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20 18:45: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设计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2.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情感。

  本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同学交流和教师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收集到的各种美丽图案

  学生准备 花瓣图案 方格纸 三角尺 直尺 彩笔 圆规 硬纸板 剪刀 图钉 胶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美。(课件出示图案)这是五环旗,由圆这个基本图形组成,再看盘子底部的花纹、摩天轮、铁栅栏、窗花,还有这个以花瓣为基本图形组成的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美在哪儿吗?这么美的图案,艺术家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和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图案本身的美,还能感受到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在其中的应用,激起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欲望,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自主设计做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观察、分析图案。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花瓣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明确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相互交流并汇报。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手中的花瓣图案,在自己的方格纸上动手摆一摆,并提问:图案A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得到花瓣图案的?

  (2)学生讨论、操作,然后请几名学生展示。

  ①图形A连续旋转得到花瓣图案。

  ②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再利用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花瓣图案。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总结的两种方法)

  (3)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方法一 先旋转后对称。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和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二 先旋转后平移。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A向右平移3格,然后向下平移3格;最后将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三 先对称后旋转。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绕点O将图形A和图形B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四 先对称后平移。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将图形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将图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五 先平移后对称。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B;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六 先平移后旋转。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师:在经历了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后,我们发现图案的设计其实很简单,只要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便可以自如运用这些知识制作出美丽的图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2-2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04-06

小数乘小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20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03-31

《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03-28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0-31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09-22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07-12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