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时间:2021-08-16 08:11: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

  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题记

  这是我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而赌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2

  这个暑假,我读了路遥先生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有诸多感想,想与大家分享。

  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平凡的世界》也不例外。这部小说从平凡的视角描写了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孙玉厚老汉一家,着重刻画了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展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变迁,反映了在特定阶段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

  读完这部小说,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我心中鲜活起来,当然,最让我佩服的是孙少平。他的人生看似平凡实质不平凡。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不具有平常人所尊崇的高贵地位、出身以及优厚财富,在世俗的观念里,他一出生就被痛苦的泥沼淹没。孙少平一开始就受到匮乏的困扰并不得不为了解决这一匮乏而时刻不停地进行艰难地搏斗。他受着生活的折磨,不断地与困苦艰难对话,并不可避免地接收清苦带给他的种种礼物。但从内心来讲,他的心理成熟程度远远高于同龄人,当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谈婚论嫁、吃喝玩乐时,孙少平却选择另一条奋斗之路。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早早地承担起照顾家族的重任,他对哥哥十分尊重,对妹妹尽心培养,总是写信开导鼓励她,让她树立起自信心,摆脱贫困人家孩子的自卑和悲观情绪。他总是为别人着想,而自己忍受着生活强加之于他的一切,在这忍受中倔强的生存,并向着那朦胧中的曙光眺望。这得益于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对于他来说,命运是不公的,是苦难的,但是他没有退缩,咬着牙一步步走来:高中时饿着肚子的求学、揽工时遍体鳞伤的坚持以及后来晓霞的突然离世、自己的意外工伤都没有击垮他。我不禁想呐喊:孙少平,好样的!

  对孙少平有了更多的了解后,让我越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曾经的对学业的抱怨、对父母的牢骚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与孙少平的经历比起来,我们的所谓挫折和磨难都算什么呢?我们衣食无忧,享受着人生最美好的求学阶段的生活。也许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太平凡了,日复一日枯燥单调的学习有什么意义?于是,有些同学整天开始沉溺网络,有些同学有了早恋的倾向,他们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面对老师和父母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无动于衷,以致最后成为问题学生,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事情,这是多么可惜!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服务于社会、回报于社会。我们这辈人生活上注定不会像孙少平那样困苦艰难,但是我们要学习他的人生信仰:对生活理想持一种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并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

  这个世界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正如萨迦格言: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坚定自己的理想,朝着目标努力前行,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3

  转眼间,孙少平已经在县高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孙少平已经不是那个羞涩的,为每天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面馍而自卑的少年。他逐渐开始成长,不仅仅是身高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熟,思想的提升。

  现在的他,不会因为某些不幸而失落,不会因为某些挫折而气馁。他始终昂着头颅,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深沉、理智但又不失坚毅的光芒。在这一年里,他经历了贫困、饥饿与孤独的煎熬。他也曾经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绝望。然而,正是生活,和他生活中接触过的事物:亲人、朋友和书籍,让他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阳光。是生活中的挫折,让他知道了奋斗与自强。是生活中的磨难,给了他拼搏向上的气魄与力量。是生活,让他真正地懂得:要想摆脱贫困,就要努力学习,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要想摆脱饥饿,就要拼命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家业;要想摆脱孤独,就要克服拘谨,不去想他人对他的不屑与侮辱。总之,他明白了:一个人不管多么穷,都可以活得很好。只要努力,就可以摆脱穷苦的生活。他应该感谢生活,是生活给了他精神莫大的支持与鼓舞,是生活化做了改变穷苦的力量。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可能不会有孙少平挨饿、挨冻,经受孤独与轻视的经历,但我们一样要成熟起来,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抵御生命中的坎坷、灾难。我们会不会因为考试的好坏而决定我们快乐或忧愁?我们会不会因为某次成功或失败而沾沾自喜或者郁郁寡欢?只有有了精神的力量,我们才可以在处世中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从而能够处之泰然。我们不会因为失败而止步不前;同样,我们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狂妄自大。宠辱不惊,这难道不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吗?

  在生活中历练,在苦难中打拼,用知识充实自己,用精神武装自己,你将成为一名富有力量的勇士,在生活的大道上攻无不克,奋勇前进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4

  越来越有一种强烈的体会:"对待苦难,要抱持一种感恩的态度。"抛开福祸相倚、能量守恒的天命论,人生就像一个乐章,总要有起有伏,才能弹奏出动听的乐章。

  梁启超说过:"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最早走进这座学府,初识真正的苦与难,还是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书里。路遥耗尽心血的"绝唱",带给我的是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在一遍又一遍通读小说后又慢慢沁入心扉,影响着我对事物的认知态度。

  孙少平,这个山乡圪崂里老农民孙玉厚的二小子,这个上高中时捉襟见肘,每顿只能吃得起丙菜的穷学生,这个背井离乡到处找活干的揽工汉,这个勇于追求爱情的好小伙,这个用劳动证明自己,舍己救人得采煤班班长,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他带领我一步步认识苦难、接受苦难并感谢苦难。

  青年时期的少平对苦难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过程。当他每顿只能吃最下等的高粱面馍,雨天如偷窃般刮走盆底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一身单衣从冬穿到夏,劳动时迈着打颤的双腿最终还是因为饥饿晕倒……他是怀着一种"羞耻心"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现实在眼前摆着,他必须硬着头皮经受生活暴风雨般地捶打。好在他渐渐找到了一位精神导师——书籍,教会他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他开始给同学们讲书中的故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篮球场上崭露头角,后来被选中参加文艺宣传队,姐夫满银出事后还能有条不紊安排家里的事……他的心脏渐渐强有力起来,他慢慢地懂得了"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

  有了这种认识,少平毕业之后做出的一次又一次"出人意料"的人生选择,又都在意料之中了。他拒绝了做县城百货门市经理的女婿,宁愿回家当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拒绝了哥哥少安让他入伙砖厂的好意和黄原城边曹书记招他入赘的好心,宁愿做一个背石头的揽工汉;他拒绝晓霞父亲给他安排工作,拒绝金秀热烈而诚挚的爱,宁愿在大亚湾煤矿掏一辈子炭。这些人生的机会,对于农民的儿子孙少平来说,不论抓住哪一个,他的道路就会好走许多。但不论他走了哪一条,他的道路也就就此平庸下去了。我想少平宁愿死,也不愿依附于别人,不愿当精神的奴隶,不愿与苦难妥协。

  书中有一个场景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少平初到黄原揽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干最重的活——背石头,一百多斤的大石头背着从沟上跑到沟下,压弯了他的腰,磨烂了他的脊背。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然不忘读书,一下工就趴在麦秸垛的破烂被褥里,露出"青紫黑癜、伤痕累累"的背,点燃一支蜡烛,在豆大的烛光下如饥似渴地读书。那一刻,他蓬头垢面、破衣烂裳,但他拾掇出的这个小小的读书环境却是最温馨、最纯净的。那一刻,他的身体经过一天血与汗的洗礼,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和解放。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描写的不是多么有成就的人物,宣扬的也不是"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会得到"的成功学。书的结尾,少平为救工友毁容,亲爱的晓霞已离开人世,金秀的爱无法接受,他作出决定,收拾起行囊,又回到了那个令他"受过许多苦又万般留恋"的黑色世界。我想这是作者路遥的精心安排,他要传递一种"平凡非平庸"理念,即使低头滚粪,也要抬头看天,即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人,也不做一个庸俗的人,无意义、无价值的人。那么苦难带给少平的是什么?他在写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这样说道:"不要害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点"不怕吃苦"的劲头和"自找苦吃"的精神,就像精美的器皿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人也需要千锤百炼方能展现高尚的品质,才会有触底反弹的决心和坚韧顽强的意志,才会有笃定淡然的内心和更加知足的人生态度,才会得到人生的大自在。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5

  细想,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了作为人类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坚强。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个人对于这浩瀚的世界来说,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于历史的长河也变得微不足道。路遥的出发点同样是平凡的,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村落里的一个,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的各种优良品质。

  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他,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欣赏他,那种战胜自我,重塑自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如何的体会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对于我们这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作者的世界里,人最大的优点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正如孙少平,他认识到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读完《平凡的世界》,会让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懂得,尽管命运有那么多不公,社会有那么多不公,可只要你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成功。

  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哪怕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痛苦难道会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6

  还在读大学时,我们就看过《平凡的世界》,当时我们寝室的姑娘们虽经济不是很宽裕,但还是人手一本,天天捧着看,看得个天昏地暗,看得书儿都皱了边。参加工作后,繁琐的生活磨去了少年的心性,看书已变得不再那么迫切,手机倒成了我们最亲近的人,可慢慢发现生活不再悠然,日子不再诗意,直到今年得知《平凡的世界》已被拍成电视剧,蓦然发现,我已离书墨飘香的日子太远了,心灵已似一片荒芜之地,于是又从书柜中翻出了这本已尘封多年的名著,一拿到手便舍不得放下,害得这段时间老公孩子都说我像着了魔,确实,我已被路遥笔下的世界所深深吸引,它让我对平凡一词有了更新的认识。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孝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书中如此写道: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孙少平,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通过孙少平让我明白一个人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但我们在演绎平凡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让自己的心灵时刻是充实的,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价值。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7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大学图书馆的草坪前,初入大一我的内心无比的欢快,总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平凡的世界》,一本那样平凡而真实的书,只是讲那黄土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双水村的小寨,没有惊天动地的撕杀,只是在默默的诉说里倾诉着融融的亲情,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只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娓娓诉说着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们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的海誓山盟,只是把爱的种种用那峡北风情徐徐道来,可是却能让我们热血沸腾。于是我选择了阅读,因为我知道唯有阅读能使心情平静,能使内心丰富,能使思想进步,能让我更多的感受什么才是校园,就是那读书的地方。懵懂的我当时从这本书中读出的是陕北黄土高原农村人民的艰苦,还有孙少安、孙少平为了生活奋斗的历程,对陕北特有的语言、腔调、用词甚是感兴趣。

  第二次读《平凡的世界》是在顺利考取研究生之后,那时的我再读这本书时确是有了更大的触动,我理解了孙少安“不安分”的心,他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屈服命运,他要无限发挥自身的能量、力量,为了自己那“烂包”的家庭光景,为那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妹。他果敢坚毅,用努力和汗水换来好日子。我也感同身受于孙少平的经历,他积极进取,敢于拼搏,学习再艰苦,他依然挨饿受冻的学习,不放弃,更加勤奋。他们就一如当时考取研究生的我,我努力的读书,忍受各方面的压力,哪怕家里条件再差,哪怕天气再热,哪怕自己的起点低,我也要赌一次,不光为了让自己一个人有出息,我想改变家庭的命运,让爸妈不用再为几块钱而斤斤计较,让爸妈大方的过好后半生。读着读着,总有几次想要落泪,总觉得自己的境遇和他们很像,都在命运的打击下迎头向上,同时我又佩服孙少平的勇气,他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他顾不得感叹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同时在艰难的日子里不愿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尽管生活逼迫他走了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但这却是很不平凡的,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对生活新鲜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次读《平凡的世界》就在这个月,寒假在家闲来无事,又拿起了这套书,一共三本,书皮已发黄,纸张也有些破烂。再来翻起阅读时,速度很快,却在一个不经意的几行字停下来了。“他从井底出来,看见:晓霞正微笑着立在井口。少平以为是强烈的阳光刺花了眼,使他产生了幻觉,他眨巴几下眼睛,再一次看清确实是晓霞。她象仙女,而他又脏又黑,象从地狱爬出的鬼魂。”再往后看,我深深被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所感动,曾经也两次读到过这些章节,却从不在意,而今的我第三次读到这里却想要为他们的爱情祝福,同时为他们的结果而痛心。没想整本书现如今吸引我的却是这个。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富家女”田晓霞与“穷矿工”孙少平之间的爱情,折射的是一种爱情的价值观。从最初的朦胧的彼此认同到生活理想的共鸣到价值观念的相互认同,他们的灵魂高度的契合。在现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有多少人的爱情败给了世俗,败给了金钱,败给了距离,败给了一切外在的东西。而我需要的感情是纯洁的,不被世俗污染的,我和自己的另一半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我们有一起奋斗的信心和决心。继续往下读,晓霞在一次洪水中为了救一个小孩子而牺牲,看到这里,我的心为之一紧,头脑中想到的是少平该怎么办,晓霞是他心中的白月光,是他精神的支柱啊!他们的古塔山制之约马上就要到了,但是终究还是在他的心里,晓霞是美丽的花朵,美丽的花朵永不凋谢,依然开遍山野。读完了这本书,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人,爱我所爱,让自己的感情也成为美好!

  三次拜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境,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关注点,这个就是人生的阅历,当你经历了作者笔下想要表达的情感时,你才能明白文字的意义,你才能从书中读出一些珍贵的东西来。第一次我着眼于整本书,读的是书本身,第二次我着眼于少安和少平,读的是坚强与奋斗,第三次我着眼于晓霞与少平的感情,读的是价值与理想。总之,书帮助我去教育我的学生,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读《平凡的世界》,让我读出生活的千姿百态,万般滋味。但最重要一点,读《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珍惜:每当我在走去学校的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一切似乎有了生命。我要去面对我最爱的学生了,我是一名教师,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我的牵挂,他们是我的责任。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吧——平凡充实的幸福。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

  初见《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非常好奇,怎么还有叫这种名字的小说呢?平凡的世界,这世界本就是平凡的,咋还能写出这么长的作品?直到后来,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了小说题目的含义。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

  《平凡的世界》是第一部令我深深感动的作品。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书中的那个年代,但我却被书中那个年代的人物所感动,尤其是那其中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之间与各自的命运作斗争的奋斗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条件相当艰苦,忍饥挨饿,经常吃黑馍馍,可他却始终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变得更加的勤奋。这部小说勾画出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他周遭环境,也就是对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的描写,体现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说:“人活着,随时要准备受煎熬。”并且他自称是“苦难的爱好者”,他闯荡世界,当揽工汉,最后还成为了优秀的煤炭工人,这其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意味。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他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仔细地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不免会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人生是考验人的场所,它残酷而又无情,但是少平并没有被它所击倒,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因为痛苦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种种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要勇于与苦难抗争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在苦难的铁钻上得到最为坚实的考验。

  纵观少平的人生轨迹,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他坚持理想,持之以恒;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他善良、宽容,内心生活又像哲人一般深邃充实,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罢。

  当然,其他人物也给了我不平凡的震撼。比如朴实的孙玉厚老汉,温柔文静的田润叶,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王班长。

  同学们,我们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在不耽误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让我们挤时间好好读读书吧,相信你也有会自己独到的收获,受到书中的正能量的影响并将会使你的生命变得璀璨无比。真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够读一读《平凡的世界》这本好书,它一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9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可以显露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我眼中的平凡的世界,是平淡的,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但是也可以是最不平凡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这本书中所叙述的那些平凡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读懂,尽管每个人都是平凡普通的存在,尽管有的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悲苦跌宕的命运,但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甘守中收获内心的满足

  夜空中,星星散落。合上书,如今我仿佛还能看到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双水村,一缕黑烟徐徐升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孙少安一家人仍经营着砖厂的工作。东拉河依旧潺潺地流淌着,养育着双水村的人们。耳边响起的信天游,来回飘荡在黄土高原。在原理双水村之处,孙少平仍在黑色的角隅中工作着,努力的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无言便是对平凡的世界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不甘于命运,不甘于平凡,在平凡的世界中砥砺前行。

  孙少安一家几代都是贫苦的农民,天资聪慧的少安放弃了上中学的机会,回到家中承担起家中顶梁柱的责任。在大时代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中,中年时的少安办起了砖头厂,赚了大钱,羡煞旁人,改变了底层贫苦农民的生活现状。而在这砖厂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经历了多少的挫折和坎坷,才成就了少安一家的今日。也应了路遥那句:冬天总不会是永远的,严寒一旦开始消退,万物就会破土而出。

  孙少平赤手空拳,无异于一颗飘飞的蓬草。但他不愿被时代的大浪裹挟前行,不安现状。书香气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世界,使他,不再局限于这底层身份,追寻属于他自己的诗和远方。从街头的小工到煤炭工厂的队长,虽然煤炭工作在他英俊的脸上留下来无法抹去的疤痕,却仍坚持在那黑色角隅里生活,在努力的工作中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在平淡的日常中体会着人生的意义。这些痛苦不是白受的,它能透视出平凡的伟大!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中安于现状的人,并不是我们想成为的自己。我们是平凡的,但绝不是平庸的!致敬所有在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现实也许十分残酷,但你不能沉醉于一种现在还说不出来的幻想中,你必须凝视着你双脚踩踏的天地。这样,你在这天地中,你才是自由的,才是强有力的。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不起眼的人,都只是这大千世界中的沧海一粟,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那就是———要做不平庸的人,努力扩大自身的外延,不做井底之蛙;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去享受这个平凡却又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愿我们都能找到这平凡的世界中那个不平庸的自己,不甘命运摆布,不随波逐流,带着希望与信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0

  平凡是我们人生活的本色。都说多次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书中朴实的故事中找到心灵的纯静。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基本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小说,让我明白到平凡和苦难的真谛,它让我知道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亦或是悲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深切的了解苦难,熟知生活的真理,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书中是我学到了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哪天突然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我从书中精辟的语段中读懂劳动的价值。书中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终身受益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对劳动不同的认识,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正如我们进入同一所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几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 他告诉我们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一切。不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对理想变得麻木,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就不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平凡却不平庸,每个职位都有做得最好的,哪怕是洗碗工,洗马桶,都有榜样人物

  既是终究平凡,我们要力求拥有平凡的伟大。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早前,就早已听闻过《平凡的世界》,路遥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本书,一直想读,却总是有些差错而不曾读过,就连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上映的时候,也只是粗略扫过一些片段,没有看完整的一部,十分惋惜。幸而,如今总算有时间,能完整的把这本书看完了。

  记得高中时,为了写作文记了一段话,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任何一天是平静的。”

  《平凡的世界》描述了那么多人的一生,没有人是永远一番顺遂的,总有些许坎坷。有人能撑过再站起来,就如孙少平与孙少安;有人被打击了就趴下了,精气神都没有了,就如田福堂。这就是人生呀!许是晴空万里,许是地裂山崩。所以,人要有韧性,不能被一件事就打垮了,要能站得起来,要能拿得起放得下。路是要走的,虽在这大千平凡世界里,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地球不会没了谁就不转了,但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我们是自我世界的主角,走好自己的路,虽是平凡人物,但也走着自己人生里自己的路,身边也总有不平凡。

  在读书里,我是真切感受到了这些人物身上的韧性,尤其是孙少平。在我看来,他是其中最为坎坷的人物。自幼家贫,生活不好,幸而他热爱读书,有着不同于庄稼人的眼界,让他能走出山村,走上不同于一个农村庄稼汉的路。他能吃苦,不论是怎样的苦活,他都能干的很好,成长为了一个肩膀宽厚的男人。但这一路,他仿佛一直受着人生给他的磨难。他凭借自己的际遇,成为一个煤矿工人,并努力的工作。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晴天霹雳,他的挚爱田晓霞遇难,在极度的悲痛下,他又再一次的挺了过来,哪怕是后期出事故毁容,他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乐观,而是在悲痛后又继续走下去。“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

  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

  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

  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哪一位是孙少平呢?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3

  当我浏览完毕《平凡的世界》以后,纵然对纸墨陌生,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提起笔来,小记一下心得,因为难以言传的情绪已经似潮水一般涌上心头,无法退却。这部长篇小说所焕发出来的无限魅力是我不得不去关注他的作者——路遥先生。

  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故事中上天的眷恋,不是符合每一个人心境的虚伪情节,而是,而是那淳朴的话语,那并不带有神奇色彩的生活,那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汗水与泪水的一字一句,都飘散着阵阵花香,发出高尚而又朴实的光芒。

  路遥,有着雨中白桦一般的忧郁,抱着永不满足的态度,在文学的路上坚定地,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路遥老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事业,他没有陶醉于鲜花;没有沉迷于掌声;没有醉心于胜利。也许就是这样,是路遥老先生的作品一直低调而又不失热情地流传着,一直到今天,当我双手捧着这些历历在目的作品时,似乎都好像在于路遥进行心灵沟通,从我翻开这些书的第一页起,路遥老先生坚定地品格与信念就开始深深影响着我,他独特的思维与艺术品格感动了我,震撼了我,也充实了我。在我看来,路遥自幼的艰苦生活,才是路遥老先生获得了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代替那种毁灭性的方式来包容苦难,超越苦难。是的,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一种博大与朴质已经因为这部路遥老先生用生命和青春来书写的作品而融入我的血液,生生不息地在我的身体里流动,然后深入骨髓,在脑海中深深地画下了一个印记,是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孙少安准备弃学从农时候的痛心与惋惜,不会忘记孙少平去往大城市出卖劳动力的辛酸与苦闷,不会忘记晓霞为救一个小女孩而壮烈牺牲的悲痛与惊愕。但是,我更加会铭记,铭记孙少安遇到一个农村姑娘秀莲的欣喜若狂,铭记润叶与丈夫生下一个孩子时候欢喜的眼泪,铭记兰香不向磨难低头的坚强与乐观、上进以及得知兰香考进省医学院的振奋人心。他们所有的人,都想是现实生活中在我身边的人一般,让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想,我又怎能用自己贫乏的字词来诠释路遥老先生的妙笔连珠呢?是的,路遥老先生是一个淡漠名利、超越世俗了的真正的作家,然而,我想,再怎么文采出众的人物也不会把路遥和他的作品描绘得淋漓尽致不是么?

  读了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的心路也是曲折万分,但是我却又十分欣喜和欣慰,因为孙少安最后的不服输精神使他的砖厂重新冒出了烟——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地消息啊!没有上天的宠爱,没有什么特殊的偶然,跟别说什么彩票中大奖般天上掉馅饼的喜事,少安只有一双劳动人民的手,一个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他在黄土上重重地跌了下来,然而,他又从黄土上重新站起来了,他高高地伫立着,他那少见的忍耐力与顽强、奋力求变的抗争精神……就让岁月替他记录这所有的所有吧。

  对路遥老先生的尊敬是用不停止的,他笔下冰冷如铁的世界和残酷的现实生活大为相似,是的,不要寄希望于奇迹,不祈求上天恩赐,更不想命运屈服,这就是心灵的感悟,不,是彻悟。我坚信,我不再会畏惧前方的学业与生活之路,我会超越苦难,勇敢地、顽强地、坚定地、扎实地、像路遥先辈一般平静地、从容地、向着理想进军,以此来铸就我的精彩人生。

  正如我坚信邵燕君在《倾斜的文学场中》所言:路遥以青春与生命写下的作品曾激励了那么多处于逆境中的读者,而且还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温暖人心……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4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总是提着。一边看的时候一边心里总在担心,担心作者会把人给写死。很多的故事,都通过撕裂纯真美好,来达到作品的内在升华。然而,对于追求真善美,向往美好纯真的善良的读者们来说,体味美好被撕裂的过程,真的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就像爱护动物的人去上动物的解剖课,我想,那场景肯定会让人不寒而栗。

  一直到结尾,《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却并没有让我的担心成为现实,虽然中间有些人消失在了故事里,但是整体上他很爱护这小说里的人物,在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个故事里平凡的善良勤劳的小人物,不忍心让他们死,让他们受伤。在一般的故事中都会有一个中心人物贯穿着故事的始终,也许《平凡的世界》之中也有这么一个人物。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平凡的人物,无所谓中心,无所谓整个世界的支柱。一个人死了,地球照样运转,太阳照常升起。

  反过来,平凡的世界也有人死去,这些人的死亡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接下来的故事并不会因为这些人的死亡来个大转折,像金俊斌、田二的死亡。就算是田彩霞,秀娥的死也没有对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影响。影响到的是爱他们的人,而爱他们的人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颗灰尘。

  《活着》也有人死去,而且一个历史阶段死一个人,到了故事的最后,只剩下富贵和一头牛相依为命。《活着》讲述的也是普通人的命运,大的社会背景左右着富贵一家人的生死。但是,一个善良的相亲相爱的温暖和谐家庭是不应该有这样的不幸的。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看一家子凋零成土,心底里全都是沉重,从而对人物的悲惨命运有更深的悲悯,连着对他们所处的社会不满起来。这应该也是《活着》的过人之处。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一直都在努力的奋斗着,从未停歇过。即使是他与润叶的爱情从明朗到暗淡,这之间,他没有过多的沉浸在由此产生的喜悦悲伤里,仍旧为着孙家努力也许是作者同情孙少安,在故事里安排了秀娥,这个能干,俊俏,又专一的姑娘与他做妻子。努力的人结局大都不会太惨,孙少安的砖厂越做越大,即使中途有大挫折。在孙少安和秀娥穿戴整齐参加新校舍的建成仪式上,秀娥吐了血,她得了癌症。这些似乎在说,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都会经历生离死别。孙少安还不算悲惨,他失了妻子,还有儿子,父母亲,兄弟姊妹生活里,我们很容易掉到枯井里,本可以出来,但就是找不到出来的方法:像失恋,考试失利,掉了面子

  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中田彩霞的死安排的特别突然。在孙少平和田彩霞的感情希望渺茫的时候,南方突发洪水,作为记者,田彩霞主动要求到一线采访,在洪水现场,为了解救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儿而牺牲其实田彩霞的死,也许是因为作者本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少平与彩霞的感情,才安排了彩霞的死亡,还有一层也许是响应当时社会上所倡导的罡风正气。

  田润叶多次表示可以通过一些关系,将孙少平调回到城里工作。但是,孙少平认为他与城里的那些人或事格格不入,他觉得他属于煤矿,属于那个有温暖的地方。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他的思想竟像已过不惑之年的人,这真的是他读了非常多的的缘故吗?这是否是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放在了少平的身上,不想流于世俗,虽然他本就是世俗之人。

  如有不当,还请不吝赐教!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5

  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路遥

  工作之后,读书越来越少了,曾经夜读的习惯也逐渐消磨了,直到大伯数次在电话中叮嘱细读《平凡的世界》。从书店扛回这三本厚重的白壳书时,还没意识到它将带给我的震撼。只依稀记得作者路遥,用八年的时光呕心沥血完成这部百万字巨著,获得茅盾文学奖,英年早逝。直到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才开始追寻这位伟大作家生前的足迹,而到拜读《早晨从中午开始》后才逐渐理解他笔下那鲜活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纠葛从何而来。这位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作家,似乎也化作了作品中的一捧黄土、一缕炊烟、一声牛哞,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思念和精神财富。

  我对这部作品本就怀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愫,因为陕北的黄土高坡里有着爷爷的惦念和父亲的童年,就如皱纹一刀刀刻在他们额头,对故土的思念也就越发难以收拾。孙少平的父亲孙玉厚就像我的爷爷,朴素、敦厚,一辈子在土地里为儿女操劳,不识字也不懂得世间的道道,只是头朝黄土背长天,苦苦支撑着一口没有窗户、只有一扇石门的土窑。帮弟弟取媳圈窑,老夫妻俩却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勉强带着老母和孩子们生活。而就是这份最朴实最真挚的情义,让他即便艰难的恸哭却活的坦荡。在儿女有成后并不贪图享乐,仍就扛锄头朝耕夕做,在夕阳余辉中默默凝视那片他深爱的土地,守护几亩薄田和儿女,这就够了。

  读罢此书后大部分人更喜欢孙少平,而我却钟爱孙少安,因为他更像我的父亲。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倔强、同样的忍耐、付出过同样的艰辛和汗水。他们都曾因父母年迈、兄妹的学业早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赶上了那波改革的浪潮,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榜样,成为远近知晓的人物;同样,他们都因为文化受限、无法明智的辨别真伪而失败过、沉沦过。我能理解他们成功时冒进和失败时的痛苦,但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能也不可以像少安那样自由的追逐梦想。面对现实,他们只能用男人宽厚的体魄和力所能及的知识守护最爱的人,这就够了。

  孙少平的志气着实令人钦佩,他就像给我介绍这部书的大伯。我们永远无法懂得在意气风发的年纪里吃着黑馍、穿着破衣的尴尬与难过。在没吃没穿的日子里,书籍就是他的朋友,读书的习惯从未因为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在宿舍、在工地、在矿上、在野地。贫穷曾让很多人的意志消亡,逆境带给人自卑与懦弱,可自卑里的坚强令我们敬畏。他们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渴望精神世界的富足,他又不是眼高手低的弱者,他们用血汗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田晓霞的逝去着实令人惋惜,也许生命就是这样不能完美,那又怎样,他们曾经那样荡气回肠的相爱过,这也就够了。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每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什么环境,经历多少悲伤、多少苦难,终究都是平凡的人;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就像波澜不惊的流水,经历着我们自以为是的惊涛骇浪,珍惜着我们遇到的人、经历的事、看到的风景,这就够了,因为在时代的车轮上,我们终究那样的平凡。

【【热】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读《诗经》有感【热】03-27

读边城有感【热】03-21

【热】读《诗经》有感03-20

读《去年的树》有感【热】03-24

【热】读《闪闪的红星》有感03-23

【热】读《皇帝的新装》有感03-17

【热】读《神笔马良》有感03-29

读《哈利·波特》有感【热】03-28

【热】读《快乐王子》有感03-23

读森林报有感【热】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