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潮平两岸阔》专题片观后感

时间:2021-01-06 11:32: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潮平两岸阔》专题片观后感

  《潮平两岸阔》该片是第一部从语言文化角度反映两岸关系的专题片,以两岸语言文字发展变化为线索,全景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两岸语言文字状况和成因,以及两岸语言文化交流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深刻诠释了两岸同文同语、休戚与共的主题。在安徽书坛,吴雪先生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人物。他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还是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也就是说,他是安徽艺坛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对安徽书法事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平两岸阔》专题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潮平两岸阔》专题片观后感

  篇一:《潮平两岸阔》专题片观后感

  看完了《潮平两岸阔》这部专题片后,我深有感触。对于怎么理解“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下面是我的见解: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 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篇二:《潮平两岸阔》专题片观后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历经百年沧桑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忆往昔,国家有难时,抵御外侮、共塑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中国梦,不分地域和党派,团结起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看今朝,国家兴旺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应不分地域和党派,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诚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努力拼搏.需要一代一代人继往开来,接力奋进.

  实现中国梦,台湾不能缺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国家不统一,谈何民族复兴?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是与大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离开了同属中华民族的台湾同胞共同携手、不懈奋斗,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梦.台湾同胞是构筑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期盼,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一党一己之私,携手振兴中华,共享作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尊严和荣耀.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历来是我们黄埔师生的强烈愿望和神圣使命,也是包括我会在内的各地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共同宗旨.黄埔军校同学会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具有独特资源和优势.新形势下,我们将牢牢把握持续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广泛团结台湾同胞主线,深化交流内涵,完善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更好地发挥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平台、载体和阵地作用.希望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属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携手并肩,戮力同心,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潮平两岸阔》专题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专题片潮平两岸阔观后感201609-11

2016两岸语言文化专题片《潮平两岸阔》观后感09-03

《潮平两岸阔》观后感09-11

潮平两岸阔观后感02-12

2016潮平两岸阔观后感08-31

潮平两岸阔观后感文章08-31

专题片《基石》的观后感01-14

专题片《榜样》观后感01-27

2016专题片《榜样》观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