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1-03-28 08:07: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 《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弟子规》读后感2

  在我的脑海中,《弟子规》是一本经典之作,是一个生活的典范,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导航员,这本通俗易懂的书籍,看起来每句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弟子规》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细细品味,更能发现它们当中的每一个字眼中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儿,同时在简洁中又把知识的甘露撒向了我们。

  读了《弟子规》后,我豁然开朗,更知道了处身于这个社会上,我们一定要学习诚信待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们的人格才会变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一句说得多好啊!它告诉我:凡是自己亲口说出的话,都要讲信用,欺混蒙骗、胡言乱语绝对不行的。所以说,《弟子规》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般一针见血地教导我信用是代表一个人的心胸,尊严。

  说到讲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与朋友小雅之间的故事,那是一年级时的事了,本来我和小雅约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业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却不合时宜地下起大雨,眼看这倾盆大雨哗哗下不停,凛冽的寒风中,小树、花儿都被大雨冲得摇摇晃晃的。突然,一道银光从天空中闪烁而过,继而“轰隆”一声,一个响雷在空中炸开,我被吓得心惊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这场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会来了,这么大的雨……唉!当我心灰意冷时,小雅却闯进了我的眼帘;她身上穿着一条绣满碎花的裙子,手里撑着一把雨伞,双脚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来,脸上洒满了疲惫,却又隐隐约约地闪烁着欢乐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连忙奔出家门,迎接那个湿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像她一样那么守信,何况是那么大的暴风雨,又何必为了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想,不仅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执着了吧!或许,有人会说她很傻,但是,这样的“傻”,很值得,不是吗?这就是诚信的表现吧!诚信诚信,诚实守信,学会诚信的人,才是一个“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像一条稚嫩的小鱼,是《弟子规》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规》让我在云雾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规》让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是《弟子规》教会我做人,所以,“导航员”这个称号非它莫属。

  我在阳光的淋浴下成长,我在《弟子规》的臂弯下学会做人。《弟子规》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

《弟子规》读后感3

  认真读完弟子规后,感悟颇多,从做人的根本,到为人处事等等都有讲解到,以前也接触过古文和类似的教育,但读一遍后依然能学习到一些东西,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入则孝,父爱母爱是最伟大的,父母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为我们好,也许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请不要直接顶撞,学会尊重父母,等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孩子的父母时便会理解他们现在的想法,一个不尊重父母不孝的人是不值得结交和依赖的。

  出则弟,一个人在外工作很不容易,茫茫人海能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种缘分,与同事朋友相处更要相互尊重、理解,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不发表主观意见,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帮助。

  谨、信,教会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多考虑周到,每个细节每个问题都尽可能的去想到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对不熟悉的事情,不了解的事情,不乱发表意见,一定要多观察,少说多做;做人一定要诚信,不要轻许诺言,许了就一定要做到,善意的提醒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讲究方法及语态,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学习,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既使不对,但既然给了别人这样的感观,那一定是我们哪方面做的不好,学会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免,一定要学会反思,做好一件事情我们要总结经验,没做好一件事情,我们更好吸取教训。

  泛爱众,佛曰:普渡众生,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定要相亲相爱,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要求付出就一定得到,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都认真对待他,并要学会感恩,记住每一个帮助你的人,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才能更多快乐,心态决定一切;

  亲仁,如果有机会碰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学习,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正义仁德之人接触,才能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跳开这个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学到更多。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都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一说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个,更多的是光说不做,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会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法,不能要求别人去改变,先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每个细节。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我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此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5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弟子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叫我打扫一下房间,我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真是的!难道他们自己就不会做吗?偏偏要我亲自出马来扫!”然后嘴巴里使劲嘀咕埋怨爸爸妈妈!

  等他们来到我房间看着我然后重复说要我打扫房间时,我才及不情愿的站起身来,并且慌称要喝水了,于是便走到客厅,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后,又走向厕所,说要上厕所,于是我便在厕所里蹲了5、6分钟才走出来,刚一出门,便看见妈妈站在我前面紧皱眉头然后火冒三丈的说:“你怎么就这么懒啊?”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教导和训斥,讲完后妈妈便自己拿着扫把去打扫了!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以前我总是淘气调皮,爸爸妈妈哄着我给我穿衣服我都不听话!现在我知道,我不仅不能调皮捣蛋了,还要有一颗孝心,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冬天也要让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出去玩,并且从来都不向爸爸妈妈讲,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父母,看了这句弟子规我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应该跟父母讲!有时我从外面玩完回家后我回家后,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个念头,就是与父母玩躲猫猫,我会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等到爸爸妈妈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来吓他们一跳!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好!

  弟子规虽然只有三字一句,大事他给了我一颗真挚的孝心!

《弟子规》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一儿童经典诵读,这本书主要讲了作为一名儿童应怎样孝顺父母,帮助父母。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许多小故事。孔融让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学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岁那次,全家人围着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亲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一个最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以后,纷纷赞扬孔融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长大后的确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学者。

  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一样,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儿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应该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行动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要懒惰这不行动。父母经常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如果不去孝顺父母,那么他们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父母教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反过来忘恩负义,亏待他们吗?

  《弟子规》这本书也像我们的另一对父母一样,时时教育着我们,使我们不会犯更多的错误,我们应该常看看《弟子规》,背背《弟子规》,使我们的规矩常记在心中,同时也要记住我们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爱,报答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7

  暑假里,我看了《弟子规》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太懂。后来,妈妈让我读一句再看一遍注解,还结合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例给我讲解,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爸爸妈妈在平时教育我的道理,在书中都可以找到,比如:第一部分"守孝悌"。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妈妈经常说,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爱自己的家人,就没有了做人的基本准则,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新员工,还要考察你在家是不是孝顺父母呢!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还有,妈妈平时经常教导我,穿衣服只要干净,整洁就好,不要追求名牌,互相攀比,要比学习,比进步,这才是学生应该做的,在《弟子规》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我看了这本书后,觉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书中写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要我们听从父母的教诲,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即使遭到斥责或打骂,也应该拿出勇气面对。"过能改,归于无",只有知错,才能改错。想到平时爸爸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经常不虚心接受,无理还要辩三分,真是惭愧啊!

  书中还有许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比如:“事勿忙,忙多错。”是让我们做任何事情,应该从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时间计划,我们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免得事到临头,挤在一起忙,乱在一堆。还有“勿畏难,勿轻略”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惧困难而犹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

  读了这本《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当然,光是懂得还不够,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以这些道理来规范自已的行为。我想,这是对我一生都有帮助的一本书。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它还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整洁,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要立刻想到学习,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还要不耻下问,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有时,父母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

  垦利县董集镇官庄联小四年级秦梦璐

《弟子规》读后感9

  起先,我们非常不耐烦,每日所诵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文言文一下子语文书的,绝对容不得再加一个弟子规了。周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不情愿,信誓旦旦地和我们解释道:“弟子规读了好的,你们可以从中悟得一些道理。现在可能接受不了,但我相信,没过多久,你们绝对会迷上弟子规的。”

  周老师的话让我们对弟子规有了些兴趣,便认真的读了起来。嘿!的确,周老师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真的对弟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上课前同学们都会认真的诵读。

  弟子规也确确实实地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让同学们举止都变得文文雅雅的。比如,弟子规中有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平常喜欢玩电脑,即便是爸爸妈妈在喊也懒得动身。学了这一句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这种坏习惯,爸爸妈妈每次一喊我,我就马上过去,一点都不拖延时间,爸爸妈妈连连夸我是好孩子呐!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这都是因为受了弟子规的影响啊!

  我还买了一本弟子规的书,上面不仅有释义还有典故,使我很受启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一句的典故。就是在东汉有个孩子才九岁,他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他都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看了这个典故,我非常感动,也懂了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黄香是不是只有做冬温夏凊?当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付出。我也要学习黄香,关心父母。

  啊,弟子规,你教我了做人做事,感谢你。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课,它告诉我们对待父母要比对自己更好,不要动不动就让父母生气。其实孝顺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想过做到,只是做不到而已。而父母说的话我们也常常当耳边风,其实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刚买电脑时,我对电脑很好奇,甚至一天都不离开电脑,父母为了我的眼睛不坏掉就一次一次的提醒我不要总是玩电脑、看电视,可是我偏偏不当回事,每回都把他们的忠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终于,过了一年,我的眼睛视力就不好了,甚至看不清黑板,然而,父母知道了我的眼睛不好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立马带我去做治疗、配眼镜,花了上千元做了纠正。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而造成的视力下降,可是爸妈却不怪子女,只是想办法解决眼前的视力问题。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儿女对自己怎么样都始终对儿女好。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却经常惹父母生气,甚至有时候还对着父母发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读了《弟子规》中的孝,我知道了自己对父母发脾气是多么的不孝,也会好好的反省自己。

  《弟子规》中另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信。人无信则不立,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诚信是交朋友的必要素,一个人有了诚信才能让别人信任你,答应别人的事也绝不能食言,不然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以前跟一个小学同学约了一起去新华书店,可是因为爸爸妈妈叫我去舅舅家,所以我没有去约定好的地点。但是我没想到,第二天那个朋友一句话都没跟我说,我主动找了她好几回她才告诉我原因,原来是因为我昨天没去那里,害她等了我一个小时。我拼命的解释,可她根本就不听。我第一次尝到了不守信用的滋味。经过了这件事,以后我约定好了的事要是临时有问题我就无论如何也要跟约好了的人说一声。因为那一次我的不守信用给我的人生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我读到《弟子规》的“信”时,我真的觉得诚信非常重要。

  弟子规将我们平时的言行标准都归纳下来了,更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小辈与长辈应该如何相处等等一些道理。我也会努力的去做到《弟子规》中对我们平时为人处事的一些标准。《弟子规》中的道理真的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样的书值得我们都去看、去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早晨,学校里面都会传出阵阵悠扬的读书声。每当听见这读书声,我都会沉浸在其中,从内心怜听其中的道理。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所写。《弟子规》这本书,是以孝为本,教人为人处世,懂得感恩,谦卑礼让,做个君子之人。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和大家相处时要平等友爱,并且亲近有仁品德的人,向他学习。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如最简单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再如孟子的“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古人在孝礼仁义中很好的体现。

  《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改变了以前的一些观点。我记得我在读幼儿园时,家里就有《弟子规》绘本了,妈妈就常常教我读《弟子规》,当时我只能一字一句地跟着妈妈读,虽可以从头背到一半内容,但都还不太明白其中深奥的道理。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慢慢明白了《弟子规》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我还是会做一些有违《弟子规》的行为。做错了事,父母教诲时,不虚心接受,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到了后来,我懂得了《弟子规》的精髓,也知道了应该尊敬长辈,同时也应该尊师长和团结同学。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在弟子规里面,还讲了要诚信为本,我想这也是父亲给我起名的初衷,诚实守信是做人立身之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王安石在《商鞅》中所写的“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在这里比喻诚信比金钱更贵重;《礼记·中庸》中“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意思是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这些都是古人对诚信的坚持,因此,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们从小就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经常把《弟子规》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每当父母教诲我时,我就会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会领悟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道理;每当看见有别的同学去拿别人的文具时,我就会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每当我学习不刻苦想偷懒时,就会提醒自己“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如果现在不努力刻苦学习,长大了出来社会工作就来不及努力了。

  除了以上这些,《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学习上。只要认真去体会,一定能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道理!

  《弟子规》既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今后学习生活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弟子规》读后感13

  这时候,最惬意的便是吃一口爽滑的冰激凌,凉丝丝的,直钻心底,叫人暑气顿消。记得刚进初中那段时间,空闲的时候,我们会坐在一起,幸福地趴在桌子上,谈论着自己向往的高中。”妈妈叮嘱道!没等*伙伴回答,爷爷又顶上一句说:“这游戏好,小孩就要多跑跑,多跑跑对身体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子。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谢《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犹如一盏明灯照我成长,为我指引方向。我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弟子规》的真谛,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引下,快速成长吧!

《弟子规》读后感14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是我读了《弟子规》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是蕴涵了很大的人生处世哲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有缺点,也会有一些隐私,别人也是如此。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场合委婉地指出;对于别人的隐私,我们更不可以随意张扬,因为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我宿舍有个同学新买了一套漂亮的裙子,几个同学轮流抢来试穿,个个爱不释手。第二天早上,那位同学却发现裙子不见了,急忙去找老师,老师来到教室,眼神平静的扫了一眼我们,随即用平静的口气说道:“老师已经知道是谁拿了,但是老师相信,她不是坏学生,只是一时糊涂而已,只要改了,就是好学生。”说完,便走了。果不其然,第三天,那套裙子又回到了那个同学的床上。我想,当时老师从我们的神色中已经知道了真相,但是却没有揭穿,而是不动声色地保留了那个同学的尊严,让她主动改正错误。这样做比当着所有人的面揭出那个同学,然后那个同学对所有的人心生恨意好得多。

  还有一次,我班两个关系不太好的男生,一个无意中知道了另一个男生家里的境况。原来,男孩的母亲因为贫穷离开了那个家,男孩的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患了精神病,这事很多人都知道。跟他关系不好的男生知道了这事,不但没有安慰,还当着男孩的面在众人面前大肆宣扬,措词还极其不雅。自尊受到践踏的男孩实在是忍无可忍,挥手就给了那个男生一拳,接着两人便厮打起来,旁观的人都制止了,最后两人都受了伤。可见,宣扬别人的隐私害人又害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只是小细节,却藏着大道理。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将随着郎朗的读书声,迎来了第一节国学课。

  课堂上,使我了解了许多事。

  入则孝。《弟子规》让我知道父母的呼唤,需立刻回应父母。让我们做的事,必须尽力去完成。小时候不听话,总认为父母的日常关心,就是啰嗦。吩咐的事情也没有完成,与他们反着来。每次一让我干家务,我就会锁起房间,不出来,和父母总是吵架生气。后来学习《弟子规》的第一句,便忽然醒悟自己的大逆不道。我相信,之后会百般孝顺父母。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古时条件艰苦,冬天冷,小孩子为了让在外干活的父母,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会早早的在床上给父母捂热,。而我们则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出则悌。过年时,一家人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总是长辈还未坐下,一些小孩子,已早早坐在餐桌前就餐。之前还未感觉有什么不合理。后来学到“长者立幼儿坐长者坐命乃坐”“人不齐不动筷”才意识到不学知识,连基本的教养都不懂。

  谨。出门在外,首先注重的便是形象。别人根据你的衣着和谈话,就可以推断出,你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端端正正的,会使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自然而然,会选择与你交友。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在校时时刻刻衣着校服。见到老师恭敬问好,上课端庄认真,如此这般,怎能不好?

  信。答应别人的事,就不能反悔,尽力去做到。而不能前一秒刚答应,后一秒就忘了。如今诚信在社会中,算是一个“通行证”做人先讲信。还有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能知错不改,才是大错特错。若是能被身边的人夸一声:“你很好,值得信任”。我认为这是任何一张奖状都不能等价换得的。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做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原本第一印象枯燥乏味的国学课,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这么多,让我了解许多礼仪,感谢《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弟子规》教学设计09-17

弟子规广播稿01-20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04-02

《弟子规》教学设计12篇03-25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03-28

《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03-26

哲学读后感04-07

《将才》读后感04-06

书虫读后感04-06

面纱读后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