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关于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我市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政协百色市委员会于2015年6月8日至12日,组织调研组对全市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除了分别在民族乡召开座谈会,听取民族乡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外,还深入到39个村屯对交通建设、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广泛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现将主要情况及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我市有13个民族乡,其中10个瑶族乡,2个苗族乡,1个瑶族苗族乡。主要分布在右江、田东、田林、凌云、西林5个县(区)。民族乡国土面积共 4917.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57%。2014年,全市民族乡辖167个行政村,1797个村民小组,共有61394户262351人,其中瑶族人口62296人,占民族乡总人口的23.75%;苗族人口15061人,占民族乡总人口的5.74%。民族乡成立以来,各民族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推进自我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4年,13个民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66437万元、财政总收入12756万元、人均纯收入5378元,分别比2004年的48080万元、866万元和1313元增118357万元、11890万元和4065元,年均增长11835.7倍、1189倍和406.5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 8880元的有汪甸乡,5014-5658元的有作登、沙里、玉洪、利周、八桂、潞城、八渡、那佐、足别乡,4087元-4670元的有伶站、朝里、普合乡。在农民总体收入中,非农业收入比重明显增加,主要包括农民家庭经营的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和转移劳动力等工资性收入。随着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民族乡共有自行车4791辆、摩托车41707辆、三轮摩托车905辆、吉普车18辆、轿车1451辆、货车935辆、客车 132辆、拖拉机725台、农用车2188辆。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饮水困难问题有所缓解。全市民族乡共建成家庭水柜4280座,有31132户139905人用上自来水,分别占总数的53.3%和55.69%。此外,全市民族乡有200个乡直单位用上了自来水,占总数的93.9%。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民族乡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工程11529处,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20座、山塘水库25座、机电提灌站 33处、水轮泵站10处、固定坝1013处、地头水柜4865 座、自流灌溉渠道5559条。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整治病险水库11座、山塘水库3座,治理河道、建设护城河堤5条共11.8公里,改造电灌站25处、水轮泵站4处、固定坝302处、自流灌溉渠道89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48公顷。

  三是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市民族乡共有61097户261198人通生产生活用电,分别占总数的99.52%和99.56%。民族乡的部分村组完成了2期农村电网改造。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陈旧、薄弱、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电网得以较大改善,降低了线路损耗,提高了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

  四是公路建设得到较大改观。全市民族乡共有167个村1550个组56095户238892人通公路,分别占总数的100%、86.25%、91.37%和91.6%。民族乡公路的建设,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为民族乡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致富之路。

  五是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市民族乡共有167个村1797个组通移动电话或通联通电话。民族乡电信事业的发展,为扩大民族乡信息交流,发展民族乡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干部职工办公、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民族乡利用乡庆的机会,积极上报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民族乡政府的住房、办公旧房改造和食堂建设等,实施了乡政府院内美化、亮化、硬化工程,新配备了办公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目前,全市民族乡有132个乡直单位有办公楼办公,总面积 32360 平方米;有98个乡直单位835户乡干部职工住楼房,总面积31638平方米。

  (三)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全市民族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经济日趋繁荣,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支柱产业。如作登瑶族乡建成园艺场菠萝种植示范基地、陇穷村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大板村林下养鸡集中区、大板村肥牛培育基地、敬布村鸽子养殖示范基地、新安村林下养殖示范基地、摩天岭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江那村鸦胆子种植示范基地、梅林村桑蚕产业示范基地、石湾村蜜蜂养殖示范基地。汪甸瑶族乡结合本乡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完成甘蔗种植面积 3.6万亩;建成10个林下养鸡集中区;完成芒果种种植面积1.57万亩;发展网箱养鱼700箱;养殖山羊1.6万只。那佐苗族乡根据本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各种特色产业。目前全乡共种植砂糖桔面积达1.0243万亩,进入挂果期的有0.42万亩;年均种植烤烟0.2万亩;网箱养鱼0.08万箱;养殖山羊3万只。玉洪瑶族乡完成茶叶种植面积5.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0.6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0.1万亩,烤烟种植面积0.07万亩,桑园种植面积0.56万亩。

  (四)社会事业取得一定进步,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中小学校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民族乡共有中小学校143所,教职工2304人,在校学生31616人。其中初级中学14所,教职工993人,在校学生 6455人;小学129所,教职工1311人,在校学生25161人。几年来,各民族乡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民族乡中小学的建设步伐加快,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优化。目前,民族乡绝大多数初中教室、宿舍和厕所齐全,桌椅板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100%;图书达标率在98%以上;实验室、体育器材配齐率达到95%;办公电脑配齐率100%。乡中心小学学生宿舍建设率达100%。不少学校还实施校院硬化、美化、绿化建设工程;中学“八室一场”、小学“五室一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二是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推进。全市民族乡有卫生院16所,医务人员382人,病床357张;有村卫生室147个,医务人员 204人,病床130张。部分民族乡卫生院还设有防疫、妇幼、医疗、后勤4个科室,配备有X光机、B超、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尿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及救护车辆等。2014年,全市13个乡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三是公共文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全市民族乡共有文化站13个,配备工作人员28人,藏书7.5万册;有村图书室50个,管理人员56人,藏书14.5万册;有乡艺术团队47个,其中瑶族艺术团队29个,苗族艺术团队1个。

  (五)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2015关于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