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9 14:31: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4、学习、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1)欣赏美丽的花。

  (2)听读课文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看课件

  师:老师家庭让你们看一组画面。

  课件:(音乐欣赏花儿开放的画面。)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略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13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课文讲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以及原因。

  三、再读课文(进行几项自学的活动)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充满自信)学生展示读书

  注重过程的评价:

  (1)字音

  (2)读通顺

  (3)音调、节奏的初步评价

  四、精读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学生:略

  师板书: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真的听,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2、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用笔在句子上划上波浪线。

  出示小黑板。

  填一填: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万瘦菊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舒展开花瓣 昙花 含笑一现

  活动:男女同学对读。

  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开花的时间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睡莲、午时花、烟草花、昙花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花开花的时间吗?

  (太阳花,太阳升起的时候开花;洗澡花,下午五六点钟开花;)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言入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在花的世界里感受了花的形美、味香和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的神奇。下课了,有同学问我,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想你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吧。作者有吗?

  生:略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在书上找到作者有疑问的'句子读一读。

  (反复让学生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作者发现一种现象后的行为和我们师一样的感受。)

  (1)点名同学读第一句话。(了解句式,设问句用于开头的作用引人入胜)

  (2)老师顺势强调这个问句,并让学生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学习第二段。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再读第二自然段的后部分。在相关的句子上做上记号。

  2、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小结: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师:用记号标出原因读读

  交流活动:

  师:谁来告诉大家呢?是什么原因?

  板书:观察发现 与温度 湿度 光照密切的关系

  师:是真的吗?

  生:是真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详细地读第三句话中的举例——昙花。(强调与温度、湿度、关照的关系)

  白天 阳光强烈 空气干燥 灼伤

  夜晚 温度适度适宜 悄悄绽开

  师:只有在什么时候最适合她们开放呢?

  女同学读第五句话。

  师: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略(有的花需要借助花粉结出种子,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

  板书:研究发现 与昆虫传播花粉时间吻合

  理解词语:吻合(用换词的方法体会词意)

  课外延伸:

  (1)学生能够举例说说什么花与昆虫传播花粉有关系。

  (2)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拿出来交流。

  师小结:是的,花儿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条件与开花的时间,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产生了一种巧妙想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男同学读课文的第三段。师:植物学家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生:略(读有关的句子并说一说。)

  (2)激发学生的想象

  老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花儿开放的时间,你来读花儿开放的句子也可以做动作来表现。

  生:略

  师:咱们一起读读最后一句话,注意这句话的标点符号。

  学生读最后一句话。读出问句的语气。(反问句)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生:略

  板书:创意发现 花儿报时

  二、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植物学家的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三、交流感悟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知道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学生观察一种或几种植物,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无论是老舍的语言,还是这篇选材,都充满生活的气息,至高的语言与爱,在老舍的笔下细水无痕。如何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而又能还原一个真情的老舍及其笔下的母鸡,我觉得是当下这个时代,语文要给予孩子的哺育。那么,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走进文学的一扇大门。

  教材解析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通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们,给我们生命的感动,那就是爱,尤其是母爱。母爱,伟大;母爱,就在身边,一点也不遥远。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母鸡的行为中,感受母性的爱,并感悟母爱的厚重。

  (2)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课前录制好的班级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录像。)

  提问:

  1、游戏中有几种角色。

  2、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桌相互谈谈自己当时心里最期望的'是什么?

  3、点名发言,并探讨母鸡、小鸡和老鹰和观众(看客)这几种角色当时最大的期望。

  【从孩子们参与过的游戏出发,通过录像的回放,激活身体和脑海中的激动,为角色的体验反馈与交流作准备,同时也为深入理解作为母鸡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而铺垫,让孩子们带着感觉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将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清楚的语句写到笔记本上。

  2、将你读课文的理解和疑惑写在行间空白处。

  3、将你觉得精美的语句或者段落画上横线。

  【读书,并将有效的思考,呈现成文字,才能从散乱的思维灵光中找到进入文本的路径。】

  三、精读课文

  (一)概括课文: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皆可。

  1、从你自己的角度,来概括课文,你读到一只怎样的母鸡?

  2、从小鸡的角度,来概括课文,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从作者老舍的角度,来概括课文,我写了一只怎样的母鸡?

  【在角色体验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多角度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立体的“母鸡”来。】

  (二)朗读课文:专研一个板块,并记下笔记。

  1、可以是你划下的不懂的部分;

  2、也可以是你最欣赏的部分。

  (三)黑板论坛:说出心中的疑惑,展示思维的成果。

  1、将黑板分为两栏:左手边为问题栏,右手边为展示栏。

  2、采取有奖竟答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尊重不同的理解。

  3、展示栏的思维成果由当事人作为小老师来与大家交流,并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深入追问,深度碰撞,引导学生抓住母鸡的行为变化,追问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来感受作为母亲的舍得之间的选择,感悟母爱的厚重。

  (四)朗读课文:融入感情。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带着你的理解,读出有声音的文字。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不同的表达有着不一样的含义,你从他/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话外音”?

  (五)默读课文:老舍对母鸡的爱?恨?

  1、先写恨,哪些是恨的体现?

  2、后写爱,哪些是爱的体现?

  3、先写恨,后写爱,为什么?

  【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作业

  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身上,有令你感动的母性的行为和力量,用表格的方式作笔记。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欺侮、一撮儿毛”等难读的词和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颤颤巍巍、如泣如诉、警戒”等词语。

  2、能够通过预习找到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4、通过阅读,发挥想像,明白母鸡叫声所表达的含义,体味母鸡对小雏鸡那份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读读名言,说说这是谁写的。

  2、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母鸡》,感受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吧。

  3、出示课题:24、母鸡,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

  要求:用“”划出老舍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理解“一向、不敢”,体会情感。

  3、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看似平淡的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母鸡的恨之切与爱之深的强烈情感。让我们带着情感再来朗读一下句子。

  三、品评叫声,体会喜恶。

  (一)研读1——3小节,深入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1、让我们根据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给课文分成两段。

  2、老舍一向讨厌母鸡,是因为(女生读1—3节)思考:老舍讨厌母鸡的什么?

  3、交流:叫声行为

  4、最最让老舍讨厌的是母鸡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老舍笔下的母鸡的叫声。

  (1)自由轻声读读1、3小节,要求:a。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b。感情朗读使你顿生厌恶之感的句子。

  (2)师生串读第1、3节。

  (3)读句品词,随机板书:无病呻吟、拼命炫耀

  5、母鸡的叫声的确让人讨厌,加上它还有的坏毛病。(男生读第2小节)

  读准“欺侮、一撮毛”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母鸡(欺软怕硬)

  (二)研读5——8节,深入了解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1、过渡:这样的母鸡不要说老舍讨厌,就连我们看了也觉得讨厌。但当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的表现,再次聆听母鸡的声音时,他的情感徒然发生了变化。

  2、指名读5—8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母鸡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叫声?

  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3、交流:异常情况、找到食物、大鸡抢食、黄鼠狼来袭

  咕咕地警告、咕咕地紧叫、放声啼叫、尖锐、凄惨

  4、品读语言,发挥想像,体会母鸡的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分小组: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像,体会体会母鸡每次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什么。

  出示:当()的时候,母鸡(),好像在说:“()”。

  第五节:

  (1)指导读好母鸡警戒的句子

  (2)总结:事关孩子的安危,鸡妈妈始终保持警惕,真是一位负责的妈妈呀。

  第六节1:

  (1)理解“紧叫”、“教”

  (2)总结: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可以不辞辛劳,可以忍饥挨饿,我们体会到鸡妈妈真是——慈爱、辛苦。

  第六节2:

  (1)引读:第2节最后一句

  (2)总结:读到这里,你想说鸡妈妈真是——勇敢呀!

  第八节:

  (1)出示:顶尖锐、顶凄惨(读好)

  (2)总结:你们看,即便在晚上,鸡妈妈也始终保持警惕,连睡觉也不踏实,多么——辛苦,多么——负责。

  第七节

  母鸡一直用叫声传递着它对小鸡雏的爱,但它也有一声不哼的时候。

  (1)齐读第7小节

  (2)我们猜一下,母鸡教儿本领时它会如何叫?(耐心地“咯咯”叫)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多少多少次)这时它会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一起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合理想像,读懂了母鸡叫声的含义,原来,母鸡总是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再由后院咕咕到前院,这咕咕的叫声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难怪作者后来会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四、升华主题,感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英雄。”

  1、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齐读句子。

  理解英雄: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挺身而出;可以;可以;可以。(忍饥挨饿、任劳任怨、奋不顾身)所以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感情朗读

  4、难怪老舍最后写道: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从不敢这个词中,你还体会到老舍对母鸡的什么情感?(敬重、佩服、赞美)

  5、齐读句子。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懂得将学到的民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分享,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难点:

  1.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

  2、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2、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文园地三。板书:语文园地三

  二、交流平台

  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p45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

  (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

  (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三、词句段运用

  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

  四、小结

  同学们要想创造性讲好民间故事,就要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节说得更具体。本节课学习的成语,让我们领略到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请大家课后多多积累这样的成语吧!它会让你的表达更精彩、生动哦!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创造性讲述民间故事的几种方法,也了解了意思相同的几组成语,体会到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新的内容——如何把一个情节说得更具体。(板书:把情节说具体)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先出示P46的第一个片段,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再出示课本中的第二个片段,全班齐读后思考: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对比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举手交流回答。

  (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第二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3、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具体,就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4、练习:把牛郎和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四人一小组进行练说,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派代表讲述,评出优胜者。教师及时表扬、小结。

  三、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乞巧》(板书: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注意读音:乞、霄、尽;区分“气”和“乞”,“霄”和“宵”)

  2、了解作者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板书作者)

  3、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

  4、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6、请同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

  7、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8、师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9、再次齐读并练习背诵。

  四、小结

  民间故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大多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学们课后可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并且把故事和家人、朋友分享,尽量讲得生动、具体、传神。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如何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2.朗读并背诵《乞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第一人称添油加醋续编故事

  乞巧

  看碧霄渡河桥追求幸福

  穿红丝乞巧学习巧手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故事、将情节说得更具体的练习,初步掌握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来把事情的经过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积累了民间故事和写节日的古诗,明白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2、请一名学生来介绍《水浒传》。

  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你认识几个?(引出武松,揭示课题,板书:20.景阳冈。)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屏幕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扑——闪

  掀——闪

  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兜——抡劈

  扑——跳退

  搭——揪按

  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最后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3、一字“论”英雄:

  屏幕出示:武松,你真( )啊!

  师提问: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4、品句子,“识”英雄:

  a、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指导: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衬托出武松的勇。

  b、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c、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品“闪”: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5、小结:

  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作者用了“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6、交流、品读精彩语句。

  ①学生自主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并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小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③全班交流:比一比,读一读,看谁最像武松。

  7、小组讨论:这一部分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四、纵观全文,全面认识武松个性。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师生交流)

  五、课外拓展

  1.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

  2.一英雄,一故事,筹备开展“水浒传英雄故事会”活动。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6

  活动内容:

  综合学习六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我的采蜜集”,了解有关《三国演义》人物、故事的歇后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

  2、在“读读背背”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搜集、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找准论据、阐明观点的能力。

  4、学生在“我的.小笔头”中学会自由表达,写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

  活动策略:

  通过看一看、写一写、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为学生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交流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创设课堂口语交际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我的采蜜集

  1、走进三国:作品简介。出示相关课件

  2、话说三国:谈人物故事。

  3、我来读一读:品读歇后语。学生熟读这些歇后语。

  4、试着写一写:补充歇后语。

  5、学着用一用:让学生收集歇后语,分类整理,并尝试运用。

  6、抄写在采蜜集上。

  读读背背

  1、出示相关课件读一读古诗。

  2、看一看作者简介。

  3、念一念写作背景。

  4、自读自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5、背一背,熟读成诵。

  口语交际

  1、出示相关课件口语交际内容:你怎么看待过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

  2、搜集资料,找一找有关春节燃放鞭炮的资料,如习俗的由来、鞭炮造成的浪费、危害事例等。

  3、论证观点:燃放鞭炮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1)独立思考,确定自己支持的观点。

  (2)结合具体事例论证。

  4、讨论辩论,完善观点。

  (1)根据所持观点的异同自由结组。

  (2)进行讨论或辩论,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

  5、全班交流。要求:

  (1)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观点可以针锋相对,但要注意交流中的礼貌。

  我的小笔头

  1、出示相关课件明确习作要求: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成一篇习作。

  2、教师引导。

  (1)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感触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可将文章题目变换成《我好想……》《我希望……》。

  (3)要深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深度的文章,切忌草草“描绘”,而没感触、没真情。

  (4)写作时要有针对性,写成后希望把文章拿给谁看。切忌空发感想,无病呻吟。

  3、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4、自己修改。

  5、全班交流。

  6、交流评改的心得。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3、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写的《母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回顾上节所学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于母鸡的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呢?(学生回答,师板书:讨厌尊敬)

  二、研读课文,感悟情感变化

  (一)学习1——3自然段,解读“讨厌”。

  1、课文那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你能从中找出一句概括的句子吗?用“——”划出来。

  交流“我一向讨厌母鸡。”抓“一向”“讨厌”进行朗读指导。

  2、默读1——3自然段,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3、交流反馈

  (1)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

  (2)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学生回答,师板书: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根据板书)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感悟母爱。

  师:一只让作者历来没有好感,只有讨厌的母鸡,怎么让作者对它的态度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是什么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呢?我们一起到书中寻找答案吧。

  1、默读4——8自然段。

  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在书中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反馈。(学生回答,师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3、现在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

  4、想象说话:

  它警卫时,勇敢地叫“咕咕”,仿佛在说:“——”。

  它喂食时慈爱地叫“咕咕”,仿佛在说:“——”。

  它教儿女本领时耐心地叫,仿佛在说:“——”。

  它夜里拼命的凄惨地啼叫,仿佛在说:“——”。

  先在小组里练习说,再选同学在全班说。

  5、同学们,此刻,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根据板书回答)它怎么和开始的时候完全不同了呢?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变得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三)学习9——10自然段,品赏尊敬。

  带问题默读课文。

  (1)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你心里英雄是什么样的?指导感情朗读。现在的我,对母鸡又有了什么样的`感情?

  (2)出示句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品读,这仅仅只是喜欢吗?(尊敬、赞美)

  是啊,作者被母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母爱深深的震撼了,这是作者对日夜操劳、无私无畏的伟大母亲发自肺腑的崇高的敬意。

  再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1、是啊,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是否对母亲和母爱有了新的认识?你对自己的母亲有什么话要说?请给妈妈写一封信吧。

  2、欣赏歌曲《母亲》

  板书设计:

  母鸡——→讨厌——→尊敬——→赞美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从小善于思考、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星星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词语、北斗星、北极星图及其它星座图)

  生:

  1、收集一些关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收集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数星星吗?你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孩子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弄清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你读了课文,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赶快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2、张衡仔细观察天空,在天上找到了好多有特点的星星,我们也学他的样,仔细读课文,找找课文的生字有多少个。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读准它。(可问周围的同学,可查课文下的拼音。)

  4、同桌互相检查识字。

  5、请同学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

  6、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交流:你记住了哪几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7、猜一猜:(1)师出谜语,生猜字:“差点称王,不能作主”。

  (2)、看老师的动作猜字:如师抬头……

  8、读词语:用词语卡片检查。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这些生字宝宝都藏到了课文里你们还认识它吗?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组间朗读比赛,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评,交流体会。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写的字。以便教师指导书写。

  3、师范写“数、睡”两个字,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弄懂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朗读课文、探究新知。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课文中哪一段直接告诉了我们呢?

  2、默读第五段: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出示课件:了解张衡。

  (2)、出示课件:观看地动仪,了解地动仪的作用。

  3、张衡小时侯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1)、课件展示夜空的美景:你看见了什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把文中的句子划出来。

  (2)、比较句子:

  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3)、这两句哪句写的好?好在哪儿?

  4、观看课件:

  (1)、画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

  (2)、知道张衡和奶奶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3)、指名读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张衡说的话。

  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第一句: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帮助学生理解: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5、自读第四小段,爷爷告诉张衡哪些知识?北斗七星像什么?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分组讨论、交流)。

  6、默读第四小段,看看爷爷说了几句话。

  (1)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2) 指名读爷爷的第二句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课件。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课件出示句子: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和“那七颗星叫北斗星”比较,使学生知道这句话把北斗星比成了一把勺子。再说说它们的运行规律。

  (3)说说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书里的`话回答。再说说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什么。用课件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三、朗读感悟,完成练习。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小组说说自己选择这些语句的原因。

  (4)、出示课件 “我会填”的练习填空。

  四、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你还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2、观看课件:了解牛郎星、织女星……

  3、组间交流收集的关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4、把收集的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反思:在本课中共运用了合作学习、游戏识字、动作表演、

  分角色朗读、自主识字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受到思想教育。

  整个课堂相对以前的教学有了显著进步,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如:在用“果然”说话这一环节,应该把它上成亮点,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话,如“除了下雨,吃东西”等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得到拓展,他们的回答会更精彩,同样也会为整堂课增添光彩。

  又如:在让学生模仿张衡数星星这一环节,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教师心目中是希望学生说累,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靠着奶奶,应该是不累的!”在此处,我只是草草带过,处理不够恰当,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累。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学会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不同问题,让自己的课活起来、亮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3-24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11-18

小学语文《彩虹》的教学设计12-15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02-24

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01-08

小学语文《师说》教学设计01-09

小学语文故乡教学设计04-08

小学语文《乌衣巷》教学设计12-31

小学语文荷花的教学设计01-17

小学语文《过桥》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