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分一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1 16:20: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一分》苏教版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一分》苏教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分一分》苏教版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学生学习的探索性。首先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初步认识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想想做做”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练习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

  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评:在这里,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出示一个问题,而是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融于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生活经验,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愿望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并不远,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评:对于解决问题来说,重要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或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这一层次的设计正是实践了这样一种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分一分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物体如何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从而形成分类的意识和基本方法。其中又适时渗透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 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标记。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 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 柜台物品

  ② 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

  ③ 显示摆放结果

  2. 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 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 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学生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 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 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3. 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平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块逛商店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商店?

  2.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物品是怎样摆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学生会各抒己见,在交流中领悟到分类的必要性。)

  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需要分类摆放,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电脑演示课本分类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

  (2)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整理?

  (3)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想出各种不同的整理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只要合理就行。

  2. 涂颜色(作业纸出示)

  (1)用彩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涂。

  (3)反馈,教师提问:这些动物为什么会飞?

  3. 分水果

  (1)学生独立分水果、蔬菜卡片。

  (2)说一说:把什么分成一类?为什么这样分?

  意图: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找朋友

  我们班里有许多好朋友,你可以找出哪几种分类的标准。

  (1)按所穿衣服的颜色分。

  (2)按穿没穿校服的同学分。

  (3)……(学生可以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谋略的多样化。)

  (4)……

  5. 考大家

  (1)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拿出6张图形卡片,自己动手给卡片分类,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

  (2)小组讨论分类。

  (3)汇报。

  6. 应用

  (1)大家自己动手,请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把桌面上的东西整理一下好吗?

  (2)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7.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8. 课后扩展

  下课了,同学们能不能用分类的方法走出教室?可以怎么走?(按男女生走、分组走、分排走等)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在学习数2、3、4、5、6、7、8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9的分解,为学习9减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班有8名学生,其中轻度智力障碍2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4名,重度智力障碍学生2名。根据学生的智力障碍程度和学习认知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探索过程中了解、学习数9的分解,知道数9有八种不同的分解。

  A组:能通过分一分理解数9的分解,能独立说出9可以分成几和几。

  B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9的分解,能根据图片说出数9可以分成几和几。

  C组:在教师的辅助下,借助学具学习分一分,能跟读9可以分成几和几。

  2.能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习数9的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探索过程中了解、学习数9的分解。

  教学难点

  掌握数9的八种不同的分解。

  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创设情境法、分层教学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贪吃怪图片、糖果、蓝精灵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2和几?6可以分成3和几?7可以分成4和几?8可以分成5和几?8可以分成7和几?

  学生开火车回答老师问题。

  那9可以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分一分。

  二、探索新知、学习9的分解。

  1.教师讲解《贪吃怪来了》的故事,引出在海的那边一共有几只蓝精灵?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营救蓝精灵

  把9只蓝精灵分别摆放在两艘船上,可以怎么分?

  请每位同学说一说你的营救方法,用一句话来说:黄色的船上坐几只,紫色的船上坐几只。

  3.交换蓝精灵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4.谁还有不同的营救方法,XX来说一说,请你帮我摆一摆。

  4.9有几种分法?

  5.齐读9的8种分解。

  三、巩固练习

  1.贴一贴。

  把桌上的9个笑脸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

  2.起航。

  小小船儿开起来,船儿开到这里来,9可以分成1和几?请上船。

  一直开到所有人都上船。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分一分进一步学习了数9的分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9可以分成1和8,9可以分成8和1,9可以分成2和7,9可以分成7和2,9可以分成3和6,9可以分成6和3,9可以分成4和5 ,9可以分成5和4.

  五、布置作业。

  A、B组:写一写数9的分解。

  C组:读一读数9的分解。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1/2

  1.师:鼠妈妈做了四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样份呢?你来帮帮她好吗?如果是两只饼呢,平均分给两只小老鼠,每人分几个?把1个饼平均分给2只小老鼠,每人分多少?

  (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学生用1/2表示。并让学生思考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让学生结合刚才老鼠妈妈分饼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

  (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

  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一涂”,选择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找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师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1/4呢?

  (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

  3.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1/4来表示,那么这样的2份、3份、4份你会用分数表示吗?

  (引导学生写出分数)

  4.课件出示: 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6.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并说说表示什么。

  (三)练习

  (四)课堂小结

  第五章 认识分数 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写一写

  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就是它的5/8……)

  二、活动二:涂一涂

  1.师:同学们,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请拿出水彩笔,根据分数的大小,涂上颜色,开始!

  2.请涂好的学生上前展示,学生评价。

  3.你能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吗?

  三、活动三:说一说

  1.展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一共有()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

  (小组交流、汇报。)

  四、活动四:练一练

  请按所示的分数大小,在图上圈一圈。

  (1)先说说你打算怎么圈。(把7朵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7,5/7就是把5朵花圈起来。)

  (2)独立圈一圈。

  (3)你发现了什么?

  五、活动五:小结

  师:谈谈你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能熟练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分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分数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两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谈话:小红和爸爸刚从果园度假回来。看!这是她亲手摘回的苹果,真是又大又红,香脆可口。小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尝尝鲜。(播放录像)

  思考:她们是怎么分苹果的?每个人分到了几个?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镜头1:桌上有4个苹果,小红和小明正准备平分着吃。

  生:4 ÷ 2 = 2

  镜头2:这时从门外来了两个同学,4个小朋友各拿了一个苹果,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生:4 ÷ 4 = 1

  镜头3:小红刚准备吃,小强蹦蹦跳跳地进来了,小红想了想就把自己手中的苹果平分了一半给小强。)

  (突然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学生列不出算式。但是有几个同学说出:每个人分到了“半个”或“0.5”个。)

  师:怎样列式?

  (有部分同学说道):1÷2

  (有几位同学小生嘀咕)被除数怎么比除数小,答案怎么算?

  师:被除数真的不能比除数小吗?结果怎么表示呢?

  【意图: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利用一段录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凭着生活经验去体会“半个”,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现象,去寻觅数学的存在,感悟数学的魅力,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操作探究,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1、联系生活,理解“一半”。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4÷2=2 和4÷4=1表示什么意思吗?(结合除法的意义说)

  师:那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可不可以用1÷2这个算式表示?(可以)

  2、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师: 每个小朋友分到”一半”, “一半”用什么符号表示,你能设计一下?

  学生发挥了想象,想出了很多表示“一半”的方法:

  (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有关分数知识的背景资料。)

  【意图: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放手让学生用最喜欢的方法,创造性表示“半个”,并体会用1/2表示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3、师:“1/2”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对于分数这个新朋友你都想了解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选择并板书:分数意义、读法、写法。)

  【意图:在强调“平均分”的同时不能忽略“分数”所具备的“数”的属性。要让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体会人类在研究数时,常常会研究它的含义、大小比较及运算等属性。】

  4、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

  (1)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折出一张纸的1/2?(拿出学具,让学生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并相互交流)

  (2)学生的折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师巡视并指出:虽然几种折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5、学习1/2的读法和写法

  (1)看书质疑

  师:请大家仔细看这个1/2,共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名称,到底叫什么呢?答案就在课本54页,我相信请大家一定能够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自己看书质疑,教师巡视。)

  【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会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看书,去研究,真正做一回知识的发现者。】

  (2)师: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这根横线叫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就相当于除法的什么?

  师:分数线下面的2叫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相当于除法的什么?

  分数线上面的1呢?那1/2的意义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比较完整地说一说吗?

  生1;二分之一就是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生2;二分之一就是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这个“它”指的是谁?

  生2:是这张纸。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说不完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多引导,多让几个孩子说说)

  【意图: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模型的作用。利用数形结合为学生理解二分之一提供直观的帮助,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二分之一合起来是1个整体,就是“1” 。】

  (2)分数读法、写法的特别指导。

  (读法指导:针对部分学生出现先读分子的情况,教师做特别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说是先有妈妈,还是先有儿子?

  生:当然是先有妈妈。

  师:那我们读分数的时候应该先读什么?再读什么(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法指导:针对部分学生出现分母和分子倒置的错误,教师做特别指导。)

  师:孩子们,从我们哇哇落地,妈妈就一直抱着、背着我们,(强调分母写在分数线的下面)直到我们学会走路,多不容易呀!我们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意图:在我们大人的眼里,分数的读和写非常简单,其实不然,学生出错是经常的事。教师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指导学生读分数和写分数,远比严谨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动手操作,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1、谈话:我们找了这么多的二分之一,怎样才能得到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根彩带平均分成4段,其中的一段就是这根彩带的四分之一。

  生: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

  (学生汇报时,不仅出现了很多种方法,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思考:四分之几的意义?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教师巡视,并集体交流。

  (1)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2)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也就是( )个( )。

  (3)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也就是( )个( )。

  (4)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四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也就是( )个( )。

  【意图:在理解二分之一的基础上理解四分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水到渠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去感悟,理解,再加上课件的直观演示,效果明显。】

  四: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1)请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

  (2)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 ) ( ) ( )

  【意图:对学习的分数概念进行巩固,在巩固中有适度的拓展,让学生表示出五分之零和五分之五,可能对分数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此外这道练习能让学生体会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2、判断。

  (1)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用六分之一表示对不对?为什么?

  (2)你觉得判断这种题目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小结解题步骤:看是否是平均分,共平均分成了几份,取了其中的几份。)

  【意图:这道题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加强巩固分数的概念,对中下学生的学习有较大帮助。】

  3、从有趣的魔术中,创造神奇的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下面我们就来玩个小魔术,看谁能从这两张方格纸中找到新的、更多的分数朋友?(如图1和图2)

  (指导学生可以将两张方格纸重叠)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自认为本节课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为发展而教”是课堂中最大的“亮点”:

  一、巧选素材,引领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培养,提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在本节课中,我在数学选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下了功夫。课始我巧妙选取“分苹果”这一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资源,鼓励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情况,初步理解“一半”,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教学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时,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形象生动地进行指导,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几乎为零。学生们都感到数学不再陌生,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创设机会,鼓励学生探索数学。

  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第一次操作是让学生说明什么是一半。第二次操作是让学生折纸表示出1/2。第三次操作是让学生尝试用学具表示1/4。在教学中学生以具体实物为依托,借助对1/2的理解,自主迁移到对1/4的学习,通过几次的操作,学生思维越来越清晰,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我屏弃了传统教学反复机械的方法,在练习中更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如第一题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二题重视指导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条件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能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知识结构更丰富、全面。

  三、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自己创造二分之一的写法等。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自己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倾听学生发言,赞美学生创造,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活动

  (课件出示)八字下面藏把刀。(打一字)

  出示课题:分一分

  活动二:分东西。

  1、4个苹果和2瓶水,要分给两个小朋友,要怎样分才能让两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和水一样多?用数字几表示?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可是只有一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

  出示“一半”。

  活动三:创设表示一半的符号

  1、你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一半呢?试着在本子上画一画或写一写。

  (学生创设一半)

  2、汇报交流

  活动四:认识1/2

  1、师:老师是这样表示一半的。(板书:1/2)

  2、介绍1/2。

  活动五:涂一涂(涂出1/2)

  1、师:那你能涂出下面图形的1/2吗?

  (课件出示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3、师小结: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饼,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的一半。

  活动六:认识其它分数

  1、让学生说说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2、动手试一试。

  3、表示出你喜欢的分数。

  4,展示学生的作品。

  活动七:认识分数

  1、概括什么叫分数。

  2、自学课本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交流。

  活动八:生活中的分数

  1、(出示几个国家的国旗)

  师:这是老师收集到的几个国家的国旗,它们能让你想到了哪些分数?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汇报交流

  活动九:课堂总结

  活动十:拓展提升:

  一个三角形,它是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那原来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拼一拼。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实践操作,将已有知识经验转化为抽象的概念,又将抽象概念还原到图形中。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结合实际动手操作,能认识并读写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比较准确的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课堂练习本,彩色笔,学习单,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一、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1、激趣导入,引出一半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游戏叫做“动手不动口”,问题的答案是几就拍几下手。

  师:现在只有一个月饼了,还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个月饼呢?

  师:你可以怎么表示(一半、半个、0.5……)?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已有经验不足以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2、借助形象,认识二分之一

  师:老师带了一块大月饼,你们准备怎样把它平均分给两位同学?

  师:(指着一半)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一半,另外一份也是月饼的一半。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直观图形的好处,不仅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还促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重要性,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3.认识分数,揭示课题

  师:每人分得的半个月饼,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师:你们看老师写这个数你认识吗?

  师:那你们知道1/2是什么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出“一半”,以画促思,学生结合“分饼图”理解分数1/2,化抽象概念为直观,在图形中体会概念并且获得思想。】

  二、探究新知,认识分数本质

  1、活动一:涂出1/2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拿出桌上的学习单和你们的彩色笔,分别找出这些图形的1/2,并涂上颜色。(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学习单拿到展示台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涂一涂、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含义,从具体的物体到抽象的概念,学生不仅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也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图解题的快乐。】

  2、活动二:创造分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1/2这个分数,其实还有很多分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纸,折一折,再用彩笔涂一涂你想表示的部分。边“创作”边思考……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不仅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还明白了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1/2后,进一步利用图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引出更多的分数。学生在创造分数时,巧妙地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不但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是做到了心中有数见图,思维得以拓展。】

  3、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师: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孩子们,知道吗?欧洲使用这样的表示方式,要比我们中国晚了1400年呢!古代人的聪明才智真让我佩服。

  三、应用与提升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请看大屏幕:

  第1关:说一说,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第2关:关于分数的联想。如:法国国旗,你能联想到哪个分数?

  第3关:调皮的喜羊羊把两根尺子的一部分遮起来,请你们猜一猜,哪根尺子长?

  【设计意图:练习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想分数”则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习引向深入。】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朋友,最后我们玩个游戏来结束今天的课,游戏名称叫做“倒数3、2、1”

  游戏规则:

  3:说说当天学习的3个知识点。

  2:回顾前一天学习的2个知识点。

  1:预测未来将要学习的1个知识点。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

  2.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

  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

  2.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

  3.自由发言,交流体验。

  4.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体会分类的思想。

  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分类摆放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一般不会从分类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更不会用明确的标准去分类,因此,多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认识到分类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的。

  PPT 课件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明确学习内容,认定学习目标。

  二、小组交流。(10分钟左右)

  1.导学单:

  (1)商品是如何摆放的?

  (2)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观察到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

  商店里把同一类商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

  2.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思考一下:这样连线的理由?

  三、基本练习(20分钟左右)

  1.在水里生活的有:鱼、青蛙、海豚、蟹和虾。

  2.动手操作:按要求涂色。

  学生明确图上画的这些物体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在陆地行驶,一类是在水中行驶,一类是在空中飞行的。)

  3.颜色或者形状。(分类法)

  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4.小组活动

  1、先整理自己的书包。

  2、相互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3、小组长汇总一下方法,展示交流。

  四、课堂作业(8分钟左右)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必做题:《补充练习》P3第1~3题。

  选做题:

  1、完成拓展题。

  2、找规律填数:

  (1)1、3、( )、( )、9。

  (2)2、( )、6、8、( )。

  →举例

  1.(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 谈话:“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

  2.揭示课题。

  →点拨

  1.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分别放在两个柜上。

  2.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球,积木,玩具娃娃分别放下面;

  3.在书中,童话、数学故事、科学天地书是分开放的。

  →点拨。分类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标准,比如,用途,特点,我们给物体分类的时候需要按照这种标准去分。

  交流

  第1题:

  点拨:11个动物分成几类?是按什么分的?

  第2题:

  →点拨:这样涂色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导学要点:

  分类的方法按照交通工具特点,分为天空、陆地和海洋的交通工具。

  第3题:问学生你准备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

  点拨:可以按照形状和颜色分类。茶杯。

  第4题:

  教师巡视时候可以帮忙整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的必要,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整理;

  2、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

  标准不同,分类的组别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杂乱的图片和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引入课题:分一分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我用圆片和三角形替换教材上的铅笔,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操作,教师更容易展示。)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55页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

  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实践应用

  1、请得到教师奖励的小朋友上讲台,先把得到奖励的小朋友分成两组,然后老师加入得奖的学生队伍,再把讲台上的人分成两组。(我把书上的5题和思考题组合并改编成这道实践操作题,一是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资源—奖品再次得到利用,二是学生在形象的实践活动中,会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

  2、整理书包。

  五、总结:你在这节课中愉快吗?你收获了些什么?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理解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

  水彩笔、正方形纸、吹塑板、苹果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你们的学习小伙伴淘气和笑笑带来了什么?(将4个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这些苹果,你们愿意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吧!

  板书课题:分一分(一)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分苹果,感知平均分

  师:同学们要把4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两人,需要怎么分,可以使两人都满意?(学生可能回答分得同样多或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几个?(师拿去两个苹果图片)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几个?(师拿去一个苹果图片)学生可能会说每人得到半个苹果或苹果的一半。

  教师随意将一个苹果图片剪成两半,问:“一半”是这样分吗?学生会不同意老师的分法,教师再正确示范:将苹果图片剪成相等的两份。(将剪下来的苹果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平均分”)

  2. 涂一涂 认识体会二分之一

  师:这样平均分后淘气和笑笑每人会得到苹果的一半。在平时我们经常会分东西,也经常会用到一半,可以说一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看!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你能用水彩笔表示出它的一半吗?(发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

  师:谁想把你涂的美丽图形的一半展示给大家,快来粘到黑板上吧!(学生展示 板贴图形)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引导总结出:这些图形都平均分成了二份,涂上了一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半)

  讨论:一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法,同学们能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一半”,现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板书)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并讲解写法:用一条直线表示平均分,这条直线叫分数线,分成的二份写在分数线的下面,叫做分母,得到的一份写在分数线的上面,叫做分子,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再提问学生一遍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它(指着黑板上的第一个图形说)的意思是把一个(如果第一个是长方形)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这个图形所表示的意义呢??找1-2个同学来说。然后再指第二个图形让学生来说,也同样找1-2个学生来说,然后让同桌着看着黑板上的图形来说一说1/2的意义。

  3.折一折 认识四分之一 几分之几

  师:笑笑想约同学们做折纸涂色游戏,你们喜欢吗?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折出1/4,然后涂上颜色

  (1) 学生活动折纸

  (2) 汇报用多种方法折

  (3) 师:同学们折法这么多,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展示多种折法表示1/4,再次强调平均分)

  (4)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几分之几

  (5) 4/4怎么涂?(阐述: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4份,就是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

  师:通过刚才的折一折我们认识了1/4、2/4、3/4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分数?能不能说完,看来分数真是无穷无尽的啊!我们来说说这几个分数(课件出 示54页“说一说”)

  (三)拓展练习 新知巩固

  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中,分数也是一个大家族,你们学会了吗?我们来比赛看看哪组同学学的最好。

  1.课件出示55页3题 (当老师出示题目后,给你三秒钟思考,在老师说停时,请举起你手中的对错牌来回答,全对的小组将赢得一面小旗。)

  2.进入第二题(55页1题 4题)

  这一轮要求:每组自由选择分值,答对了赢得相应的小旗数。答错了扣除一面相应的小旗数。准备:开始!

  比赛结束,评选优胜组,奖励苹果

  四、回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老师特别高兴,因为我和同学们一起又认识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它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有好多分数朋友,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平均分

  1 ......................分子

  — ...................分数线

  2 .......................分母

  读作:二分之一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这种认识是和“平均分”经验分不开的。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之前,一些简单的分数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之中。只是他们没有想过如何写分数,分数表示什么。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事实---分苹果出发,安排了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目的使学生在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好基础。研读教材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主旨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表示简单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意义,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学习纸各一张、尺子、彩笔等;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语:八字下面藏把刀。

  揭示谜底:分

  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想到:分东西、一分钱、一分钟、分米、平均分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分字联想到分东西,自然导入课题。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认识分数

  活动一:分苹果

  (1)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平均每人分()个。4个?2个呢?

  怎么分?算式怎么表示?

  (2)1个呢?

  (3)演示随意分,产生矛盾。

  (4)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怎样表示半个或一半?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认识

  活动二:把1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怎样来分?

  (1)追问:为什么要对折?

  (2)提问:涂得部分是这张正方形卡纸的多少?

  (3)小结。

  3、认识几分之一。

  活动三:认识了二分之一,其他的分数怎么表示出来?

  (1)怎么表示?

  (2)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小结。

  (1)学生看图叙述图意。列算式表示。

  (2)发现问题,思考:怎么表示?如何来分?

  (3)体验随意分的不公平,讨论碰撞:如何平均?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预设:文字、画图、小数0.5、算式、分数等等。

  齐读课题。

  (1)尝试动手,折一折。

  (2)涂一涂、画一画。

  (3)交流:把这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涂色部分就是这张卡的1/2。一半也可以用1/2来表示。

  (1)同桌交流。

  (2)动手实践,方法分享:

  预设:把1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把1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由于苹果总量的变化,引起每人得到苹果的个数变化,自然引出分数。

  追问“为什对折?”,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4、认识几分之几

  活动四:创造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并涂色表示。

  5.体会“分一分”

  (1)把一根棒棒糖都可以怎么平均分?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折、涂,

  尝试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预设:

  (1)交流:把一根棒棒糖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

  (2)碰撞、发现:

  预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能还发现:同样长的棒棒糖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少。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经历动手涂色→思考分数→尝试自己写出分数。

  (1)演示分数的产生。

  (2)分子、分母、横线分别表示什么?

  (3)谁会读这个分数?

  (4)谁会写分数?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认识分数的分子、分母以及表示的意义。

  (3)读出分数,

  (4)书空分数。数形结合,理解分子、分母、分数线各表示什么?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联系实际你能说一个在生活中见过或用过的分数吗?预设:一块饼吃了三分之一等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发散思维

  1、课本“练一练”习题。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说说理由

  3、想一想:

  兔子送萝卜。请问:它们拿走的一样多吗?

  4、走进生活中的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充分说明理由。

  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用语言完整地说出来。练就学生是否了解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归纳小结布置

  作业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

  课后作业:

  课本68页涂一涂。69页习题填在书上。从生活情境中找出它的数学价值,并应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分数的作用。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现在进行抢答比赛,但回答问题时不用嘴而用时用你的身体语言来表示答案?动脑思考,看谁先想出来。

  1、课件出示: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个)(有的学生拍两下手、伸出两个手指、跺两次脚......)

  2、课件出示: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1个)

  3、课件出示: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生有的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中间不发出声音,有的作刀切的样子,有的用手指作出“+”的样子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有的急于举手想发表意见。)

  4、师:拍手或其他身体语言能表示出结果吗?(不行)为什么呢?(每人只分到半个)

  师:拍手无法表示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半个苹果吗?请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5、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创作,交流,在全班展示交流想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2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把绳子对折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设计意图:教师用游戏来开课,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用身体语言来表示结果,能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数是不能用整数或小数来表示的,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自己设计表示“半个”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1/2,感受分数的意义。

  (1)初步认识二分之一的意义。

  师:这一半苹果可以用它(师指着1/2)来表示,你知道怎么读么?(二分之一)一半可以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1/2)

  师:老师把这个苹果这样分(课件演示分成一大份,一小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表示吗?为什么?

  生:它不是一半,因为没有平均分。

  (2)、感受1/2

  师:(总结)这一半苹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示。其实啊,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看书中67页的“涂一涂”中给了哪些图?(课件出示)

  师: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师:对,刚刚我们说过“一半”就是1/2,对呀,可这一半怎么找啊?

  生:看树叶,中间有一条线,涂其中的一半就可以了!

  师:树叶可以,那没有线的怎么办?

  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你都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节课遇到的新问题啦,真让我佩服。那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图形的(生:对称轴),它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生:两份),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是吗?(生:对)那开始吧!

  (A)、涂一涂。

  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B)、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2、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1)认识几分之几。

  (A)正方形折出1/4(小组合作学习)

  师:我们找到了这个分数,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比如1/4,你能用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找出1/4吗?

  (学生活动,师巡视,并把学生找出的1/4贴在黑板上,并贴出三种1/4的折法)

  师指名学生说说找到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师课件演示三种1/4的表示方法。

  师:涂色部分不一样,都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生讨论后汇报: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B)圆形折出3/8。

  演示折纸方法后,引导学生观察能得到哪些分数并涂一涂。

  师总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C)长方形折出4/5。师:你能利用长方形纸折出4/5吗?还能折出几分之几。

  生自由活动,再汇报。

  (2)说分数。

  师:如果不用折纸,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如果取了6份,就用6/8表示。

  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6组,其中的4组,就用4/6表示。

  (3)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分数?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找一找、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

  生:平均分。

  师:对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

  像1/2,1/4,3/8,......都是今天学习的——分数。(板书:像1/2,1/4,3/8......都是分数)

  师:仔细看老师写了一个分数。(板书:3/4)仔细看一看,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仔细看一下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师:在写分数时,我们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这个数读作:四分之三。(板书:四分之三)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比如:一周有7天,1天就是一周的1/7,你能联系生活,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68页中间图。

  (1)这四个图能表示哪些分数?

  (2)4/4的含义是什么?

  2、知识拓展。

  师: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因为淘气吃了1/2块饼,笑笑也吃了1/2块饼,所以说明笑笑和淘气吃的一样多。

  3、了解分数的历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课程开始我们同学动脑创造出许多方法来表示一半,在众多的方法中多没有1/2这种表示形式最简单,同学们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就了解了分数,其实分数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课件出示分数产生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请互相说一说。

  师: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数,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分数。

【《分一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分一分》教学设计04-02

《分一分与除法》的课程教学设计03-29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02-08

一分钟教学设计01-05

《一分钟》教学设计01-02

一分钟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02-22

北师大版数学《分一分》教学设计04-19

《一分钟》的教学设计模板01-20

课文一分钟教学设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