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名著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1-04-20 13:41: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名著读后感作文汇总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著读后感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名著读后感作文汇总8篇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1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有始无终,经常半途而废,他们不如学习一下鲁滨孙,鲁滨孙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29年,在这29年的时间里,他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生存了下来。

  当今社会,有许学生想学一门技艺,比如:学钢琴、学画画……有许多人学钢琴,一开始只是觉得钢琴好玩,但他弹到后来,觉得弹钢琴很枯燥,从而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由于家长的原因,只有继续学习弹钢琴。但每次弹钢琴他肯定都抱着一个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巴不得马上弹完,因此,这些人在弹钢琴时都马马虎虎,不认真对待。

  我也是学习弹钢琴的,也有过同样的感受。虽然我对弹钢琴有一些兴趣,但有时我也会觉得很枯燥。一天,我回到家弹钢琴,刚弹完一首,我就觉得很枯燥,不想再弹下去,可为了应付爸爸,只好马马虎虎地又弹了几首,心不在焉的。可后来我想到了鲁滨孙,想起了鲁滨孙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我开始认真地联系,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又谈输了一首曲子。

  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事,但我相信我们只要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2

  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智谋惊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任义爱民的刘备,奸诈阴险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诚恳忠厚的鲁肃。。。。。。

  这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呢?

  对我来说,关云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则是无可代替。可以这么说,他,就是神!!!

  身高九尺,须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一看就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我欣赏他,欣赏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武力”与“忠义”,气贯千秋,亘古一人。而且“赤面秉赤心”,内外一致,“隐微处不愧青天”,磊落落、坦荡荡,人前背后都没有见不得人的事。

  一、武力

  关羽武力过人,神勇异常,一身战功赫赫,威震华夏。青龙偃月刀更是练得出神入化。在联军攻打董卓时,董卓名将华雄连斩数名大将,这时,他勇敢报名,曹操叫人斟上一杯热酒送行,他说:“酒先放着,回来再饮。”提了大刀,飞身上马。正想派人打听,只听马铃声响,关羽已经马到中军,将华雄首级掷在地上。这时,那杯酒还没有凉。在得知主公刘备的消息后,他毅然从曹营出发,因为没有曹丞相的文书,不肯放行,关羽大怒,手起刀落,一连杀到黄河渡口。至此,他共过了五道关隘,斩杀阻挡守将六员。听说刘备取了西川,孙权要讨回荆州,可是,荆州守将关羽却不肯,于是,鲁肃准备杀死关羽,他安排了众多伏兵,在临江亭埋伏,关羽毫不畏惧,单刀赴会。青龙偃月势挟风雷,美髯飘动绝伦逸群。

  二、忠义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都知道关羽忠心耿耿。在刘备失利时,他不得已降了曹操,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主公,曹操送他的财宝、美女,他都没有享用,却把财宝给嫂嫂们收藏,美女去伺候嫂嫂们。关羽的战袍旧了,曹操送给他一件新的,他却将新战袍穿在里面,外面仍穿着旧袍。当曹操赤壁之战失利,落入关羽手中时,只因关羽义气深重,而且,他也忘不了在曹营中曹操的厚爱,更有故人张辽之情,何忍杀之?

  因为关羽的忠义,在1879年(光绪五年),追封关羽“忠义神武佑仁勇武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简直要把世间的所有好词都加到关羽头上。成神就要有神性、神品,关羽的品行恰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寄托着万千民众的道德精神,日月可鉴,妇孺皆晓,所以被尊为“万世人极”。

  关羽,有着威震华夏的声势,千古年来,许多人都敬仰他,崇拜他。

  关羽,真神!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3

  在假期中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血腥味引来了一群鲨鱼,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残缺不全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敬佩这位老渔夫的胆识和追求,因为他这时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我看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著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著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己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

  老人还有一个特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谦虚,书中曾说到这样一句话:每一回都是重新来过的一回,他做的时候决不想从前做的成绩。这也是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4

  开学一个月以来,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西游记》是明朝时期的作家——吴承恩写的。它是一本神话巨作,主要写了唐三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行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而成功到达西天取到真经的故事。

  而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因为他机智勇敢、骁勇善战,一路上为保护唐三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因为在三打白骨精时第一次把白骨精所扮的妙龄“少女” 给打死了,唐三藏因为他是保护他时间最长的而放过了他,第二次又把白骨精扮的老奶奶给打死了,而这次唐僧还是忍了下去,第三次又把白骨精扮的老爷爷打死了 唐僧忍无可忍就把他逐出了师门,被逐出师门之后孙悟空就回到了花果山。可好景不长,师傅被白骨精抓走了,而在猪八戒的再三请求下他还是去解救了唐僧。从这 故事中我还看到了孙悟空的一个能屈能伸、对唐僧忠心不二的大丈夫形象。

  可 是孙悟空这个人物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有时在救师父时,也会自作聪明酿成大错,如说在“大战青牛精”时,他自作聪明以为青牛精不算什么,就一个人去 了,结果人没救到,结果把自己护身的“家伙”给弄没了。所以说我们不能像孙悟空这样,因为人人像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像上战场不带枪——去当活靶子。只有对症 下药才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干什么事都可以走上正确的方向,干什么事都成功。

  读了在,《西游记》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也让我知道了不管在干什么试的时候都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5

  记得初中时即在河南路科技书店买了《苏菲的世界》,那时贝塔斯曼刚推出,自己完全是被那些崭新的封面和包装所吸引,兴冲冲买了两三本书,回家还写了篇“买书,是因为封面精致缘故”的“感悟”。小时候看书慢,一字字啃到23页便觉费神看不下去,于是乎扔进书橱,一摆十年之久。现在整书橱,太多儿时买来未读之书了。虽有仰望星空般看几百年前过去的感觉,实则叹息自己在青春年少时失却了多少启蒙良机,懵懵懂懂。苏菲亦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如果当时能有幸读完,想必那种亲临故事情节,所受震撼之感要比现在强上千百倍。可又会有所质疑,如果当时读它,自己又能读懂多少呢?因为专业之故,自己是带着浅薄的西方文化背景来读的,书中的涉猎,有些使我温故知新,有些解答我的疑问,有些开启了新的观点和视角,才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可是小时候没头没脑,嚼起来会否觉得生硬呢?未知。哲学是博大而深奥的,只怕此刻的我,也未能将这本启蒙书如数读懂吧?成长和读书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中相辅相成,在矛盾中取进呢。

  Sophie是智慧的意思,书名取《苏菲的世界》,将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质疑这个世界,质疑自身,开始了一程奇幻之旅。作者巧妙的情节构思,使读者不禁对自己的存在也产生了疑惑,仿佛我自己就是苏菲,或苏菲确实存活在我们的意念里。每一个哲学派别的讲述,我们都似亲身活在那些哲学家眼中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思索将我们带入不同的宇宙观中。智慧,源自于我们本身,发人深省。

  文史哲不分家,《苏》将哲学概况的通俗演绎,解答了我许多以前唐唐课上似懂非懂的内容。从自然派,古典派,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的存在哲学,不仅仅是文学常识,历史背景,艺术形式的介绍,还有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等。其实,世界百科不分家,而哲学,就像百科的起源和索引,于是《苏》能像行云流水般在各个领域中自由过渡。

  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哲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前因后果,禀性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也都能从中找到对应。找到了原因,我们往往就能知道下一步如何走,如何保持和谐,如何追寻适合自己的生活。哲学将我们从兔毛深处中沉睡麻木的我们拉出来,试图看清我们自身,看清这个世界。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6

  “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

  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在高中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世界所吸引。六年后的现在,再读《小王子》,不禁一次次地流泪,为小王子那慑人心魂的忧伤而心悸,为他纯洁而执着的爱所感动,也为自己那逐渐泯灭的童心而哀悼。正象作者圣-埃克絮佩利在序言里面说的,他把这个童话“献给雷昂?维尔特,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

  这是一个属于成人的童话,属于曾经有过童心的成年人的童话,孩子们是无法体会小王子彻骨的忧伤和爱的沉重的。他们也不应该过早地体会这些,他们应该在阳光明媚的世界里享受着快乐的时光。这与其说是一个童话,不如说是一个悲剧。童话里的主人公总是像白雪公主或灰姑娘一样,幸福美满地生活。而忧伤的小王子却在发见爱的真谛后死在沙漠里。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主要是从“我”的角度讲述小王子的游历过程。因为一朵美丽而娇气的玫瑰,小王子离开了一直平静地生活着的B-612小游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迂腐的点灯人……于是他不断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确实奇怪。”在这里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这些大人们的空虚、盲目和愚妄,也道出了成人的孤独寂寞、无可适从的处境。

  最后他来到了地球。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给他解决了那朵娇气的小玫瑰给他带来的对爱的疑惑,使他明白,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慈悲,有了爱(广义的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狐狸告诉他:“对于你使之驯顺的东西,你永远有责任。你要对你的玫瑰尽责。”“如果你使我驯顺了,我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欢快起来。我将会听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你有着一头金发,于是,一旦你使我驯顺了,这将变得妙不可言!金色的小麦将使我回想起你来。于是我就会爱上穿行麦浪的风声……”爱使人懂得了忧伤和痛苦,同时使人摆脱了孤独寂寞,使生活变得有充满情趣和意义。正象小王子对“我”说的:“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于是作者明白,这世界上,一只小绵羊吃掉一朵花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对于小王子来说,“那就如同所有的星星顷刻间都熄灭。”

  最后,小王子在离开他的星球一周年之际,让毒蛇咬死了他,这样他可以“摆脱躯体的重量”,回到他的B-612小游星,回到他的骄傲而脆弱的玫瑰身边。小王子走了,就象买火柴的小姑娘飞向与奶奶在一起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世界一样,他奔向他永恒的爱。留给这世界的只是金色的麦田和一园子无关紧要的玫瑰花。还有我们在徒劳地哭泣。而我们就象渴望被驯顺的狐狸一样,对着麦田思念着小王子金色的头发。因为小王子,我相信沙漠里确实藏着水井,因为小王子他听到辘轳在风中的声音,并饮了那令荒漠变得美丽的甘泉。作文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7

  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真的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著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枪。

  而《孔乙己》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满口之乎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去同情他呢?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么走下去。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是啊,他的债谁帮他来还呢?封建社会欠下的债,又有谁帮它去还呢?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传》,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是鲁迅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性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愤慨。

  《呐喊》所包含的,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小说,他们都引人深思。鲁迅就是怀著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心情写下了这些文章,描写出一段段社会风貌,塑造出一个个人物,展现出一种性格。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8

  初读《红楼梦》,那时还小,被一群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致。后来,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还是衷情与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尽情绽放生命的美。她不似宝钗,醉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压抑自己,“人谓?愚,自云守拙”。不错,宝钗赢了世界,但也输了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赞宝钗,她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不会像黛玉毫无防备的说些俏皮话打趣人。一回诗社螃蟹宴,让湘云死心塌地的喜爱这个宝姐姐;金钏儿死后的那一番宽心话和几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运回来的土特产也是人情分子,连赵姨娘都一口一个“宝姑娘好”逢人便说。贾府上下被她笼络了个遍,更不必提宝玉。一有空儿便会仕途经济的劝导他;贾妃赐的红麝串,宝玉瞧都没瞧一眼,她早已“羞笼”;宝玉午睡的空儿,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摇扇绣鸳鸯,谁曾想宝玉睡梦中一语惊人,凉了她的心。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贤妻良母”的作为,宝玉已对她有些许厌烦,男一号她终究笼络不到。

  还有一人更不为宝钗所笼络,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贾母。时间已经慢慢将她的聪明沉淀成智慧。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领众人逛园子,来到衡芜苑,“雪洞一般”,宝钗定会暗自得意:但我多简谱,一色器物全无。不过这也太过了一点,贾母不高兴了。贾母素来非常有品位,极具诗意。知道“软烟罗”,听戏要隔着水声,凸碧堂赏月只需吹笛的远远吹来,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装饰考究了。见了这雪洞,心中会想:你一年轻姑娘就这样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纪一大把合着该住马棚了?相比之下,潇湘馆的清幽雅致更让她倾心。月洞窗上笼着薄纱,上面挂着回念诗的鹦鹉,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内还有大雁居住,书香,木香,云雾缭绕,好一派诗意生活!连贾政元妃也赞,所有的居所唯潇湘馆最佳!

  有一个场景令我难忘。宝玉在怡红院养棒伤,围了一屋子的人。宝玉有心,引着贾母夸黛玉,贾母却夸起了宝钗!这贾母着实聪明,她这样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无疑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元春可是贤德妃,你宝钗进京就是为了待选宫女,到现在每个影儿,谁不知是落选了?撇开不谈但是社会的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夸得人心里脸上都过不去。啧啧,凤姐也自叹弗如啊!

  纵观全书,宝钗的一生,落得个“贤德”美名。他有人缘儿,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活,其实不然。黛玉一生虽短,却如一枝怒放的芙蓉,尽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爱情。她的陨落,不应该是高鹗所写的“焚稿断痴情”,应如刘心武所写的,沉湖而归,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诗意。宝钗的一生苦极累极,无论如何却也抓不住宝玉的爱情。宝黛二人,有前世的灌溉恩,今生的还泪情,他们是天上的仙姝神明,相比宝钗却是凡夫俗子,她赢了婚姻,却也输了爱情。其可悲亦为群芳之首!

  “黛”为古代女子纹眉之物,此为眉饰,风流别致;而“钗”为古代女子别发之品,彼为头饰,雍容华贵。然而在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命运着实太不眷顾宝钗!为何不写“金钗雪里埋”,偏用一“簪”字?翻开字典便知,二者同为头饰,而钗为两股,簪只有一条,预示着宝钗自始至终也只孤独一人,而那两湾?烟眉,却也始终是一双!

【关于名著读后感作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中考名著《伊索寓言》的考点汇总09-08

名著《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3篇04-09

关于名著人物的歇后语03-29

有关于名著的歇后语02-12

四大名著西游记读后感04-14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4-01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4-08

名著开题报告范文02-21

关于伊索寓言中考语文名著考点分析08-18

关于名著《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