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时间:2017-10-23 09:43:5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2016

  8月24日,自治区编办安排10名党员干部(5个党支部各2名同志)到新疆人民剧场观看反映全国最美村官——新疆泽普县古勒巴克乡科克墩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国忠先进事迹影片《漂着金子的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2016

  影片梗概:叶尔羌河边维吾尔村庄有唯一一户汉族人家,主人是村长,因车祸不幸去世。维吾尔族乡亲们自发为他举办隆重葬礼,他的弟弟从老家来要求运灵柩回老家。双方为此,情感上对老村长都难以割舍,最终故事有一个好的结局。

  【观后感范文】

  看完影片,与刘国忠相处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刘国忠已经离开人世快三年了,为什么他的事迹还一直被世人传颂,为什么村里的维吾尔族老百姓还一直坚持为他轮流扫墓,为什么到泽普的很多游客都要驱车20多公里去参观建在科克墩村的刘国忠纪念馆?为什么要去为刘国忠扫墓……一连串困扰我很久的疑问,似乎从影片中找到了答案。

  是金子,不管“深藏”地里多久,都始终闪闪发光

  虽然时间越来越久远,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后来被我常称为“老刘”的刘国忠,是2008年10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到该乡任党委书记不久。在全乡最偏远的科克墩村的小麦冬播地头上,我见到了消瘦单薄、浑身尘土、满头银发、憨态可掬的老刘。沟通完当前工作,我提出到他家去看看。

  正如影片中的画面一样:杨树枝围成的栅栏里,四间破旧的土坯房早已裂开了缝,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看不到。只有用了几十年破旧不堪的矮桌、木头沙发、几口木箱,老刘说是结婚时置办的。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老刘的家。当问及老刘,怎么不把房子修修,这样住着不安全时,他憨憨地说:“村里现在还有5户贫困户没有盖新房,我想等他们都住上新房再盖吧。”

  此情此语,让我心酸之余对老刘肃然起敬。那天我在老刘家用了晚饭,聊了很久。从老刘朴实的话语中,我了解了科克墩村的变迁;了解了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几十年的执著,我了解了他要给村里通柏油路、通自来水、建安居房等一个个心愿。晚上,我们又一起走访了几户村民家。从维吾尔族村民对老刘敬重的眼神中,从他们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我更加理解了老刘。

  影片还记述了那次特殊的“上访”。那是2011年的一个冬天,窗外大雪纷飞,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乡信访干事急匆匆地跑进时任乡党委书记的“我”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书记,科克墩村十几个村民来上访了。”我心想,科克墩村几十年无一人上访,怎么一来就是群体上访。我当即跑出办公室,一眼见到该村十分熟悉的村民空都孜,我一边把群众请到会议室,一边向空都孜了解情况。当听到村民是为了阻止老刘退休的事来找乡党委时,我才松了口气,并答应群众代表,尽量做通老刘的工作,让他继续带领大家干。

  原来是几天前,乡党建办按程序对科克墩村换届选举人选进行群众推荐。老刘又一次以全票被推荐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在宣读推荐结果时,老刘说:“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我退下去,让年轻人干,你们还是推荐别人吧。”话音刚落,村民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刘书记不能退休。”“科克墩村不能没有他。”再后来就出现了村民们到乡里集体“上访”的一幕。

  第二天,我把老刘请到办公室,面对年过花甲、满脸沧桑和十分疲惫的他,我怎么也无法开口让他再干下去。可面对村民的苦苦哀求,我还是告诉了他乡亲们的心愿。老刘久久无语,最后说与家里人再商量一下,3天后给我答复。

  3天后,老刘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说:“我想通了,群众需要我,我就继续干吧。”

  一个月后,老刘在科克墩村“两委”换届选举大会上,第六次以全票当选为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加上担任村委会会计、村委会副主任的时间,他在村干部岗位上整整干了43年。

  几十年来,老刘把一生的心血献给了科克墩村,献给了科克墩村的村民。几十年“深藏”偏僻落后的小村庄,老刘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与困难群众对比,与贫困农民同甘共苦。正是这种不管深藏地里多久、依然闪闪发光的“金子精神”,支撑了群众心中的那片“天”,支撑了自己心里的那杆“秤”;支撑了数十年如一日他对群众的大爱、对党的事业的执著。

  是金子,就能任凭风雨侵蚀,始终永葆本色

  不管谁挖掘了他,都粉身回报村民依明·尼亚孜触电死亡,其妻子两年后因病去世,留下年幼的孤儿吐逊·依明。是老刘挑起了抚养、教育孤儿的重担,供孤儿读书、给孤儿盖新房、娶媳妇,他和吐逊·依明不是父子,胜过父子。

  寒假结束,老刘小女儿晓敏就要返回大学。可母亲却告诉她,刚凑齐的学费被她爸爸借给村民看病去了,让母女焦急得欲哭无泪。

  为给村里通电,一到农闲、一有时间,他就往县上跑。前后跑了三四年、几十趟,用真诚打动了有关部门。电通了,村民聚在他家跳起欢快的麦西热甫,老刘却独自躲在角落里流下了“复杂”的泪水。

  每到防洪季节,为了防止村南面的提孜那甫河的洪水损毁庄稼,每次都是老刘带头跳进河里,加固简易防洪坝……像这样的动人故事,影片从不同视角记叙了很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几十年的坚持,老刘用自己的善良、忠诚、执著,打动了各级组织和各族人民,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一串串荣誉接踵而来。他的感人事迹传遍天山南北,引来了全国各路媒体争相报道。

  2012年9月5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刘国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宣告成立,并赴自治区有关厅局机关、喀什地区十二县市巡回宣讲。尽管我已经离开乡党委书记岗位,但作为乡干部代表,很荣幸地成为报告团的成员。那次与老刘一起外出,朝夕相处了一个月时间。忆起那段经历,犹在昨日。

  那是刚到乌鲁木齐市的第一个晚上。因为第二天要给自治区新闻系统作第一场宣讲,报告团成员都按要求早早地休息了。晚上12时左右,老刘来到我的房间,说是睡不踏实。我担心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经我再三追问,他才说出心里话:“刘书记呀,我认真地想了想,我这几十年也没作出过什么特殊贡献,组织上已经给了我很多,怎么还要四处宣讲呀。”看着几分羞涩的老刘,我看到了老刘“金子”般的品质。

  那晚,我们聊至深夜而未酣。老刘将自己8岁到科克墩村的经历又给我讲了一遍。讲他儿时与维吾尔族小巴郎一起玩耍的故事;讲青年时代住地窝子、开荒造田的苦与乐;讲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十几户汉族群众都迁回“老家”了,唯独自己一家留了下来,全村只剩他一户汉族;讲老村支书鼓励他上学,介绍他入党,推荐他当村干部,直至当上村支书的历程;讲自己家里劳动力短缺,维吾尔族村民帮他拾棉花、浇地、打麦场;妻子坐月子,维吾尔族村民你一只鸡、我几枚蛋送到家里的点点滴滴;讲当上村支书后与村民并肩战斗,村里慢慢发生的变化……他说着说着,眼睛就湿润了,嗓子也嘶哑了。

  今天,老刘曾经给我讲起的那些往事,大部分已经定格在电影的画面里,也深深地刻录在我的记忆中。历经各种风险考验,老刘之所以扎根科克墩村50多年,苦中作乐,励精图治,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到300元增加到7000多元。我不禁要问,老刘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

  正如影片的主题一样,这就是“金子精神”,任凭风雨侵蚀,始终永葆本色;不管谁挖掘了他,都粉身回报。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对老村支书那样的共产党人的感恩,对全村村民的感恩,把感恩化为信念,才有了对真理的坚信、对宗旨的坚守、对信仰的坚定。正是那种信念的力量、感恩的力量,才坚挺了自己在群众心中的“主心骨”,才释放了自己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奉献的动力。是金子,就始终勇于担当、永不贬值。

  虽然老刘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了,但最后一次与他见面的情形,至今难以忘怀。那是2013年7月18日,老刘从自治区争取项目回到喀什市。我请老刘吃午饭。那天,从未喝过酒的老刘,也喝了点红酒。他始终满脸堆笑,说又为村民兑现了一个承诺!因为自治区给科克墩村修公路的资金马上就要到位了,年底柏油路就要通到村里了。看着他少有的笑容,我非常欣慰和感动。那天,我劝老刘在喀什市住一晚,好好休息一下,看看喀什市的夜景。老刘却坚定地说,今天必须回到村里,明天要给群众发放安居富民物资,正值“三夏”大忙季节,不能耽误工程建设和村里的生产。老刘对我说,等村里安居富民工程完工了,他对村民的'心愿也就了了,那时再到喀什市来好好游览一下。面对老刘的责任和担当,我又怎么忍心挽留。岂知,这一告别,竟是永别!

  2013年10月中旬,看到央视“中国最美村官”的颁奖典礼,我兴奋地给老刘打了个祝贺电话。电话那头,我明显地感觉到他抑制不住获得殊荣和第一次到北京的喜悦。他告诉我,到了北京,才真正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共产党的伟大。他说,等过几年,村民富裕了,他要带领全村的村民去北京看看,还要带老伴去看看。通话结束前,我很认真地嘱托他:获得“中国最美村官”这样的特殊荣誉,不仅是你个人的荣誉,也代表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荣耀;不仅是古勒巴格乡的骄傲,也是喀什、是新疆的骄傲,您是党的财富,一定要保重身体。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次通话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年仅62岁的老刘在驾驶摩托车从乡上返回村里的途中,因过度疲劳遇车祸而逝。噩耗传来,我惊呆了。岂知,那次通话,竟是与老刘的诀别!

  在记叙老刘丧事的电影片段中,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无不诉说了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大爱……

  那位成为养子的“孤儿”,带着媳妇去给“冰冷”的老刘买寿衣,说老刘寒腿怕冷,要给他买两条厚裤子在棺材里穿。

  老刘的哥哥要把他的尸体运回老家,落叶归根。全村人不同意,极力阻挠,苦苦哀求。

  维吾尔族老村委会主任给老刘挑了一块树林里的好墓地,村民们竟不答应,要把老刘埋在老村委会的院子里。

  按照汉族人的习俗,家人要把老刘的旧衣服烧了。村民又不答应,用热水洗干净,熨烫好。一人一件拿回家收藏起来。

  几十年来,老刘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始终把带领维吾尔族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一生的追求和人生目标,以勇于担当的锐气,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实心创业、改变落后面貌,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展示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他真心爱民、真情暖民、实干富民、一心为民的高贵责任,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群众极端负责、对事业不懈追求的担当,岂不正是勇于担当、永不贬值的“金子精神”吗?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于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讲,如何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的合格党员,刘国忠用自己的生动实践,铿锵有力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金子有价,“金子精神”无价。只要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像老刘一样大力发扬“金子精神”,坚守信念、坚持真理,群众至上、奉献至上,我们党的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2016

2.真人真事电影《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3.刘国忠《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2)

4.电影《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5.刘国忠《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6.《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追忆中国最美村官)

7.《开讲啦》观后感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2016】相关文章:

1.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2016

2.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3.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悟

4.《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5.看《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6.观看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7.电影《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

8.刘国忠《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