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时间:2023-01-12 10:14:43 毅霖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范文:

  摘要Web1.0主要解决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Web2.0主要解决了在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参与、互动的需求, Web3.0则主要解决用户对机器理解、信息集成和语义服务的需求,Web技术从Web1.0发展到Web3.0,使用户得到了更好的服务。文章对Web1.0、Web2.0和Web3.0的发展、特征、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Web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Web技术;Web1.0;Web2.0;Web3.0

  引言

  Web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可以突破时空局限、交流各种信息的互动平台,使得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通过网络充分共享全社会的智慧。在Web1.0时代,网站提供的信息只能阅读,不能添加或修改,作用相当于图书馆;Web2.0的本质是互动,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它进行交流,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Web3.0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信息服务方式,为更好地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1]。

  一、Web 1.0

  最早的网络构想来源于1980年由Tim Berners-Lee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看上去与现在使用的互联网不太一样,但是在许多核心思想上却是一致的。Web 1.0时代开始于1994年,其主要特征是大量使用静态的HTML网页来发布信息,并开始使用浏览器来获取信息,这个时候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递。通过Web万维网,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地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任意链接。

  Web1.0的本质是聚合、联合、搜索,其聚合的对象是巨量、无序的网络信息。Web1.0只解决了人对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没有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和参与的需求,所以Web2.0应运而生[2]。

  二、Web2.0

  2.1Web2.0简介

  Web 2.0始于2004年3月O’Reilly Media公司和Media Live国际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Tim O’Reilly在发表的“What Is Web2.0”一文中概括了Web2.0的概念,并给出了描述Web2.0的框图——Web2.0 MemeMap,该文成为Web2.0研究的经典文章。此后关于Web2.0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迅速发展,Web2.0的理念与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和发展,推动了Internet的变革与应用的创新[3]。在Web2.0中,软件被当成一种服务,Internet从一系列网站演化成一个成熟的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在线的网络协作、数据储存的网络化、社会关系网络、RSS应用以及文件的共享等成为了Web2.0发展的主要支撑和表现。Web2.0模式大大激发了创造和创新的积极性,使Internet重新变得生机勃勃[4]。

  2.2Web2.0的特点

  Web2.0是区别于Web1.0的一种新型Internet应用。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用户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而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性,用户不仅是网站使用者和信息接受者,更重要的是能参与其中,成为信息内容的制造者。在Web2.0时代,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消费,开始拥有了信息生产者的权利。用户在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行为,展现自我信息和观点的同时,也无形中影响了社会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5]。

  Web2.0的本质特征是参与、展示和信息互动,它的出现弥补了Web1.0的不足。如果说Web1.0主要解决的是人对于信息的需求,那么Web2.0主要解决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参与、互动的需求。

  2.3 Web2.0的典型应用

  Web2.0的典型应用包括Blog、Wiki、RSS、Tag、SNS、P2P、IM等[6]。

  ⑴Blog(博客)。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发布信息、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Blog能让个人在Web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获得志同道合者的反馈并与其交流。Blog的写作者既是档案的创作人,也是档案的管理人。Blog的出现成为网络世界的革命,它极大地降低了建站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使每一个Internet用户都能方便快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网上空间,满足了用户由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提供者转变的需要。特别是目前流行的微博(MicroBlog),成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012年1月,据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7]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Internet应用。

  ⑵Wiki(百科全书)。WiKi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络系统,网民可以方便地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操作;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最后,Wiki的作者构成了一个群体,Wiki系统为这个群体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网民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识。

  ⑶RSS(站点摘要)。RSS是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用户可以通过RSS订阅Blog的文章,也可以从相关站点订阅各种新闻。对用户来说,RSS订阅没有广告或者图片来影响标题或者文章概要的阅读,同时RSS阅读器会自动更新你定制的网站内容,保持新闻的及时性。用户可以定制多个RSS摘要,从多个来源搜集新闻整合到单个数据流中;对于网站来说,通过RSS扩大了网站内容的传播面,也增加了网站的访问量,因为访问者调阅的RSS文件和浏览的网页,都是从网站服务器上下载的。RSS的出现是Internet时代信息爆炸的必然产物,它能帮助忙碌的现代人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关心的新闻和观点。目前,RSS已被广泛地应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等。

  ⑷Tag(标签)。是一种更加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我们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可以看到Blog空间上所有具有相同Tag的日志,并由此建立起与其他用户更多的联系和沟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显示和突出搜寻的重点关键词或者词条,以便更好地索引和指导用户浏览和索引。Tag体现出群体的力量,它增强了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让Internet用户看到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世界,一个关联度更大的Blog空间,一个实时播报热点事件的新闻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

  ⑸SNS(社会网络)。SNS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通过Internet的方式,可以将人际关系网的资源完全挖掘出来。在SNS的帮助下,可以轻松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人际网络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目前世界知名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有Facebook,Myspace,Twitter,Google orkut等,在中国有人人网、开心网、腾讯朋友等。

  ⑹P2P(对等网络)。P2P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是让所有的客户端都能提供资源,包括带宽,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因此,当有节点加入且对系统请求增多,整个系统的容量也增大。

  ⑺IM(即时通讯)。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即时聊天已经突破了作为技术工具的极限,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象征,并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

  三、Web 3.0

  3.1Web3.0简介

  Web3.0是Internet发展的必然趋势,是Web2.0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Web3.0在Web 2.0的基础上,将杂乱的微内容进行最小单位的继续拆分,同时进行词义标准化、结构化,实现微信息之间的互动和微内容间基于语义的链接。Web3.0能够进一步深度挖掘信息并使其直接从底层数据库进行互通。并把散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点以及用户的需求点聚合和对接起来,通过在网页上添加元数据,使机器能够理解网页内容,从而提供基于语义的检索与匹配,使用户的检索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8]。

  对Web3.0的定义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Internet上拥有直接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Web3.0浏览器会把网络当成一个可以满足任何查询需求的大型信息库。Web3.0的本质是深度参与、生命体验以及体现网民参与的价值。

  3.2Web3.0的技术特性

  ⑴智能化及个性化搜索引擎。为用户营造个性化的信息空间,是未来搜索引擎应该追求的方向,包括如何表达信息需求,如何改变浏览搜索结构,如何针对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建立模型等。Web1.0中用户的被动角色以及在Web2.0中用户的有限参与必须得到改变,因为网络看起来是供给者的网络,但实际上应该是消费者的网络。

  ⑵数据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只有克服数据信息的不兼容性,才能实现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任何一个用户通过一台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就应该能获取到他在技术可能下所可以获取的信息,这符合用户浏览网络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这样,网络提供者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

  ⑶适合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方便地获取信息就应该让用户可以离开电脑屏幕,也就是说Web3.0应该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兼容。

  3.3Web3.0与Web1.0、Web2.0的区别

  Web3.0与Web1.0及Web2.0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9]。

  从用户参与的角度来看:Web1.0特征是以静态、单向阅读为主,用户仅是被动参与;Web2.0则是一种以分享特征的实时网络,用户可以实现互动参与,但这种互动仍然是有限度的;Web3.0则以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可以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可以实现实时参与。

  从技术角度看:Web1.0依赖的是动态HTML和静态HTML网页技术;Web2.0则以Blog、TAG、SNS、RSS、Wiki、六度分隔、XML、AJAX等技术和理论为基础;Web3.0的技术特点是综合性的,语义Web、本体是实现Web3.0的关键技术。

  从应用角度来看:传统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是Web1.0的代表;博客中国、校内网、Facebook、YouTube等是Web2.0的代表;iGoogle、阔地网络等是Web3.0的代表。

  四、Web技术展望

  Web1.0主要解决的是人对于信息的需求,Web2.0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参与、互动的需求,而Web3.0主要解决机器理解、信息集成和语义服务的需求。万维网从Web1.0到Web3.0,使万维网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Web2.0的技术和服务在未来将是一种长期、普遍化的存在。应用程序Web化,软件和服务都基于Web操作,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Web2.0在继续实现自身创新与提升的同时,与传统Internet的各项应用也正加速融合,而随着Web2.0的逐渐成熟、整合,最终必然向Web3.0方向发展。Web3.0的时代是让Internet真正互联起来,人与Internet的融合会更加和谐。

  对于Web3.0的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在研究手段和方法方面,将会有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传播学、情报学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手段被引入Web3.0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研究关注Web3.0的整体建设问题,将会有更多的研究关注Web3.0的具体技术实现。在应用研究方面将进一步深入,例如:如何建设标准化的、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在Web3.0背景下如何解决版权问题;如何改造现有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使之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等。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新的信息服务形式的出现,未来的Internet必将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设置、人性化的设计、友好的界面、简单易用的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超.Web3.0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7):118-120

  [2] 刘畅.“网人合一”:从Web1.0到Web3.0之路[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2):137-140

  [3] 王伟军,孙晶.Web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情报科学,2007.25(12):1907-1912

  [4] 李湘媛.Web3.0时代互联网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4(17):54-56

  [5] 单成现.Web2.0时代SNS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6:60-62

  [6] 叶小路,邹霞.Web2.0综述及其发展趋势展望[J].软件导刊,2008.12:72-74

  [7] 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W02012011633-7628870651.pdf(2012-5)

  [8] 熊回香,陈姗,许颖颖.基于Web3.0的个性化信息联合技术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8):95-99

  [9] 肖红,童静.Web3.0相关研究评述与展望[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7):59-61

  拓展: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学生的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态度,有信心和恒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树立信心,积极投入。毕业论文不是学习的额外加码,而是训练和考核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肩负重担的一种准备。还要树立求新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力求毕业论文能反映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项目和应用项目。

  同时,在思想上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树立积极投入写作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认识到初次写作毕业论文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毕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气馁,坚持把论文写好、改好。

  (2)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要根据学校制订的毕业论文工作日程,参加毕业论文的各个训练环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安排好确定主题、调查研究、拟定提纲、查阅资料、起草定稿、评审、答辩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做到环环相扣、密切相联。

  要处理好毕业论文写作与其他事情的关系。学生在撰写论文期间可能是在实习、忙于找工作或准备复习考研等,但完成好毕业论文是第一位的,不能轻率和懈怠,以保证毕业论文定稿、审改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3)端正学风,谦虚谨慎

  培养和坚持优良的学风,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术道德规范,要实事求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毕业论文中引用别人资料一定要说明出处。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与学校教师和实习调研单位仍是教学关系,学生应虚心主动地接受学校和实习调研单位的导师的检查指导,和别人讨论问题一定要谦虚。

  严禁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更不允许有别人代作,一经发现要受到严肃处理。

  2.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应反映出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如果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面比较窄,就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写好毕业论文的一个前提。

  (2)应反映出作者具有一定的独立科学技术研究能力

  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独到见解,毕业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的能力指的是多方面的,例如,假设你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别人一样,但是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也是学生独立科研能力的表现。切入点不同,那么在阐述的过程中就会在某些地方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是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人云亦云,拼凑出一篇论文出来就行,这样的毕业论文是不能合格的。

  (3)毕业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毕业论文要与社会、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的工作实际密切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特别是工科类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应来自实际任务。

  (4)毕业论文应选择材料来开展研究

  在选择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具体性、新颖性。在检索和拥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来开展研究,并能独立查阅文献的正确翻译外文资料,具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毕业论文应具有较高的规范性

  往往有一些同学不重视毕业论文的规范性,这样不利于严谨科学作风的养成,也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要严格参照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来进行写作,做到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要注意实验数据的确切性,图纸、图表、书写的规范性,上交的论文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打印。

【论文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相关文章:

综述格式写作要求及范文11-17

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10-27

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及字体要求10-13

关于医学综述内容要求11-08

论文写作四个基本步骤03-02

中文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要求02-16

化学综述论文12-22

综述论文范文07-14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10-20