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25 19:07: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8个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学会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预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读题质疑。

  二、学习自学提示

  1、说说预习的方法

  2、小结归纳:读学问标答

  三、自学课文

  根据预习的要求自学课文。

  四、自学检查

  1、读(1)生字词(2)逐段通读,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提出不懂词语

  3、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标检查一小组“标”的情况并反馈

  5、答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不懂的再作记号

  五、指导分段

  1、尝试分段

  2、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抓住插叙部分把文章分为三段)

  六、自由朗读全文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能用“终于”造句。

  2、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3、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世界冠军?你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但是,在旧中国我国的体育运动却是非常的落后,你们知道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段屈辱的历史的吗?指名读第3自然段。

  2、简介旧中国3次参加奥运会时的情况。

  3、朗读体会。说说如果你当时蒙受这样的屈辱会怎样想?

  4、那是谁为我们敲开了世界冠军的大门呢?让我们回到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说一说你觉得当时的气氛怎么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读懂重点句。

  (1)什么叫“异样”的目光?群众为什么会这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2)“智慧和毅力”什么意思?这是描写容国团外貌的,跟他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有什么联系?

  3、自读第一段,读出紧张、热烈的气氛。

  四、学习第二段

  1、此时此刻,受到万众瞩目的容国团心情怎么样?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其他同学划出表现容国团心理活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把反问句“难道能让祖国再蒙受屈辱吗?”“人生能有几次搏”改成陈述句。

  4、如果你是容国团你在当时会想些什么?

  (沉重、悲愤、荣幸、振奋……)

  5、练读两个句子。读出激动而振奋的心情。

  五、学习第三段

  1、那么容国团有没有实现他为国争光的愿望呢?他是怎么做的呢?

  2、自读第三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容国团奋勇拼搏的相应句子。

  3、“面对强手”是什么意思?简介西多。把反问句“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改成陈述句。

  4、理解“拉打结合、左右开弓、忽远忽近、变幻莫测”的意思。自已当解说员来解说当时比赛热烈的场面。

  5、朗读背诵。

  6、经过这样的奋勇拼搏,容国团——

  (“终于”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终于”说明这胜利——(来之不易)

  用“终于”造句。

  7、终于胜利了,共和国的国歌第一次在世界赛场上升起,你的心情怎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豪、光荣与激动的语气。

  六、解答讨论课后问题。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5、6、7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

  4、深刻领会“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含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朗读训练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出语气。

  (重点语句作重点指导)

  2、指名读、评议。

  二、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语。

  三、说话训练

  1、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你印像最深的一场体育比赛)

  2、指名说、评议。

  3、说说这些运动员勇于拼搏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四、质疑问难

  五、写一写(选择其一)

  1、读了本文后的感想,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2、介绍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

  板书设计: 进入决赛:异样的目光

  心情不平静:失利、受辱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奋勇拼搏:拉打结合 左右开弓

  忽远忽近 变幻莫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1、按要求自读、自学:

  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

  (教师巡视点拨,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⑴ 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 捕获 宽敞 倾斜 适应 比较 胎生哺乳动物 鳍 吞进)

  ⑶ 朗读课文:

  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⑷ 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⑸ 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鲸》这一课,并在课外搜集了有关鲸的资料。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讲一个小故事,你们猜猜其中的谜,好吗?

  师:“海中之王”鲨鱼的生日快到了,它邀请海洋中各种各样的鱼来参加它的生日宴会,可是鲸却没有收到请贴,它跑去质问鲨鱼夫人:“为什么不请我参加‘海中之王’的生日宴会呢?”鲨鱼夫人不慌不忙的告诉了它,鲸一听。确实有道理,就回家了。孩子们,鲨鱼夫人会说什么呢?

  生:你不属于鱼类,当然不给你发请贴啦!

  生:你太庞大了,如果你来了,我们坐哪儿呢?

  生:……

  师:鲸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呢?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师板书课题:鲸)

  师:对于鲸,课文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0页,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看大屏幕思考问题: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

  师: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生说。

  师板书:

  形体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师: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同学交流,交流后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中交流,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表格,请你们认真填写,会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生汇报。

  生:我们研究的是鲸的体形,他的体形特点是大,……

  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它的体型大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我来评价一下,你读的很流利,但你读的鲸好像没达到这个重量,怎样才能读出来呢,谁再来读一遍?

  生读,生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吗?男生读十六万公斤,我读四万公斤,女生读后面的,我们都争取读到十八万公斤,有没有信心?

  师:在介绍鲸形体这一方面中,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有什么好处?

  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生接着汇报。

  (师做出评价,指导学生明确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师: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师: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师:请你联系上下文,从哪还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肺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们选的是种类,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有锋利的牙齿;须鲸:没有牙齿 。)

  师:文章中介绍了鲸的哪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师:请你们给大家介绍吧。

  (呼吸出的水柱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师: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列数字、打比方)

  2、师小结:

  同学们的介绍都令老师耳目一新,没想到你们小小的脑袋里竟然装了这么多的创意,真是棒极了,把掌声送给自己。老师在课下也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和图片,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看完了这么美的图片,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如果你是一头鲸,你最希望自己是什么鲸?听完你们很有特色的介绍,老师是更加喜欢鲸了,可现在地球上鲸的数量是越来越少,请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然后看老师搜集的这两张图片,想一想,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绿色小使者,在你们的保护和呼吁下,地球上的环境会更好,各种生物也会得到更好的生长。

  三、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形体 大 做比较 列数字

  进化 哺乳动物 陆地 浅海 海洋

  鲸 种类 须鲸 齿鲸

  食物 列数字

  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列数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 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

  (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

  (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近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学第一句

  (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读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

  (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读后两

  行诗)

  (三)内省悟情,诵读全诗。

  1、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板书: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我们平时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读古诗,将看到的情景、体会的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1、这幅画面是诗人李绅出外游玩时看到的。他没有注意郊外如画的风景,而是看到——(引读一二两行诗句),想到——(引读三四两行诗句)。李绅把辛辛苦苦劳动的农民装在心里!你们能记住农民伯伯的辛苦吗?自己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

  2、创设情景背古诗

  五、复习巩固,教学生字

  1、复习生字,开双列火车:一个读生字,一个给生字组词。

  2、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所学四个生字。

  3、评价。

  六、作业: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和爸爸妈妈说说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学习心得》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3单元设计应用文档第2节制作作文选中的内容。本科是word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文字修饰、图形插入与修饰等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引入excel的一个衔接,为以后学习excel内容起到铺垫作用,了解表格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现表格在统计方面的优越性。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心里,我采用构建主意理论为指导,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启发引导、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自我反思与梳理等方法,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借助学件、伙伴、老师的帮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表格中各个元素的含义;

  (2) 掌握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3) 掌握word中修改表格的方法;

  (4) 掌握文字录入与修饰。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难点: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五、教学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种表格的表现形式;将学生分组,选好组长;制作好学件;网络教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得新知。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启发学习、作品评价等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得真知,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以一个小比赛导入,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来做抢答比赛,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好,谁的反应快,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他们所得到的材料都是关于校运会成绩的材料,所不同的是男同学获得的是文字材料,女同学获得的是表格材料,他们根据我提出的三道问题做抢答,看看最后谁会获胜。可想而知,显然是女同学获胜了,获胜以后,老师提出问题:“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女同学会屡战屡胜,她们获胜的秘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想。”接着老师通过广播展示两位同学的材料,同学看了之后得出表格的好处是简单明了,便于查找和比较,老师总结,引入课题。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中学的心理特征,全班每位同学都非常瞩目这个比赛,都想自己的队获胜,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自主探究,启发学习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表格中各个元素的含义,学完后学生学习word中绘制表格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主动的学习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我就布置任务一让他们选择一种方法试一试,培养其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插入表格,尝试如何增加删除列,当学生完成后我总结word中插入表格常用的三种方法以及修改行列的方法。

  展示第二张表格,请同学观察刚才绘制的表格和这张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的发现某些单元格发生了变化,行高和列宽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布置任务二,请同学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自己探究实践完成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调整行高和列宽。在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我先不作提示,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方法,乐在其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从刚才学过的利用表格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按钮入手,既然有笔,那么有没有橡皮呢,从而启发学生用工具栏进行单元格的合并,学会知识的迁移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间相互协作,学生反馈问题,老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点拨,请学生演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并进行总结,使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利用菜单法对单元格进行合并与拆分必须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而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进行合并与拆分时必须注意某些表线是不可以被擦除的,这种情况下表线会变成灰色,一旦擦除必须重新利用笔画回去。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采用flash动画播放用菜单法进行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使学生记住关键的步骤,至少掌握一种单元格合并与拆分的方法,进而掌握自学的方法。

  在完成任务二以后,学生对word中表格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很想展示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继而布置任务三,请同学在原先表格的基础上修改表格,完成规定表格的制作,并输入文字,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最先完成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表格中间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的格式与对齐方式,这个根据前面学过的word操作,学生很容易掌握相关的操作,从旧知识到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表格中文字的对齐方式进行探索实践,完成任务三。本环节我采用了比赛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表格的修饰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探索实践对表格的修饰,体现分层次教育。

  在学生完成任务三以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看看谁做出的表格好,先是小组互评,每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参加评比,在评比时小组要派代表来说明为什么推选改作品,被推选的作品特点是什么。教师总结点评,给予评价。学生根据评价,填写本次的`心得体会表,将本节课的心得体会以及需要改进和不明白的地方填入表格,提交本节课的作业。最后我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word中如何插入表格,如何插入删除行列,调整行高列宽,如何对单元格进行拆分与合并,在表格中录入文字,对表格进行美化,其实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制作的学习心得表外还有很多表的应用,比如说火车时候表、体检表、棋盘等,希望我们同学能观察生活,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三) 巩固与反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能及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得到反馈信息。为了突出本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练习,画房子,通过拆分合并单元格,画出房子的窗和门,使学生对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行列的插入与删除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最后把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并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学与不足作反思总结,最后以作业形式,将表格一起提交给老师。这样的设计,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知识点得到及时反馈,做到既面向全体,又突出了个性。

  (四) 学生总结

  在平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改变由教师总结的老套。本课我让学生自己谈谈今天学会了什么,这是一个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梳理过程,在评价时请同学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概括知识、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老师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学习作一个反思与总结,对知识的巩固有一个提升。

  七、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思想:

  1、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创设情境与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竞赛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使得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八、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方式学习,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最后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将所做的表反馈给我时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同学的打字不是很熟练,影响了最后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的同学自己操作尽管很好,但是请他来谈谈自己创作的心得时,往往羞于表达,我觉得应该多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 、 教材简析:

  教材用通过小熊串红果准备请客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好准备,然后通过“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编出4的乘法口诀,最后安排了“说一说”、“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

  二 、 学情简析:

  学生通过2、3、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有编制口诀的经验,因此自己编制出4的乘法口诀应该不是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发扬教学民族,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 、 目标预设:

  1、知道4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4的乘法口诀。

  2、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

  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帖图

  2.学生准备:小棒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小熊快过生日了,他请了许多小伙伴到他家里做客,看,他正在为客人准备好吃的红果串了。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数一数

  看图说一说:每串有几个红果?小熊串了几串呢?

  同桌两人数一数,思考回答:每串有4个红果,小熊已经穿了9串了….

  2、填一填:

  (1)将数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2)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方法多样化:4个4个的数。

  先用口诀算出2、3、5串有多少个,再用加、减法来算出其它的个数。

  用乘法算式。(板书算式)

  (3)自主研究,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乘法算式,和以前的经验,自己编制4的乘法口诀。

  (4)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

  3、说一说

  (1)汇报学习过程,说说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

  (2)说说4的乘法口诀有和特点?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3)说说你认为4的乘法口诀哪几句难记?你是怎么记的?

  (4)活动:小组合作边摆4边形边记口诀。

  (三)、练习巩固

  1、请打开书20页动手快速完成.(板书如下)

  1 × 4=一四得四

  2 × 4=二四得八

  3 × 4=三四十二

  4 × 4=四四十六

  4 × 5=四五二十

  4 × 6=四六二十四

  4 × 7=四七二十八

  4 × 8=四八三十二

  4 × 9=四九三十六

  2、连一连。

  出示书P21.1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弄清题意,然后连一连,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3、算一算

  出示书P21.2,独立计算,记时,竞赛。集体讲评。

  4、看图写算式

  出示书P21.3方格图,先数一数,再根据数的情况列出算式,并结合图说出算式的含义。

  参考:一个大方形里面有4个小的正方形,4个大蓝正方形里面有几个小的蓝正方形?

  4X4=16(个)

  一个大方形里面有4个小的正方形,5个大黄正方形里面有几个小的黄正方形?

  4X5=20(个) 或 5X4=20(个)

  (四)、拓展性学习

  1、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在小组内开展竞赛进行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2、一块正方形地块,每边各种有7棵树,4个角上都有1棵树,这块地4边共种了几棵树?

  4X8=32(棵)或8X4=32(棵)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 板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1个41×4=4一四得四

  2个42×4=8二四得八

  3个44×3=12三四得十二

  4个44×4=16四四得十六

  5个44×5=20四五二十

  6个44×6=24四六二十四

  7个44×7=28四七二十八

  8个44×8=32四八三十二

  9个44×9=36四九三十六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遨游太空的课件,让孩子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没有神州5号可坐,只能在文中遨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五、围绕重点,展开阅读教学

  默读全文,思考——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参谋长,提醒他该带哪些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断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六、写字教学

  师——的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接下来,让我们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字写端正!

  生写字。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10-1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8-0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02-2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11-25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06-2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6篇07-2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06-07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01-11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四篇11-1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