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审判读后感

时间:2021-06-07 19:07: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审判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审判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审判读后感

审判读后感1

  初读卡夫卡的《审判》是在法学院读书时,为了完成作业草草翻了一遍,当时只觉得它语言太过简练甚至平平无奇,许多细节描述读起来十分恍惚——因为要不断回看才会明白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除了语言上的特点,最大的感触:疑惑、荒诞。从一开始主人公的被捕到面临审判,始终无从得知他究竟犯了什么罪或者是否遭到了诬陷。书中的法院像是阴影笼罩在我们身边,审判过程苍白无力。然而就是这种看似荒诞诡异,阅读中却会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事真实存在吗?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事件反思、批判现实世界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强烈的反差刺激直观的感受。《审判》中存在的各类现象越是不合理,越证明了现实社会所含的不合理的内蕴和本质,他们是相反而相通的。

  作者写这部小说虽然影射的是当时奥匈帝国的司法制度的内幕,讽刺了法的荒诞,揭露了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腐败,但对于我们如今的司法制度也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程序正确的重要性,缺少了程序,一切的司法活动不免显得有些慌乱无章。

  程序的正义保证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合理性,确保被告人等的诉讼权利得到维护,可以使裁判者从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认识案件事实真相,从而实现公平的定罪和量刑。保证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可以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公正的审判程序无论是否有助于公正裁判结果的形成,它都具有一种独立的意义:使那些受裁判结局直接影响的人与代表国家进行追诉和裁判的司法官员一起,拥有平等的诉讼主体地位,能够平等地进行理性的辩论、说服和交涉,并对裁判结果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官方对自己命运的判定,消极地听从国家权力机构对自己权益的处置,由此使其作为人的尊严得到承认和尊重。

审判读后感2

  最近读完了日本推理小说家高木彬光著的《破戒审判》。

  小说的情节其实不复杂:曾经当过演员的村田,被指控先后将情人及其丈夫杀死并弃尸于铁路桥下,警方收集到的人证物证,令其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就被告是否有罪这一点,初出茅庐的辨护律师百谷泉一郎,即将向经验丰富的"魔鬼检察官"天野秀行,以及他背后庞大的国家警法机构,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村田是不是真正的凶手?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考虑到这是一本法庭推理类小说,我还是不在这里过多剧透了,留待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来读读吧。

  看上述的简介不难看出,这其实主是要以一起刑事案件的庭审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那又与"破戒"二字有何关系呢?

  《破戒》是日本文学巨匠岛崎藤村的不朽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受到社会歧视进而不能继续任教。

  《破戒》对日本社会身份歧视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而《破戒审判》中的主人公村田同样是新平民,同样受到社会的歧视。

  小说是从法庭记者的视角,围绕法庭审理、质证辩护展开,目的是希望读者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和体味。在短短几天的开庭审理中,随着一步步一幕幕、不同场次庭审的展开,情节层层推进,简洁而流畅,直到最终真相揭开。

  日本是推理小说大国,除了在国内广为人知的东野圭吾之外,高木彬光、宫部美雪、松本清张等人的作品最近几年也被大量的译介到了国内。而反观国内,值得一读的原创推理小说少之又少。

  当然,我这样的认识可能有很多人不认同。但没关系,这本就是一家之言。

  客观来说,其实当下的中国不缺少创作推理小说的可用题材。但一部优秀推理小说即需要精巧的结构设计、流畅的语言、本土化的文化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社会问题的控诉,有对人性的挖掘,而这是中国当下的作家所欠缺的,可能也是多数作家为了政治正确而不敢涉足的。

  方方的《软埋》讲述了一个川中五十年代的故事,仅仅因为她的故事里包含了太多的伤痛和宽容、太多的失落和满足、太详尽的记忆和太彻底的遗忘,就被下架了。

  原创的很多推理小说,在走访参考人和嫌疑人的时候都是一个路子,没有特色。如果小说的主角是警察,没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很难了解真实破案的`流程和难处;如果小说的主角为社会人员,又很难不依靠警方的资源。

  最近也读过紫金陈的多部小说,内容和构思可圈可点,但是动机和案件的相关人员,还是逃不出脸谱化的境况。

  期待有更多值得一读原创推理小说面世!

审判读后感3

  30岁的银行高级职员K先生陷入一桩莫名其妙的案子中,他不知道原告是谁,也不知道被指控何罪。他开始时是惊讶,以为是别人和他开玩笑,配合一下也无妨;然后是蔑视,没犯罪怎么会陷入诉讼?到后来,他完全陷入其中,他被各种暗示牵引着,仿佛真的犯了罪,仿佛应该被指控。于是他求助法警、法官,他们的老婆,情人,甚至给法官画像的画师,看门人、牧师,等等法院受托人,他全部精力都用来摆脱这个案子,最后却发现根本无法摆脱,自己像瓮中之鳖,完全被困住了。只要法院愿意,他随时都会被逮捕、审判、处决,除非,他甘愿永无止境地和法官私下处理关系,连法官身上的虱子他也要和它混熟,和它处理好关系……他跌落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里,永无自由之日。

  卡夫卡的K先生应该就是他自己,私以为K是他对自己的简称,他窥见到了生活的另类实质——每个人都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荒诞地活着,像一条狗一样,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却不得不那样做。

  读《审判》,就像做了一个荒诞的梦,一个困苦不堪的梦,一个拼命也醒不来的梦,无法脱身,没有逻辑,很不真实,却把你深深困住,你已束手就擒,只能跟着它走,除此之外找不到一个出口。

  读《审判》,自始至终如鲠在喉。腐败且无处不在的法院系统,就像这个强加给你的世界。你没罪吗?很快就有了,只要大家都说你有罪,你很快就认为自己有罪。你蔑视吗?很快就不蔑视了,只要把你限制在里面,你就成了它的一部分。据说猫在吞吃老鼠之前会先玩弄一番,K先生就是那只老鼠,猫给它希望可以逃脱,让它逃一会儿。

  然后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人被认定为精神病人时,他很难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到最后,K先生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连反抗都懒得反抗,任凭不知道什么人处决了自己。

  精神之路是一条幽暗之路,连卡夫卡都说:这里太黑,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但多数人并不会走那么深,他们像《审判》中的守门人、画师、法警、法官以及法官们的情人们一样,不求甚解地过了一生。是他们欺骗了世人,还是世人欺骗了他们,众说纷纭。他们也不在意。他们只知道,只要“K先生们”存在,他们就有存在的价值,就有薪水度日。

  世人都是“K先生”,读《审判》,知生死。

【审判读后感】相关文章:

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12-25

关于审判实务中夫妻个人财产范围的界定07-17

《青春》读后感04-09

上甘岭读后感04-08

《春雪》读后感04-08

哲学读后感04-07

《将才》读后感04-06

书虫读后感04-06

面纱读后感04-04

最新读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