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败走麦城读后感

时间:2021-01-04 18:04: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败走麦城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你读了败走麦城会怎么写读后感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败走麦城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败走麦城读后感

  败走麦城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名叫《走麦城关公归神》。读完之后,我想:关公实在是令人佩服。

  关公中了毒箭,华佗帮他刮骨疗毒,他喝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不一会儿,华佗就把毒刮尽了,关公称华佗妙手回春是神医,华佗称关公忍受巨痛是神人。

  关公向荆州进军,一路上将士大量逃亡,正走着走进了东吴的埋伏,战到天晚,荆州兵都逃散了,手下只剩三百多人。三更天,关平、廖化救出了关公,退到麦城,等待援兵。

  关公困守麦城,望穿双眼也不见救兵,城中粮草已吃完。诸葛瑾进城劝降,关公宁死不屈,最后全军覆没。

  虽然关公死了,但是我还是非常佩服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败走麦城读后感【二】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中了一支毒箭,众将让关羽回荆州,关羽不肯,众人没有办法,只好访名医给关羽治箭伤。一天,一位叫华佗名医来到营前,给关羽治疗箭伤,华佗看过箭伤,说要刮骨,毒才能清除干净,关羽答应了。关羽准备伤好后,要攻打樊城,他没有把曹操的百万大军放在眼里,还把荆州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到樊城这里,认为陆逊太年轻。结果前面是曹操的兵马,荆州又被孙权夺回,断了后路,败走麦城,在突围时遇到埋伏,被孙权斩首。

  关云长败走麦城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骄傲自大,要不然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败走麦城读后感【三】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每读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义不屈节,父子归神时,总是心情十分沉重。的确,关羽是个备受后人尊崇的英雄人物,至今关帝庙香火不断,可见其魅力在一千多年后丝毫不减。他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桃园结义有始有终,对刘备忠心耿耿,对曹操知恩图报,对张辽、徐晃都极重友情。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都成为一时佳话。但关羽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迎来彻底失败的`。关羽的失败,实属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时,就提出要先取荆州。曹操为了荆州亲自统兵南征,孙权为了荆州反复向刘备追讨,刘备为了荆州百般敷衍孙权。刘备知道荆州的重要性,所以专门委派他最信任的结义兄弟关羽把守。以关羽的能力,守住荆州是没有问题的。但关羽偏偏不执行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外交政策,表面答应诸葛亮,实际上却采取了与曹操、孙权同时为敌的政策,这一政策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他还浑然不觉,自以为天下无敌,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同时,战术上也无任何重视敌人的安排,一听说东吴用陆逊守湖口就轻视这个“文弱书生”,立刻调荆州兵大半去樊城,致使荆州兵力空虚。这都是由于当时关公在对魏的军事交锋和对吴的外交斡旋中占据优势造成了他盲目乐观的心态。

  请看看关羽即将全军覆没前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水淹七军,斩庞德,囚于禁,曹操心惊肉跳,竟然一度想迁都避其锐气;单刀赴会,鲁肃埋下的刀斧手都不敢轻举妄动;对孙权采取强硬政策,使孙权想联姻巴结他,却被他一句“虎女岂与犬子相配”顶了回去,关公之名,威震华夏。但这样一来,孙权彻底下了决心以武力解决荆州,而且和曹操修好共同对付关羽。关羽自恃连连得胜,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只顾和徐晃鏖战。这边厢吕蒙兵不血刃夺了荆州。更要命的是,不听司马王甫所劝,让傅士仁和糜芳守公安和南郡,此二人因曾受关羽杖打,怀恨在心,最终选择了投降东吴。这样一来关公无处可投,前后都受到魏吴夹击,在腹背受敌的无奈情况下,只好派廖化到距离最近的上庸刘封那里求救,可惜又曾讥笑刘封为“螟蛉之子”,致使刘封见死不救。廖化赶回成都,简直是远水救近火,关公死无疑矣。

  关羽的性格太傲,在得罪敌人的同时经常得罪自己人,平时别人都碍于他的地位和名气,敢怒不敢言,到关键时刻需要帮助时就没人肯施援手了。政治眼光短浅,一味争胜,没有顾全大局,导致了魏吴联手,使胜利的天平向敌方倾斜。关羽只算得上是将才,远未达到帅才的高度。他从来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关羽竟然想到成都和马超比试武艺,这可太儿戏了,另外还自认为根红苗正,不屑于和黄忠同时并列为五虎上将。如此自负的一个将领,最终印证了骄兵必败的逻辑。

【败走麦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05-23

读后感精选11-18

经典读后感12-13

优秀读后感欣赏:《童年》读后感02-22

简爱读后感范文精选-简爱读后感02-24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04-03

读后感作文精选04-05

《在人间》读后感09-11

《奥德赛》读后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