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益偏好对中国工业贸易条件的影响(2)

  (一)研究结论

  1.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普遍恶化。图1至图4显示,自2002年到2011年,中国采掘业中的4个行业的贸易条件无一例外地呈总体恶化状态。制造业中,除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外,其他12个工业行业贸易条件都呈恶化状态。煤炭开采洗选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贸易条件恶化幅度明显。进一步的:4个采掘业行业贸易条件虽然都大于1,但总体上都呈恶化状态;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贸易条件在2008年达到顶峰后持续恶化,2010年和2011年甚至恶化至1以下;包括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在内的9个行业的贸易条件长年低于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贸易条件甚至低于0.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贸易条件也长年在0.5左右徘徊。

  2.国家战略利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均是解释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的恶化的原因。表3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的国家战略利益影响模型、生产者利益影响模型和消费者利益影响模型均以99%的显著水平通过了检验,调整后的R2均达到70%以上,说明国家战略利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均对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产生影响。代表国家战略利益的变量中,行业的利税贡献、影响力系数以99%的显著水平通过检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业贡献以95%的显著水平通过检验,但行业的利税贡献、影响力系数与贸易条件呈反向关系,利税贡献增加一个单位,贸易条件恶化0.0004%,影响力系数增加一个单位,贸易条件恶化1.42%。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业贡献与贸易条件呈正向关系,但劳动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相当微小,行业解决就业的水平提高一个单位,行业贸易条件改善0.001%。代表生产者利益的变量中,国企利润和关税税率与贸易条件呈反关系,并均以99%的显著水平通过检验,国企利润提高一个单位,贸易条件恶化0.0002%,行业的关税税率提高一个单位,贸易条件恶化0.11%。外企利润与贸易条件呈正向关系,其提高一个单位,贸易条件改善0.0002%,但它仅以90%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代表消费者利益的变量人均工资以99%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行业人均工资每提高一个单位,贸易条件恶化0.00004%。   3.“国家战略主义”成为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恶化首要原因。代表国家总体利益的变量“影响力系数”对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它对贸易条件的负面影响是代表生产者利益的变量“国企利润”和“关税税率”的7 100倍和12.9倍,是代表消费者利益的变量“人均工资”的35 500倍,是同样代表国家总体利益的变量“利税贡献”的影响的3 550倍。代表国家总体利益的变量“利税贡献”对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是代表生产者利益变量“国企利润”的2倍,是代表消费者利益变量“人均工资”的10倍。

  4.对生产者利益的偏好大于对消费者利益的偏好是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代表生产者利益的变量“国企利润”对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是代表消费者利益变量“人均工资”的影响的5倍。代表生产者利益的变量“关税税率”对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是代表生产者利益变量“国企利润”的影响的550倍,是代表消费者利益变量“人均工资”的影响的2 750倍。

  (二)政策启示

  1.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的改善有赖于在国家内部协调各方利益,包括国家战略利益、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国家实行非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主义”,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的恶化一定程度上受这一战略实施的影响。但在“改革成果全民共享”的国家战略转向背景下,加之贸易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国内收入分配,应积极协调好国家战略利益、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使工业行业贸易条件改善,从而使对外贸易的开展向有益于“国民”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开展对外贸易获得的效应与国家政策导向一致。

  2.提高我国产业链高端制造业的内生竞争力是改善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的关键。研究显示,2002年到2011年,我国工业行业影响力系数越大,其对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越大,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产业链高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低下。从产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角度看,国家意图扶持产业链高端制产业以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但在高端制造业本身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贸易条件恶化,从而不利于国民收入分配。面对这种两难如何进行选择?取决于国家如何在国家长远发展利益和国民利益间权衡取舍,或者就扶持产业发展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的副作用进行弥补。但从长远来看,协调两者冲突的关键仍在于有效提高我国产业链高端制造业的内生竞争力,而不是一味依靠产业保护和补贴。因为实证结果显示,行业的关税税率提高一个单位,贸易条件恶化0.11%,关税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产业保护程度的重要尺度。

  3.调整既有利益偏向、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工业行业贸易条件。2002年到2011年,国有企业利润越高,贸易条件越恶化。如果国有企业利润的增加是降低贸易条件换来的,那么这种利润的增长对于国民来说无异于导致“贫困的增长”。这从贸易领域里再次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增添砝码。

  4.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工业行业贸易条件的改善。降低企业税负虽然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但能为各类企业公平地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企业因此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和开发人力资本中去,提高产品竞争力,改善贸易条件。

  5.以混合要素密集型产业的视角和方法改造传统行业以改善其贸易条件既符合国家战略利益也满足消费者利益。长期以来,我们都面临着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也许就不能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而如果吸纳大量的就业似乎就无法对它进行转型升级的两难。而就今天产品内分工的广泛深入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有它的资本密集环节、资本密集型行业也有它的劳动密集环节。因此,我们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密集环节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提高传统行业的附加值,同时也不会大量挤出它的就业吸纳能力。结合我们模型估计的结果,劳动生产率、就业贡献与贸易条件均呈正向关系,行业解决就业的水平提高一个单位,行业贸易条件改善0.001%,说明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提高对改善产品贸易条件都起作用,同时,二者的提高既符合国家战略利益也是看重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体现。

  注释:

  ① 本文的贸易条件指价格贸易条件,即以进口商品的价格衡量的出口商品的价格。

  ② 所谓国家战略利益是指符合国家战略主义的利益。“国家战略主义”就行业层面而言,即国家由于具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强烈愿望,主要结合国家经济增长总体目标,按照某行业的发展是否与国家发展战略一致、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来对行业发展实行鼓励或限制。

  ③ 鲍晓华、朱钟棣(2006)的模型纳入了国家战略利益和利益集团利益,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经济发展诉求下,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应成为决定政府效用的重要变量。

  ④ 影响力系数Bj的计算公式为:Bj=∑[DD(]n[]i=1[DD)]Cij/[SX(]1[]n[SX)]∑[DD(]n[]j=1[DD)](∑[DD(]n[]i=1[DD)]Cij)。其中,Cij是列昂惕夫逆矩阵。

  参考文献:

  [1] Kohli,U.Growth Accounting in the Open Econom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03,12:417-435.

  [2] Diewert, W.E., and J.C.Morrison. Adjusting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Indexes for Changes in the Terms of Trade[J].Economic Journal, 1986,96:659-679.

  [3] 范志勇,毛学峰.开放条件下中国收入增长的效率及结构特征:1981-2010[J].经济研究,2013(3).   [4] 张先锋,那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4).

  [5] 孟捷.危机与机遇:再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J].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3(1).

  [6] 盛斌.中国工业贸易保护结构政治经济学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2(4).

  [7] 鲍晓华,朱钟棣.贸易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J].管理世界,2006(1).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浅谈破产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我国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