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认识图形》的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13 14:13: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图形》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的课程教学设计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

  这样安排好处有三:

  ①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

  ②能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③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折叠、拼合自己制造出来的,三角形是用正方形纸对折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合成的。

  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二:

  ①有这两种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的实物不多,学生不易观察到;

  ②自己制造出图形来,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能激发探索热情。

  教学中应作两种不同的处理: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数学活动线索: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给名称——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线索:折纸或拼图——制造出新图形——给名称——画图形——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2.安排了大量的围图形、画图形、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内容。

  “想想做做”中有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用一个正方体或一个长方体画几个图形再比较,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拼图形。练习四中用小棒摆图形,用正方形、长方体纸对折,从长方形纸上折剪正方形,把长方形折剪成平行四边形,剪纸拼图等等。

  其目的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直观认识,感受图形的变换与联系,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三点:

  ①准备好操作材料,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感受。

  ②要循序组织活动。虽然都是操作活动,但也有难易之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前为后用的原则安排操作的顺序。例如先在钉子板上围,再在方格纸上画,围能使学生看到图形的顶点在哪里,画时就好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的顶点。再如P22第3题用正方形对折两次,其中一次是沿对角线折,第4题就安排学生用长方形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要沿对角线折,后者操作的难度比前者大得多,在受到前者的启发后进行。

  ③不要拔高教学要求。不要求讲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不要讲图形的边角特征,只要直观认识图形,即看到图形或属于这种图形的实物的面能说出图形名称;能从各种图形中识别出某种图形(P18③、P22②);提到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并能用适当方式(举实例,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等)表示出来。

【《认识图形》的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9-06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通用20篇)05-12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03-30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04-02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04-26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4-07

《8的认识》教学设计03-03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3-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2-23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