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1-03-17 18:10:13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有关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有关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论文 分期偿还的偿付形式,具有潜在的流动性。这一理论仍没有放弃商业银行理论和转换理论,只是包括了更为广泛的资产组合。根据这一理论,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逐渐成为其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

  负债管理理论最古老的是“银行券理论”,紧随其后的是“存款理论”。传统的存款理论主要是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出发,根据所吸收的存款状况来安排商业银行的贷款等资产业务,保持资产较高的流动性,防止出现挤兑现象,传统的存款理论是在牺牲商业银行资产盈利性的前提下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进入20世纪60年代,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和资金流动性的矛盾突出,于是出现了负债管理理论。其中对零售负债管理影响较大的是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这些理论找到一种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新方法,提高了商业银行竞争力。

  购买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主动负债、主动购买外界资金等手段实现。销售理论立足点是服务,提倡创造金融产品,为更多的客户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都是从盈利性出发,建议主动从同业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市场以及财政机构借入资金,满足商业银行追求最大限度盈利的要求;通过推销金融产品,扩大零售银行业务资金来源,保证流动性,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超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银行提供货币只是达到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它不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而且有广泛的同时兼得的目标。银行在购买证券或发放贷款以提供货币的同时,积极开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信息分析、管理顾问、电脑服务以及委托代理等多方面配套业务。使银行业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现阶段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零售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理论和零售银行业务创新的相关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涉及通过有效方法和手段对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零售银行业务风险进行分析、防范和控制。金融创新相关的理论中凯恩的规避金融创新理论、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以及诺斯等制度学派理论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

  综上所述,从真实票据理论到转换能力理论使零售银行业务不断发展;预期收入理论的出现促进了零售资产业务的产生;负债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零售银行负债业务的变革;超货币供给理论的出现为零售中间业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零售银行业务改革发展的现阶段理论和早期理论以网络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风水岭。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带来的货币流动速度的加快、投机手段的更加高明,使银行风险增加。为了降低风险,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商业银行盈利性下降。商业银行必定进行金融创新来降低风险、规避监管、提高盈利。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快速的信息传递速度使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趋同,无差异性使盈利性降低。商业银行必须在对产品不断创新的同时,寻求品牌、服务等非直接盈利的手段,以深入人心、发展和稳定客户,这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有关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早期理论和现阶段理论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研究,并且都是以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原则为基础。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1. 国外研究概括

  零售银行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是80年代前后才逐步兴起的。于蓉在其《零售银行业的产生及国内银行的发展思路》一文中写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1)商业银行批发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战后西方各国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减少,同时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发展使批发业务份额大幅下降,商业银行不得不另谋出路。

  (2)零售金融市场需求增加。中产阶级及富有阶层的壮大使得对金融中介的服务需求增加与复杂化。

  (3)西方国家70年代以来的金融改革为零售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西方国家以“自由”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使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使商业银行在金融工具和银行业务上不断创新,开始提供诸如证券、保险等其他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比重与日俱增,逐渐成为许多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来源。如1994年花旗银行34亿美元的总收入中,消费者业务就占18亿美元。对如此稳定而回报丰厚的市场,各家银行都显示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推动了90年代后零售金融业务日新月异的变化。刊登在《银行与经济》上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趋势及竞争策略》一文中认为这些新变化主要有:

  (1)业务模式由分支机构转向以电子化为主的多渠道服务方式。许多顾客,尤其是那些有钱而没有时间的人特别需要及时而便捷的个性化服务,而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广泛运用使之成为可能。银行不再坐等顾客上门,而是通过分支机构、电话银行、ATM机、网上银行及信用卡业务等多种渠道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

  (2)“客户中心型”经营理念使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私人业务部门纷纷成立。私人业务部门的成立改变了传统银行对私人的各种服务不能在一个部门办理,信息无法沟通,客户无法共享的局面,而是将以往分散的对私人的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与信托业务集中在一个部门办理,于是可以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业务重点有资产业务转向中间业务。90年代以来,个人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等消费信贷需求基本满足,与此同时,股市、外汇市场、保险业务、基金的兴起与高利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由于市场的高风险及人们缺乏专业知识,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发展的契机。针对市场的需求,中间业务从单纯的代理收付扩大为包括结算、担保、投资管理、个人理财、咨询等广泛内容。

  (4)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和个性化。面对同业竞争的加剧,证券、保险、基金的挑战,商业银行需要以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个性化吸引客户,银行开始提供顾客真正需要的服务,商业银行转向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店”。(责任编辑:1011)

  《国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经验》中总结出纵观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经验:(1)从思想上重视零售业务发展,并视其为利润中心,出现零售业务主导型银行。如花旗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域是零售业务和国际业务,零售业务占其盈利的七成;在对零售业务的管理上,花旗银行对消费信贷产品的利润目标实施全程动态监控。(2)注重零售业务的商业银行通常有众多的分支机构作为产品推销渠道,并且能根据目标市场设置分支机构。同时,在分支机构众多的情况下,在分行和总行之间, 又设立了区域性分行以便于协调和监督。(3)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网点设计,如将营业场所中更大的空间留给顾客,实现与客户面对面做业务,增加基层银行中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的员工。(4)在为客户服务上,重视客户信息档案的建立,倡导度身定做、分层次服务,着力构建本行的基本客户群和优质客户群,并按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开展区别服务,提供差别优惠。(5)在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方面有一套完善的营销策略,而且营销手段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郑璇在《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外对比及启示》中指出国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未来将把经营重点从资产业务转向中间业务,以拓展非利息收入;金融产品日趋丰富,银行、证券、保险业走向混业加入WTO以后,按照承诺,我国逐步放宽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地域和业务范围,到2006年底,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283家营业性机构,27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20家中资银行。2006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和地区限制。开放度的加深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外资银行凭借其在跨国经营管理机制上的优势、细致的客户关系管理、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完善的培训机制以及在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如火如荼的开展业务,取得了很大的收益。外资银行在有力促进中资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对中资银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与挑战。

  而中资银行虽然相继进行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和内部机制改革、酝酿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中资银行近几年的盈利能力已大幅提升,但是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外资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率为0.7%,而中资银行即使是已经上市的优质银行其平均不良资产率也将近4%,资产质量总体上不如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普遍盈利结构单一,业务活动局限在相当狭小的范围内。

  面对国内银行不佳的盈利能力,应当研究世界各大银行的盈利状况,借鉴其先进经验,以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美国银行业为例,单位资产盈利率最高的商业银行不是资产规模最大的花旗集团,也不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摩根大通,而是采取“立足国内,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战略的美国银行。考察其他大银行,发现像花旗集团、汇丰控股、标准渣打、富国银行等大型银行都在努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并且这些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总收入的贡献率都在60%以上。

  因此,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作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根据我国现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财富不断增加,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个性化,国内银行近些年的发展使经营观念、方式等有了很大改进这些情况,再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和我国具体国情来看,立足国内、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战略恰恰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能为其带来巨大的盈利,同时零售银行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商业银行不能很好的体现零售银行业务的盈利能力。故本文旨在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零售银行业外的发展提出一些有效的、具体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策,从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难得局面,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要求:字数不少于4000,文献不少于10篇部)

  (一) 零售银行业务的理论基础

  1. 零售银行业务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是相对于批发银行业务而言的,通常将面向大型工商企业和机构,单笔数额巨大的银行业务称为批发银行业务,而零售银行业务则主要面向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零售银行业务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广泛,它涉及到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各个领域。从资产业务来看,有消费信贷——包括汽车贷款、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信用卡融资和透支等;从负债业务来看,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信用卡存款、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从中间业务来看主要有个人汇兑结算、个人信托、个人租赁、个人保管箱、个人票据托收、代理支付、个人咨询及理财业务、个人外汇买卖及外币兑换等业务。(责任编辑:1011)

  零售银行业务的主要特征有:客户对象主要是个人客户;交易零星分散;交易金额较小。“以客户为中心”是零售银行业务最主要的经营理念。零售银行业务注重集约化经营,通常在总部集中产品开发和制定经营策略,突出经营网点的营销和门市作用。零售客户财富、职业、理财习惯差异大,零售业务及产品需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新产品很容易模仿,优势时间短,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才有竞争力。

  2. 零售银行业务的理论发展

  宋君丽的《零售银行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一文中详细研究了零售银行业务的理论发展,涉及“零售银行业务”的理论可以上溯至18世纪英格兰商业银行所遵循的确定银行资金分配方向的理论,即“商业贷款理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真实票据论”、“转换能力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等到“超货币购买理论” ,零售银行的理论基础得以逐步确立。

  真实票据理论又称为商业贷款理论,源于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在17世纪英国银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里贷款主要是指存货贷款或流动资本贷款。该理论认为:在银行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又被称为自偿性贷款理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时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而存款的决定是外在的,因此,业务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不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贷款。这一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强调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盈利性相应受到一定损失。

  转换能力理论由美国人莫尔顿1918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文中提出。这一理论基于人们对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有了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商业银行资产不一定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可将其相当一部分分布在需要款项时可立即出售的证券资产上,从而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范围,使商业银行在保证了一定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盈利。在资产可转换理论的鼓励以及当时社会条件的配合下,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的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比重迅速增加。

  预期收入理论是1949年美国金融学家在《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归根到底是以未来收入为基础的,并与其收入的大小成正相关。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应把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作为衡量其贷款偿还能力的标志,并以此来重新协调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由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受贷款到期日分布的影响,因此,银行可以发放长期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和消费贷款,这些贷款采取了摊销或经营,金融机构之间盛行收购、合并、组成策略联盟等,商业银行有转向“金融超市”的趋势;服务方式将从分支机构转向电话、电子化,注重运用信息技术。

  2. 国内研究概况

  对于我国零售银行业务的现状,冯晶在《浅谈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提到我国零售金融服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摆脱了短缺状态,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尽管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速度较快,目前零售银行业务占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比重却非常低。以国内零售银行业务竞争优势较明显的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2005年零售银行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为188亿元,仅占营业利润的35%,而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收入结构中,零售银行业务的利润贡献率通常都在50%以上。

  零售负债业务长期稳定增长。随着商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自身的利益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零售银行业务在吸收家庭储蓄、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长期以来,零售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利润增长点的地位正日益凸现,但大多数的银行仍旧把零售银行业务中吸收存款放在首要地位。

  现阶段我国零售银行资产业务主要以消费信贷为主,消费信贷是由商业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资金,用以满足消费需求的一种信贷方式。在我国扩大内需以促进消费的'方针指导下,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货币信贷政策,消费信贷的政策效果明显、规模增长迅猛,但基数和比重仍然很低,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国零售中间业务刚刚起步、发展潜力较大、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但比重低,盈利能力差,品种数量少,以代理服务、咨询服务为主。在我国,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业的垄断地位,导致其在经营观念上没有准确定位,多将中间业务视为表内业务的一种附属业务。目前我国零售银行中间业务以及发展到数百个品种,但其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业务的非商品化:产品开发的初衷,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作为吸收存款、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变成了免费的附加服务。由于营销乏力,使中间业务尚未全面地渗透到社会公众生活中去,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减少了银行收入,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造成了中间业务收益对银行利润贡献率低的局面。(责任编辑:101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之重视不够,以及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零售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加之我国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其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些限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差、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盈利能力低、专业经验少和素质差等问题的存在。我国零售银行中间业务构成也比较简单,只有手续费收入、汇兑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零售中间业务基本处于自发盲目、单项开发和分散管理的发展状态。商业银行虽然也相继推出了许多新的零售中间业务品种,但从整体看,仍以传统的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业务为主,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品种较少,金融衍生类工具则基本还是空白。在已经开展的零售中间业务品种中,代理类中间业务占据主要内容。由于目前国内银行业分业政策的限制,银行不能代替客户理财,只能提供咨询服务。随着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已经设置了客户经理,为有大额资金的客户提供专门的服务,给与转账、贷款等便利,逐步将其发展为代客理财。

  所以,闫晓娴在《求解中国零售银行困局》中明确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零售银行业务有了较快发展,但面对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银行业务要有突破性发展仍受体制、人才、理念三大因素的制约。首先,在零售银行业务营销体制上,还没有将营销职能摆在商业银行工作的突出位置上来,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管理与经营缺乏相应的奖罚措施,岗位细化程度不够,造成产品创新机制不强,业务拓展空间局限。其次,在零售银行业务经营理念上缺乏创新意识,零售业务定位与当地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结合不密切,缺乏因地因时创新零售银行业务产品的理念,客观上照抄照搬的现象较普遍,拿来主义根深蒂固,零售业务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同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金融创新始终受是否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的制约而裹足不前。第三,商业银行从事零售业务的整体队伍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人才培养落后于技术进步,使零售业务的发展受人才短缺的制约。

  (三) 小结

  结合以上文献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时可以借鉴国外发展良好的商业银行的经验,如进行精细的客户信息和客户资源管理,对营销渠道及时更新,进行符合顾客需要的金融产品创新,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智能化的风险管理等方面论述较深入全面,为我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循之路,但是文献中对于如何切实改进实质性的业务和服务等一些不利于零售业务发展的情况,如何从根本观念上重视零售银行业务,而不只是把零售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传统业务的方面论述仍较少。

  三、参考文献

  [1] 于蓉.零售银行业的产生及国内银行的发展思路.城市金融论坛,2000,5(06): 41-44

  [2] 宋君丽.零售银行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1):88-89

  [3] 冯晶.浅谈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商业经济,2008,(2):76-77,82

  [4] 王广宇.我国零售银行业面临的冲击与改进战略.金融论坛,2003,8(10):27-31

  [5] 闫晓娴.求解中国零售银行困局.理财,2007,(08):23-24

  [6] 江贤辉,张旗.浅析我国零售银行发展基础.商场现代化,2008,(2):367-368

  [7] 谢治春,罗东华.国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经验.商场现代化,2004,(01):52-53,62

  [8] 郑璇.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对比及启示.海南金融,2006,(10):42-44

  [9] 李卫卿,叶晴,李慧霞.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趋势及竞争策略.银行与经济,2003,(12):30-31

  [10] 赵萍.中国零售银行的业务扩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8):21-24

  [11] 罗志松.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前景分析.上海金融,2003,(05):56-57

  [12] 第米瑞斯 N.考若法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3] 休克罗克斯福德,弗克兰艾布拉姆森,亚历克斯亚伯朗诺斯基.零售银行做强法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有关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金融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5-11

理工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1-10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指南12-26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03-31

文科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01-06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01-06

数码艺术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9-30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06-27

设计计划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