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马说》有感

时间:2021-06-09 11:33: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马说》有感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马说》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马说》有感1

  韩愈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数百字写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但,这对于马儿,是否有些公平?

  人类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便是征服了这豪迈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辛苦,同享战斗的光荣;它和主人一样,有无畏的精神;它的驯良不亚于它的勇敢,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自己的动作;它为满足主人而豪无保留地贡献自己,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为人类服务。

  上面所说的,是一匹有才能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后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然而这样的好马,它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种动物被驯养得太普遍、太悠久了,即使解除了羁绊,它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活泼。

  天然的却比人工的美丽得多。看看那些生活在南美各地的马匹,它们行走着,奔驰着,跳跃着,不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因受到羁勒而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类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没有固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没有任何庇荫。它们呼吸新鲜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用来禁闭它们所提供的空气,要新鲜得多。所以那些野马比家马来得强壮又轻捷。因为,它们有大自然给予的美质,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人类拥有的家马,仅是技巧和妍媚。

  其实,从一匹马的角度来看,自由才是最宝贵的。不管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乐,也不管它在干什么工作。一匹具有高贵品质的马,恰恰是马性丧失得彻底的马。马的悲剧,不是因为他们没遇到识马的人,而是因为它们本不该遇到人。它们一切的马性开始扭曲,而这样的变化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人。

  韩愈一生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马说》告诉我们,韩愈的本性是自由、豪迈的,他受不得约束,他本该属于一片自由的天空。

读《马说》有感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往今来有多少一智之士,虽有满腹经纶,但是怀才不遇,淹没了自己的才华。没有遇到赏识他们的伯乐。

  《马说》里的千里马就是个悲剧。虽有千里之能,却不能得到千里马的称号,辱没在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养马之人不知道它有千里之能,因此和普通的马一同饲养,让它们做于自己本身不相符的事情当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它们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当然也无法日行千里。养马的人不用正当的方法来驱使千里马,养着它不能够施展才能,马叫饲马着不能够懂得其中的意思,因此拿着马鞭到马近前,感叹天下无马。天下真的无马?其实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好马。千里马就这样在这些庸俗之人手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遗憾地死去。

  《马说》的作者韩愈就是通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的悲惨遭遇来说明自己虽有报国之至,但是遇到的却是一个昏庸无道之君,使自己的才能无法得以善哉的悲哀。自古以来伯乐和千里马就是难以分开的。只有千里马而无发现千里之能的伯乐也是不行的。必须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才可以。有了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才不至于好马被埋没。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从古之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才无用武之地,白白的埋没了自己满腹的才华。但是也有很多幸运之人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因此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遇到明智之君因此就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君主一起创出一番大的事业,因此这些被明主发现的人也因遇到懂得赏识自己的伯乐而高兴,而感激这个发现自己的人,因此就鞠躬尽瘁,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的伯乐卖命。因而名传千古。

  西周丞相姜子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他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之所以忠心耿耿为周朝是因为感激周文王的慧眼识人。姜子牙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可奋斗了大半生也依然是个普通人,自己的才能无法展现。快八十岁的时候依然没有遇到驾驭自己的伯乐。他经常在江边钓鱼,别人钓鱼都是弯钩而他钓鱼则是直钩,人们都觉得他笨,很不理解他为什么直钩钓鱼。西周的文王千岁不满纣王的昏庸无道一心想推翻这个无道的朝廷,因此需要辅佐自己的人,就开始四处招贤,广纳人才,他后来遇到了姜子牙觉得他不平凡,于是就和姜子牙进行深谈,通过谈话看出姜子牙的志向,认为他绝非等闲之辈,因此把他请入西周。周文王对姜子牙十分敬重,到西周后给以重任,直接就封为丞相和他一起共商灭商大计。后来周文王死去他的儿子武王即位,继续任命姜子牙为丞相辅佐新君继续灭商。姜子牙在灭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歼灭了商朝,辅佐武王成就了西周大业。如果不是周文王的独具慧眼,识出姜子牙绝非等闲之辈,他就无法施展才能,发挥自己的作为。所以姜子牙能够成功除了自己的才干外就归功于赏识他的伯乐,周天子。由此可见千里马要想施展才能必须得遇到好的伯乐。

  千里马和伯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伯乐无千里马也不能,只有千里马无赏识自己的伯乐纵使在有本事也是白白的被埋没,无用武之地。如果千里马和伯乐凑到一起就必定能够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有的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一直碰不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无法施展,只能默默的生活。有的人却很幸运,既有才华又能够遇到开发自己的伯乐,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一年的《加油好男儿》依然是红红火火,选手比去年的更加优秀,都才貌双全。其中有一个选手是沈阳赛区的冠军叫做井柏然。他那时才十九岁,如果不是好男儿这个平台,他依然是个平凡的小男生。但是他很幸运,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他并没打算参加好男儿这个比赛,但是他在沈阳的一家烤鸡店里吃烤鸡居然巧遇好男儿的导演。导演看到这个小男孩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觉得他是个人才。然后就给他名片告诉他让他参加好男儿海选。结果井柏然果然去参加海选,他出众的表现征服了评委,很容易就晋级了。然后在好男的舞台上充分实在自己的才能。一路过关斩将走到全国总决赛。他的才华和长相吸引了很多观众,很多观众都成了他的后援团,成了他的铁杆粉丝,都拼命的支持他。导演看到井柏然在舞台上的表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没看错人。井柏然确实是很有才,是后起之秀,相信他会在好男的舞台上走得更远。他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就他最应该感谢的人是发现他的导演。如果不是导演的慧眼识人他也许还是个默默无闻的邻家小男生,正坐在学校里拼命的读书,在思考着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能够成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有的却是默默无闻,那就是因为成功者遇到了自己的伯乐,默默无闻着纵使自己才华横溢也无法施展,是因为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没有一个发展自己特长的平台。所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何时也会有被埋没的千里马,但是也有幸运的千里马,他们遇到了驾驭自己的伯乐。

读《马说》有感3

  在封建制度下,怀才不遇、才华被埋没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这自然引起许多文人墨客的不满,韩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篇《马说》有感而发,托物寓意,表达了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愤懑,也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有才能的人出生贫贱会引起谁的注意、欣赏和重用呢?满腹诗书却没有舞台施展,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惋惜的呢?拼搏过后好不容易取得一些好成绩,却不曾想“能在这种环境下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就凭他的意志将来定有大的作为”,而是肤浅的认为“在那种环境下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多么艰难,定是竭尽其能了”。“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自己不识材硬说别人没有才,看来伯乐真是难遇呀!真的等到成就显著时人们才恍悟过来:这人不简单,是个人才。时间虽然证实了真的有才,但生命还剩几朝啊!

  一些古代的文学大儒如:杜荀鹤、苏轼、韩愈等都因被埋没而愤懑、伤感、忧郁过。社会在他们的脚下画了一个圈,限制了活动范围,却永远不能在他们头上戴个金箍限制思想,所以他们的不满都发泄在了文章中,留给了当今人们见证历史的证据。

  现如今21世纪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了,机会也多了,当然“伯乐”也多了,我们只要抓住恰当的机遇,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自然就有伯乐欣赏你,为祖国贡献的机会也多了。

读《马说》有感4

  韩愈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数百字写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但,这对于马儿,是否有些公平?

  人类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便是征服了这豪迈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辛苦,同享战斗的光荣;它和主人一样,有无畏的精神;它的驯良不亚于它的勇敢,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自己的动作;它为满足主人无保留地贡献自己,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为人类服务。

  上面所说的,是一匹有才能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后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然而这样的好马,它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种动物被驯养得太普遍、太悠久了,即使解除了羁绊,它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活泼些了。

  天然的却比人工的美丽得多。看看那些生活在南美各地的马匹吧,它们行走奔驰着,它们跳跃着,不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因受到羁勒而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类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没有固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没有任何庇荫。它们呼吸新鲜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为压空间而禁闭它们所提供的空气,要新鲜得多。所以那些野马比家马来得强壮和轻捷。因为,它们有大自然给予的美质,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人类拥有的家马,仅是技巧和妍媚。

  其实,从一匹马的角度来看,自由才是最宝贵的。不管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乐,也不管它在干什么工作。一匹具有高贵品质的马,恰恰是马性丧失得彻底的马。马的悲剧,不是因为他们没遇到识马的人,而是因为它们本不该遇到人。它们一切的变化开始扭曲,而这样的变化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人。

  韩愈一生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马说》告诉我们,韩愈的本性是自由、豪迈的,他受不得约束,他本该属于一片自由的天空。

读《马说》有感5

  清朝著名散文家方苞写过一篇《辕马说》,很有见地,大意是这样的:我行走在边塞上,乘坐负重的马车,见到负辕的马而产生诸多感慨。过去的老式马车,只有一根车辕而两边各驾一匹马,现在的马车由一匹马夹在两根车辕当中,头上和脖胫套上缰绳,背部系上皮带,胸和臀部也被勒紧。当它爬坡时,气喘吁吁汗流夹背才能拉动车轮前进,当它下坡的时候,又要收紧大腿紧攒四蹄才能抵住车辕不致倒伏。赶车的人用鞭子抽打使它前进,用棍棒枝条的暴虐来催促它从深陷中拽起车来。如果车在险恶陡峻的地方翻倒了,筋断骨折是根本无可避免的,其余在前面引路和在旁边副驾的马绝不会是这样。它渴了到溪边饮水,卸驾之后到槽枥去吃草料,则常常在众马之后。唉!辕马的使命,难道还有比它更艰巨的吗?然而它的德性和能力,不经过驾辕的反复尝试是分辨不出来的。别的马要不就是与夹辕不相称,虽然可以担此重任但却不够协调。品质低劣的马,力量又不能胜任。狡黠而脾气不好的马,容易受惊出事,有的甚至行走在平坦大道上都会因惊蹶而翻车。让它拉车上坡就象跛的瘸的一样,下坡则又像塌倒的山岩无可阻挡,遇见泥泞就打滑而经过深坑就沉陷,常常困乏在车辕之中,使其余的马也因此受到牵制不能正常地行走了。唉,驾御车马的人一定要慎重呀!

  这则寓言说白了就是用人之道,对于如何知人善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可谓是用心良苦。辕马的境地其实也就是人的境地,能堪当重任者,大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地负重前行。而那些真正捞到“油水”得了实惠的,反而尽是刁钻古怪,好逸恶劳,投机钻营,两面三刀的无能之辈。驾车的人不懂居安思危,看不破隐藏随时可能颠覆的忧患,最终得到了深刻教训。可悲剧还是一出接着一出地上演,都是因为不真实的表象总能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心性已被扭曲变形,吃亏的多数还都是些还想赶路车手。至于不去塞上赶路,又不在乎车马损毁与否的车把式,套什么样的辕马都一个样,这种情况摔坏了的车马肯定不会是自己的。

  大抵有三类人是充当不了辕马的,一种是心里本不愿意,被硬赶上架了,火气就大得很。这种人根本不愿奔波劳累,只是坐享其成,等待着天上掉馅饼。这一类人要么生来就有与众不同的优越,可以不劳而获为所欲为,虽说精神上空虚一点,总不致要为一粥一饭操心劳累,是我们常说的天之骄子。还有一类别看高不成低不就,游手好闲,好高鹜远,尽管生活无着,语言上表现出的那股子唯我独尊的霸气,是谁也不看在眼里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不愿为而使为之,无异于逼良为娼,别说迫其就范实非易事,就算果真拉上车了,其效力的态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谁也不能指望做惯大爷的回头做孙子。第二种虽说心里也并不很抵触,素质也是一等一的好手,可偏偏是事与愿违,要么被强迫去做了副驾,要么被扶正坐上了跃马扬鞭的宝座,力不从心地干些处处受制的糊涂事,留下匪夷所思的种种遗憾。毕竟“不用扬鞭自奋蹄”只是一个过程,错过了节令纵然志在千里,老骥伏枥也是成就不了事业的。还有一种可算是不会做的,议论起来热情洋溢慷慨激扬,就是干起事业眼高手低,始终无法将一肩重任放心托付,应了民间的一句话:“兔子要能驾辕,谁买骡子?”无奈和悲悯说倒底就是学业不精的表现,种人不好去做务实的事业,只能去官宦场中讨点残羹,求取些廉价的垂青而已。要不就是在潦倒中度日,品行拙劣了,连边马副驾的位置也很难找到。

  其实做好辕马也是需要一种精神的,这就是忍辱负重不畏艰难的朴素品质,自觉自愿地忘我奋进,开拓进取,鞠躬尽瘁,牺牲奉献。而且要以社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能力,避免与所处时代的差距。辕马精神是一种淡泊,没有风光气派,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爱抚和怜惜,甚至还要背负无期而来的打击和斥责,要在直面惨淡中构筑理想,又在理想中树立信念。所以,有且不多的辕马精神就会是一种时代的照鉴,能给所处的时代某些意味深长的启示。当然,社会对辕马精神的认同形式不同,所付予的责任以及所寄托的希望也不尽相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驾驭者既有充分的信心,又要保持适度的宽容,笼头太紧难料还会陷入人仰马翻的难堪境地。不过辕马最终毕竟还是好马,就象伯乐眼里的千里马,只要用在实处就会产生最好的效益。我赞美辕马的精神是因为我也载着同样的负重,并且一味地埋头苦行,当忍受过身后袭来的莫明鞭笞之后,却更加焕发出拼搏的勇毅,既走出了自己的路还要走出别人的路。做过辕马才懂得马的价值,所以辕马的精神就是充实,比起那些庸俗的物欲来,这便是两种互不相侵的思想境界了。

【读《马说》有感5篇】相关文章: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钓鱼启示》有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