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时期,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

  七月一号在院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2012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通过实地考察,与龙华乡当地居民的交流,以及有关教育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的调查,我们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到了

  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调查对象

  坪塘村村民,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二、调查内容

  1、农村教育状况

  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

  3、农业

  由于南康市委重点建设项目、驻镇单位相继落户我镇而征用大量土地,造成我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全镇现仅存耕地3615亩,其中水田2532亩;退耕还林面积1099亩;林地13186亩,其中果园2000亩、苗木500亩;水面1055亩,其中养殖水面800亩。

  4、文化卫生

  村里有文化广场,有体育设施若干。基本上全村各处有绿色垃圾桶,同时配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建有一处垃圾中转站。卫生能做到每日处理,及时分类。文化广场供村民聊天锻炼娱乐为一体。

  三、关于村民对国家三农政策的认识

  1、是财政支农资金的投放和使用问题。

  在我们国家整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真金白银投放三农的力度和数额越来越大,对此,广大农民深有体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在调查座谈中,他们也充满了忧虑。他们说,无论中央和地方,用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总量达到了几百亿上千亿,并年年递增,但按农村人均数来说还是十分有限,加上资金分散到人后,基本形成了胡椒粉,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

  2、是弱势群体的问题。

  调查走访中,不少群众反映,现在农村存在两类弱势群体,一类是“硬”弱势群体,即老弱病残,这已被社会公认和接受;另一类是“软”弱势群体,这类群体就是无人无关系无背景无技能,只能呆在家里务农的。这类人,勤扒苦做,遇到年成好,就能挣点钱;遇到年成不好,就只能“干瞪眼”.

  3、是农村电网改造的问题。

  调查走访中,农民对国家出台政策改善提高农民生活用电的水平和质量十分满意,他们说,电改后,我们不仅用电安全有了保障,而且用电费用也大为下降了。但在这之中,他们有个期待和请求,他们说,我们生活用电解决了,但生产用电要么不安全,要么就是盲点,为此,希望国家将电网改造延伸到农业生产领域,切实让农业生产用电既安全方便又保障有力。

  4、是村级组织建设问题。

  调查走访中,大家一致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在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中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有极少数的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甚至是不仅不作为,反而还乱作为。大多数干部为农民着想,干实事,干好事。深得民心。

  四、关于强化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地位的对策措施

  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给出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系统工程,是强国利民的伟大事业,需要国家、社会、农民共同努力。但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依靠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要真正树立和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因国家的投入而政府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而基层干部开始不顾农民意愿包办代替。这即是认识上的问题,也是实践上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多区域广,农业比重大,不论是工业化还是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将是长期工作,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管理农村社会等方面,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重要作用,都需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国家投入新农村建设,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都要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的现实要求,在建设规划和建设特点等方面都要倾听农民的意见,让农民广泛参与,由农民做出可行性决定。只有体现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农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和发展生产的极大热情,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健康快速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过高过急,不顾农村实际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适应能力。加强干部学习,把握政策精神,充分发挥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家具产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下一篇:三农问题情况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