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1 14:47: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训练学生朗读。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五)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六)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则读后感受。

  2、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诗题《望洞庭》之“望”,说明作者离洞庭湖的距离远,视野开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此时的胸襟开阔。《岳阳楼记》中“望洞庭八百里”描写的是洞庭湖粗犷的一面,本诗中的洞庭秋月静谧、和谐,这是洞庭湖温柔细腻的一面。

  全诗围绕“和”字来写,“和”为诗眼。诗人先描写的是水月之和,首先写到“湖光”、“秋月”之间的和谐。湖面是什么样子的?诗中没有写,但联系上下诗句,我们很容易看到此时诗人眼前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月亮倒映在湖面,湖面泛起了蒙蒙的水汽,好似笼罩在湖面的薄雾,在月光映衬下,朦朦胧胧的。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我想,只要课上,老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适当的引导、结合文本、联系生活,本堂课应该会是一堂精彩的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情感目标

  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自读—质疑—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情,自主设疑(5—8分钟)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谁来介绍洞庭湖?(课件出示洞庭的美景)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师: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听配乐朗读画节奏,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并为学习古诗扫清障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充分组织学生展开与文本对话过程,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词句训练提升情感体验。】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探究前,组织学生观看洞庭湖美景,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究解疑做铺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这个环节的设计,分四步走:自读理解、品读想象、美读悟情、升华情感。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典型词语、句子,指导熟读感悟,让学生在读读、划划、议议、说说、想想中理解课文,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获得情感共鸣,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解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用钢笔完成课后描红。

  2、背诵古诗《望洞庭》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古诗,拓展知识。】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看到 联想到

  湖面 镜未磨 银盘

  君山 青螺

  喜爱 赞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 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⑵ 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3、4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本单元比较难写的字,如“世、界、轰、喊、笋、弟、骨、哥、静、躺、渐、微”等12个生字。

  2、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教学重点

  指导书写这两课较难写的字。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田字格的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难写的字

  三、练习其他四会字

  四、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牢记并调整自己错误的写字姿势。

  通过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识字方法和组词,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老师范写,教学生学会观察范字,并能指导自己的临写。

  堂上练习的时间有限,适当布置一些习作作业,巩固学生的书写。

  1、评讲上一课写得较好的作业,鼓励学生用心写好每一个字。

  2、复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

  1、课件出示3-4课的四会字,引导学生认读并扩词。

  2、小组讨论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和部首。

  3、指名汇报交流情况。

  4、老师范易写错的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

  “世”第五笔容易写成了横折钩,应该是横折。

  “界”注意观察横中线上的笔画。

  “轰”上下结构,下面的“双”分立竖中线两边,同时要写得比上面的“车”字稍微大些,承接上半部分。

  “喊”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比较多笔画,容易漏笔画,提醒。

  “笋”上下结构,本不难写,但是,竹字头,出现得较少,需先单独书空。

  “弟”第五笔的竖折折钩,比较难写,必须单独书空两次。

  “骨”中间部分是秃宝盖,提醒不要忘记这个部分。

  “哥”注意整个字的间架结构。

  “静”左右结构,笔画较多,注意左下“月”字第一笔是竖,不能写成“撇”

  “躺”,联系已有知识,提醒“身”的第六第七笔。

  “渐”左右结构,中间的“扌”写到竖中线上,

  “微”不能漏了第七笔“一”,第九笔较难写。

  5、要求学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写其他比较容易写的四会字,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完成未写完的字

  1、观看优秀作业。

  2、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三指握笔留一寸

  1、开火车认读会写的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被指名学生代表汇报各自的识字方法。

  4、观察老师范写生字。

  5、在自己的课本上描红生字,然后临写。

  练写其他四会字。

  板书设计:

  写字二

  世、界、轰、喊、笋、弟、骨、哥、静、趟、渐、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ɡ)

  3、分组朗读,全班比赛

  ①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②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⑵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在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和品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不同。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进校园去领略它的特别。

  二、品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1、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2)……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3)……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二)来到学校

  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结构?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换成“穿着不同”好吗?为什么?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再现早上来到校园里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词的含义。)

  3、指导朗读。

  (三)课堂学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1、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个句子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3、既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时“那声音真好听!”而且用的是感叹号,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写那好听的声音,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

  (四)课间活动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情况,却又写了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民族小学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民族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摇曳的凤尾竹……

  民族团结——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读书,一起玩耍,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有无“就”字的不同,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

  (1)这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3、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1)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4、品读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一、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民族”的特点?

  B、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边疆”的特点?

  C、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然后同桌讨论,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哪些人?请选择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和老师。

  b、“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所在的地区的人。

  c、这里的“我们”同时又是指包括我们同学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里的人。

  三、感情朗读,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本册教材也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取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通过实物、挂图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说说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1) 你最爱吃什么水果?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

  (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根据学生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怎样来激发学生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教法分析: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礼貌地进行交流,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2.教学挂图、有关水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在观察画面中交际

  1. 看屏幕,进行交际。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现水果的图片,采用师生、生生交际等形式,初步形成水果的概念。

  2. 看挂图(即课文插图),进行交际。

  (1)师生交际:桌子上摆着什么?有哪些水果?(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口述,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

  (2)同桌交际:从每种水果的数量、颜色、样子、味道等方面进行交际。

  (3)指名口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想象口述:你听到桌旁的小朋友在说什么?

  (5)小结,揭示课题。

  [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去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要求过高。把学生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展示实物中交际

  1. 介绍水果

  (1) 同组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2) 学生代表上台,边展示水果边介绍;台下的同学根据他的介绍进行评价或质疑,做到有说、有评、有问、有答。

  2. 谈爱吃的水果

  (1) 师生交际,如:

  师:请问××同学,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我喜欢吃××。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吃××?

  生:听我妈妈说,××含有很多维生素,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所以我喜欢吃××。

  师:谢谢!

  (2)生生交际:

  a.同组的同学互相问一问、说一说自己爱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吃?

  b。"小记者"采访。在互动交际中,要求学生做到举止大方,有礼貌,语言规范。交际内容可涉及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味道、好处、坏处等。

  c.请"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平时吃的水果。在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要有条理。让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例如按“名称——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三、在创设情景中交际

  创设"买水果"的情境:

  (1) 教师当售货员卖水果,请同学到前边来当顾客买水果,挑水果,买卖双方进行问价,要价,讲价。(结合生活实际表演)

  (2) 同组表演"买水果"。(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 请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再做简单评价。

  [组织学生开展演示活动,并在演示的过程当中及时反馈,相机纠错,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

  四、在评选活动中交际

  开展评选水果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刚才同学的介绍,或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评选出一、二种最受欢迎的水果。

  [选同学位最爱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它的特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演。同时从各组里抽出一名学生当评委,教师给予引导,提出比赛规则,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相互作学习,取长补短。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锻炼自我。从而学会怎样把事说明白,说清楚,说具体。并能做到表达自如。懂得听话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述,边听边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认为”、“我觉得”的语气向对方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能力。]

  五、在品尝中结束交际

  出示准备好的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9、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和时间赛跑》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总觉得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在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10小时,上课约用去5小时,各种作业差不多也要用去1小时,吃饭要用2小时,那大概还剩6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6小时干什么了?比上课还要多的6小时上哪去了?

  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左右。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们可以读一万八千字,6小时呢?近10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显出惊讶的神情。!

  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为以往浪费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并决心珍惜时间;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学习汉字。

  2.培养学生积累反义词和运用反义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积累生活中的反义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反话”游戏。(教师说或模拟前边的词语,学生答出它的反义词并做动作)

  大西瓜——小西瓜 上——下 左——右 前——后 蹲——站 出——入

  2.揭题。

  (1)在刚才做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投影“反义词”)

  (2)揭题:小朋友们,听说今天反义词乐园里将要举办很多趣味比赛,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反义词乐园参赛吧!(投影“反义词乐园”)

  二、看图说反义词。

  1.看图猜反义词。

  (1)这是看图猜反义词赛场,凡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可以获得入场券。

  (2)根据投影图说反义词。

  2.看图辨方向。

  (1)小朋友,当你在野外迷了路,千万别慌张,我们可以看图辨别方向。(投影出示方位图)

  (2)小朋友能找出图中的反义词吗?同桌互相找一找。

  (3)指名找。

  3.看图找反义词。

  (1)今天的比赛精彩极了,小动物们也赶来参加比赛了,你敢跟小动物们比一比谁最棒吗?请在四人小组内看图互相找出图中的反义词。(投影出示图)

  (2)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三、你说我对。(先投影出示前边的词语,答对后相机点击后面的反义词。)

  “你说我对”赛场的两名小主持人邀请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对反义词。请男生说,女生对。

  四、我有一双慧眼。

  过渡:接下来小朋友们要用充满智慧的小眼睛来找反义词了。

  1.你准能认出我们。(投影出示)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前)——(后)

  (1)你开门,我关门。( )——( )

  (2)小明出来,我进去。( )——( )

  (3)小兔的耳朵长,尾巴短。( )——( )

  2.投影出示《龟兔赛跑》的动画和一段话。师:小白兔和小乌龟正在进行比赛跑步呢,请小朋友先看动画片再读故事,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龟兔赛跑

  一天,小白兔和乌龟比赛跑步。第一次小白兔跑得快,乌龟跑得慢,小白兔胜利了。第二次比赛,由于小白兔不谦虚,结果失败了。

  3.投影出示古诗《画》。师:古代诗人王维也来到了我们的反义词王国,他要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诗中的反义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五、我会说。

  过渡:“能说会道”赛场正等着小朋友们来参赛呢!

  1.说句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

  (1)骆驼长得( ),羊长得( )。

  (2)马路( ),山路( )。

  (3)冬天( ),夏天( )。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2.我也能用反义词编一句话。

  (1)自己找合作伙伴编。

  (2)推选说得好的同学说。

  六、抢答赛,看谁说的反义词多。(投影出示)

  反义词(我会填)胜—( ) 好—( ) 天—( ) 早—( ) 方—( ) 头—( ) 快—( ) 冷—( ) 爱—( ) 来—( )

  七、找对手。

  能干的小朋友,你想找到自己的.对手吗?现在我们请表现最好的8名同学上来玩找对手的游戏。比如:举黄色卡片的同学问:“我是‘紧’,我的对手在哪里?”举红色卡片的同学回答:“你的对手在这里,我是‘松’。”

  正——反 冷——热

  容易——困难

  冷淡——热情

  虚伪——诚实

  八、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反义词,把你找到的反义词告诉大家。

  (1)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

  (2)比一比谁是棒小孩,请举手说。

  九、操练场。

  比赛已经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是操练场。请你写出教室里的反义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比较对闹钟的不同介绍,感知自述的形式,并在层层深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写好自述形式的习作。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件

  学生:每人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1.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2.幻灯出示课本中的小闹钟插图,教师口述介绍《小闹钟》。

  3.议一议:老师的介绍和你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引出“自述的形式”。

  4.教师小结:把小闹钟当作人来写了,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自述的形式”,(板书:自述),也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通过学生说、听、议,组织学生交流感悟,明确本次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写法。】

  二、研读例文,学习写法

  1.学习例文《小闹钟》。

  (1)其实,老师介绍的《小闹钟》就在你们的书上,请同学们翻开书第99页,默读例文《小闹钟》,想想:它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的?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生:介绍了小闹钟的大小。

  师:请你读一读描写的句子(学生读)。

  师:写小闹钟的大小就是介绍它的外形(板书:外形)。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颜色是天蓝色的。

  师:写小闹钟的颜色也是介绍它的外形。

  生:介绍了小闹钟的时针、分针、秒针,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

  师:这是介绍小闹钟的构造,(板书:构造)还有哪句话也介绍小闹钟的构造?

  (学生读:“在我的头顶,有一处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

  师:小作者看到闹钟上精致的小房子,就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宫殿,这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作用,它可以到点报时和定时闹铃(板书:作用)。

  师:在介绍小闹钟的作用时,用了几个这样的词,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来读这些词,你觉得这些词用得怎么样?(师读:告诉、伸出、拿着、敲、唱)

  生:交流。

  师: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把小闹钟写成了会说、会动、会唱的人,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2.学习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指名读《小溪流的自述》,其余学生边听边想:《小溪流的.自述》这篇文章又是怎么写的?

  (2)学生交流。(板书:心理)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例文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时,是从事物的形状、结构、作用、心理等方面去写。那是不是介绍一个事物,这每一个方面都要写到呢?对,我们要抓住这个事物的一两个或两三个方面的特点去写,把它写得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通过学生细读、思考、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三、明确要求,练写自述

  1.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齐读书上第100页习作要求。教师强调:今天要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事物,就是要把这个事物当作“我”来写。

  2.开拓选材思路。

  (1)师:在我们身边,除了你今天带来的东西以外,还有哪些熟悉的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类板书。如:玩具、家用电器、学习用品……

  3.指导写作。

  在这么多的熟悉事物中,你准备选哪个熟悉的事物写?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之间交流)。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拿出作文纸,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个事物写个自我介绍吧。注意写的时候不要看别人的,也不要说话,一个劲地往下写,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从亲身体验中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大胆的写作,让学生从中自由发挥。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的基础。】

  四、赏读习作片断

  请两位学生分别上台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围绕习作要求来对照习作,共同评改。

  (如果学生是写带来的物品,交流时可出示物品进行指导。)

  【通过赏读习作片断,学生参与评价、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反思

  1.例文引路,感知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自述的形式是四年级学生学写习作的一种新形式。对新知识的学习,本课教学没有采用“填鸭式”,而是让学生先兴趣盎然地介绍事先带来的小物品,再听老师对例文《小闹钟》的介绍,然后比较师生的介绍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自述的形式”。教学中通过学生说、听、思,组织学生交流感悟,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写法。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轻轻松松就学会了写作新知识,也克服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

  2.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例文是最好的示范”。通过两篇例文的学习来探究内容,了解例文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使学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介绍时用上了哪些好词好句。从而明确自我介绍”时不但要把内容说清楚,还要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如此层层递进,无形中把写作方法渗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例文引路,自由表达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通过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可写的事物很多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认识事物,明确不同的事物要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写;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并激发想象。课堂中学生愿写、会写、乐写,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童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苏教版中年级段“习作训练”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让我们恰当地用好例文,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想像,培养学生的美感。

  2、扩展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等语文综合素质。

  3、感受语言的作用与美妙,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喜爱之情。

  准备工作

  搜集吟咏荷花的诗词佳句;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吟诗赏画,激趣引题。

  1、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该古诗及与之相关的图片。)

  2、自由对话谈感受:诗如何?话怎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3、引题: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历来倍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吟咏。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咏荷”。(揭题。)

  二、视觉享受,直抒胸臆。

  1、视觉欣赏。

  (出示有关荷花的'风光图片。)

  边看边想。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提示:假如你是一位诗人,会怎么做?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会怎么做?假如你是一位园艺师,会怎么做……

  2、自由抒怀。

  三、连词吟诗,比赛颂荷。

  采用小队对抗赛的形式进行。

  1、进行“咏荷—荷花—……歌咏”的词语接龙,看哪一小队的速度最快。小队合作,把结果写在题板上。(如“咏荷—荷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话短说—说三道四—四面楚歌—歌咏”;“咏荷—荷花—花儿—儿歌—歌咏”;“咏荷—荷花—花枝招展—展出—出山—山歌—歌咏”……)按各组完成的速度快慢,分别给100分、80分、60分、40分。

  2、每小队轮流说吟颂荷花的诗词佳句,在相同时间内,看哪个小队说得多。(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花的可贵就在于出淤泥而不染。”……)说出一句加10分。

  四、选择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

  课件出示《采莲曲》、《小池》、《如梦令》、《清贫乐》、《山居秋暝》、《池上》、《荷塘月色》、《爱莲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自由选择一篇进行学习,并做学习摘记。

  (1)讨论该怎样学。教师引导小结学习方法:朗读;理解;摘记;背诵;仿写……

  (2)自学。组长分工,全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评议。(重点:朗诵原文;仿写吟咏。)

  五、自我小结,引申激趣。

  1、自由说说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2、引入有关荷花的知识卡片。(课件出示。)

  告诉学生老师设计本次活动的灵感来源(暑期见满池荷花,轻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偶得),希望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深入学习研究,多做摘记或知识卡片。

  3、齐吟《采莲曲》、《小池》、《如梦令》。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组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它要求学生弄明白什么是克隆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克隆什么,然后以"你想克隆什么"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说。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得引导学生注意在奇妙的想法中要注意有益于人类,即人类的和平与健康为最高准则,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科学道德意识。

  学生分析

  经调查发现学生对科普知识阅读不感兴趣。他们认为科普知识费解就不去光顾,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关于自然科学类的书极少。在调查他们课外喜欢做什么事时,大部分学生都回答: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深入了解家长得知:随着电影、电视、录象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冲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转移,有的迷恋电视节目;有的迷恋电脑游戏,上网聊天。事实上,有不少学生放学回家,一丢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让家长不知所云。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潜力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地变化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认识问题。因此,这次的口语交际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从何入手,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又怎样能在学生中培养他们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关注科技发展的愿望呢?这是口语交际课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从学生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看科教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克隆技术"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科普知识,激发他们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想得是越奇妙越好。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

  2、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既要想法奇妙(想象力丰富而又独特)又要有益于人类(要以人类的和平与健康为最高准则),培养学生具有科学道德的意识(从小要做个道德高尚的人)。抓住要点,简要叙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要注意语言美。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克隆技术的录像片段。

  2、《西游记》主题曲,《西游记》片段剪辑。

  3、录制相声小段——《克隆技术威力大》。

  4、指导学生查找、收集、摘录有关克隆的资料,通过阅读,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交流资料。

  1、启发谈话,播放课件。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事?(学生自由畅谈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等,是啊!这是多么神奇!下面我们来欣赏《西游记》中的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孙悟空可真是神通广大,他只要拔一把自己的毫毛就变出了学多小孙悟空协助自己降妖除魔在大闹天宫中他只要把金箍棒往空中一抛就可变出许多金箍棒,他还能变成三头六臂,多么神奇而有趣啊!这个神话引发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能复制自身的本领,其实用现代的眼光看,它很像现代科技领域研究的"克隆"。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克隆技术吗?课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资料,谁愿意来说。

  (教学策略--启发谈话,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交流资料,了解"克隆"。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让学生加深对克隆知识的了解。

  (教学策略--交流资料,实现了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使学生明白克隆技术的含义以及克隆技术的成就。)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已介绍了很多国内外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了解了克隆知识,明白了克隆技术的成就。那么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术,你想克隆什么呢?先来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明确要求,自主准备。

  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要求(出示投影动片,开拓思路)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思考:假如你会克隆,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

  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于人类;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谈话引导、启迪思维(假如你会克隆,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假设的推测要有理有据,过程要充满情趣,想好后自己说给自己听。)

  三、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小组交流须知)

  1、四人小组组织交流,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2、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合作伙伴可以是要好同学,也可以是在场听课的老师)。

  3、小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引导评议。(主要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突出;想象是否奇妙,是否有益于人类。)

  (教学策略--通过协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扩大型互动等多元互动,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美的语言有条理,用适当的语气、语调与对方交流。)

  四、看、听、说、评、议。

  出示利用克隆技术危害人类的一组课件--1、克隆假币2、克隆报废车3、克隆橙汁4、克隆以大猩猩为脸谱的名人等,让学生自由评说,从而明白:当我们掌握克隆技术后,要用它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

  播放相声小段——《克隆技术威力大》品赏。(选择典型范例,引导集体评议。)

  (教学策略--"情境"来自生活,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深化认识,激发情感,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讲观点,摆事实,以理服人,最终让学生明确一些不能克隆人的道理。)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把《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带回家与家人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展示课件-——观看他校开展克隆兴趣小组的活动。

  3、引导同学们按照兴趣一致的结为一组开展克隆兴趣小组的活动。活动小组为:园艺、医学、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方面。

  (教学策略--以本课学习为契机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科学道德意识。)

  六、课后反思口语交际训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它"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在追求形式上的千变万化时不能离开了这个"宗"。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这课教学时进行了如下创新:

  1、课前准备时引导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查找、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为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交流资料、构思评议和评赏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3、关注口语的评价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成正比。从教学过程师生的评价来看,我们更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尽可能挖掘学生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树立信心,在今后的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揭示课题:火烧云

  提问: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A、学习课文第3小节

  1、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2、说说自己见到的某种颜色的事物,加深对颜色的理解。

  3、火烧云有这么多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谁已经把它记住了吗?按课文内容填空。

  B、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也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老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3、反复诵读全文。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另外,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下列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那么,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几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学文,体会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易错字,培养识字能力。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

  2、多媒体课件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挂图。

  一、导入

  播放课件。(画外音)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此时的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其他的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小组分段练读。注意纠正生字读音的错误,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分段读,全班正音。

  (二)识字、写字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抢答读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书写。

  (三)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

  2、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

  3、朗读。学习第四小节。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

  小结: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姑娘的歌声人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在困境中小姑娘是怎么样做的。

  (一)交流(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读文。

  2、小组学习。加入自己的体会,复述或朗读有关的句子。

  3、相机引导。

  从马金纳的亲身体体验中想象:人们在听到歌后的感受,从而理解词语“激昂”“聚拢”的含义。

  (二)诵读

  从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她的乐观、镇定和勇气。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是冒出头来,用手抹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交流

  如果你就是马金纳,你从这次历险中感受到什么呢?

  (四)讲故事

  记住这个故事吧,在困境中乐观的态度、镇定的行为,不屈不挠的勇气也是令我们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再交流你们的体会。

  (五)练习

  1、画出课文中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抄下来。

  挣扎 筋疲力尽 隐隐约约 激昂 聚拢 增添

  2、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 抹一抹

  3、填空。

  ( )歌声 ( )海面

  4、用“激昂”造句。

  (六)实践

  班级举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中有关拼音的训练,出现了以下几种形式。

  1.P13基础训练1第一题排列大写字母,在大写字母后面写出小写字母。

  2.P29基础训练2第一题区别易混的韵母u和 。

  3.P50基础训练3第一题区别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

  4.P74基础训练4第一题认识整体认读音节。

  5.P95基础训练5第一题找出轻声音节。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重点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音规则。

  二、教学过程

  1.出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字母表,让学生认读,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做指导,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加以训练。

  (1)声母

  声母,共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韵母

  韵母,共24个:

  单韵母:a o e i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n ang eng ing ong

  (3)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2.注意区分以下声母和韵母的形状和读音。

  例:

  b和p d和t m和n

  u和u ui和iu ie和ei

  an和ang en和eng in和ing

  3. 和 打头的韵母与j、q、x相拼时, 上面的两点省略。

  三、巩固练习

  1.拼拼读读,写出汉字。

  2.读一读,看看下面加粗字的读音,在拼读时有什么特点。

  剥削 剧烈 修筑权 娱乐 施工 允许

  第二课时

  一、复习重点

  汉语拼音字母表、大写字母。

  二、教学过程

  1.认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在大写字母后边写出小写字母。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3.读汉语拼音字母表,找出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相近相似的'。

  例:

  Cc

  Ff

  Ii

  Jj

  Kk

  Ll

  Mm

  Oo

  Pp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4.下面几组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写法不同,请你边读边记住它们的区别。

  例:

  Aa

  Bb

  Dd

  Ee

  Gg

  Hh

  Qq

  Rr

  三、巩固练习

  1.认读下列大写的拼音字母,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D

  G

  M

  P

  A

  O

  Z

  2.先在大写字母后面写出小写字母,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G

  H

  J

  L

  F

  E

  K

  S

  W

  R

  X

  T

  Z

  Y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这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每天晚上,读书便成了必做的一件事。因为我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面。这本书,如雪中送炭一般,给我们所有的青年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很多。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新课标强调: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刻反思一下,教会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因应该,学习新可标的精神以新理念武装自己,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特定情境,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的启发下,我精心设计自己的语文课堂,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从网上搜到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录象资料,在资料片声情并貌的演说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发表自己观后的感受,就连平时从不听讲的“双差生”都兴趣盎然去钻研课文去了。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了解了那段历史,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走进小红军的内心世界,认识小红军那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三、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理念强调学生应该由“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变以“教”为中心为以辅导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师要面向学生。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重视辅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自主的运用方法去获得知识同时学会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长城》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咨询自己的家长、翻阅资料、上图书馆、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长城的历史意义、结构布局、等资料,学生积极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多种途径,自主的获取大量的资料。这一过程,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学生“学”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的过程。其间,这一搜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长城高大雄伟、被称为世界的奇迹,象征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总之,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当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工作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成长。

  20xx年7月25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3-24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11-18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1-23

小学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1-09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设计12-31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6-21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1-06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1-01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3-04

小学语文的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