3.3.1 数学活动中幼儿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智力从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程,表现了动作内化和心理发展过程,表现了从低级心理能逐渐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心理发展过程。加里培林智力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同样也说明了智力活动如何从“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转化到“反映水平——转化到知觉、表象和概念水平的结果”的过程。数学活动中幼儿的智力发展是幼儿对客体的操作性学习方式则表现为外部性和动作性,并不随着心理水平的发展、动作“内化”而“内化”,而是“内化”的心理动作的外部表现形式。随着动作的“内化”和心理的发展,操作性学习方式的有意性、目的性、协调性、守恒性、可逆性等高级心理活动的特征,以及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功能也随之发展起来,即智力也随之发展起来。

  3.3.2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

  操作性学习在使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促进其自身相应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概念,也需要对操作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一过程既是幼儿初步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能力获得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形成的过程。让幼儿在许多图形中分别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找出来,再把找到的图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操作性学习可以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发展幼儿的分类、排序能力,当幼儿多次重复操作后幼儿会把分类、排序能力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幼儿的智力也随之形成。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⑴ 操作性学习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多种智力的协同作用。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伴随着言语──语言能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智力能力的发生,数学逻辑智能的运用与多元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逻辑智能的发挥往往也需要上述多种智力的支持和配合。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探索性操作、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将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与其他多种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等等,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

  ⑵ 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人手一套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不仅能使每个幼儿获的得练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手的操作活动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活动,促进脑的发展。在操作中,要求 幼儿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嘴说,这样感知较深刻,记忆也较长,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在操作的同时,幼儿边“做”边“说”通过“说”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做”有所了解,通过大声讲述,幼儿就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4 操作性学习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3.4.1 数学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它对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创新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强烈的创造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记忆能力构成了创新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思维能力构成了创新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可分为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两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积累有关观察周围事物的数、量、形及其相互关系的经验,使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和探索的技能,尝试和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让幼儿的思维被极大地激活,每次活动孩子们都非常投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生长”过程,注意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初浅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对幼儿本人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的),使数学活动真正促进思维的发展,让幼儿体会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后幼儿能够创造性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幼儿数学创造力的表现。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下一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农村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