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时间:2023-04-28 19:23: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1

  我总是后知后觉,在一本好书被人们热烈讨论和赞颂的时候,我才开始关注。和绝大多数一样,在看完《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才开始去访问知乎网站,翻阅“伯爵在城堡”生前的痕迹,然后默默悼念、暗自感触。

  我总在想象最简单的幸福,就是一觉醒来会见到灿烂的阳光,是怎样的一种期待和感受;我也想过假如还有几天的生命长度里,我会怎样去努力生活,淡然面对死亡的那一刻。然而,一切假设与想象都是虚幻,任凭我多么努力,设身处地,还是一无所获。所以我还是那个浮躁庸碌的年轻人:睡前想的是明天能睡个懒觉,嘴里叨念的是哪一天才能休假。这便是不同的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程浩对于生命的理解远远超过大多数人,尽管他的一生只有短暂的20年。

  他说自己是美丽世界的孤儿,这个形容,贴切得让人感到心酸,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只生活了常人的四分之一个年载,承受的痛苦却是常人的无数倍。我们总是埋怨世界对他的不公,满腹心疼。他却说“命运如此,休论公道”。人们总是用“乐观”形容他,这些词的确不能轻率地概括这个曲折多舛的人生,其实未尝不是人们对这个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赞赏和敬意。更是对自己生活的'鼓励。

  算了,本想写着去投稿得,看到别理半天潦草的文字,还是放弃了,就当做自己的读后感吧,总之一句话,这本书让我产生很多感慨,没有共鸣。我会努力珍惜现在每天的生活,在未来的人生绽放光芒,我也会继续读书,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么,我会践行这句箴言,里面还有句喜欢的话,送给自己,“真正牛逼的人,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人”。不同的是,我还没有值得夸耀的事迹,我想有很多可以骄傲的可以夸耀的事迹,不好意思,我亵渎了这句话的涵义,但是我最真实的想法。仅此而已。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2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单看书名是如此赋予诗意,我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此书,书本里有很多诸如“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这样的格言警句式的程氏语录。其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作者程浩只活了20岁,没上过学,妈妈教他读书认字,10岁起阅读,每天平均阅读量10万字。17岁左右开始写作,两三年间,他用变形的身体,写下了44万字的作品。他说,“上帝给了我太多的理想,却没有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他坦言自己是一个职业病人,也曾迷惘,沉迷游戏。而后来读书写作,也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

  人的一生,无论是谁,多多少少都会遭遇挫折。可是再大的挫折也不及作者从一生下来就带着疾病,与病魔抗争到死的挫折大。

  不禁让我想起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人生有种种的艰难和灰暗。有些人一味地抱怨,硬生生的把本有希望的生活过成了苟且,而有些人即使在最难挨的日子里,也不失风度,照样在生活的夹缝中诗意的活着。

  对“活着”作过深深思考的.作家史铁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等到生出褥疮,一连七八日只能歪七竖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微笑面对人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豁达。微笑面对人生逆境,就如司马迁以微笑的乐观心态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蒲松龄用微笑面对落榜的不如意,以微笑的淡然心态著就《聊斋》。是他们让微笑得以流传后世,是他们让人们明白其实面对逆境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3

  因为此书初识程浩,看完后便趁着冲动,到百度搜索程浩,希望能够对他能够有更加直接的了解。看完这些,看到了个更加真实的程浩,不再只是存在与水墨印刷中的那个智慧男孩,而是个原也会调皮也会诙谐打趣的青春小子。“这小小少年,在一个个孤单的长日长夜里,用这格言般的文字,写下他那超越少年的,对命运的接受,对不幸的宽容,对造物的慈悲。”一个无比坚强的少年,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

  正如如金山CEO傅盛所言:看完这些文字,才理解生命的厚度各有不同。对于程浩而言,生命的长度在于厚度不在于长度,哪怕只是一瞬,已炫然至极。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20岁的年龄,却仿佛经历了更多更久,因为他没时间浪费,生活的细节,却是震撼心灵的坚定。他的`生命只有二十年,但对生命的理解,已完胜许多年长的人。

  这部作品,可以定义为程浩的遗作,但是它于死者已无意义,更多的意义在于我们生者。他用他的生命告诉我,死亡,是最不可逆之事,是最无力的事,是最无法挽救的事。而偏偏,它不会提前预告任何人。他用他的猝然长逝教会了我珍惜。

  附上几句文中的语录:。

  1、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纵使不能抵挡黑夜的来临,我们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

  2、一切抄捷径的行为,最后都被证明是在走弯路;一切阻挡我们的困难都应该正面解决,因为那才是走直线。

  3、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相关文章:

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读后感04-21

两个人的世界说说12-28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阅读答案02-24

关于悔的边缘阅读答案03-16

站在国旗下的演讲05-12

两个人过二人世界的说说12-01

梦想边缘好文章摘抄02-12

人站在高处的心情说说02-28

站在高处往下看的说说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