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1 08:33: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0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0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0的认识》教学设计

《0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

  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1个小铁盒子、2个硬币、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师拿出一个装有2个硬币的盒子,给学生看。)

  1、师:看,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硬币,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老师的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呢?谁猜对了,老师奖励他一朵幸运星。(摇一摇盒子,发出声音。)

  2、生1:有1个硬币。

  3、师:他猜得对吗?谁还想猜一猜?

  4、生2:我猜盒子里有2个硬币。

  5、师:那么到底谁猜对了呢?(倒出硬币,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2个硬币。)

  哦,原来有2个硬币。

  (老师装出神秘的样子,把盒子放到背后,将盒子中的`硬币全取出,把空盒子举高。)

  6、师: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次老师在盒子里放了几个硬币呢?(再摇一摇盒子。)

  7、生:没有硬币了。

  8、师:那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0的认识吧!(出示课题)

  9、出示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怎么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把你所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1: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板书:0)

  生2: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生3:0的书写是从右上角起笔,先向左,再向下,最后收笔和起笔相连。同学们拿起手来一起写一写。(师生一起对空写)

  师提示:写0的时候要注意,起笔和收笔一定要相连,不能分开,而且不能有角。

  生4:我觉得"0"像鸡蛋、皮球。

  生5:我能编首儿歌来记住0呢?数字0,圆圆的,没有角。

  生6:(生拿出直尺)发现了0、1、2、3……0在1的前面。

  生7: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生8:"0"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作演示)

  2、小结:一个小小的0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么多的知识,可见知识是多奥妙无穷的。今天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数学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那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呢?大家畅首一言吧!

  生1: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

  生2:小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

  生3:跑道的起点也可以用0表示。 ……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老师是打心里高兴着。大家就带着所学的知识去找一找0吧,好吗?

《0的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2)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4)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5)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6)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

  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0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二)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写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直尺。

  (二)学具: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盘子里有两个杯子,用数字2来表示,盘子里有一个杯子,用数字1来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出示)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贴出课题)

  1、认识0。

  师说: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师说: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

  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指名4~5人说。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图。

  师说: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师问: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4)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

  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2、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学习同数相减等于0的减法。

  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

  师问:

  ①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②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③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

  ④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

  ⑤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2=0。

  指名说: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为什么用0表示?

  师说:2去掉2就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摆一摆:

  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3根小棒,再拿走3根,还剩几根?

  算式怎么列?板书:3-3=0。

  齐读:2-2=0,3-3=0。

  师说:你们还能想出几减几等于0的题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1-1=0 5-5=0

  4-4=0 0-0=0

  师说:这些都是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题。

  (2)学习一个数加0或减0。

  出示蜡笔盒图:

  师问:

  ①左边盒里有几支蜡笔?右边盒里有几支蜡笔?一共有几支蜡笔?

  ②求一共有几支蜡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0=4、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老师把两个盒子调换位置:

  师问:

  ①谁能看图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说,板书:0+4=4、

  ②4加0为什么还等于4?(因为4加0就是4加没有,还应该是原来的数。)

  ③那2+0,5+0,0+3呢?

  师说:这几道题都是一个数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个数减零应怎么算呢?

  板书:5-0=□。

  指名说:5-0=5。

  师问:为什么5减0还得5?(因为从5里去掉0个,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是5。)

  师问:4-0呢?6-0,7-0呢?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同数相减(指板书)等于0,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下面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看图列式计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练习五第1,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设计是这样安排的:

  一、分三个层次进行新课。

  第一层,认识0;

  第二层,教学相同数相减等于0;

  第三层,教学一个数加0或减0。

  0的认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实物图、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从感性上对0有初步认识。

  二、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讲完例题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编题,自己计算。

  三、在讲完4+0=4这道题后,设计了把两个蜡笔盒调换位置,让学生列出0+4=4进一步加深理解对“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理解。

  四、在巩固练习环节,除完成练习五第1,4题的作业,还增加了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0的加减含义。

【《0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0认识教学设计11-29

0的认识教学设计03-20

《认识0》的教学设计03-23

0的认识教学设计03-21

《0的认识》教学设计参考03-19

0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5-06

0认识教学设计15篇11-30

0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02-18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