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1-04-09 16:16: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1

  罗贯中的笔下,有一位智者字号孔明,他,就是诸葛亮。

  从刘备三请出茅庐,稻草船草人借敌箭,再到大战赤壁借东风,诸葛孔明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光怪陆离,充满智慧。

  再说这回诸葛孔明又想要割麦,哪知被司马懿料到,准备先他一步割完麦子,孔明见了,便设计割麦。先是让姜维、马岱、魏延扮成孔明之样,各登一车,命军推之前行,带二十四精壮之士披发拔剑,引诱魏兵。因为有雾,哨探军不知是人是鬼,急报司马懿。司马懿不知是计,命军追赶,久赶不上,却被另外三个“孔明”——姜维、马岱和魏延截住后路,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回到城内。而孔明,则借机割尽小麦。

  走出书本,回到现实,其实很多人都像诸葛孔明,拥有聪明的头脑。

  上学期报纸上刊登的一则名为“小小发明家”的新闻中,介绍了一位名叫伊诺的鄂温克女孩,才六年级,却已经拥有了许多发明专利。其中有一个发明叫“螃蟹夹”,它的制作方便,只是用在晒被子时夹住被子的大夹子上焊上八根弹性铁丝;使用简单,张开夹子,用四根弹性铁丝夹住螃蟹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估计谁也不会想到如此巧妙的发明出自一位小学手!

  其实人人都拥有聪明的头脑,只是有人能把聪明展现地淋漓尽致,而有人不能。古有机智孔明,而今,我们是否也应比古人更胜一筹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头”有“尾”。

  “头”即为头脑,智慧,“尾”即为结尾,成功。三国演义就把这个形想展示给了世人。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红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才华横溢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诸葛亮的“头”,还要有司马炎三国归一的“尾”。

  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司马炎三国归一的丰功伟绩,试问,我们能有“头”有“尾”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头”有“尾”的世纪少年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3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及西晋初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一团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演义小说,在这本小说中有许多的英雄豪杰,仁义爱国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关羽、心直口快的张飞、威风凛凛的孙权、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诸葛亮就似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他才华出众、神机妙算、通晓古今,甚至能够呼风唤雨,是一个集谋略、睿智 、多才、忠诚、儒雅于一身的英才。

  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在东吴军营“舌战群儒”的情节。当时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想要一举消灭刘备、孙权等军队,统一全国。但刘备他们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不会坐以待毙的。当曹操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自请出使东吴,希望促成孙刘联手,一起抵抗曹操。而东吴阵营中的投降派故意刁难诸葛亮,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步步紧逼,羞辱和人身攻击并用,如疾风骤雨一般向诸葛亮袭来!而诸葛亮却不躁不怒,不温不火,沉着冷静地给他们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的军事实力,最终促成了联盟。

  读完故事,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和口才。他在众多人的“围攻”之下竟能镇定自若地完成说服孙权一起抗曹的任务。这就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最有力证明!

  这故事也让我懂得了:在危难之际要理智、要镇定,这样做的前提必须平是多学习、多积累。就如诸葛亮那样,博学方能多才!

读三国演义有感4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还有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谈到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三十六岁。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5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一篇文章——孔明草船借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了心胸狭隘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孔明处处比自己强,心生妒忌,便以军队中缺箭为由,让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多么存心的刁难呀,可孔明却胸有成足地答应了,并且说只须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周瑜暗暗窃喜,以为可以除掉孔明了。结果孔明在三日之内就从曹营“借”出了十万支箭,使周瑜计划落空。

  周瑜的妒忌心理很值得我们思索。其实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妒忌心理,比如在成绩没有考好之时不是虚心学习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勇于进取,而是对他人考取的好成绩冷眼相对、恶语中伤。这样的行为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吗?孔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眼里的活神仙,就是因为他面对问题善于思考,遇事镇定。想想自己,经常是碰到一点困难就哭,烦躁不安,不肯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所以常常是遭到打击就一蹶不振了。跟孔明比起来,我真是感到惭愧呀!以后,我一定要端正好态度,不论做什么都要记住,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妒忌会让人心眼变坏,它像一把回旋刀,丢出去的力越大,反弹到自己身上就越疼。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面对别人的优势,应该取长补短,而不是想方设法给别人放绊脚石,只有这样,成功才会离你越来越近。千万不能想周瑜那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被砸痛了才后悔,就来不及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6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神机秒算的诸葛亮,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等等,无不各具其态。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讲到:周瑜向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不仅面对这样的困难镇定自若,还说只要用三天。之后诸葛亮借来二十条轻快的小船,用黑布把小船蒙住,派来三十名士兵,再扎上一千多个干草捆,在第三天后半夜,大雾漫天之际,诸葛亮他们向曹营驶去,假装要攻击,上当了的曹兵一个劲地放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此利用草船借到了箭。

  读了这小节故事,我觉得诸葛亮太聪明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用天时,利用大雾天气,让曹兵看不清虚实,上当中计,圆满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学诸葛亮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并用清醒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容地对待。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三国演义有感7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都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

  说起《三国演义》,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许多人物或事情:“胸怀大志的刘皇叔;鞠躬尽瘁的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关羽;艺高勇猛,正气凛然的张飞……这一些人物让我佩服不已,还有那“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出神入化,好像变成了电影,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诸葛亮——他便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未出茅庐就先知“魏蜀吴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有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

  孔明虽然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已经牢刻在我的心头。

  再一次上学途中,我屋意间发现了一块香蕉皮,正当要离开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可怕的画面:一个小朋友,因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而摔倒,膝盖上皮破了许多,血也留了许多……于是,我不再犹豫,大步走过去捡起香蕉皮,将它绳之以法——丢进垃圾桶,发出“砰砰”的呻吟声,我想这是香蕉皮发出对我的不满,同时,我猜我阻止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明白: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8

  在寒假里,我闲暇之余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中,我最敬佩三个人: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重人才。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用金银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重情重义,对他没用,但也要一试。关羽在回蜀的路上,曹操并没有下令追杀他,曹操知道留不下他,也不能杀他。因为第一,关羽是人才,杀不得。第二,曹操想借关羽出逃之事,让全天下人知道他是怎样对待能人的,希望天下的能人都来投靠他,为他效忠。

  刘备的求贤之事最为出名的就是“三顾茅庐”。其实三国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曹操三请诸葛亮”。但是曹操没有成功,因为他态度极差。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更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和善。名将赵云,为救幼主,血战曹军,身受重伤。赵云回到刘备身边时,刘备将阿斗扔到地上,对赵云说,他才是最重要的。这一摔,摔出了赵云对刘备的忠心,让他为己所用。刘备又获得了一名勇将。

  孙权善用贤人、能人。吕蒙虽为吴国大将,但读书少,孙权特此批评吕蒙,让他刻苦读书。之后吕蒙苦读兵书,孙权知道后就更加重用他了。

  看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后,我不禁感慨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敬佩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赤胆忠心;欣赏赵云的盖世武功……

  最后,我想借用一首词来表达我的内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三国演义有感9

  寂静的夜晚,台灯柔和的光影下总有一抹身影在书桌前静静享受着与书相伴的欢愉。与书中人物一起感受潮起潮落,感受跌宕起伏。于我来说,与书相伴,是充实的。书籍的海洋中,我尤为喜欢《三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书为镜,可以知兴衰,亦可知人之得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陈寿用其一生作《三国志》将璀璨三国呈现在千百年之后,而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又将这历史演义的淋漓尽致。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人的兴衰更是难违天命,书籍用其清薄的身体,承载起无数英雄豪杰青史留名的梦。

  三国是刘关张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兄弟情,还是曹孟德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的虚伪奸诈?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还是吕布认贼作父,三姓家奴的背叛?三国中既有曹孟德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有乐不思蜀的刘禅。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文韬,也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武略。初读三国演义,自觉如井底之蛙,三国之英雄如天上繁星,随便哪一个,都能够成为我们的楷模。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我体会到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智慧;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让我领略到了豪杰们的勇猛;刘玄德三顾茅庐让我看到了求贤若渴的心诚;上方谷司马懿被一场雨化险为夷,诸葛亮最终陨星五丈原让我明白了天命不可违。

  在与《三国演义》相伴的日子里,我更懂得在学习上,要戒骄戒躁,勤勤恳恳多读书,这样才能像吕蒙一样让人刮目相看。在生活中,要克服困难,多去思考,就像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样,尽管条件艰难,但仍可以用智慧创造一片天地。《三国演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良师益友,与其相伴,受用终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书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看书,对于我来说,读童谣,让我想象力丰富;读历史,让我明白社会发展的规律;读科学,让我产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以如梭之笔,运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记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社会发展历史,感动塑造了智杰、诸葛亮、义杰、关羽、奸杰、曹操等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比比皆是,曹操煮酒论英雄谈笑间留下了“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如孙仲碟”的佳话,火烧赤壁曹操统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来势是何等之凶,可又在一把大火中灰飞烟灭,让人扼腕·······

  智勇双全,谦虚谨慎——赵云

  我最敬佩的还是长坂坡赵云孤身救幼子。你想一想,当年赵云孤身一人,却敢冲进曹军几十万大军之中,尽管他骁勇善战,可换作别人,有这么大的胆量吗?这一场杀,赵云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冲进曹营找到了刘备的夫人,让出自己的马让她骑,反又杀死夏候婴,夺得青缸剑,最后才救出小主人阿斗。又冲出敌阵,终于保证了刘备唯一一个儿子的生命安全。而当赵云拼死救回阿斗,见到刘备时,不表有功,却言有过,他的谦逊之心,一至于此,着实令人钦佩。英勇善战、谦虚谨慎、赤胆忠心是对赵云最好的写照。难怪赞颂赵云的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之龙。

  旷世奇才——诸葛亮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更让我羡慕。隆中对简短话语中,体现出他对天下大势的精辟分析,洞察未来,奠定鼎足天下的基础。借东西,将气象知识灵活应用于军事之中,创立了典范。空城计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那时候,诸葛亮手下只有五千士兵,其中的一半还运粮去了,手中只有不到三千的士兵,但他不慌不忙,从容地应对司马懿带领的十万大军,利用司马懿的弱点,虚虚实实,无兵胜似有兵,直接用气势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真是非一般人能有的胆识和智慧!在他为刘备争天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其超凡的智慧。从“博望城火攻李典”,“火烧新野拒曹军”,到“智激周瑜”,“智处华容”,“智取汉中”再到稳定汉中,出师南征和两次出师伐魏。就连作者,在字里行间也对诸葛亮充满了深深的敬佩。

  徐庶赞叹诸葛亮时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神鬼没守计”,而诸葛亮在今早已成为智慧化身,聪明的代名词。

  义薄云天——关羽

  关羽的“义绝”对我启发也很深,他武艺高强,神勇盖世,同时又“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是忠义的化身。他义释黄忠这件事上,他的“义”对我感触很深。在即将可以取下长沙时,放回了黄忠,让他换马来战。这不正说明服人更要让人心服,义薄云天。

  三个历史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勇有谋、谦虚谨慎不也正是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呼唤吗?在《三国演义》中我体会到了战马奔腾与士兵奋战之声,感受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壮怀激烈,我还聆听到了刘关张他们桃园结义的誓言。风云变幻,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文争武斗,英杰辈出,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不仅如此,我还从书中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和兵法韬略。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和推敲的,《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人物和历史使我百读不厌!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再次捧起《三国演义》,进入三国这个乱世英雄的舞台。

  教师点评

  小作者对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如数家珍,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阅读经历。特别是他对三国中三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理解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都知道赵云骁勇善战,但是很多人只知其勇,不知他还很谦虚,小作者正是抓住了他孤身救刘备之子这件事,从赵云事后的言行中得出了他性格中的谦虚谨慎,深明大义。如果不是对这本书的极深研几,小作者也不可能得出如此的感悟。诸葛亮我们都知道他聪明绝顶,小作者对他“智慧”的描述种种事例是信手拈来,让我们惊叹。最后由三国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性格联想到我们这个新时代也需要呼唤这样的平民“英雄”,也引导着小作者朝着这个方向成长!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假期里,我第一次深入阅读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真是感触深刻,大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之感。

  这部书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我觉得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历史故事。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开篇一句这样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深刻精辟。回望历史,周末齐国纷争,但被秦统一;等到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被汉统一全国……无不印证了这句话。

  但《三国演义》最吸引我的还是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无数的军事谋略,还有忠、孝、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我的心里。智慧超人的诸葛亮,庸主刘禅,有勇无谋的吕布,善于倾听的刘备,气量狭小的周瑜,勇者关羽,宽厚的鲁肃……各个无不极尽其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怪不得这上百个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宠爱”。

  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是智慧过人、才智超群的诸葛亮。我先说说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2.处事不乱、坚贞不移,为蜀国奉献了他的一生3.忠君爱民、具有高尚的人格。这些特点足以表明诸葛亮的为人处事。鲁迅曾言:“状诸葛亮之知而近于妖。”鲁迅高度评价诸葛亮,使我对诸葛先生的敬佩又深了一步。诸葛亮这种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好榜样!

  当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启发了我反省与思索,教会我做人做事:曹操的多疑一直是其弱点,被人反复地抓住使其无法挣脱,最后杀死了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我明白了做人还不如简单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吴国大将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纯属自己气量小。这告诉我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小肚鸡肠;关羽因太有才华而骄傲,最终败走麦城而死。这也告诉我们胜不骄气不馁,不然恐怕就要乐极生悲了;司马懿能被诸葛亮死后用木偶吓走,并不是战胜不了对手,而是战胜不了对其的恐惧,他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罗贯中的笔法果然名不虚传,他把所有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忠、张飞的直、关羽的义……统统不在“笔”下,让我们这些读者都和这本书融为一体了,随着故事的高潮而心情起伏,又因为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扼腕叹息。

  《三国演义》属于章回小说,所以有让人一直看下去的强烈欲望,生动有趣,扣人心弦,让我们深深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跃马驰骋征战沙场的英雄。

  所以《三国演义》这部书我真是百看不厌,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可谓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以史为鉴,让人明智。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多次了!

  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战火纷纷,董卓掌握了大权。后来,王允用美人计杀掉董卓,曹操便掌握了大权。220年,曹操病死,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汗献帝,自立为王,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又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又称东吴。263年,司马昭灭蜀。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王,国号晋,又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从此天下都归司马氏。

  诸葛亮,字孔明,蜀国功绩显赫的军师。他手拿朱雀扇,爱好弹古琴。我非常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他不但用空城计吓退了与他旗鼓相当的司马懿;而且三气周公瑾,使周瑜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啊!

  赵云,字子龙,蜀国鼎鼎有名的武将。他手持红缨枪,无人能挡。他还是蜀国的忠义之士。他临死前,喊了三声诸葛亮的愿望;“北伐!北伐!北伐!”

  曹操,字孟德,中国唯一的一个“奸雄”。他非常奸诈,曾用他的“奸诈”害死了数不清的人命,而且还十分多疑。但是他为了使国家强盛,便招募人才,很有用人之道。因此。朝中文有司马懿,武有张辽。他还开垦田地,深得民心。

  司马懿是魏国不可多得的聪明人才。曹操临终前曾对曹丕说:“如果我们有司马懿,就能斗得过诸葛亮!”但司马懿有雄厚的野心,当幼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便掌握了大权,就连皇太后都得听他的呢!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事之前要多多思考,心胸要开阔,多结交朋友,不能太骄傲……

  因为我太喜欢《三国演义》了,追着看《新三国》连续剧成了我这个暑假最开心的事!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老师经常让我们多看书,那是一定对我们有好处的,不但丰富了知识,还懂得了很多的历史故事,我读了《火烧赤壁》这段情节就其中的一篇。

  《火烧赤壁》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的连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毫无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赤壁之战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我们还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是不能直接不以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有了智慧,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

  这个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虽然嫉贤妒能,几次要杀孔明,但也智谋过人,他还和黄盖用苦肉计,骗过了曹操,也留下了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随便听信他人话。作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它可不是一般的书,它是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写的历史小说。书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英雄,也向我们描绘了许多奸臣。

  书里主要说曹操、刘备、孙权他们各自建创了自己的国家,最后由夺得了魏国的司马炎建立了晋朝,然后三国归晋统一了天下。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宴桃园豪杰结义”、“诸葛亮草船借箭”、“虎牢三英战吕布”、还有“周瑜大火烧赤壁”。

  “宴桃园豪杰结义”里面讲到有人对朝廷不满。想推翻朝廷,皇帝下令招兵买马上前线杀敌,这时卖草鞋的刘备、卖酒杀猪的张飞还有一个壮汉关羽,他们三人在酒店中会面谈得十分投机,然后去张飞的桃园结拜为兄弟一起投军。他们各自置办了自己的武器和铠甲,便踏上了杀敌的旅途。我觉得关羽、张飞、刘备三人的爱国之心让我非常佩服,只是一介草民,还有着为国家效力的心,真是英雄豪杰呀!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诸葛亮草船借箭”里面讲到周瑜看不起诸葛亮,就想故意挤兑诸葛亮,周瑜说要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诸葛亮却胸有成竹,还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说只需三天。诸葛亮早已知道第三天会起大雾,所以准备了二十条船,并且在船上扎满了草人。第三天四更,江面大雾弥漫,他们把船一字排开,开往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因为江中雾大,曹操怕有埋伏,不敢派兵出击,便调来一万多弓箭手,一齐向草船放箭,很快诸葛亮的草船上就有十万多支箭了。读到这里,我也很敬佩诸葛亮,他聪明,对人宽宏大量,心胸开阔,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不跟他斤斤计较。我觉得我们平时生活也应该这样,凡事不能有嫉妒之心,和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包容,这样才会有很多欢乐。

  这本《三国演义》我足足看了两遍,我也喜欢里面其中一个人物名叫赵云,他很厉害,又善良。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精彩,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也可以去看一下哦!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我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一个群雄争霸的恢宏历史时代,描绘了一场唱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我国众多文学名著中的一颗明珠。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描写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军事,全书从单枪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谋,写得有虚有实,有粗有细,各具特色。不但写出了战争的壮烈紧张而且能够通过战争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为什么刘备会败给陆逊?因为刘备是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啊,三国。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

读《孟子》有感集锦15篇04-05

读《快乐》有感集锦15篇04-04

读《将心比心》有感集锦15篇03-31

读《皮囊》有感集锦15篇04-13

读《秘密》有感集锦15篇04-13

读活着有感集锦15篇04-12

读《丰碑》有感集锦15篇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