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两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修复前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颌骨缺损赝复体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门诊24例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患者,实验组12例,修复前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照组12例,未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调查患者修复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赝复体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第3个月和第1个月满意度相比,固位、语音、舒适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3个月的咀嚼较第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舒适性、咀嚼、语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修复前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

  关键词:颌骨缺损;赝复体;心理干预;满意度;

  颌骨缺损患者是由于颌骨肿瘤手术切除后,外伤等因素所造成的缺损。这种缺损不仅使患者咀嚼、语言、吞咽等口腔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障碍,面部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形,而且给患者带来心理上莫大的痛苦[1]。因此,尽早进行修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赝复体修复可以改善患者主要的口腔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1世纪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理论、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颌骨缺损赝复体满意度不仅与患者口腔条件及医生、技师的制作技术有关,而且还与患者心理因素、医患间的沟通和配合有关。我们通过对24例赝复体修复患者作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4例上颌骨缺损患者,男性13例,女性11例,60岁以下10例, 60岁以上14例。双侧上颌骨缺失2例,一侧上颌骨缺损22例(Ⅱ类1/4上颌骨缺损8例,Ⅴ类一侧上颌骨缺损14例)。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有回答问卷的能力,愿意合作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例,修复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对照组12例,修复后常规医嘱。

  1.2方法 采用曾剑玉等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定量评价患者使用赝复体效果及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满意度,包括(1)美观程度(2)咀嚼功能(3)固位(4)语音(5)舒适性,量表采用1-5分制,各单项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

  1.3心理干预措施

  1.3.1 在治疗开始前,通过交谈,了解患者修复的具体要求及对修复体的期望值,同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口腔条件,对其做出全面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健康教育。

  1.3.2正确地解释已拟定的治疗方案,修复体的设计,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对口腔医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调动患者积极的主观因素,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1.3.3 通过图片,示教模型向患者示范讲解赝复体的原理及修复过程中取模指导。由于患者术后瘢痕挛缩,张口受限;对印模材料敏感度感高;对其气味难以接受等因素,导致取模成为患者最痛苦,医生操作最艰难的一个环节。因而在取印模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配合要点,从而提高医生的取模准确性,减少患者的痛苦感。

  1.3.4修复体戴入后,要指导患者对赝复体的使用和保养,同时进行饮食指导,并鼓励患者用正确的方法加强练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 检验。

  2 结果

  2.1 第3个月和第1个月满意度比较:两组的固位、语音、舒适性均有所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咀嚼3个月的满意度较第1个月有显著性提高(P<0.05),见表1.

  表1 赝复体第1个月和第3个月满意度(`X±S) 因素实验组P值对照组P值1月 3月1月 3月美观 4.09±0.11 4.12±0.11 >0.05 4.08±0.12 4.09±0.11 >0.05

  语音 4.18±0.09 4.43±0.12 <0.05 3.75±0.10 4.18±0.12 <0.05

  咀嚼 3.81±0.08 4.13±0.09 <0.05 3.58±0.08 3.72±0.10 >0.05

  固位 3.69±0.12 4.06±0.12 <0.05 3.66±0.12 4.02±0.08 <0.05

  舒适性 3.91±0.11 4.26±0.07 <0.05 3.53±0.11 3.77±0.11 <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舒适性、咀嚼、语音均有所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美观和固位无显著性改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赝复体的满意度(`X±S)因素1月P值3月P值实验组 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美观 4.09±0.11 4.12±0.11 >0.05 4.08±0.12 4.09±0.11 >0.05

  语音 4.18±0.09 4.43±0.12 <0.05 3.75±0.10 4.18±0.12 <0.05

  咀嚼 3.81±0.08 4.13±0.09 <0.05 3.58±0.08 3.72±0.10 >0.05

  固位 3.69±0.12 4.06±0.12 <0.05 3.66±0.12 4.02±0.08 <0.05

  舒适性 3.91±0.11 4.26±0.07 <0.05 3.53±0.11 3.77±0.11 <0.05 3讨论

  颌骨缺损赝复体满意度作为患者的主观观评价受到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包括修复体的质量、口腔解剖条例、医患关系、对修复体的态度、人格心理、社会经济因素等.颌骨缺损后对患者诸多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如咀嚼功能丧失,影响面容,影响发音,进而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2] ,所以患者对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要求较为迫切。而颌骨缺损赝复体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如:(1)颌骨缺损的赝复体往往大而重,它是靠基托与组织面紧密贴合产生的吸附力,大气压力固位的。所以修复体固位力就差。(2)由于缺损区较大,支持组织较少,修复体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下沉现象,其翘动性和摆动性也较大,所以咀嚼时稳定性也差 。(3)赝复体体积较大,异物感强,易造成说话不清楚,唾液多,恶心,发音不准等现象。以上不利因素将影响患者的使用效果,即满意度降低,尤其是初戴赝复体的患者。修复体的满意度可以作为衡量口腔修复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提高修复体的满意度,是口腔修复科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以往修复工作者对赝复体修复的设计和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提高修复质量,很少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对修复体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临床医护工作者在注重修复功能改善的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使患者积极配合,在心理上适应修复体以提高患者赝复体满意度。

  本研究将24例上颌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修复前,修复中和戴牙后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修复,在戴牙一个月和三个月对赝复体满意度5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三个月与第一个月满意度相比,固位、语音、舒适性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口腔感觉灵敏,戴用修复体需一段时间适应,语音、舒适性的主客观评价随着戴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戴用一个月和三个月的舒适性、语音、咀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前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的修复体适应行为。

  医生在修复方面的成功与否,既有医生的技术因素及技师制作的技术因素,又有患者的心理因素,建立心理相容型的医患关系是修复成功的因素之一,一旦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医生对修复体的设计也易被患者接受。

  (1)医护人员的行为、言语是融洽医患关系,改善患者适应性,提高修复体满意度的关键之一。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特别仔细、耐心、操作要轻巧,避免损伤,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尽量减少其痛苦,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修复体的构造、作用、使用、和维护,认识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等,同时也是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2)给患者信任感 医护人员应持Rogers的观念,以“真挚、尊重、同感”的态度对待和尊重患者,并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使其感到医护人员是可以信赖的。从而稳定患者的的情绪,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尽量减少患者疼痛。

  (3)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乐观信念,增强其自信心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动积极性,使其由消极被动的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

  (4)完美社会支持系统 请患者家属、朋友或同事参与支持性心理护理,由于疾病负性影响带给家属的精神心理压力,许多家属出现情绪低落、悲伤、气恼、无助感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再反馈给患者,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信心和临床护理效果。因此,给患者家属以情感支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应采取各种方法与家属联系、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使患者能始终如一地获得和谐家庭、温馨集体、亲密伙伴的真诚关爱,重新扬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走出绝望逆境。

  总之,在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的整个修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满怀爱心与关怀地同患者交流,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这是做好修复治疗工作的必要条件。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贯穿整个治疗始终,及时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还能激发患者的参与意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从而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

  篇二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目的:探讨如何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使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病人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方法:2009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70例。对其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运动治疗护理、注意并发症、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结果:70例糖尿病病人都好转出院,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病人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对挽救病人生命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

  资料与方法:

  1.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长期服药,病情迁延反复及需长期饮食控制,且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病人心理负担较重,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糖尿病病人心里反应往往不一,新发病人表现为恐慌、紧张、焦虑,病程长的尤其老年人表现为失望、抑郁、消极,我们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过程,告诉他们只要合理控制饮食,配合运动及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完全可以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并请一些病情控制很好的老病人进行现身说教,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倾诉,调整不良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燃起生活的希望。

  2.饮食护理

  2.1饮食治疗的目的:供给足够的营养素;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症状,使血糖、尿糖、血脂尽量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使身体能增加对糖的利用;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型患者体重下降,消瘦型患者体重上升。

  2.2 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合理安排膳食结构 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白菜、白萝卜为主。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另外,土豆、红薯、藕等富含热量的食物也应少吃;提倡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 如糙米,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体重过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 炒菜宜用植物油且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 糖尿病患者是不适合饮酒的,尤其是过量饮酒,因酒精可导致低血糖,并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少盐食品 每天食盐<6g,少吃腌制的菜类食物。做菜时,少放盐不宜咸,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选食水果的原则 以血糖控制稳定为前提(如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吃水果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最好选含糖分较低的水果(草莓、猕猴桃、菜瓜等)。

  2.3 加强营养咨询和宣传工作,让患者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使之懂得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少的措施。以及控制饮食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心理上主动接受并配合治疗,坚持长期治疗。

  2.4 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才能取得预期效果[4 5]。

  3.药物治疗的护理

  3.1 用药前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降糖药物的认识,了解降糖药物的适应性、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护士应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用药时出现的问题。

  3.2 用药时的护理:护士在发药过程中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做到发药到口,按时服药。磺酰脲类药物一般在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给药,双胍类药物可在餐时给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要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注射部位及使用时间,常用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防止硬结及脂肪萎缩。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特别首次用药患者,注意有无低血糖、胰岛素过敏。对不同剂型种类的胰岛素不可随便混用或互换,当混合使用胰岛素时,要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长效胰岛素。避免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内使短效胰岛素药效降低。对不能及时进餐的患者,要推迟给药时间,以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3.3 用药后的观察及护理。护士对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注意胃肠道症状,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时,立即停药。此外护士要注意患者腹泻、呼吸困难、尿中有酮体血糖持续升高、顽固酮尿症及神志改变的情况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由于急性感染、过食、创伤、妊娠和分娩及忽然中断胰岛素而诱发[2],如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4 降血糖反应的护理。在降糖药物使用过量、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时,可引起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感等,严重可引起昏迷、休克。对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查血糖,可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30-50ml静脉推注。

  4.运动治疗的护理

  因运动治疗也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它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减轻体重,改善肺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从而达到降低血糖、降血脂的目的,因此应鼓励病人长期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体健康,根据年龄、体力、性别、病情及有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要循序渐进,开始运动不可间断。为了避免低血糖反应,运动最好选择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较为合适,如果运动量较大,运动前应增加饮食量,或者适当减少降血糖药物的剂量(包括胰岛素)。运动不宜在降糖药物作用最强的时间进行。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不宜清晨空腹运动,尤其不宜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前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块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的病情卡以备不需之用。对于血糖控制不好,血糖大于13.3mmol/L或有尿酮体阳性、严重感染、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严重的微血管病变者不宜进行运动。长期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糖尿病患者锻炼的方法很多,如:步行 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走跑交替 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室内运动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蹲下起立 开始时,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仰卧起坐 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床上运动 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有轻度的心跳加快、微汗为度。此外,肥胖者应注意,运动后不可增加饮食,以免影响减肥效果。曾有低血糖的患者,运动时应准备糖块或含糖。

  5.并发症的观察及注意事项:观察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呼气呈烂苹果味及腹水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注意有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的病变;注意有无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炎的表现;注意有无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减退的表现;注意有无泌尿道、皮肤、肺部感染,女性有无外阴皮肤痛痒。针对糖尿病易出现白内障、视网膜出血等并发症。对视物模糊的病人要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过度造成视网膜脱落。

  6.防治知识的教育:医护人员要告知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及其预后情况:一是指导患者及家属测定尿糖、血糖。向患者说明测定的意义及其结果评价。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操作要点。为防止注射部位发生硬结和吸收不良等现象每次注射部位和穿刺点要分开。二是向患者介绍口服血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有关注意事项,并讲解如何预防识别低血糖反映,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的常识,嘱其定期门诊随访有异常立即就诊。三是注重个人卫生和皮肤的护理,避免接触坚、硬、烫的物体,以减少皮肤受伤和感染的机会。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每晚用温水洗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冬天用热水代和电热器取暖是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四是帮助患者建立病人卡片,注明姓名、年龄、糖尿病类型、治疗用药及剂量,要求病人随身携带。

  结果:70例糖尿病病人都好转出院,没有发生并发症。

  结论: 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改变教育模式,建立一种新型、合理、通俗易懂患者需要并富含科学性、人性化一体的方法,以提高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是目前解决糖尿病人问题加强糖尿病人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3]。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的护理,使病人系统掌握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克服了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维持血糖的稳定,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病人的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对挽救病人生命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兵晖、姚民秀,老年糖尿病治疗与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 龚红英,邝瑶佩,周玉静.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分析及相关护理.医学临床研究,2005

  [3] 李作君.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

  [4] 邵春萍.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5] 毕艳君.饮酒对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大学生毕业设计l论文任务书 下一篇:研究生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