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根据市政协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专家组成调研组,在主席、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生态日照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一)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有力。一是控新增,严格环境准入。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和排放强度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二是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广现有成熟节能技术,配套各种节能技术措施,狠抓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三是减存量,治理工业污染。按照国家、省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先后开展了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限期治理和“再提高工程”。华能日照电厂脱硝工作走在全省电力行业前列。

  (二)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围绕港口粉尘、城市扬尘、工业异味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重点,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成效明显。一是全面整治城市扬尘污染。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环保、住建委、城管、公安等各相关单位互相配合,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堆场管理,强化各项防尘措施,全力推进各项整治工作。二是积极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了“环保定期检测与安全检测同步”制度。鼓励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绿色公交”,全市天然气等新能源公交车达到156台。三是深入整治工业异味污染。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入开展了浆纸、油脂、鱼粉加工异味污染治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联防联控监管体系日臻完善。围绕“监测预警、执法监管、社会监督”三个层面,进一步完善日照特色的联防联控监管体系。一是全面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在16家重点企业安装了78台(套)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在市区建设了7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实时监测细颗粒物等6种污染物浓度。积极争取省环保厅支持,在青岛日照边界联合建设了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预控青岛董家口钢铁及石化园区对我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二是切实加强执法监管。积极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制定了《日照市重点污染源巡查监控管理办法》,建立了市县区监察联动机制,采取上级巡查与下级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严查企业超标排污行为。三是丰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利用新闻媒体、环保网站、环保微博等公开平台,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执法、行政处罚等环境信息。进一步畅通“12369”环保热线,组织开展“媒体开放月”和“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搭建政府、企业与公众环保工作交流的平台,畅通社会各界与环保工作良性互动的渠道,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现状及形势分

  今年1-5月,我市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和蓝天白云天数排名均位列全省前4位。但我市作为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自今年起执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经测算,今年PM10和PM2.5年均值将达不到新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我市大气污染呈现出煤烟、机动车排气、扬尘混合型污染特征,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加大。

  (一)工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量大。我市工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12年,煤炭消耗总量1061万吨标煤,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总消费量的76.4%。石化产业快速发展,高排放行业增速快,2012年全市增加发电量15亿度、生铁产量196万吨、粗钢产量148万吨、焦炭产量100万吨,分别占全省增加量的31%、84%、92%、94%。

  (二)港口粉尘污染严重。2012年,日照港吞吐量增至2.84亿吨,煤炭、矿砂、木薯干、木片等大宗散货占吞吐总量的59.8%。由于货种结构不合理,堆场专业化程度低、紧靠市区,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粉尘污染严重。尤其是木薯干装卸作业产生粉尘、异味污染,群众反映强烈。港口运输大动脉—石铁路横穿市区中心部位,散货装卸、堆存、短倒起尘量大。

  (三)城市扬尘未得到有效控制。市区拆迁、建筑工地多达119处,施工及渣土运输扬尘管理措施还不到位。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低,洒水抑尘措施未全面落实。市区临时砂石场面广量大,未从根本上规范管理。港口及铁路周边存在大量矿砂、煤炭非法堆场,无有效防尘措施,清理难度大,“脏、乱、差”现象严重。市区及近郊裸露土地面积大,绿化覆盖率低,也是城市扬尘重要来源。

  (四)机动车污染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速始终保持在20%左右,目前已达28万余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71万余辆。机动车排气监管起步晚,监管队伍和执法能力薄弱,定期检验率低于80%,环保标志发放率低于90%。“黄标车”淘汰进展慢,仍有2.5万辆在用,尚未出台“黄标车”区域限行政策,机动车排气监管待加强。

  (五)外源污染影响不断加大。与我市相邻的青岛、临、连云港三市在边界区域,相继建设了矿石码头、钢铁、石化园区,外源污染对我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日趋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生态日照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增长和污染物排放。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严控“两高一资”项目上马。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力度。加快研究森博浆纸、日照钢铁等公司水蒸汽回收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全面淘汰水泥、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搞好内涵发展。抓好晋中南铁路日照段明年通车机遇,加快推进货运铁路南移,优化港口货种结构和堆场布局,可逐步减少或取消木薯干进港业务,加快建成岚山港区—日照钢厂矿石管状皮带输运系统,促进港口绿色发展。

  (二)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动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的根本性改善。一是进一步治理工业大气污染。严格执行山东省新颁布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标准,发挥标准的引导和倒逼作用,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亚太森博要进一步优化臭气处理工艺,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场加盖密闭工程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执行《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集中整治建设施工工地、混凝土生产企业、砂石堆场,坚决取缔市区非法矿砂、煤炭堆场。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落实洒水抑尘措施。三是进一步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严格执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尽快出台黄标车限行政策,加快淘汰黄标车。全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方便市民出行,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四是实施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开展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工作。五是强化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取缔露天烧烤,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六是倡导城镇居民不放或少放烟花,城区严控燃放烟花、爆竹,城区周围发展生态农业,严禁焚烧秸秆,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三)大力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优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积极推进荒山披绿、平原增绿、水系扩绿、通道联绿等植树造林活动,加快省级“森林城市”争创步伐。组织实施《城市绿化规划》,在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规划建设绿色隔离带,努力实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的统一。加大湿地规划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增容减污能力。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补偿和奖励制度,实施市区近郊农田“退耕还林”,提升绿地系统生态效能。进一步加强卧龙山、河山、黄山、奎山、阿掖山、嶝山等城区周边山体绿化,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鼓励推广屋顶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提高区域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

  (四)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编制实施《日照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格局。二是健全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采取联合执法、定期通报、行政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等综合措施,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集中整治重点区域、行业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三是拓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平台,鼓励广大市民通过网络、电话举报等形式反映、投诉大气污染问题,督促排污单位自觉承担起治污责任,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机构建设投入,强化区县级环保机构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属地监管责任,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装备的投入力度,完善区县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提升我市空气监测能力。

  (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的环保意识,引导其自觉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等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措施,动员各单位主动为改善环境质量尽义务、做贡献。要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教育引导公民不断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公民生态环保低碳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引导人们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己任,凝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正能量。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关于个体商贸客户金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大气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