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

时间:2023-12-18 07:36: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1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读了朱永新的《走在教育的路上》后,心中体会颇多,我还真是第一次细致的去读,下面我就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如何进行德育,朱永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主要有: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和惩罚、避免不良社交等。他关于这些方法作了以下简明的罗列:

  (1)实行。他认为“德行是由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因为“我们是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同样,他们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而且他认为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由此看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2)榜样。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他主张“父母、导师和同学的生活榜样应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因为孩子们善于模仿,所以易于接受榜样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让孩子模仿的榜样。还有我们的家长,如今我们正在努力的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我们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家长素质,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训条、规则与惩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朱永新在文中非常严肃的提到了纪律,但是我们现在对于体罚学生是绝对禁止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向朱永新说的那样“鞭挞”学生,但是有度的惩罚是必要的,既然有奖励就要有相对应的惩罚。我们可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一些惩罚方式,如罚学生表演一个节目等,在不伤害学生身心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惩罚或引导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4)避免不良的社交。他认为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青年人应当小心地防备一切腐败的根源,如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没有价值的书籍之类。”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朱永新在道德教育上没有脱离宗教道德的规范,他还保留着宗教的道德观。虽然纵观他的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他所作的研究远不如他在教学理论上的深刻而丰富,但他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如在培养主要德行方面注意到培养节制、坚忍的德行,在方法方面重视实行和榜样,这些思想都是比较具有积极意义的。

  做事先做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首,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激发了我探索更多德育理论的兴趣,老师们,一起来阅读吧!美德人生,我们一起来拥有!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2

  《走在教育的边缘》是我读刘铁芳先生的著作。这本著作,研究的问题深入、具体,是作者个人心向的真实流露,是作者的人生目标,也是我的人生目标。本书主要写了三方面:坚持理想、沉思现实和扣问心灵。读后给我深深的触动,受作者的那一脉细细燃烧的理想之火而感动。

  正如作者在《守望教育》中写道的一样: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城,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是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着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意志品质尚未形成,自制力较差,因而导致某些学生对有些错误明知故犯,甚至一错再错。他们对道德评价标准掌握不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导致某些学生犯了错误也不知错在哪里。所以教师要宽容他们,宽恕他们的过错,允许他们犯错误,理解他们,并能容纳各种类型的,特别是有缺点、犯过错误、伤害过自己的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交流更多,教学的效果自然更好,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了。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老师的宽容与谅解造就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更造就了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在老师的宽容之下,同学们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老师的善意的`尊重与信任中,同学们会更加自律与自强,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育人”。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做人的道理,促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最终使他们以健全的人格在社会上安居乐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新课改也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同时关注学生,就要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我们教师人格的体现,是现代教育的理念。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践行正确的师德观,努力在实践中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08-31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范文08-09

朱永新《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08-06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范文3篇08-06

走在回家的路上的说说04-13

走在春天的路上经典美文07-16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04-29

《走在路上》读后感09-08

走在乡间发表心情说说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