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陌上桑》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3 18:08: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陌上桑》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陌上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陌上桑》教学设计3篇

《陌上桑》教学设计1

  学习重点:

  1、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2、背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汉乐府及《陌上桑》

  “乐府”原是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它的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的诗歌。由此得以流传的乐章、歌词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罗敷女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反抗的精神,带有喜剧色彩。

  陌上桑:田间采桑。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

  二、范读此诗

  三、学生朗读此诗

  四、就生僻字的读音及含义、艰难字词句进行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诗文内容点拨

  “日出城南……自名为罗敷”四句交代了:

  时间:早晨,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人物:罗敷

  地点:秦家楼房

  “罗敷……城南隅”写出罗敷的身分:采桑养蚕;一个“善”突出了罗敷以劳动为乐的农家女子本质。

  “青丝……笼钩”是一种修饰说法,取其香洁之意。

  “头上……上襦”四句来写罗敷之美,为后文写罗敷的心灵美作铺垫。

  “行者……髭须”烘托之一;“少年……帩头”烘托之二;“耕者……其锄”烘托之三。“来归……罗敷”用侧面烘托的虚写作辅助,以弥补正面描写的不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以上为第一章,极力描写罗敷的美丽动人。

  “使君……家姝”四句写太守被罗敷的美丽吸引住了,派随从去询问,开始写使君与罗敷的矛盾冲突。

  “秦氏……有余”是写太守与小吏的对话,又借小吏之口进一步叙述了罗敷的情况。

  “使君……载不”写出太守的无耻企图。

  以上第二章,写太守的卑劣行径。

  “罗敷……自有夫”表现出罗敷蔑视权贵,坚贞不届。

  “东方……上头”此乃夸张之一——夫婿地位高;

  “何用……千万金”此乃夸张之二——夫婿钱财多;

  “十五……城居”此乃夸张之三——夫婿资历深。

  罗敷夸耀丈夫为官,完全出于无奈,为摆脱太守纠缠的困境不得已而为之。

  “为人……府中趋”四句,正面写丈夫的仪态,气度不凡。

  “坐中……夫婿殊”两句,通过众人的赞誉写罗敷丈夫人才出众。

  以上六句乃夸张之四:丈夫相貌风度美。夸张给使君以有力的回击:官位显赫,使其不敢妄为;相貌堂堂,使其自惭形秽。以罗敷夸夫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第三章,描写罗敷机智夸耀自己的丈夫,借以摆脱太守的纠缠。

  二、艺术特色

  诗中大量运用烘托、夸张手法,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效果。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从外表、服饰上来美化罗敷,再由侧面: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感受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超凡,对人物的容颜没有一句正面着笔,全系间接描绘,而罗敷的光彩夺目的美丽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成功塑造了罗敷这位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的劳动妇女形象。第二章对话形式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第三章运用了许多夸张语言让罗敷在太守面前尽情夸耀自己的丈夫,虽没有一句直接冒犯的话,但意在言外,夸耀丈夫,正是对太守的无情的讽刺和嘲笑,这种明显的寓对比于褒贬的描写,令人读之感到形象鲜明,痛快淋漓。

《陌上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中“罗敷”这个人物形象。

  二了解这首诗多样的表现方法。

  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民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课时。

  二抓住民歌特点,引导理解,避免繁冗分析。

  三重视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常识,对部分词语的含义着重理解,对乐府的一般常识概要掌握。

  四启发思维,活跃思路,指导读书方法,以一个句子的多种理解为例,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要点:

  一人物性格──严正、机智、诙谐。

  二表现方法──人物自己的语言(正面的),环境和其他各种描写的陪衬(侧面的)。

  三民歌的特点──夸张的手法,叙事时的人称。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起回忆(问答,水平低的班要尽量启发)

  在语文课上读过哪些民歌?──《木兰诗》,是叙事的;《敕勒歌》,是写景的。前一首,可鼓励简述故事内容,背出若干名句(切勿多花时间);后一首,可鼓励背诵全文。如果学生还读过别的民歌,欢迎举出、介绍。

  二解题(讲述时要引导看课本)

  《陌上桑》是民间故事诗,是汉代乐府歌辞(参看课本,明确乐府含义,省去板书时间)。《陌上桑》有两首,这里选的一首,又名《日出东南隅》,另一首是《秋胡行》,也是故事诗。全诗分为三“解”,“解”是指乐歌的段落。第二解原到“罗敷自有夫”为止,现在课本上的段落是编者重新划分的。

  三自读

  先范读一遍,可辅以表情、手势,帮助学生自读时体会内容。指出骑(一人一马)的读音,旧读,现行审音表已改读。学生自读时,巡回了解情况,有个别小疑难,可及时解决,如有多人提出的问题,确属共同的难点,可在自读几遍后统一解答。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体会,不必多讲。

  1.诗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是怎样的?──早晨“日出”时的晴好天气,“东南隅”是早晨受阳光沐浴的佳境,罗敷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劳动。

  2.罗敷的器物服饰是怎样的?──笼系用青丝,可见它的精美,笼钩用桂枝,显见它的香洁。服饰:倭堕髻、明月珠、湘绮、紫绮都高贵华丽。器用精致高妙,都衬托人物之美。

  3.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作用?──从这些人的反应来显示罗敷的美丽。

  4.使君是怎样邀罗敷的?“使君谢罗敷”一句应怎样理解?──使君通过随从的小吏去邀罗敷,还是做得比较有分寸的,并没有用威势来强迫罗敷。“使君谢罗敷”是说小吏受使君的命,用使君的名义向罗敷问话,使君并不直接问话。

  5.第三段罗敷的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使君-何愚”,一个“愚”字便表现了罗敷的善于辞令。她既不是瞪眼高声,也不是委屈求全,却是委婉地批评使君不明事理。随着,用“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两句来斩钉截铁地拒绝使君,这样从大道理上说话,就表示出严正的态度。这是很重要的两句,不可忽略。以下,夸耀丈夫,说自己的丈夫胜过使君,仍然委婉,却又承上两句严正的说理。这样看来,太守并没有倚势强迫,罗敷也没有拼死抗争,而这场对话则显示了罗敷的机智、诙谐的特点。

  四讲述(依教学班程度高低决定内容深浅、多少)

  1.叙事的人称:写诗的人,用歌唱者的口吻开头,引起下文,又转为第三人称的叙事。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叙事方式。“照我秦氏楼”,“我”是“我们的”省略。在诗中,“我”与罗敷同一立场,表现歌唱者对主角的亲切感。从“罗敷善蚕桑”开始,就是用第三人称叙事的。

  2.故事的人名: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秦,是诗歌中常用的女子的姓。自名,本名。歌中,主角用了这个姓名并不一定实有其人。

  3.衣饰的描写:绮和珠都是高贵的衣饰,极尽铺张是用来衬托人物的美丽,和描写器物一样,起到美化人物的作用。这也是民歌中常用的方法。

  4.夸耀的实质:从“东方千余骑”开始,写罗敷夸耀丈夫,夸张得淋漓尽致,这样,罗敷就能压倒对方。罗敷的话,汩汩而不可止,越说越高兴,对方也就越听越泄气。罗敷的机智、诙谐,就从这夸耀的话中跃然可见。这样的描写,正是作者的出色的创造。当然,歌中的情节和人物是不能坐实的。

  五讨论(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该怎样解释?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归纳:一种解释是耕者、锄者归来后互相抱怨,只因贪看了罗敷而误了干活。另一种解释是男子痴看罗敷引起妻子的愤怒,回家后发生口角。还有一种解释是耕者、锄者因为观看了罗敷,回家就嫌自己的妻子丑陋。三种解释都可通,注家往往兼收并存,没有断定该选取哪一种。应当懂得,民歌流传久远,有时是很难说明当初始作时的原意的。不论哪一种解释,从侧面来表现罗敷之美则是一致的。读古代作品,遇有异解异说的,宜多作比较,不可死执一说就作定论。

  六作业

  熟诵,能默写出来,文字无差错,邻座互相检查并汇报。(可制作一张简单的背诵记录,每次每人背诵或默写后,把正误情况记录下来,汇报时,可全班收阅,也可对部分人抽查,要以鼓励为主,避免形成压力)

《陌上桑》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坚拒太守调戏的故事。学习这首年代久远的古代民歌,要注意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就连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去收集诗歌呢!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1.汉乐府: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

  2.本诗出处:《宋书·乐志》收载本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相如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要求:(1)标画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讨论,交流后明确。

  1.注意以下生字词:

  隅敷襦捋髭峭姝骊踟蹰

  2.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较多,其中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

  四、学生品读课文

  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2.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3)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诗歌中,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⑤诗歌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形象的?

  五、交流、讨论,明确

  1.罗敷的身份:

  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2.诗篇叙述的事件:

  (罗敷)采桑。

  (罗敷)拒诱。

  3.“使君”的形象:

  一个无耻的封建官僚。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4.罗敷拒绝使君:

  罗敷面对使君,痛斥其无耻要求:“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

  罗敷通过夸说自己的“夫婿”压倒使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不慕权势、无畏威逼、善于斗争的高尚精神。

  5.罗敷形象的刻画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语言描写。

  六、学生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七、布置作业

【《陌上桑》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陌上桑》教学设计03-02

《关雎》教学设计03-24

初冬教学设计04-03

《海燕》教学设计04-03

《zcs》教学设计03-26

草原教学设计03-11

《景阳冈》教学设计03-05

蝗虫教学设计03-05

《蛇》教学设计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